张抗抗经典散文【优秀13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3篇张抗抗经典散文

张抗抗散文 篇1

关键词:张恨水;抗战中后期;抒情转向;逍遥自适

从鸳鸯蝴蝶派作家到抗战前期的抗战文学作家,抗战中后期,张恨水创作出现再次转型。这一时期,在抗战文学丰富而驳杂的语义场内,张恨水的抒情模式在主流话语的网格之内实现了主观意志的极大外延,为抗战文学的图景增加了异质性的文本并使其呈现出多面性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一、抒情性:抗战焦虑的补偿或缓解

抗战前期,张恨水的小说刻意地表现国族危机下的时代意识,重心转向宏大历史的叙述,表现出以文济世、书生报国的慷慨情怀,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张恨水的危亡意识和抗战焦虑。其作品的面貌是壮烈的、激切的、传达着救亡图存的呐喊的声音,散发着对战争笼罩下的中国前途不安而担忧的气息。吊诡的是,在烽火未熄、战乱仍在的1944年,张恨水居然忙里偷闲,在大做国难小说的余暇完成了一本文言体的以闲谈、清谈、漫谈为主的消闲散文集子《山窗小品》,又于战事结束不久后的1946年4月,以追忆的心态创作了个人写作史上最具抒情气质的以表现日常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巴山夜雨》。这两部小说置于张恨水的国难小说之中有木秀于林之感,它们游离于“听命文学”与“抗战八股”之外,以闲散或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张恨水壮怀激烈的另一面,也是他本真的一面:强调趣味,注重文采,取法传统,美感充盈。

小品散文集《山窗小品》取材于张恨水战时客居重庆近郊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多写家居生活、茅屋风光、凡人小事、生活琐屑、往事回忆。作品远离了战争的血腥残忍和御敌奋战的慷慨激昂,“乃时就眼前小事物,随感随书”。其笔调高雅,或抑或扬,或顿或挫,或散或骈,从自己的短案和书桌上,观照了南温泉桃子沟的美景和人意:花竹夹峙下的涸溪、竹阴长草下的雄鸡、建文峰苍茫的暮景,漫行山间所遇的山桃野杏,雨水顺屋檐而下声声滴在美人蕉上的落寞与苍凉,溽暑入夜在断桥与众邻居竹椅对谈的逸兴……雾之美、虫之吟、月之清淡,一一形诸笔端,纤毫毕现地抒写了张恨水作为文人雅士的冲淡情趣和隐逸雅致。

《巴山夜雨》是张恨水完成的最后一本长篇巨著,构思酝酿于抗战末期,动笔于抗战结束之后,从构思的时间和写作的主题来看亦属于抗战后期的作品之列。单从题目看,即可感受到那浓郁的诗意,联想到谪迁的穷愁失意的李商隐的那首名诗《夜雨寄北》。诚如诗中弥漫的迷离而温婉的愁绪,这部小说也是作者自况、自伤和夫子自道,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此书以抗战时期日本飞机对重庆的野蛮轰炸为叙述背景,以深具文人气质的李南泉为中心人物,娓娓陈述了李南泉一家以及周围众位邻居的日常生活。其间的家庭风波、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真切而自然,自然景物描摹得诗情画意,细腻而温情的刻画使人联想到张恨水早期的世情小说。

与此同时,本书情节冲淡,没有令人咬牙切齿的贪官污吏,战争的枪炮轰鸣也不再是文本呈现的重心,它只是淡淡地讲述着李南泉所见的邻里琐事和所思所感。敌机不时从头顶盘旋而过,李南泉仍有心喟叹人类怎么忍心戕害茅舍周至美的风景。日机轰炸所造成的恐慌压抑的气氛使妻子心神不定而与李南泉发生口角冲突,李南泉却不以为意,淡泊洒脱。空袭警报拉响后,大家都忙着跑防空洞去了,李南泉却沉醉在周围的风光美景之中:“对面竹子林,叶子微微颤动着,正望着那竹子有点出神,却见两三只小鸟,闪动着尾巴,在竹枝上站着。”如此细部刻画在叙事中沾染了抒情诗的格调,颇有“以诗为文”之意,不禁使人联想到混乱、苦痛的六朝时代悠游于竹林之下率性不羁的文人雅士。在巨大的动乱和乱世面前,尽管道统不振、王纲解纽,他们的心性却不为造成生灵涂炭的政治历史所框纳,仍忘情山水、怡然陶醉于田园风光之中。

这两部作品一为战时生活真实的感受,一为对重庆岁月深情的追忆,张恨水借此卸下了抗战文学的压力,缓解了感时忧国的焦虑,抽身而退,退到田园牧歌般的逍遥之境与自得情怀。此时的读者从中看到的是真性情的、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意识和时代焦虑的张恨水,是一个抒情的张恨水。以马歇雷的意识形态理论来看,张恨水这两部作品特异的抒情风格印证了意识形态和文学写作之间的微妙的多重关系:一方面,文学写作受制于一定的意识形态框架,作家不可能离开特定的意识形态环境即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文化因素等;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移和离心,最大限度地表征自由,以自由为主导来结构文本,表达自己的真实。据此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张恨水战时作品的双重面孔所具有的艰深语义,他的感时忧国和抒情情怀无疑发生了冲突,前者暂时性地抑制了后者的萌发漶漫,但后者又以强韧的精神肌理渗入到张恨水创作心态的纹路之中,“剪不断、理还乱”。张恨水的抒情性在最大程度上张扬了写作的个性,补偿或缓解了感时忧国的焦虑和压力,其作品的抒情性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在于他在世变和战争的压抑空间里,仍能以古典美学消解抗战八股的束缚和缠绕,以深厚的老庄道家逍遥文化调和了离乱和诗情的矛盾与落差,在抗战文艺的众声喧哗之中获得了书写的性灵自由,在抒情的层面为抗战文艺整齐划一的意识形态添加了个人意志的注脚。进入抒情的界面,张恨水的文字在战争暴力机器面前有了自为的可能性,从感时忧国转为逍遥自适,有条理地安顿了一度飘摇不定和焦灼难安的生命秩序。

二、抒情的面向:道家情怀与士大夫趣味

张恨水的抒情面向深具道家情怀以及旧时士大夫的逍遥自适,这种精神特质游离于战争文学坚硬而尖锐的文本之外,并与现实境况保持着恰当的张力和平衡。在《山窗小品》中,张氏多次自叹穷苦,“天下最苦人者莫如病,最困人者莫如贫”,他住漏雨之茅屋,穿敝旧之马褂,为猪肝涨价而忧心。但这些似乎不足以扰其心境,他赏花野外采得之花“花有时得娇艳者,在绿叶油油中,若作浅笑”,他观临窗之茂盛翠竹“雨露之后,枝叶垂头愈深,余每慵书腕酸,昂首小憩,则风摇枝动,若对余盈盈下拜也”,他甚至喜欢上了大多数下江人所厌恶的重庆之雾,“仰视山日隔云雾层而发光,团团如鸡子黄,亦至有趣”。这种对自然景色的风物画式的描写同样遍及《巴山夜雨》之中。在这部散文体的小说里,风景描写以悠闲的姿态衬托人物的心理或引发感兴之思,主人公李南泉在世俗生活甚至在躲避敌机轰炸的时候也时时观察出万物的诗意和画意,不厌其烦地穿插景色的描写。同时,诸如“这很有点诗意”、“点缀得有些画意”、“有点诗兴大发”、“不觉心里荡漾着一番诗意”的感触或叹赏在书中触目可见,令读者生出对世界和存在的感悟和体验。风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精神实体的某种心境和幻想无不投射在对景色的描写和感受之中,情感丰富的审美融入到寄托灵性的自然之中,自我和审美客体之间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其心灵与其说面对人类社会,不如说更多的是面向自然,他们直接从自然界的事物那儿选取自己心仪的‘景’(scenery),并只是用这些景去谋篇布局,构思诗篇”。张恨水的这种道家人格体现在与自然为侣,体悟着自然和自我的相得之味,获得一份悠意和超然,逍遥和自适,在清风明月、花月山水之中度过漫漫的战争时光。

这种亲近自然、达观豁然、主客体统一、摩挲困苦之境而得清欢的道家心态无不让人想起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体现出传统文化熏陶下的道德胸襟和淡泊人格,热爱山林丘壑的张恨水在横流的乱世中兀然营造出饶有诗意的桃花源般的文字胜境和私人乐土。这种对古典道家美学的回归在形式上则表现为文言的使用。《山窗小品》不同于张恨水洗练的白话作品,它纯用文言,置之当时的语境无疑是惊人的举动,它至少表明了一种姿态:张恨水已经失去了与新文学诸君争写“抗战八股”文字的兴趣,转而效仿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昭明战乱之中的山水仍有美的存在,“不外是想发现被隐蔽了的美,而认识其真正的价值”,或追随晚明的性灵小品,追求逍遥自适的生存状态,从而挣脱了外部世界的纷扰,通过抒情化的写作为美在战火中寻找到了一席之地。

而张恨水抒情中的“士大夫”趣味更多地体现在《巴山夜雨》描写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敌机轰炸和清贫煎熬的处境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李南泉举手投足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都带着浓郁的旧式士大夫的情味。他以“保持着一股天地正气”的君子自居而洁身自好,平日所读之书是《庄子》《资治通鉴》《宋史列传》等线装书;众人钻进防空洞躲警报他独独在旷野游山玩水,见美景辄随口吟哦古典诗歌;闲暇时赏听京戏而为之入迷,邀集众邻居在走廊点起蜡烛品着香茗闲话巴山夜雨;更有甚者,他的谋生方式也是古典式的“卖文换钱”(写文稿、为乡绅写寿序)。吊诡的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语境里,这种士大夫趣味竟成了主人公消磨灾难、减轻困苦的独特方式,正如李南泉所言:“敌人不是拿死来威胁我们吗?我们根本就不怕死。你又其奈我何?”。@种人生哲学造就了中国人的韧性,使敌寇试图通过密集轰炸而摧毁中国人意志的妄想归于失败。从此种意义而言,张恨水《巴山夜雨》虽不直接描写抗日军民的正面厮杀,也没有壮怀激烈的呐喊之声,但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关于苦难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嘲讽了战争的荒谬与丑陋,描绘了中国人对抗战争的多重面孔,也丰富了抗战文学画廊的形象。正是在这一时期,张恨水才开始了文化思考和写作反省,真正摆脱了狭隘的战争文学观念的束缚,摒弃了抗战文学“必须是描写前线英勇的战士、战场、战斗等场面”的僵死的教条和固执的偏见,通过抒情修辞慰情陶性,回应了乱世的癫狂,转而清朗悠然地描写了更为广阔的现实和更为细腻的情态。

三、结语:从双重焦虑到逍遥自适

借由张恨水的抒情转向,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抗战文学的脉络悄然发生了微妙的转移,即从强调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体现国家意志和斗争精神的战争叙事深化为文学如何呈现战争冲击和个体存在的多元叙事。在政治诗学向抒情诗学转变的后战争语态之下,重庆战时文学的粗糙和简陋正日益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反思的力量所改变,进而在文学的意义上延续了五四以来伟大的新文学传统。

在重庆文学发生转向的空间里,张恨水的个人习性为他重新寻找到写作的自信和价值,他是一位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对人情美感有着深刻理解的文学大师,当然不满足于只致力于空洞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话语叙事。换而言之,张恨水毕竟是艺术家而非政论家,《山窗小品》和《巴山夜雨》作为异形同构的姊妹篇,以抒情的气质化解了抗战历史的紧张性,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寄托了张恨水战时生活的心曲和生活美学,比起那些棱线凸凹的抗战国难小说,它们的文化和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张抗抗散文 篇2

【关键词】 化学性毒物; 中毒性肝炎;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1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42-02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接触的化学产品越来越多。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因对有毒化工产品认识不足,劳动保护意识不强,再加上管理层监管不严,经常发生集体性化学毒物中毒性肝炎事件,这种诊断相对容易。但对于散发化学毒物中毒性肝炎,临床医师由于对产生中毒性肝炎的化学性毒物认识不足,没有详细询问患者的毒物接触史,造成诊断肝炎的病因不明。故笔者回顾和总结了23例散发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所有毒物中毒性肝炎患者共23例。其中住院诊治10例,门诊诊治13例,年龄21~55岁,平均37.6岁。个体房屋装潢、机械和汽车喷(涂)漆工7例,来自不同的工厂的仪器、仪表清洁工3例,来自煤矿的机器维修保养工5例,不同制衣工厂熨衣工(皮革加工工人)3例,蔬菜大棚菜农2例,市民2例,汽车修理工1例。

1.2 诊断标准

(1)肝功能ALT增高。(2)有毒物接触史,且未采取防护措施。(3)可有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呼吸道系统、皮肤、黏膜的症状和体征。(4)再次接触毒物后,肝功能ALT再度增高。(5)需要检查HBV标志物、抗-HCV、抗-HEV IgM、抗-EBV IgM、抗-MCV IgM、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细胞抗原(anti-SLA)、抗线粒体抗体(AMA)、血清胆固醇、血清蛋白电泳、血清铜兰蛋白、ALP、GGT、AFP,以及上腹部彩超或CT检查,以排除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脏肿瘤、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6)因药物和酒精也属于化学性产品,临床上引起肝炎发病率高,不在本文统计和分析范围内,故应根据病史予以排除。(7)在较短期内吸收肝脏毒物后出现症状并致肝损害,其症状为急性症状,反复长期吸收肝脏毒物后,出现症状并致肝损害,其症状为慢性症状。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患者的职业、接触的化学制品和毒物、接触途径、发病症状、肝脏损害等。

2 结果

在23例散发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患者中,有2例查HBsAg(+),HBcAb(+),HBV-DNA定量

3 讨论

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诊断有职业病诊断标准[1]和临床诊断标准[2],两者都采取了排除性诊断方法。不同的是前者为了掌握足够的诊断证据,有时请环境监督所直接到患者的工作场所检测空气中毒物浓度。为了职业病患者享受相应的福利,职业诊断标准中把毒物中毒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而临床诊断标准中没有将病情程度分级,但两者的诊断准确率一致。笔者统计的23例患者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工作,大部分患者提供了毒物包装说明书。因无合并其他肝脏损害因素,故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诊断确立。临床上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中常见为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这两种肝炎诊断一般相对容易。发生集体性化学毒物中毒性肝炎诊断也比较容易。本研究中11例接触化学毒物患者,肝炎病情反复半年左右,在其他医院不能诊断肝炎病因,是因为相关临床医师缺乏对肝毒性化学物质的认识,不能详尽询问病史,尤其是患者的毒物接触史,故很难确定肝炎的病因。23例患者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中毒的原因是患者对有毒有机溶剂认识不足,因三氯乙烯和三氯丙烷有香甜气味,没有厌恶气味刺激,放松了对这些化学物质的警惕。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患者再次接触毒物后,肝炎复发,说明毒物中毒性肝炎具有可复制性,也是确定中毒性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症状较重的为多系统症状,且肝脏损害较重,可能是短期内吸收毒物量大;症状较轻者肝脏轻度损害,可能是短期内吸收毒物量小。三氯乙烯、三氯丙烷均易挥发,三氯乙烯常用于电子仪器、仪表、金属部件表面清洗油污。三氯丙烷常用作油漆稀释剂。工业级DMF有鱼腥味,用在布料中作为添加填充剂,主要使布料的柔软性更好,在工艺加工过程中主要通过高温烘干定型和清洗工序来去除残余的DMF,但往往由于工艺疏忽或偷工减料,使DMF胺残留在布料中,因此在制衣过程中,尤其是熨衣过程中,残留的DMF大量散发到空气中。农药制造和农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常用有毒有机溶剂,故2例农药中毒性肝炎不能排除肝毒性有机溶剂中毒。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多出现于职业卫生类杂志,报道的多为群发性职业中毒性肝炎[3-5],国内近年来较少报道回顾总结非药物和酒精的散发化学毒物中毒性肝炎的文章。动物实验均能证实三氯乙烯、三氯丙烷、DMF、甲醛确实能对肝脏造成损害[6-9]。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的发生是由于肝毒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对肝脏或通过干扰各种酶系统妨碍细胞正常代谢等因素对肝脏引起的损害。笔者发现的1例汽油中毒引起的肝损害,可能由于患者为特殊体质,具体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不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散发化学性毒物中毒性肝炎多为有机溶剂中毒,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其肝炎可在人和动物身上复制,可有多系统症状,肝炎病情轻重与吸收毒物剂量大小有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政策法规司。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59-20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2]王季午,何南祥。实用肝病学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22-327.

[3]黄芳,武南。38例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病例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3):31-32.

[4]孙道远,张巡淼。亚急性三氯丙烷中毒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3):154.

[5]张宁香。隐匿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23例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3):197.

[6]张周。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对大鼠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4):308.

[7]张合立。1、2、3-三氯丙烷毒理学[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23(3):212-214.

[8]张万里,王国胜,潘黎正,等。二甲基甲酰胺暴露性肝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69-1370.

张抗抗散文 篇3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血站,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 目的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问题进行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归纳解决方案。方法 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受血者的抗凝标本进行正反定型联合对照试验。通过对唾液中A、B、H血型物质进行测定,表明抗原存在于红细胞上,而红细胞表面的弱抗原经过吸收放散试验证明其存在,受血者ABO血型结合临床诊断予以确认。结果 1号、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2例患者;3号为B型含冷型自抗体患者;4号为A× B亚型;5号为肠道革兰阴性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号为A2亚型含抗-A1患者;7号为体内含有抗-M的患者;8号为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4例;9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4例;10号、11号为白血病急性发作期抗原减弱患者4例;12号、13号为2例老年患者;14号、15号为2例新生儿,因出生不满三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因此,无需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以及行吸收放散试验。结论 为确保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输血前应对血型正确鉴定。

[

关键词 ] 吸收放散;血型物质;ABO血型正反定型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09-02

临床输血中,虽然红细胞存在抗原201个、血型系统23个,但是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ABO血型。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库应对供血者标本、受血者、输血申请单逐项核对,输血之前还应进行试验与检查,以及复检受血者ABO血型。现将复检工作中,处理受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该站追踪临床输注红细胞治疗受血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2例老年人,年龄超过79岁,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1例患有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架桥术;2例新生儿,均贫血、头皮血肿。其余,2例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5例结肠癌、5例消化道出血、4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白血病。将输血前3 d内EDTA-K2作为ABO血型正反定型标本。

1.2 鉴定ABO血型与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

采用单克隆抗-H、抗-AB、抗-B、抗-A标准血清进行正定型,亲和力、特异性。该站采用商品化反定型标准A细胞与B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对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是否包含弱B抗原或弱A抗原进行证实,2例新生儿标本不进行吸收放散试验。被检者血型还可由对唾液中血型物质的测定来间接推断。测定唾液中血型物质,血型物质是分泌型人尿液、唾液等液体中还有相同于其红细胞的水溶性血型抗原。经过对分泌型人尿液、唾液等液体中含有的血型物质进行测定,有助于被检者ABO血型的有效鉴定。将效价=32的人血清作为吸收放散试验中所用抗-B、抗-A血清,这是为了避免单克隆抗-B、抗-A标准血清产生假凝集抑制现象。测定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结果可参照表1进行判断。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24例受血者中,1号、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2例患者;3号为B型含冷型自抗体患者;4号为AB亚型;5号为肠道革兰阴性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号为A2亚型含抗-A1患者;7号为体内含有抗-M的患者;8号为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4例;9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4例;10号、11号为白血病急性发作期抗原减弱患者4例;12号、13号为2例老年患者;14号、15号为2例新生儿,因出生不满3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因此,无需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以及行吸收放散试验,详情参照表2所示。

3 讨论

在对ABO血型进行鉴定时,若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首先应换试剂和仪器,重新试验一次。P、MN、Rh是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同种抗体。除了常规配血对配合性血液进行选择、输注外,建议对尚未生育的女性进行Rh系统分析,以防止患者缺乏的抗原输入体内,而形成抗体。因输入ABO血型不符,导致50%的患者称为相关输血死亡病例,而这种血型与血液制品不合的情况中,因ABO血型鉴定错误所致占到30%。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多因年老体弱免疫力降低、恶性肿瘤、血液污染等。因外伤或手术等因素,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的血液中大量繁殖大肠杆菌,红细胞表面附着了大量B型物质,这样一来,A型血患者暂时性地变为AB型。恶性肿瘤患者或白血病患者因体内免疫功能障碍,降低血型抗原合成抗体的几率。所以,输血前,需对受血者ABO血型进行鉴定,为发现特殊血型,还应对献血者与受血者同时进行ABO正反定型。ABO血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时,红细胞表面抗原仅用抗B、抗A检测,与此同时,血清中抗体用B细胞、A细胞进行检测,如果获得被检者ABO血型,表明两者结果相同。吸收放散试验对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是否包含弱B抗原或弱A抗原进行证实。针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为将不规则抗体检出,在反定型时将O细胞加入;为确保H抗原在红细胞表面的量的测量,在正定型时将抗-H加入,这种方法还能够便于发现如孟买型等稀有血型。分泌液中A、B抗原为水溶性,而红细胞膜上A、B抗原则为醇溶性,但两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只在结构上略微不同。本研究中,我站追踪临床输注红细胞治疗受血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克隆抗-H、抗-AB、抗-B、抗-A标准血清进行正定型,亲和力、特异性均与国家标准相符。我站采用商品化反定型标准A细胞与B细胞。将效价=32的人血清作为吸收放散试验中所用抗-B、抗-A血清。经过对分泌型人尿液、唾液等液体中含有的血型物质进行测定,有助于被检者ABO血型的有效鉴定。由表2得知,1号、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2例患者;3号为B型含冷型自抗体患者;4号为A×B亚型;5号为肠道革兰阴性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号为A2亚型含抗-A1患者;7号为体内含有抗-M的患者;8号为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4例;9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4例;10号、11号为白血病急性发作期抗原减弱患者4例;12号、13号为2例老年患者;14号、15号为2例新生儿,因出生不满3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因此,无需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以及进行吸收放散试验,部分人群为非分泌型,因此,其血型的推断不能依靠血型物质,必须采取吸收放散试验,以上结果与张关亭,张爱琴,陈恋恋,等[8]在关于临床输血病人ABO以外的血型抗体一文中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人群中80%的人唾液中含有血型物质,因此,检测血液可对定型ABO血型产生帮助。以Ax亚型为例,Ax亚型特点在于红细胞上H抗原活性较强,A抗原位点数较少,因此遗传性明显,与多数O型人抗AB产生凝集,而与B型人血清中A不产生凝聚,A1常包含于血清中,因此,Ax分泌型唾液中A抗原很少。在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情况中,冷自身抗体较为常见,如导致ABO正反定型发生全凝集,不利于对血型进行鉴定。对此,可在37℃条件下分别预温血清及红细胞,并在该温度下定型。另外,影响ABO血型定型不一致的因素还有ABO亚型,红细胞抗原性减弱也会导致定型困难。

综上所述,为确保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可采用其他辅助手段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受血者进行鉴定。

[

参考文献]

[1]王霞,王湘屏,徐新,等。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分析与输血策略[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15):164-168.

[2]王超,吕蓉,李素萍,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3(7):88-91.

[3]朱培元,唐雯,相晓,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1(6):123-125.

[4]Oseni Bashiru,Akomolafe Oluseun. The frequency of ABO blood group maternal-fetal incompatibility, maternal iso-agglutinins, and immune agglutinins quantitation in Osogbo, Osun State, South-West of Nigeria[J].Asian Journal of Transfusion science,2011,1(12):167-168.

[5]兰炯采,陈静娴,马红丽,等。推荐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3):165-168.

[6]吴穗,董伟群,佟力,等。 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 52(30):87-88.

[7]高旭。169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及正确定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9(15):318-319.

[8]张关亭,张爱琴,陈恋恋,等。 临床输血病人ABO以外的血型抗体[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8):106-109.

[9]Santanu Biswas,Pradip K. Ghoshal,Bhubaneswar Halder,et al. Distribution of ABO Blood Group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13(6):421-422.

[10]徐明鑫,李荣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及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4(4):275-276.

张抗抗散文 篇4

2006年,社会活动和文化公益事业占去了张抗抗不少时间,但她忙里偷闲,修订了文革十年“人生笔记”《谁有勇气问问自己》,该书于今年初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外,她的长篇小说《赤彤丹朱》再版,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还出版了《张抗抗散文精品赏析》(学林出版社)、《张抗抗随笔》(中国社会出版社)和《张抗抗自选集》(现代出版社)等书。近两年来,张抗抗一直在忙于长篇小说新作的准备工作,并已在今年初正式“开工”,目前正在潜心写作。据悉,该长篇的容量较大,写作方法上也将有新的探索,因而创作难度较大,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张抗抗希望这部新的长篇,能以更为独特的姿态呈现给读者。(曾)

肖克凡 出版新作《机器》

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天津作家肖克凡的新作《机器》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肖克凡积累多年创作的一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从日伪时期纱厂女工和“三条石”铁工厂学徒,一直写到今天的国企改革,时间跨度大,情节生动,塑造了民族资本家、旧知识分子、新社会劳动模范以及国有企业领导和青年工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构成了一部“工人生活史”。在近年来文坛工业题材创作有些弱化的情况下,肖克凡的这部《机器》引起了广泛关注。评论家认为,此书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荡气回肠,令人感念不已,不时透出作者重审历史的思考。(莹 莹)

徐岩出版两部小说集

张抗抗散文 篇5

[关键词] 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67-02

抗生素在医院中是应用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一大类药物。近年来,国内抗生素滥用现象十分严重,据报道不合理应用率高达12.4%~20.7%[1],儿科滥用抗生素位居首位。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随机抽查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儿科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其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儿科门诊处方,共5 000张。

1.2 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书籍,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用法、用量、配伍、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共抽查5 000张处方,其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为3 060张,占所查处方的61.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处方数为475张,占所查处方的9.5%,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5.52%。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处方上检查主要表现在给药间隔不合理、溶媒选择不恰当、药理拮抗、给药方案不当、无适应证用药、抗菌药与激素类药联合使用,见表1。

表 1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3 讨论

3.1 给药间隔不合理

头孢哌酮/舒巴坦每天1次:药品说明书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为每12小时1次。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而大多数β-内酰胺类及头孢菌素类T1/2很短,后效应很弱,因此,除个别T1/2很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可每日给药1次,其余较短者1 d的剂量分2~4次小剂量多次给药,本次调查的处方中,此类抗生素静脉使用1次/d者居多,不符合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特点,这可能与临床医师对此类抗生素药动学及药效学了解欠缺有关,也与门诊患儿及其家长对一日多次静脉用药依从性差有关,但这种不当用法会降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浪费医药资源,同时诱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3.2 溶媒选择不恰当

阿奇霉素+10%葡萄糖注射液:《中国药典》规定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临床上所用葡萄糖注射液为防变色,其pH常调在3.8~4.0),阿奇霉素的最佳溶媒pH为4.5~6.5[2],如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将会析出沉淀。

3.3 药理拮抗

如:①头孢克肟颗粒(规格:50 mg×6),25 mg/次,2次/d,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规格:0.5 g×12),0.5 g/次,3次/d,口服。后者为活菌制剂,前者为杀菌剂,两药合用可使后者失活降低疗效,故两药不宜合用。如必须合用,应间隔2~3 h,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达到治疗目的。②阿奇霉素片与蒙脱石散联用,蒙脱石散属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对病毒、细菌有强固定、抑制作用,两者联用,蒙脱石散的吸附作用会使阿奇霉素片的药效降低。③抑菌剂与杀菌剂合用,如阿奇霉素合用头孢曲松,前者是快效抑菌剂,该类药物可迅速阻断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后者是繁殖期杀菌剂,对静止期的细菌抗菌作用甚微或无作用;前者能促进细菌细胞壁黏肽对氨基酸的摄取,加速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后者可与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中的转肽酶结合,抑制氨基酸的交叉连接,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拮抗。但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对于怀疑可能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如支原体、军团菌等)的患者,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合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

3.4 给药方案不当

如急性细菌性上吸道感染治疗原则是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程为10 d左右,其他可选药品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也为10 d,而我院诊断为扁桃体炎的患儿大部分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显然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符。

3.5 无适应证用药

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的使用率占无适应证用药的99%,实际上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根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需对症治疗,只有少数患者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才予以抗菌治疗。即使发生细菌感染在小儿也主要以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为主,治疗以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或一代头孢为首选,而不宜选用三代头孢。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而临床治疗过程中经验性用药较为普遍,同时从预防合并细菌感染考虑,多采用抗菌药进行预防治疗,病程多数因之延长[4],这是目前仍存在的抗菌药选用误区。

3.6 抗菌药与激素类药联合使用

地塞米松等激素药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比较广泛, 激素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且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活动或扩散。儿科门诊患者大多为一般感染,不宜应用此类药物。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①抗生素品种多、乱、滥。有的化学成分相同规格不同;有的化学成分、规格都相同,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不同;加上经销商在宣传推销上的误导,造成抗生素滥用。②医师凭经验用药,不遵循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大多数β-内酰胺类及头孢菌素类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而在门诊输液无法做到1 d小剂量多次给药,造成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不规范。再者,患者的依从性差,不能接受1 d内数次给药,要求医生加大剂量一次给药,导致抗菌药使用不规范。③临床医师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临床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知识不足,导致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多重耐药的增加[5-10];β-内酰胺抑制剂复方制剂本身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菌株,临床若广泛使用,特别是临床无指征用药,势必造成耐药菌株的扩散和传递,同时这两类药物价格一般偏高,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不合理用药。因此,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用药。要克服这些不足,不仅要贯彻执行好《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还要使临床医师能够在具体运用中严格用药指征,明确联用效果,依据药物药效学原理、药物动力学特点,坚持用药梯级原则,有针对性地、稳妥地选择相应抗菌或有效联合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减少二重感染几率,控制耐药性菌株增长,延缓用药升级,力求经验用药与检验结果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杨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分析[J].医药导报,2006,25(3):262-263.

[2]苗健伟,牛诚,万杰。抗感染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J].中国药物使用与监测,2006,3(5):36.

[3]刘建华,刘勇。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1):1-5.

[4]王晓旭,郝建秀,胡文军。我院门诊输液中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4):490.

[5]张万智。9819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15):186.

[6]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9-21.

[7]王其柱,徐穆民。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3.

[8]刘銮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6.

[9]王智颖,徐雪荣。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17):143-144.

张抗抗散文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强化托物言志一类散文的阅读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描写牡丹的语言体会牡丹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牡丹的品位,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唐。白居易《牡丹》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元。李孝光《牡丹诗》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此类诗作,不胜枚举。

那么,牡丹何以博得众人如此的青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中去寻求答案。

(二)、感知文本,品味牡丹。

1、学生自读并思考:牡丹在拒绝什么?【生答、师导】

明确:拒绝开放

2、学生齐读写牡丹拒绝开放的13、14自然段

牡丹呈现给我们一副怎样的拒绝姿态?【生答、师导】

明确:作者以拟人手法突出了牡丹的傲慢。

3、牡丹为何拒绝开放?【生答、师导】

明确: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小结:牡丹诗头可破,血可流,原则不可丢。对于牡丹而言,赞颂诚可贵,荣誉价更高,若为原则故,二者皆可抛。可见,牡丹拒绝开放的背后彰显的是拒绝苟且,拒绝俯就,拒绝妥协,拒绝媚俗的个性。

过渡设计:牡丹拒绝了开放,但在文中我们怎么却看到了她的开放和凋谢呢?【生答、师导】

明确:作者由实入虚,通过想象给我们呈现了牡丹的开放和凋谢。

4、学生自读写牡丹怒放的17、18自然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学生分享感受】

明确:用比喻、排比和引用突出了花开之盛,真可谓不开则已,一开惊人。其卓尔不群、遗世独立的姿态不禁让人感慨: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开。我们由此可见牡丹拒绝平庸,自成高格的高贵。所以唐朝皮日休有诗曰: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过渡设计:正是源于这份拒绝庸俗的高贵,在面对花谢花败,萎顿和衰老的困境时,牡丹做出了异于常花的抉择。

5、体味牡丹惊心动魄的告别

学生齐读19自然段“一阵清风徐来。。。。。。惊心动魄的体味。”

牡丹的凋谢姿态是怎样的?【生答】

明确:盛期牡丹整朵整朵地坠落,花瓣绚丽,落地时依旧鲜艳夺目。牡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从这些字句中展露无遗。正所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壮烈在人间。拒绝媚俗,牡丹态度决绝。

6、总结: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凡此种种,怎一个”美”字了得!

所以作者说: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美,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生齐读】

所以人们: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教科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生齐读】

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奇在何处?

明确:奇在不为武则天开,不为焦渴与翘盼的世人开,只为坚守内心那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的高贵的品位。所以,“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让这份高贵绵亘。

(三)、行课至此,牡丹还是那牡丹吗?

牡丹是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牡丹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牡丹是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牡丹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牡丹是他:人不可有傲气,但人不可无傲骨

牡丹还是谁?【生谈】

最后一段寄予了作者对世人的规劝和期盼,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段话来表达。【大家互相分享】

(四)、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对于这一类散文,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探究其内在的深意就可触及文章的主旨。

最后,让我们一起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做一个高贵的幸福之人吧。

板书设计: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傲慢

拒绝苟且

拒绝俯就高贵

拒绝妥协

张抗抗散文 篇7

美丽的事物,美丽的花,美丽的生命,美丽的心。但凡那些提起来便觉美丽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往往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柔弱而不坚硬。它们很容易被破坏,它们是美丽的附属品,它们不够有品位。恰恰相反,读完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那些一贯被视为脆弱的柔美,其实也可以承载品格,比如牡丹的高贵,比如蝴蝶的辛勤与恬淡。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落,惊心动魄;不开,则安之若素。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拒绝是因为执着,执着于对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执着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为此,皇权可以藐视,宁可被贬;荣誉可以淡漠,纵然招来诅咒。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拒绝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执着。牡丹,它作为一种美丽的花朵,已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拒绝的背后是执着,拒绝便是高贵。

张抗抗的文章开篇先声夺人,渲染铺陈出牡丹的美,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由此,读者对牡丹的向往也就随着作者的描述而变得愈发强烈起来。罗丹说过:“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掘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型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作者正是抓住牡丹因天气阴冷而拒绝开花这一特点,赋予花以人格精神的美,着力赞颂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而同时又以美丽的想象来渲染牡丹怒放时的辉煌与灿烂,花落时的绚丽与壮烈。这样的描写不仅弥补了读者与牡丹花擦肩而过的遗憾,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牡丹完美而又高贵的形象,使牡丹的美更具灵性和品位。

文章要用情感说话,应具有一定的韵味,既要承载作者的主体情感,又要通过精美的语言引导读者的欣赏期待,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张抗抗所塑造的牡丹形象高贵而富有个性,而刘汉娇同学所描写的触蝶心理也非常到位。“用手指轻轻抚摩着被蝶儿吻过的那寸肌肤,想象着她在与我相遇之前,曾经吻过哪朵花的哪瓣芳蕊;在我之后,她又将吻触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这之间,我是不是她生命中的一次际遇呢?”语言生动细腻,为蝶儿赋予了一种精神生命,勤勉、恬淡、快乐而又轻盈,所以小作者不禁慨叹,“我”陶醉了,陶醉在了蝶儿吻触所给予的感悟之中……行文至此,小作者借由蝴蝶的一吻,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希望的继续以及奋斗的信心,的确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情感之细腻、文思之流畅。

张抗抗散文 篇8

散文要“以自我为中心”,散文要“处处不忘自我”。从胡适的《母亲》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佳作正是因为反映了作者真实的心灵,才有了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芬芳。

如何才能对散文作个性化赏析呢?陈隆升博士的“逐层下移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以抒情散文为例,任何一篇抒情散文的阅读思考过程都可以分为三步:(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2)这是本文作者的一篇抒情散文;(3)这是一篇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描绘的、表达了其独特情感的抒情散文。正是因为有了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才成就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因此,品味语言对于散文教学非常重要。

1.咀嚼反常态的词语表达,体悟作者流露出的个性化的情感。

反常态的词语表达是和我们的习惯相悖的语言表达形式。例如散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我们看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散文,“我”字的出现有20多次。为什么作者如此频繁地使用“我”呢?分析课文不难发现,散文中多次强调“我”,不仅是“自我”存在的必然,更是作者表达情感的需要。“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多次凸显“我”,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反常态的词语表达还指相互矛盾的词语搭配。例如张抗抗在《故乡在远方》中所写到的“陌生的乡音”。故乡应该是一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张抗抗却用“陌生”来形容,这其实是为了说明作者对老家已没有了那种建立在精神世界上的归属感。

2.着眼句式,体会在丰富的句式变换中,作者抒发的真情。

写作时,作者为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往往会精心选择恰当的句式。

例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所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反“我家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的一般句式。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鲁迅通过这样“奇怪而冗繁”的句子,更加表现出枣树的孤独、院落的单调,从而折射出了生活的沉闷。

再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一段描写:“‘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作者采用短句的形式,通过生动活泼、明快简洁的自我叙述式的语言,强调了生命自由生长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也正是作者内心快乐的显现么?

3.把握陌生化、别出心裁的修辞手法,揣摩作者细腻独特的情感。

在散文中,修辞能起到修饰文章语言、吸引读者注意力以及增强抒情效果的作用,特别是陌生化、别出心裁的修辞,更能带领读者触摸作者内心细腻独特的情感。

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老舍将山上顶着雪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这真是一个充满着瑰丽想象的比喻句,既表现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又和“摇篮”似的小山、“婴儿”似的济南城等喻体一脉相承,更与整篇文章的基调一致,从而将“小清新”风格的冬天的济南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再看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文中大量使用通感、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声、光、色、味绘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雨景图。由此,作者赞美祖国、欣赏中华文化的情感跃然纸上。

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肯定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层层分析文本,读出个性,从而真正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

张抗抗散文 篇9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BO血型正反定型;交叉配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产生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所需的最适温度, 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本文就33例AIHA患者对ABO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与处理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AIHA患者, 年龄19~86岁, 平均66.7岁。均经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1. 2 正反定型 抗A、抗B、抗AB、抗RhD和反定型 A1、B、O型标准红细胞, 以及广谱抗人球蛋白血清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1. 3 凝聚胺试剂盒由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1. 4 方法

1. 4. 1 抗体放散 将AIHA患者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 取洗涤后红细胞1.0 ml加入3.0 ml生理盐水中, 置50℃水浴10~15 min, 再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 取放散后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试验方法见文献[1];如果呈阳性反应, 再行抗体放散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红细胞备用。

1. 4. 2 抗体吸收 AIHA患者血清(或血浆)0.5 ml, 加入等量经过上述放散后的红细胞, 置37℃水浴或4℃冰箱, 经30~60 min吸收, 取上清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试验方法见文献[1];如果呈阳性反应, 再行抗体吸收至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上清备检。

2 结果

2. 1 抗体放散前后患者红细胞定型 33例AIHA患者红细胞经抗体放散处理前后与抗-A、抗-B、抗-AB、抗RhD(试管法)呈阳性反应例数如表1所示。

2. 2 抗体放散前后患者血浆定型 33例AIHA患者血浆经抗体吸收前后与A、B、O三型红细胞(试管法)呈阳性反应例数如表2所示。

2. 3 放散吸收前后患者ABO正、反定型的一致性 33例AIHA患者红细胞和血浆经抗体放散、吸收前, 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7例;经抗体放散、吸收处理后, ABO正、反定型全部一致。

2. 4 AIHA患者红细胞、血浆, 经放散和吸收的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33例AIHA患者红细胞、血浆, 经放散和吸收的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论

AIHA的自身抗体分为冷抗体型和温抗体型, 少数为混合型。冷抗体型AIHA多为IgM型, 4℃活性最强, 可以干扰盐水介质中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温抗体型AIHA多为IgG型, 37℃活性最强, 可以干扰低离子介质中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AIHA患者因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 而且部分患者还同时存在同种抗体, 因自身抗体能凝集患者及他人红细胞而导致ABO血型尤其是Rh血型鉴定困难[2-4], 通过对AIHA患者红细胞、血浆, 进行抗体放散和吸收, 排除其对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的干扰。RhD血型鉴定没有正、反定型相互印证;因此, 遇患者ABO正、反定型不一致, 反定型出现O型红细胞凝集或交叉配血不合, RhD血型鉴定弱凝集等现象时, 可以对患者红细胞进行抗体放散后再行RhD血型鉴定。

33例AIHA患者红细胞、血浆, 经放散和吸收处理后,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有1例主侧不合, 考虑同种抗体存在。检测同种抗体的最好方法, 是应用酶处理细胞或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对自身血清作抗体吸收, 排除自身抗体的干扰, 然后再用谱细胞对吸收后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 90%以上的AIHA病例可检出同种抗体[5]。

输血治疗一般只用于溶血危象或AIHA暴发型出现心肺功能障碍者, 对慢性型经治疗贫血无好转时也可输血。

参考文献

[1] 杨世明,张红丽,张勇萍,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异检测分析。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8): 834-835.

[2] 魏亚明,吕毅。基础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11:399-405.

[3] 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151-153.

张抗抗散文 篇10

癌症患者一经发现大都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最佳良机。由于身上肿瘤渐渐长大而压迫神经,疼痛难忍,常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较大的痛苦。我院张中海及张波大夫研究的“消癌止痛汤”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癌症患者的各种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治疗方药:三棱 莪术 延胡索 没药 重楼 香附 红花 当归 徐长卿 白花蛇舌草 甘草

方解:方中三棱主要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软坚消积,据抗癌中草药大辞典中报道:本品对因血瘀气滞引起的腹中硬块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肋下胀痛,疱肿坚硬(包括肝脾肿大)皆可用本品活血化瘀,行气消积,通经散结。临床上常与莪术同用。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消积的功力优于三棱,三棱软坚散结,消除腹内硬块的功力优于莪术。

方中莪术行气破血,能消除痃痞癖,腹中气血凝滞,积之日久结聚成块,偏在脘腹正中(或略偏右者)叫痞;偏在两肋隐蔽之处叫癖;偏在脐旁或脐下处成条状,如弓弦紧急,叫痃;偏在下腹部者叫。都可用本品。据抗癌中草药大辞典报道:本品具有抗癌效果,常与三枝配合用于治疗肝癌、肺癌、宫颈癌等。

方中没药主要功能是散血祛瘀,消肿定痛,对痈疡肿毒,红肿热痛,经闭瘕,血瘀气滞,常用本品通散淤血,通结滞,消肿止痛。据抗癌中草药大辞典报道:对肝癌、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都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方中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前人认为它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过活血行气而治一身上下各种疼痛。

延胡索内含有延胡素,有镇痛,镇静,镇吐,催眠等作用。对治疗胃肠系统引起的钝痛及周围神经痛都有很好的止痛效果,抗癌中草药大词典报道:对肝癌、胃癌、甲状腺癌、胰头癌、子宫肌瘤都有一定的抗癌及止痛效果。

方中重楼,清热解毒,抗癌。据抗癌中草药大辞典报道:对脑肿瘤、肺癌、白血病、骨肉瘤、淋巴瘤、膀胱癌、胃癌、鼻咽癌以及腹部痉挛性疼痛,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方中香附,行气定痛,并能行气通滞,通则不痛,又能通行十二经,前人称它能“主一身之气”解六郁(气郁、血瘀、痰郁、食郁、火郁、湿郁),最常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抗癌中草药大辞典报道:本品对胃癌、宫颈癌、乳腺癌及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膜肋痛、胀痛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方中红花,主要功能是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少用有活血养血作用,多用有破血行瘀的作用,在治疗内科疾病中凡因淤血阻滞产生的胃痛、腹痛、腹中积块等皆常应用。据抗癌中草药大辞典报道:对急性白血病、骨癌、症瘕淤血作痛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方中当归,是治疗血分病的常用药,能使人体内的血各归其所,故名“当归”。用于补血活血,散瘀消肿,常与红花配合用于淤血肿痛,病后血虚,气血不足等,常与其他抗癌药同用,用于治疗各类肿瘤病。

方中徐长卿,祛风镇痛,活血解毒,利水消肿。近年来常与抗癌药配合应用。对胃癌、肝癌、咽喉癌都有一定的抗癌及止痛效果。

方中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近些年来多作抗癌药使用,常常配合其他抗癌药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尤其对消化道肿瘤及淋巴系统肿瘤(能增强免疫机能)都有可靠的治疗效果。

方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通行十二经,其药性可升可降,可补可泻,与上药配合可调和药性,保护机体不伤正气。

治疗病例:

临床用于治疗100例均无手术,全属中晚期癌症,其中肝癌40例,胃癌30例,宫颈癌20例,肺癌8例,胰腺癌2例。

临床观察:

康复(瘤体消失,症状消失)占25%

有效(瘤体明显缩小,症状基本缓解)占56%

张抗抗散文 篇11

论文摘要:因为在男性巾心的世界巾的理智与清醒,“女性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自觉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旱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渐渐认同了社会为自已规定的女性角色,并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这既表现出“女性散文”渐趋成熟的性别温和主义态度,又遮蔽了女性写作长于情绪的表达、直觉的领悟等先天优势。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中,“女性散文”的繁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关于“女性散文”,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不外乎以下四种:第一,女性作家创作的散文;第二,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意识或女权思想的散文;第三,无论创作主体性别为男为女,只要观照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或女权思想的散文;第四,女性作家创作的,由女性眼光观察、评判世界,其文字具有女性经验和特征的散文。木文中,我们采用的是最后一种理解。在这种理解下,张洁、唐敏、叶梦、斯好、王英琦、张抗抗等女性作家被纳入我们的视野。因为在男性强势的世界中的理智与清醒,作为女人或成为女人的骄傲与艰难在她们笔下得到了最真切的表现。这使她们的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早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开始接受社会为自已规定的性别角色,尤其是母性角色,同时,她们又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

一、从性别自觉到角色认同

基于在男性中心世界里发出自已声音的要求,“女除散文”作家在创作初期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意识。这使她们不约而同将对女性世界的表现、对女性心理的描摹作为自已的市要选材之一。因此,性别意识的自觉在早期“女性散文”作家的笔下得到了普遍流露。其中,

又以叶梦、唐敏及王英琦对自已女性的身份感最为强烈。她们代表了“女性散文”在性别自觉上的两种取向:叶梦多表达作为女人的骄傲;唐敏、王英琦则主要言说作为女人的艰难。但随着创作实践的继续,她们的散文便不再以女性意识为特征。而代之以母性关怀。表现出对“女性”在社会中特定的性别角色的认同。下面,我们就分别考察一下这一位女作家散文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与转换。

叶梦是新时期最为大胆的“女性散文”写作者。这样说是因为她是最早的,也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将女性的生理一心理体验引入散文领域的人。由于散文“真实性”的文体要求,在以小说为代表的文体借助虚构不断揭不身体的秘密之时,散文始终回避着这个私密性话题。不论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的散文,都一律集中在务实的具体事件或务虚的精神漫游上。只有叫梦,以女性独特的经验世界开始了“认识自已”的涅梁之旅。以《羞女山》为开端,《不能破译的密码》、《月之吻》、《潮》、《今夜,我是你的新娘》、《蜜月之轮》、《生命的辉煌时刻》等为接续,叶梦关注女性自身、表达女性意识的散文越发深入与自觉。

《羞女山》还自然景观以符合自然形貌的木义命名并生发出富含女性意识的新的意义,在叫梦眼巾,“羞女山”是创造之神—女锅的化身,其“羞”则是人类蓬勃的生命力的腹地。她将“羞女山”作为“一位博大宽宏的母亲”的象征,激情赞美女性的肉体之美,嘲讽了以道统为女性行为规范的男权社会。由此,《羞女山》成为新时期“女性散文”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作。随后,叫梦由借自然山水表达女性意识转为深入自我”生活白呈女性的经验与感受世界。她第一次以女人自已说自已的方式写下了关于初潮的《不能破译的密码》、关于青春期恐惧男女交往的《不要碰我》、关于初吻的《月之吻》,以及有关性爱体验的《蜜月之轮》、《生命的辉煌时刻》和有关生育经验的《月亮·女人》等。一个女人的生理、心理成长历程在叫梦的笔下一一展现。经过“虚化”的处理。叶梦将那些有可能落到实处的描写化作了表达感受的诗象,从而将对女性躯体感受的描述和审视变为了可能。

虽然具有明确的女性身份意识,叶梦却从来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言说女人的文学行为更多带有自得其乐的性质。因此,当她成为母亲后,在“生育系列”散文里,作为女人尤其是成为女人的快乐和自得之情溢于笔端,其一贯的轻盈的诗性情怀被实在的欢喜重重坠落。在《陌生的儿子》里,她的喜悦和骄傲不能自制:

“我的儿哟!”我差不多要用京腔京韵道出这么一句来的。

点着小家伙的鼻子:“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哩!”我居然说出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中国女人说过的一句

老话。于是,我与人世间所有的已为人母的女人殊途同归地有了同样的感觉。

这使得包括《遍地巫风》在内的、具有个性的叶梦散文也“殊途同归”地泯然众人,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但无论如何,回到女人的本位,说女人自已的话,既是叶梦在散文上的大胆尝试,也是其对于“女性散文”的最大的贡献。

唐敏作为“女性散文”代表作家地位的确立,源于其散文《女孩子的花》的问世。《女孩子的花》流露出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因此既成为唐敏的代表作,也成为当代“女性散文”的典范作品。

《女孩子的花》写于1986年“三八”妇女节。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时间本身就可以生发出文本之外的诸多意义。不过,我们恐怕不需要那么迁回。因为文本本身所提供的就是一个女性的话题。在生男生女的占卜中,唐敏反复申明自已渴望生个男孩并非出于对女孩子的轻视。恰恰相反,对女孩子过分的疼爱而产生的对其末来命运的担忧才是唐敏不忍让女孩子来到这世界上的缘由。因着对男性世界的依赖,女性总是更容易受到伤害。这是唐敏不愿生女孩的根源所在。但是,当用来占卜的“女孩子的花”意外被蜡烛烧毁时,她蓦然惊觉拒绝创造女孩子的想法恰恰是对女孩子的伤害,为此,她说:“在世上可以做许多错事,但绝不能做伤害女孩子的事。”这句话既是她说给自已的痛悔,也是她给予男性中心社会的提示。唐敏笔下流淌的是女性对女性的理解和疼惜之情,它如泣如诉,既是女性敏感脆弱心灵的自我怜惜,又是对男性世界给予女性的伤害的温和抗辩。而在《月亮的海》中,唐敏以女性情怀感受自然,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将月亮的海描述成为满蕴着女性的哀愁和寂寞的海,从而呈现给男性世界一个不为人知、亦不需人知的沉静悲伤的女性世界。

不过,很快地,唐敏由疼惜女性而生的哀怨就转变为对女性角色的镇定接受。虽然没有像叶梦那样陷入母亲角色的自我陶醉中,但唐敏专门写给女孩子的散文集《女孩子的地图》却处处表现出一种母性的关怀。在这本文集中,唐敏以极具耐心和极其细致的笔触提醒、点拨女孩子要白面自已的成长,其中涉及到种种感情、心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唐敏的策略转移:由拒绝、对抗男性世界对女性的伤害转为倡导女性的自我关爱与保护。这种选择看上去虽然颇为无奈,却反映出她已经开始考虑认同女性的社会角色,从寄希望于他人的关照转为自守自处。

不同于唐敏的含蓄,王英琦对生为女性的艰难的表达是通过直捷而粗砺的方式实现的。她的作品多诉说身为女人、尤其是单身女人的艰难孤寂,虽也有《乡关何处》这种不疾不徐、有款款女儿情怀的温情之作,但多数作品感情强烈、判断直捷、大喜大悲、大叫大跳,因此而显粗犷、豪放,有“雄化”的倾向。在《写不出自传的人》、《永远的女游子》、《被“造成”的女人》、《女性的天空是高远的》等作品中,她或坦率地陈述自已的过去和现在,或对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规约直接表示蔑视,或呼叮女性“更理性更美丽地活出女性的滋味来”①。在《重返外婆的家园》中,她说:“以男子为中心的千年一贯制发展到今天,虽然在形式上有了巨大变化,但在本质上,女人仍是从属附庸地位。”在《那有形的和无形的……》中,看到徽州的贞节牌坊,她“感到一种大愤怒”,评价说:“将一个女人的全部真诚,全部情感,献给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种道德,是多么地不道德啊!”赞美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抱不平等几乎是王英琦散文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她以母亲的身份创作,这个曾经对男性中心世界嫉恶如仇的“女游子”却写下了《七月的馈赠》、《准母亲》、《诞生》等创造生命、“成为母亲”的系列散文。在这一系列散文中,因身为女人的艰难而变得粗砺,并时常愤怒的王英琦不厌其烦地表达起身为女人的喜悦和满足。在《被造成的女人》中,她宣称:“儿子的命是我给的,我成为一个母亲的角色,却是儿子给的。儿子诞生了我。”

着眼于以上几位女作家创作的起始与转向,不难发现:她们殊途而同归。表面看来,叫梦所表达的身为女性的骄傲与唐敏、王英琦诉说的作为女人的艰难呈现出对峙状态,但在本质上,这两种态度都是基于女性要在男性中心的世界巾自我确认的需要,而做出的寻求女性平等位置的努力。但在创作实践的深入与发展中,她们的性别自觉意识渐渐被社会角色的认同感所取代,并开始转换自已的话语系统,由女性话语向母性话语过渡。在新的话语系统中,那些直接或间接对立于男性世界的抗辩被置换为性别资源所带来的欢喜,在作为母亲这一角色的生活中,她们的灵魂获得了安顿。同时,她们的自我在这一角色中获得了重生,在感动与希一望中,她们与男性中心世界达成了和解,开始以平易性态度面对世界,安稳地回归到社会为其规定的角色中

二、从情绪感受型转向理智分析型

从新时期之初张洁的“大雁系列”为恢复散文对个人情绪的抒写所做出的努力开始,至1980年代中期唐敏、叶梦等人对纯粹个人性感受的捕捉与表达,“女性散文”一直是以对不确定性情绪的把握、对细密绵长感受的明嚼见长的。因此,张洁、唐敏、叶梦、苏叶、斯好等名字成为了通向感性世界而非理性世界的路标。但是,随着这些女性作家创作历程的增长,她们大都渐渐放弃了表达情绪与感受的兴趣,而转向对世界的理智的分析与评判。

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在新时期之初的文坛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它借助童年视角,以跳跃在文字底下的堪怜的童心的小小快乐和微微感伤征服了在忆悼中沉痛的读者。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革”中冤屈的灵魂泪眼迷离时,《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散文里,那个在饥俄、孤独中渴望关爱的“大雁”,独立于那些被抚慰的灵魂之外,向读者绽开了羞涩、无邪、甜美的微笑。在多数作家不能自拔于近距离的往事之际,张洁率先跳出时代语境和文学语境,重温远距离的童年旧梦,不求视域的广阔和叙事的宏大,而是在那些温情的追忆和想象里,以女性独到的、深挚的关怀与感念,引导散文不再抚摸“伤痕”,开辟了散文的新风。

不过,这种温婉和细腻的抒情没有成为张洁散文的主流。“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不仅是其中篇小说《方舟》的题记,也是张洁始终如梗在喉的隐痛。虽然她的笔锋没有直接指向男人与女人在社会上的不平等,但敏感多愁的她,在深感作为女人的艰难的时候,在《过不去的夏天》、《一扇关闭的门》等作品中,轻盈的心便负载起对沉重现实的批判。对社会不公的凌厉议论或许缓解了她的疼痛,却不再有“大雁系列”给人的感动,也末能在“女性散文”深入内心、裸现灵魂的当下为张洁带来再度光荣。

苏叶最优秀的散文是那些满怀温馨、义略带感伤的忆旧之作。《总是难忘》、《告别老屋》、《能不忆江南—常熟印象》、《梦断潇湘—故乡行之一》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是“一汪人性的潭”②。在这类作品中,苏叶以女性特有的对细节的敏感和超常记忆,着力于对人性关的呈现与礼赞。那些纯真年代的勃勃生机以及艰难岁月的相亲相爱,是她回望过去时的光芒。

苏叶的“过去”总是由一个个极具故事性的片断构成。每个片断皆具有独立性,各个片断在一条线索下连缀起来,便成为一个义一个回忆镜头。可以说,故事性和镜头感是苏叶忆旧散文给读者的直接感受。故事性主要表现在几乎每个构成苏叶散文篇章的片断都是“有声有色”的。《总是难忘》中,那群无忧无虑的少女所有“疯疯癫癫”的活动都充满了声色、动感。《告别老屋》中,刚搬进老屋时,“母亲憔悴的脸上有一市惊喜欲哭的神色”,母亲扶着失明的父亲,“慢慢地走,一样一样地摸”,她不断告诉父亲:“苏夫子,呢,这是窗;这是门;出这个门是阳台,好大一个院子噢!”父亲则随母亲的指点摸索一阵,安详而喜悦地问:“志南,我们如今有个家了!是吧?”这些描述集中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等,因此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立体感。苏叫忆旧散文的故事性就此产生。一个义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片断在其散文中顺承下来,一段漫长的属于回忆的自然时问经由作者心理时问的市新组合。有历史长度的记忆就被容纳在有限的篇幅内。

从苏叶忆旧散文故事的生动与感情的饱满细腻中,能见得她女性的关注日常生活、留意细节、善于感动等特点。但在另一类散文中,富于女性色彩的温婉感伤则被偏于阳刚的议论替代。这种散文创作可以在苏叶的《我的散文观》中获得解释:“我写散文很难,写着写着,常以为是一个正视社会、正视人生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是一个以稿纸为纱布,以笔为刀,在书桌这张乎术台上检视自已内心的过程。”③因为喜欢凡高、鲁迅,苏叶试图以刚烈、坚韧的主体精神做出敏锐、深刻的文章。虽然此类散文是她所钟情的,但比起其忆旧题材的作品,苏叶的这类中性散文打动人心的力量还不够。即便其中被评论界看好的作品,如“把苦难当成甜的培养剂”的、认识受难的《木鸡腿记》,“刚可触天,柔可覆地”的、表达自已人格理想的《只有扇子岸》等,也因智性对感性的覆孟而不能有《总是难忘》的鲜活,略显拘泥和板滞。

斯好的散文成名于女性的温情细腻笔触,而后则以对现实的冷峻思考和荒诞感受作为自已的风格。按照其散文自选集《斯好散文精选》中自已的分类,斯好散文的题材、美学风格大体有四种类刑“女儿梦”、“心的形式”、“荒诞系列”、“斑驳人生”。

斯好旱期那些纯净、清新、明朗、优美的礼赞自然和人情、人性的《武夷日记》、《小窗日记》、《故乡》、《望月》、《女儿梦》、《童年》等都是她美丽缠绵的“女儿梦”,“其作品节奏疾徐有度、字词疏密有致,掷地作声,重复的却是前人的意境”{。但是,到了1985年,以《歪嘴仔》为界,斯好散文的风格突然有了转变。她由审美转而审丑,由轻灵转为凝重。1985年是她创作的转折期,这一年,她写下了表现畸形人生的《歪嘴仔》,之后又写有一批关于复杂人性真实人生的作品。这批作品主要是她表现“斑驳人生”的叙事性散文,较为着名的还有《表舅母》、《婉穗老师》等。在这些作品中,斯好既满怀悲悯与同情地审视儿俗的市井人生,又不无批判地揭不人性的复杂与卑微。她自已也由甜蜜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在省察外部世界的同时,斯好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省识。“心的形式”和“荒诞系列”的作品即为她返归内心、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的心理独自。其中,《心的形式》、《心灵速写》、《梦Ice)),《一封信,永不付邮》等都是思考着的斯好与自已灵魂的对话。由于她所感受的

现实“冷峻多于温馨,痛苦多于幸福,利_陋多于美丽,无限的灵魂在无限的梦境里领略到的却迥然不同,风光大异”凡,因此旱期散文巾流溢的女性的温婉细腻情怀被置换为孤寂纷乱、荒凉无助的情绪。《心的形式》一文,在追忆了荒谬时代的生活后,她这样表述自已对人生的体认和感受:

这是头一次明自人生要跋涉要承受的太多太多,可以安享可以选择的却那样稀薄有限。

也是头一次明白幸福可以不必富丽堂皇。有声有色。……有一种感觉像山一样沉重,又像空气一样飘忽

不定。我有时真切地感到它来了,但很快又感到它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无法确切地说出它是什么,但我知

道它走后我出奇地冷静。出奇地坚忍不拔….

有一种渴望老在我心底盘旋。它计我透视人类的渺小,人生的无谓。它抹掉尘世虚假的光泽,还它以本的幽暗与芜杂。它是一个警句,一条格言。是一个质疑,也是一份回答。它是唯一的水恒,唯一的真实。它使我在仄倦的同时能够观照,在沉溺的同时能够警醒。

斯好这类跨越具体事件本,直面对心灵的倾诉是最可代表其散文成就的作品。它们向灵魂深处漫游,在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中探询着生命中能承受之轻。在冥想的世界里,斯好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情节链条,只尊重从心灵的呼唤,倾听心灵的回声,这使得她在表述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是,密集的思考计斯好越发放弃了叙述优势,除了“亲子”散文外,其他作品对世俗生活疏远的倾向令其散文越来越背离“情”、而靠近“理”,这恰恰又为其散文的局限。

张抗抗的散文以喻理见长,性别意识井不明显。她以不散的“魂”、’以固的“核”支撑自已的作品,以使自已散文中琐碎和闲趣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其散文的“魂”与“核”即对人生析理的参悟。因此,在不放弃审关追求的同时,张抗抗散文还表现出审智倾向。《地下森林断想》、《下一吞泉》、《牡丹的拒绝》等即是在“艺术境界和智慧境界”里的富于启迪性的佳。

从自然景观中理人生并行自我低砺是张抗抗散文的特色。以《下一吞泉》为例,作者叙述的是一直向下方能见到壮观的三叠泉的游历。我们不妨挑选出这样一些话:“多奇怪,竟然是一白往下走”,“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才自已辟出一条路来……”“而这种感觉,却只有走了那么险的‘下坡路’,站在峡谷底才会得到”,“如果按照原路回去,便一白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从这些句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写三叠泉游历的目的—暗示读者换一个角度看人生。当然,具体选择什么角度,则是读者个人化的决定。在《牡丹的拒绝》中,张抗抗盛赞洛阳牡丹花会上,没有开放的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日暮自已冷落自已”,显然,她将牡丹。赋予了人格意志,作为了人格化身。《地下森林断想》、《仰不愧于天》等作品也都是借写实而写虚,因此,张抗抗笔下的自然总是人格化的自然。总是呈现出主体大于客体的人格精神,指向对人生的体悟。虽然张抗抗的喻理散文不同于“十七年”散文的“理”即“政论”模式,但由情至理的写作路径总难免给人以目的性过强、艺术性不足之感。

综观张洁、苏叶、唐敏、斯好、张抗抗等人由情绪感受型向理智分析型的创作转向,效果不甚理想。理性的登场并末能引领“女性散文”走向深刻,反而暴露了女性驾御此类题材时的吃力。并且,女性长于感性体验的先天资源一旦被弃置,她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女性色彩便也随之淡化,“女性散文”的特征便不再显明。

如果“女性散文”作家们放弃性别诉求、接受了自已的社会角色,可以被看作是她们与男性中心世界的和解的话,这种趋向温和主义的性别观念确实值得肯定,因为任何极端的、激进的、无休止的对抗状态都只能说明社会生活与思想的不健全,温和主义的性别观念暗示了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健康与成熟。但是,当“女性散文”作家们放弃了自已敏感、细腻的心理资源时,她们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已的专长。因为这样一来,女性散文作家惯于摒弃理性分析、直达体验与感受的表达方式,天生的艺术领悟力,善于抓住心灵的每一丝微波细澜,及时将电光火石的、转瞬即逝的感觉转换成沉静有力的文字等优势将难于展现。在后来的发展巾,“女性散文”的声音渐渐稀薄,从情绪感受刑到理智分析刑的转向是其市要原因之一。

超越性别意识的写作,使得“女性”不再具有性别意识的内涵,而仅仅成为作家性别身份的标识。此时,富含性别意识的“女性散文”便走向了无性别意识的女性”散文。虽然从文体的发展、作家的自我超越等角度来讲,这末尝不是一喜;但从转向后的“女性散文”自我表达的实效来看,却是一悲。女性作家怎样更好地利用自已先天的优势,又不仅仅倚重于性别资源提供的话题,恐怕是“女性散文”所面临的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王英琦:《女性的天空是高远的》,《乡关何处》,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②高红十《我看苏叶散文》,《人时代文学》1992年第7期。

③苏叶:《我的散文观》,《)口明日报》1993年4月24日。

④老愚。《上升的群群—论当代中国新生代散文》《上升—当代中国人陆新生代散文选》,北力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此处老愚所说的“前人的意境”指的是“朱自清杨朔式的状物写意,为境造情”,

向日葵 篇12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下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抑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张抗抗散文 篇13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药物

参七抗癌散由武汉市科德中医医院提供。1.1.2 仪器 二氧化碳培养箱(Thermo Labsystems);酶标仪(Forma Series Ⅱ Water Jacketed);DLSB-5/20低温冷却循环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RE-3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奥华仪器有限公司)。

1.1.3 试剂

胎牛血清FBS(Gibco);RPMI 1640培养基(Hyclone),MTT (Sigma);5-氟尿嘧啶(5-Fu,Santa);胰蛋白酶;DMSO;盐酸***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418-1);乙酰水杨酸(中国上海森灏精细化有限公司,99.5%-101.0%);冰乙酸(天津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注射液(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100123);均为分析纯。

1.1.4 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A549,由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提供。

1.1.5 动物

SPF级昆明小鼠,18-22g,由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CXK(鄂)2008-0005,置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标准动物中心饲养。

1.2 方法

1.2.1 供试药物制备

取一定量的参七抗癌散,倾出内容物,精密称取30g,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合并滤过溶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适量水稀释;首先用石油醚多次萃取,残留水液碱化后用氯仿多次萃取,残留水液酸化后再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残留水液继续用正丁醇多次萃取,剩下为残余水液;各萃取液分别减压回收溶剂,得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溶性物质;各提取物分别用DMSO溶解备用。

1.2.2 MTT法筛选

参七抗癌散有效部位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A54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培养板,以10%的FBS和1640培养液置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12h,至细胞长至80%,分别加入参七抗癌散的供试品药液(浓度均为100g/ml),每个样品设6个复孔,然后再置37℃、5%二氧化碳培养箱继续培养24h,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5-Fu,80g/ml)。药物作用时间完成后,弃去96孔板中细胞培养液,分别向96孔板中加入5mg/ml MTT溶液,每孔10l,置入培养箱中孵育4h。最后加入100l/孔的DMSO溶液终止反应,用酶标仪在570nm测OD值,实验重复3次,用SPSS 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ANOVA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珔xs表示。按以下公式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OD值-空白对照OD值)/(细胞对照OD值-空白对照OD值)]100%。

1.2.3 MTT法测定

参七抗癌散提取物氯仿部位不同浓度抗肿瘤作用 按上述同样方法将A549细胞接种至96孔培养板培养,分别加入参七抗癌散氯仿萃取物不同浓度的供试药物,每个浓度设6个复孔,设4个浓度梯度,加入细胞培养板后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70,90,100,110g/ml,每孔100l。然后再置37℃、5%二氧化碳培养箱继续培养24h,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设置同1.2.2。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同1.2.2,结果以珔xs表示。

1.2.4 参七抗癌散对小鼠醋酸刺激致痛的影响

取体重18-22g SPF级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①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1ml/10g;②阿司匹林组:100mg/kg;③参七抗癌散低剂量组:2.4g/kg;④参七抗癌散中剂量组:4.8g/kg;⑤参七抗癌散高剂量组:9.6g/kg。各组按10ml/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30min后,各组小鼠按10ml/kg腹腔注射0.8%乙酸,记录注射乙酸后15min内各组小鼠出现的扭体反应动物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NOVA分析法,结果用珔xs表示。

1.2.5 参七抗癌散对小鼠热刺激的影响选用18-22g雌性小鼠,放入(550.5)℃恒温水浴板上,测定其痛阈值(小鼠足部接触热板到开始舔后足的时间为痛阈值,以不超过30s为合格)。选择合格的小鼠50只,随机分5组:①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1ml/10g;②盐酸***组;100mg/kg;③参七抗癌散低剂量组:2.4g/kg;④参七抗癌散中剂量组:4.8g/kg;⑤参七抗癌散高剂量组:9.6g/kg。各组按0.2ml/10g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30min后,测定给药后15min、30min、60min、90min各鼠的痛阈值(如超过60s,则按60s计算)。

1.2.6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与其给药前采用t检验,给药后各组间重复测量采用ANOVA分析法,结果用珔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七抗癌散中颗粒醇提物和氯仿萃取物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氯仿萃取物抑制作用极为显著(P0.01),其他萃取物质部位对肿瘤细胞抑制不明显,故可以推断该胶囊抗肿瘤有效物质主要集中于氯仿萃取物质部位。

2.2 不同浓度氯仿萃取物质部位抗肿瘤作用

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七抗癌散氯仿萃取物对A549细胞抑制率较好且抑制率显著(P0.01),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性。

2.3 醋酸刺激扭体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参七抗癌散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与对照组(NS)比较,其高剂量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参七抗癌散对乙酸所致小鼠的疼痛性反应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2.4 热板刺激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S)比较,参七抗癌散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其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参七抗癌散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的疼痛性反应具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3 讨论

3.1 本论文对参七抗癌散抗肿瘤的有效物质部位进行了筛选研究。采用溶剂法与调节pH 值相结合的萃取方法,将该制剂提取分离为乙醇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脂溶性物质)、氯仿萃取物质部位(碱性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酚酸性物质)、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苷类物质)和水溶性物质部位。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氯仿萃取物质部位和乙醇粗提物对肺腺癌A549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他物质部位未呈现明显活性,从而确定为参七抗癌散抗肿瘤活性物质部位。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有效物质部位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呈现剂量依赖性。因此,本项研究结果为参七抗癌散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现代药理学实验依据。该制剂抗肿瘤有效物质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活性筛选及作用机理正在研究中,以期诠释其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