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怎么提问

  想知道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在提问的时候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保障学生在最初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正确的思维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怎么提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数学课堂提问一

  齐问,就是教师问,全班一齐答。优点是:方便、省时、易操作。缺点:往往有滥竽充数者夹杂其间,不易于准确掌握学生到底有多少人掌握此问题

  对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请个别同学回答,针对性强、易检查、可控性较强,但耗时较多。

  设问,就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学生。其特点是,将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教师自问自答,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造成学生的悬念感,它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与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常用于引入新课,其作用是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直问与曲问,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直问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曲问,就是转弯抹角地问,从正面或反面提出问题。曲问较直问复杂、间接、但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数学概念理清解题思路,抓住问题的实质,如“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是直问,“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是曲问,实质问的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

  正问与反问,正问就是教师从问题的正面设问,而反问则是教师从问题的反面设问。正问和反问可以促进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正问与逆向思维的能力。两种提问往往交替进行,通过一正一反的提问,能突破难点,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二

  一、提问应把准切入点

  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因素。知识和情感的切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能打破学生认知结构的原有平静,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寻找解决问题蹊径。教师要善于设计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如:在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简便运算方法”时,先让学生按一般方法计算课本例题,并请学生板演287×304的竖式,然后迅速擦去竖式中的“0”,问:“这样计算行吗,为什么?”这一问恰在关键处,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有利的思维情境。

  二、提问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对数学的认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数学知识内在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数学学科与外部联系的认识。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价值。如一位教师教学《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课始,要求学生根据有关信息思考:“你认为在购房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如果你是点子公司的经理,你如何替老师设计购房方案?”一下子就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欲罢不能——要综合考虑房价、地段、面积、付款方式等因素,再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提问要把准成功率,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悟出答案

  提问如果太简单,没有思维容量,启发性差,实效就不佳。相反,问得太泛太难,多数学生思维阻滞达不到领悟目的,同时削减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因此,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必须摸清学生知识、能力现状,所提问题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探索能获得成功。但不能盲目追求成功率而降低提问的应有的分量。如在教学十一册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例5时,在学生运用旧知识做出第一种解法75+75×后,教师可这样提问:①题中把什么数看作单位“1”?为什么?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占青少年的几分之几?③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1+)应怎样计算?

  数学课堂提问三

  一、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教学内容,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因为只要抓住题目的变通处,知识的疑难点和兴趣点的设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例如:“圆的面积”教学开始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圆的面积能用单位面积直接去量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转换方法把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吗?”问题提出,学生立刻陷入困惑中,,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一种向往,为主动的研究作出了很好的铺垫。例如:如图用一块打破了的三角形玻璃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时,教师提问带(1、(2)、(3)那块去能够把和这块破碎的玻璃形状和大小一样的玻璃带回来,为什么?此题感到有兴趣,积极思考,从而巩固了“角边角”公理

  二、提问要求精

  要严格的控制提问的数量;要避免提出一些低级,重复,漫无边际的问题。授课的时并不在于多多发问,而是在于如何的善问和巧问而是在于如何的善问和巧问教师切不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则是泛滥,学生也是应接不暇,没有一种理性思考的余地,因此便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但,也不可一味的控制其数量—过少的提问则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

  三、难度适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之前要考虑问题的难度。问题太易,造成表面上的活跃;问题太难,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过易的问题尽量不问,过难的问题则可设计成问题系列,搭好台阶,让学生顺梯而上,以降低难度。有时要给予适当提示,有时要引导学生画好草图,有时要让学生先进行演算。问题只有稍高于学生水平,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回答之后,不管对与不对,要给予适当的积极评价。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时尤其要给予及时肯定,这对消除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必要时老师可适当给予提示或借助计算机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

  数学课堂提问四

  一 利用情境的创设和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引出教学问题

  导入式的教学环节,在当下的教学当中尤为普遍。导入式的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事例或者是相应的情境,来引出教学的内容。好的情境创设不仅不是时间的浪费,还有助于教学,它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

  如3月12日,我们可以把“植树问题”调到这一天来进行讲解。在上课之前,可以问大家:“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植树节。那么植树节又是做什么的呢?植树节就是大家一起为了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可是这些和我们今天的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在植树当中,还会涉及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如在1000米的路上进行栽树,每5米栽一棵,需要栽多少棵。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计算来获得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植树问题。”我先是通过对日期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接着又引入了植树节的问题,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植树节是哪一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形成环保以及植树造林的理念,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部分之一。最后引入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思路始终都跟着教师走,有助于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这种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引起思考,积极响应,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 通过灵活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提问时,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还是通过“植树问题”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先提出三种不同的问题,已知条件不变,将问题分别改为:“两端都要栽树,需要栽多少棵?”“如果只栽一端,需要栽多少棵树?”“如果两端都不栽,需要栽多少棵树?”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问题发生了改变,就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这时,就是对于教师提问的要求了。教师的提问已经不可以局限于某一种情况,要灵活多变,对于学生自己计算出的多种结果,教师要予以不同的点评和问题的指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预想到多种情况的发生。

  当然,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即便是无法及时的应对学生的提问,也要进行灵活的课堂提问转变。另外,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机的掌握上,也需引起重视,大多时候恰当的提问尤为必要。当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后,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或者与理想答案还有偏差,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思路往下计算,当出现问题时,学生自己就会发现,这时教师再恰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原因,公布正确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对知识的把握更为牢固。


文章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问题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问题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问题是什么

4.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3篇

5.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