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方法与技巧

  大多数人的预习就是看看书,顶多再做做课后练习。其实这并不是预习的正确方式。如何做好小学数学的预习工作,是一个大家时刻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小编文大家整理小学数学的预习方法与技巧的,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

  预习数学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读、查、思、比、记、练"!

  一、读

  读:就是阅读课文,学生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弄清中心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结构(如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从总体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

  三: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所预习的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引入方法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证题的方法到证题的依据等。预习时应思考: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概念,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条件?公式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数学课本上有大量的公式,不管有无推导过程,学生预习的时候应当暂放下课本,思考如何推导对照,或在课堂上和教师推导的过程相对照,以便发现自己有无推导错的地方。对于课本的例题,也尝试先做一做,再与课本的解答对照,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一般地,公式推导不下去或推导错误,例题不会做或做错,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准备不够,要么是学过的忘记了,要么是有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学过,只要设法补上,自己也就进步了。总之,预习的时候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

  四:比

  比的含义,是对照阅读,把该知识与有关知识的相同点,类似和差别找出,并纳入相应的知识链中。如学生在学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几项求和公式等,在预习等比数列这块内容时,可类别学习。从两种数列定义可看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区别是差(和)转化为比(积),两种数列,可用表格方式对比。在比较中熟悉两种数列的特点,加强结构的记忆。

  五:记

  记指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有助于提高预习的效果。简短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圈画,批注,难点、疑点及复杂的内容则要写在笔记本上。对于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结合新旧知识进行纵横分析,思考,若寻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记下来,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问题记下来,待老师讲课时,再听其所以然。

  六:练

  在预习过程中,动手写一写,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过练习进行自我检测。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之所以说试做,是因为并不强调定要做对,而是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附的练习是可以做出来的。

  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小学 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倘若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那么在教师授课时会感到兴奋,因为教师讲授的内容他已经懂了,此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表扬和肯定,使学生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也会纷纷效仿,进而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制定适当的预习任务,同时,在课堂授课时注意观察,倘若有学生表明自己通过预习提前掌握了教材的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应当主动地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为学生预习热情的持续提供了保证。

  二、预习中的困难及时记下

  在预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是十分正常的,正是由于在预习中遇到了问题,所以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解决。因此,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上记号,这样可以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去解决,促使学习效果不断得到增强。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本,专门用于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高效攻克学习中的难点,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嘱咐学生,在学习之后时常进行回顾,尤其是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坚持“温故”,才能不断“知新”,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进步。

  三、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预习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动手实践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增强预习的效果。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找到合适的纸张或纸板,然后用胶水粘住纸盒,同时也可以在纸盒上画自己喜爱的图画,并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进行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出充满创意的纸盒,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预习效果。除此之外,让学生在预习中动手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实践来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促进学生从小不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四、课前预习的方法:做

  做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说对于小学生数学来说,有一些需要手工准备的地方,比如学习图形的时候,就可能需要孩子动手准备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等等。其次就是做课后习题了。这一部分不要强求孩子全都会做,有留有疑问,可以更好地提高听课效率。

  课前预习的方法:看

  所谓看就是要将新的学习内容通读一遍,然后将重点难点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需要查资料的就查查资料。这是预习的工作的第一步。

  课前预习的方法:思

  独立思考是孩子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能力。在看完,做好以后,还要孩子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将新课内容过一遍。再次的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深入思考或者是查找资料。最好是将自己的理解记下来,然后对比和老师所讲的是否一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