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大全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辛亥革命”方面的相关内容推荐↓↓↓

伟大的复兴之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大全一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展示有关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并勇于实践的精神。认识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精神,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网络平台教学法:知识容量大。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比较自然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3、问题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和集体荣誉感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按导学案完成预习题。

2、查阅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被称为“国父”设问:同学们知道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哪些事迹?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孙中山了解历史的真知。(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

(2)让学生明白课学习的三大板块:一,自主先学, 归纳孙中山早期有哪些革命活动,并知道孙中山确定的奋斗目标。二,合作探究,探究孙中山为了实现梦想而发起的辛亥革命背景、影响及失败原因。三,学生展示, 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孙中山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块一:合作环节一,自主先学;

教师引言我们来完成地板块,找学生汇报自学效果,教师要着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历史事件:

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 孙中山

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05年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概括为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组织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及意义)

(设计理念:学生要参与表达,要注意交流。)

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提问, 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年是农历什么年?中华民国是哪年成立?哪年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民国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谁?中华民国推翻了什么政权?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武昌起义形势图”,说明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强调这里的独立是指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不是从一个国家分离出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

板块二:合作探究环节。

探究1、辛亥革命的背景什么?

2、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是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出示材料一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廷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 :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让学生总结概括出辛亥革命的背景是:国内: ⑴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3)启蒙思想运动影响。

合作探究二:根据以下材料,归纳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大全二

《辛亥革命》

(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电视剧《辛亥革命》序曲。

2.教师总结:以上探索的失败,说明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斗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了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拿起武器,于100年前的今天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观看电视剧片段:在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求知和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 教师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

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图,指出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提问: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列出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填表,将结果展示给大家。

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

《民 报》发 刊 词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2.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和过程。利用电脑屏幕或投影打出“武昌起义形势图” :

3.观看武昌起义的片段,给学生留下生动直观的印象。

4.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5.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习课本,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

兴中会:(展示问题,学生快速阅读并回答)

时间:1894年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大全三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堂目标】

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史料的分析与探究,掌握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等,认识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辛亥革命推翻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从中感受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新和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材料,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争取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和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设计

本课分为三章

第一章:《革命纷飞的年代》

第二章:《武昌城首义》

第三章:《创建共和制》

【导入】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这是秋瑾赴刑场时精彩开场白

1907年秋瑾遇难,1907年徐锡麟被凌迟而死,其心肝被士兵所食。。。。

1911年林觉民遇难,1911年喻培伦遇难。。。。

他们虽死,但死得其所,他们虽死,但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充分的舆论、军事准备。

【讲授新课】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它给近代的中国人什么样的启示呢?(打出)

———— 辛亥革命

革命纷飞的年代

革命纷飞之背景:

【展示图片】展示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与压迫,与清政府的奴颜卑膝。

【设计小贴士】图片直观表现西方铁蹄下,中国受奴役的悲惨境地,与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并总结:

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动本质暴露

(提供材料) ?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得出结论:

2.经济、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介绍同盟会:

目的;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时、地:1905年,东京

总理:孙中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分析其纲领:

SHAPE MERGEFORMAT

得出结论: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代表进步主流,但20世纪初,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的工具,革命成为进步主流,康有为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张已经落伍而且反对革命,因为君主立宪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与封建势力联系密切,看不到发动民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总结:

从而4、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做了舆论宣传。

【展示地图】总结: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系列武装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设计小帖士】介绍四川保路运动,便于学生理解革命为什么会在武昌发生。

【展示民谣】宣统年间的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设计小贴上】以民谣的方式展现辛亥革命顺乎民心。从而导入——

——《武昌城首义》

角色体验:如果你是新闻工作者,报道《武昌首义》

(学生回答)1911年9月14日,湖北革命组织确定在武昌进行武装起义。10月9日,因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计划暴露,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反清的第一枪,12日占领武汉三镇。随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设计小贴士】通过新闻,让学生注意细节,也提高课堂氛围。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

问题探究:你认为吴兆麟的话有道理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A、有,借助黎的声望,有利加速革命的进程和减少革命的阻力。且孙黄等主要领导人不在武昌,吴兆麟等人无力主持局面。

B、无,革命党人依靠自己手中新军的力量已经取得了胜利,应该有能力控制局面,无须将领导权拱手让给旧官僚,使革命出现潜伏的危机。

提出疑问:孙先生哪去了?

【导入】————《创建共和制》

1、1911年10月1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孙中山在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起义的新闻。之后于12月回国。

2、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设计小贴士】一笔带过孙先生的经历,把重点放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剧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设问一:这里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设问二: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政体悲剧的结束?

悲剧一“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悲剧一:革命内部加入了旧官僚,旧势力,危及到革命的安全。

悲剧二: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 阿Q心里想到: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

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阿Q正传

材料: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悲剧二:大众对革命依然不了解,缺乏对革命的认识,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悲剧三……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孙中山

悲剧三: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夭折了。

悲剧四:(图片)袁世凯称帝,宋教仁被害

悲剧四:

共和制度被破坏,《约法》被废除;革命人士被残害。

讨论:

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①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