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依托单元说教材
人文主题:《济南的冬天》是部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由一组描写景物的优美诗文组成,学生在美景、美情、美言中,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的特点,用温婉的语言,融情于景的写法,给读者“温情”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语文要素之一:朗读。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语文要素之二:赏景。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情景,获得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要品味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唤起对事物的细微感觉。
二、植根课标说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赏析文中之景。
2.品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板块:抓住“温晴”,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中之景;抓住“温情”,品味精美语言,体会笔下之情。
三、立足学情说过程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关键词教学法。围绕“温晴”和“温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立足学生的学情及选用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策略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济南的冬天》。
(策略意图:用老舍先生的话及描写济南的诗句导入新课,意图将厚实的知识储备用精当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开课直奔正题,初步感知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赏析文中之景。(铺垫一)
师: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问题: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词语提示:宝地、理想的境界、温晴、慈善、有山有水)
2.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像小山摇篮图(暖城)、雪后初晴图、淡雅水墨画(暖山)、空灵水晶图(冒热气的水)(屏幕)
小结: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
(策略意图:让学生活动方式具体: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让活动内容明确:围绕“温晴”一词整体感知冬天的特点;让活动难度适中:用济南的冬天像……,来欣赏景物之美。这一板块的设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
过渡语:以上我们欣赏了济南“温晴”的冬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老师来介绍老舍与济南的情缘。(铺垫二)
师:1930年7月,老舍受邀来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在济南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陶醉于济南秀美安适的风光山水,倾情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他用温情诗意的笔触描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景致……。
链接材料: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舒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
(策略意图:用老舍与济南的情缘介绍,使学生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一下教学环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三、品读,体会笔下之情
师:找出语句、做好批注、标出重音和停连、动情朗读,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老舍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的呢?
批注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济南城小山的喜爱之情。“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饱含喜爱之情。
重音、停连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停连,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策略意图:示例就是“授之于渔”。用具体的示例,教学生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规律和方法。师生的合作,让后面的小组合作有章可循。)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三幅图的批注和朗读。
学生找到的“温情”语句可能有: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真”字,一个“算”字,直接赞美济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个“妙”字,再加上用“最”字修饰,喜爱之情显露至极。
“那些小山太秀气了!”一个“秀气”,再加上“太”,我读出了老舍先生的怜爱之情。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小”字体现出了爱惜,“名手”再次赞美。
(策略意图:品读是本课的重头戏。批注指导,让学生学会品味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朗读指导,让学生诵读含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直抒胸臆或笔下有情的写作风格。)
老舍自从踏上济南这块土地,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中古老城。正如他自己所述:“济南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美,同学们还学了抓住关键语句,用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方法去欣赏美。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以赞美与喜爱之情,朗读课文的部分美句,再次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吧。
齐颂: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策略意图:提取文中的精妙语句,组成一篇精美的小短文,在诵读中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可谓余味犹存。)
四、基于课堂说反思
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精彩迭出的展示课。它将朗读与欣赏巧妙结合,做到了在读赏美景、品美言的活动中体悟美情。
练习朗读,美在情感。
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老师的指导“手法精美,过程生动”。听,“特别”一词重音突现,情感凸显,读出济南城内的温暖、温柔。老师的指导“有引有读,形式活波”。听,教师在指导比较停顿与不停顿的区别;学生试读,再齐读。老师的指导“小步轻迈,层次细腻”。听,先读好重音,再练习停连,读出了节奏变化之美,读出了旋律起伏之美,读出了情感丰富之美。
文句撷英,妙在创意。
创意一:老师设计了“济南的冬天像……”的活动,切入点的选择巧妙。这个活动是对文章整体意境的把握。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摇篮”“画”“蓝水晶”三个比喻,为他们进一步品读的做好了铺垫。
创意二:语言赏析先引后放。老师的批注指导给学生指明了角度和方法,主问题设计的话题宽泛。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比喻句的品析;重点字词“顶”“镶”等的品析。这一创意设计,层层深入,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学生的思维在激动中亢奋,巧掀高潮。
创意三:结束时,老师撷取文中词句,组合成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一活动,妙在“一箭双雕”,既回顾课文内容的重点,又升华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切实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既有知识的储备,又有动情的指导;既有诗意的讲析,又有微文的呈现;既有“直奔正题”的开课,又有“余味犹存”的收束。使人欣赏到了《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景物的“温晴”美和作者的“温情”美。
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更是我今后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方向。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同学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同学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同学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同学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同学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同学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同学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同学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同学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同学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同学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同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同学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同学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同学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同学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同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同学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同学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同学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同学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同学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同学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同学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同学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同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同学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学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同学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同学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同学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同学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同学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同学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同学一些方法,让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同学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同学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同学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同学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同学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同学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一、说课本
1、课文所处的职位地方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位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当代闻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头写的一篇通过刻画济南冬天的优美景致来抒发情感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摆设在第三单位,便是想让我们明白到天然风景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明白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寄义和作用,推测精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训练精读的技能,并作得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本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门生变更本身的奇特感觉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视察生存的极好典范。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密切、天然,形貌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风景形貌得过细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视察事物形貌事物的本领应是本文讲授的难点。别的,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力阅读,进一步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形貌风景,抒发情感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气候,接着转到对冬天山川的形貌,文章用了三段笔墨写冬天的山景。末了写冬天的水色。全文摆设有序,脉络明白,衔接精密,推进天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景象融会。,显得天然诚挚,富有熏染力。文章在形貌济南的冬景时,到处流暴露作者的称赞之情。在这些了解的底子上,我订定本文的讲授目标和讲授的重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举行的过细刻画,景象融会的表达对故国宝地济南的称赞之情。
b、理清本文的条理布局。
2)本领目标:
a、养门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伎俩的本领。
b、造就学生阐发、综合的本领。
3)德育目标:
造就学生对故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4、课本的重点、难点
讲授重点引导门生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过细刻画的方法,通过读品领会作者对济南的称赞之情。让门生在重复的读的历程中,领会要旨。
讲授难点则是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讲授方法来突破难点。让门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奇特的感觉,进一步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的情绪。末了,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恭敬门生本性,实验本性化讲授。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领会到“讲授历程应突出门生的实践运动,引导门生自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进步语文本领。”于是我凭据本课目标和内容,联合门生现实本领,应用种种讲授本领的自动性,用发明法、互助探究法举行讲授,让门生在团体感知的底子上,通过朗读去发明美、感知美、探究美。恭敬门生的本性,使他们在老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央议题颁发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换,相互开导,相互争议,引发他们自动去获取知识,造就康健情绪。
2、读、写、说相联合讲授,进步门生团体本质。
为了进步门生语文综合本领,联合课改精力,我在传授本课时,注意了修筑读的平台,建立说的动机,让门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增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讲堂反馈的环境来看,门生读说写都到位,讲堂氛围活泼,结果很好,这就刚强了我课改的刻意。
分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以是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刚强的引入诵读法讲授,让门生在重复诵读中意会文章描景绘物的美,终极领会文章所蕴涵的富厚情绪。
三、说学法
由于门生是讲堂的主体,因此我遵照“老师为主导,门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讲授思绪举行学法的引导,接纳了主体头脑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训练法。
在引导历程中,先变更学生到场讲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凭据紧扣讲授的题目,使门生自主地发明、思索、阐发、讨论,从而办理题目,并在课文赏析后举行拓展牢固。使门生从感知到明白,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门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步了本领。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重要分为门生准备和老师准备。
让门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平生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老师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日》,拓宽门生的阅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故意识的引导门生预习课文,办理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讲授历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训练”举行讲授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便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隆冬凛凛”如许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致与众差别: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光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便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明白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接纳默读法,限定时间,要修业生不回读,全神防备的读,而且让门生带着题目对课文举行朗读,使门生感知课文,题目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标题的:引导门生通过读去团体感知文本,开端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绪:让门生在读的历程中去发明,找出可以大概支持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本身的看法。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好那一句,为什么?
设标题的:引导门生自动地品析重点语句,领会作者情感。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关键。
解题思绪:让门生先读再说,乃至用多种情势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本身的感觉,读出词句的妙处。
(3)利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门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符合。
设标题的:加深门生对课文的印象,让门生更为自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法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门生的头脑给牢固了的模式。而是让门生自动的到场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绪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模仿文中你最喜好的句子或段落,联合前几天当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标题的:学习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抒发本身对故乡、对大天然的情感。
写完后让门生交换,老师予以勉励,到达本课热潮。
3、归纳小结
让门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门生的每一点看法都予以肯定)
4、反馈训练让门生讨论:标题能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标题的:让门生意会散文的特点、布局及抒发情感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山:阳光下——慈善景中有情热爱、称赞
小雪下——清秀
水:温暖、清澈、透明
远山——小水墨画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将本着“生先于师”“先生后师”的教育理念,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发现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提高他们的感受力。
二、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能品味和赏析优美的语言,能欣赏和积累精彩的语段。《济南的冬天》老舍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本文特别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有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特别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语言,如本文中多次用到“小”字,“小山”“小雪”“小山村”等。
三、说学情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学生。初一的学生这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初中生活,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式,具备了一定的体悟和感受力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鉴赏分析的方法,这对本文的学习很有帮助,但是领会本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能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的方法;
b、学生能掌握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生能通过朗读法、评点法、合作研究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学生能体味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
b、学生能树立起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情,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的重点、难点
五、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则是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这堂课的导入我先以简洁的话语提起北国的冬天,北国之冬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却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是哪那?它的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来看一看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这样的导入比较能够激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能更快的进入到本文的学习中。
(1)第一个环节: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限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随机点两三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指正补充。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原因,以提升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2)第二环节接下来就是透过对精彩语段的精读,来使学生能掌握本文的重点突破本文的难点。主要采用朗读法、评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评点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分析其妙处。而后小组间可就生成的意见进行交流讨论,在整合后发言。
比如就文中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这样亲切字眼的选用也体现了老舍的喜爱之情。
设题意图:让学生先读,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就能使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又能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感受力。这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3)透过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学生理解了老舍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是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写一下身边的校园和家乡。
设题意图:这样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对写作能力的一种训练,又能以写促情,抒发学生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4)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积极的评价,,这一环节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五、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 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 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 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 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 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 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无风声 与伦敦比——无重雾
与热带比——无毒日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 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语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反映自然为主题。《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的写景散文。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预设)
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新课标认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感情情景融合。
2、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预设: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课文只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及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写景方法的分析
(2)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同时《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动合作。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方法:
1、朗读法:“教学干法读为本”。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4、比较阅读法:通过前一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法。
5、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节课的时间。
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了解一篇,品析一节,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出示济南的风景图片
(二)检查预习:检查预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学环节。
(三)听录音朗读、分组朗读:
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要求学生动笔圈点勾画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和优美语句。(我们知道,“教学之法读为本”,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欣赏美景。
(四)感知一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速读并讨论: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济南的冬天美在
(用一句话概括)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
(用一个词表达)
以上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小组合作探讨并归纳点结,理清思路
预设:济南的冬天美在哪几方面?
(屏幕出示)
生成:
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温静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景——秀气
温晴
城外山景——淡雅
水:蓝色、清亮
景美、情美
(五)品析一节(第3段)
艺术美
1、学法指导:
(1)回忆复习《春》分析写景抒情文章方法(四问)
①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②景物特点
③怎样写景抒情
(2)预设问题:请找出本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片段。(第三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1)找出中心句
(2)划分层次
(3)理清写景顺序
(4)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5)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任选以上内容中一至二项从段中找出答案,准备发言。(合作、探究)
4、教师要求学生依次解答问题,教师的点拔,小结、同学们的诵读穿插其间。学生解答后经老师订正后在屏幕上修正内容。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动动。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分析理解课文,进行语言分析,语感体验,将特有的知识密度充分于一个精段小小的空间。
(六)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五、总结
新课程强调教师授课要“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合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的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