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夏感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方法:
品读法、情境教学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夏感》
2、请你说说“夏感”是什么意思?
3、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任选本文读一读中的三个词语说句话。
(三)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夏天”。(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文中的语句)
(四)语言品味
这么多特点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刻?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主要寻找的方向和重点朗读赏析的词句:
(五)情感体验
1、请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夏天”。
2、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3、结语、寄语: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
江西省会昌实验学校 池成凤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有人评价梁衡的《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文章从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盛赞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赞人们的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像,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点。春天的和煦,夏天的炽热,秋天的色彩,冬天的严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对四个季节的感悟也会有异。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赏 梁衡 先生的散文《夏》,看看 梁衡 先生笔下的夏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一段有代表性的关于夏天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夏天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兴趣。
(二) 落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 “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听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同时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伴随着音乐听读,并结合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以想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比较直观的了解,以便尽快熟悉课文。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并齐读两遍,然后任选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 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 (pú fú ) 迸发(bèng) 澹澹(dàn dàn)
【设计意图】: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而用词写“话”,则是强调词语的运用。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在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初步与文本对话并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①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或: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先在书上勾画,然后用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
【设计意图】:文章着力表现的是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学生抓住这一特点,就抓住了理解全文内容的“纲”。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勾画,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②请在文中分别勾画出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明确】:作者是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通过对这三个方面景致的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夏天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第一段的总领句去找相关句子,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关系,同时领会文章内容,并让学生进一步靠近文本。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有何作用,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与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比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无比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启迪与帮助。
(四)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细致生动,富有韵致的句子: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琅琅上口。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二,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从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四季的古诗?请写出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1)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仿句: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热之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
夏之色为亮的蓝,如蓝天,如夜空,展现魅力之神,
冬之色为炫的白,如雪花,如冰天,昭示着春的临近;
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涵万物的静谧
冬之色为甜的白,如雪花,如树挂,掩盖了世界的美丑;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热炒热卖,仿写心中的夏,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同时也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
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七)结语、寄语: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金的夏季吧!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的形式,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呈现文字,既是课堂情感酝酿的最终爆发,又能在教学结尾处推波助澜,再掀一个情感高潮,达到师生共鸣效果。同时,对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迁移,赋予现实意义,揭示生活真谛。
(八)作业
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投学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附板书:
夏感
梁衡
一、 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
二
夏感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三、赞美夏天,热爱夏天
池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夏感》优质教案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情感。 2、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夏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夏的旋律与作者梁蘅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u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掌握新字,生词 芊芊细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气势盛大 贮满: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v紧张,热烈,急促w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v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w C、文中突出表现聊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v喜爱夏天,赞美夏天w 三、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第二自然段选了那些富有代表性季节的自然景物? v草,树,蝉,麦浪,w 2、文章为什么把夏天的色彩与春天,秋天的色彩进行比较? v夏之色处于春,秋间的一种过渡色,它标志着收获已有,而希望为未尽。突出夏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w 3、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的? v白天到夜里,人们的神经不能松懈,不但要忙夏收,还要忙秋播w 四、质疑探究: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3、你也喜爱夏天吗?能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吗? 五、作业: 《我眼中的夏》或者《家乡的夏天》为题,写一段100字的片段 六、教后反思:《夏感》这一课,与我以前所教的写景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还加上自己经验的缺乏,所以在备课时自己多下了点功夫,并且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总算是有了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创造。
一、用了一个新颖的导入方式。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课文的思路,发现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可以借助前面的几个自然段来得到更深的理解。所以我觉得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导入,按照从后往前的方式来探讨文章的主旨会非常的新颖。
二、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
当在探究一个问题时学生回到不出来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读哪一自然段,读了之后再思考,实在还不行的话,就提示提示,尽量的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吸取了‘以前公开课上学生答不出来我给的问题时,因为着急就把答案说出来 ’的教训,注重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的要求。
当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对课文分析不够详细。
在感知课文内容这一块。例如: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点?只是让学生找出了这一特点,而没有进一步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中写了哪些自然景象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这一问题也没有仔细分析夏天到来时景物的变化。
二、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这一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完成。
因为时间的原因语言赏析这一部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品味语言的优美,只是提出了两个让学生分析了一下,而没有给学生一些时间把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这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在这里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机械重复学生的话。仅仅是重复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三、不能以四人为一小组的方式来讨论,这样有局限性,应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四、课件上的字有点小,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见了,这个以后会注意点。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出,希望通过以后的努力以及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 急促 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澹澹( )芊芊( )
磅礴( )( )黛色(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
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油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
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6、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
17、第④⑤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
18、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19、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20、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鸟语
黄明山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扇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
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2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好不好?为什么?
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22、文章语言优美,丰富,请仔细品味下面句子,作点赏析。
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23、“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24、仿写句子。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
2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相关链接】
材料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材料二: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其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中指出,人类滥用化学农药、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寂静的春天。
——选自周娜等《鸟类——农林业的绿色使者》
材料三:1986年5月,23岁的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事业的梦想,只身来到刚起步不久的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承担起丹项鹤的繁殖与驯化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前一天迷失的天鹅,她消失在滔滔的流水中……
——选自《大自然·黄海湿地》
【能力提升】
27、作者说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事实上是有一些的,同学们想想写夏的诗句有哪些,举出连续的两句?
28、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A、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xx
②xx
B、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夏天的特点。
②赏析稳重精彩的词句,体会作者融入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③学习对比的写作技巧和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
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夏天独特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时光恰如流水,偷偷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此刻,放眼窗外,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回想起那些夏日情景:火热的骄阳、裹着热气的风、令人烦躁的蝉声……都已渐行渐远,成为一段段逝去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梁衡的《夏感》,去重温那夏日的记忆与诗情。
二、课前预习
1.字词正音释义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的样子黛色dài青黑色
主宰zǎi主管,统治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澹澹dàndàn水波等荡漾状迸发bèng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匍匐púfú爬行的样子苦涩sè
2.课外搜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和成语展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情感。
2.本文的标题是“夏感”,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标题的含义。
明确:夏,夏天。感,就是感觉、感情、感想、感悟、感动、感染等。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或感想,或者是夏天的某些特点感动感染了我们的某种情怀。
3.无论我们如何地感怀夏日,都离不了对夏日风情的描绘,从体裁上,本文当时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文章正文前方框里的一段话,试着从文字中搜集有用信息。
明确:①语言特点:热情洋溢。(情感浓郁丰沛)
②描绘景象:大自然的景象;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③内心感受与体验。
4.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必定要抒发作者的对景物的情感,请你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或是段落。
明确:课文第五自然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色彩、珍贵)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要“大声赞美”夏季,并称夏季是“黄金的季节”。在这种情感下,请大家集体朗读文章第2-4自然段,归纳这里面所描绘的夏日图景,用最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
明确:①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②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③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之夏(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6.在这些图画中,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简洁概括夏季的特点(调动自己的思维)?在作者的感觉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问题一主要启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二:作者对夏天的感觉即是:紧张、热烈、急促。
7.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由此,你认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第一段骑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纲,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夏天的三个特点展开的。这是开门见山式开头,简短有力,直入主题,易于让读者把握本文内容。
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作者的感觉,然后以具体的图景描绘展开,最后直接抒发情感结束全篇。
8.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可以作为我们模仿的范本,一起思考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从结构上看,本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有条不紊。
②从景物描写上看,本文所选景物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③从表现技法上看,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方法。
④从炼字炼句上看,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动词、形容词等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9.写景作文技巧顺口溜
写景作文须仔细,搜集景色字词句。结构采用总分总,形状色彩描精细。动静感官相结合,想象联想要得体。多用比喻和拟人,遣词造句更美丽。各类情景写一段,情景交融文称奇。
四、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板书设计
①总写夏感:紧张、热烈、急促
②分写夏景:
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
③总结夏情。大声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