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学习他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不懂就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不懂就问》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好习惯”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从单元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篇课文以及语文天地,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而《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学习他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课上,为了鼓励孩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学伊始,我和他们亲切谈话:“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孩子们小手如林,个个举手争先恐后回答:“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是好习惯。”“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好习惯。”“早睡早起,早晚刷牙是好习惯。”“每天坚持早锻炼是好习惯。”“不懂的问题主动问别人是好习惯”。
“是呀,不懂就问也是一个好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一个故事。”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课堂上,我们通过抓住“壮着胆子”等词理解孙中山的质疑精神;抓住“吓呆”“鸦雀无声”等词理解同学们面对孙中山对先生的提问的惊讶、害怕心理;抓住“拿着戒尺”“厉声”体会私塾先生的严厉;抓住“很快”“一字不错”“主动地问”等词体会孙中山的勤奋好学……并通过朗读体会孙中山乐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也从中懂得了学习要有“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明白,“不懂就问”不止是这一节课的任务,它还应该是我们每一堂课,每一天,甚至一辈子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把“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一直延续下去。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 教学准备: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 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 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 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 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 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量怎样记字。全班交流。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 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业: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巩固识字17个。积累词语。
3、 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 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 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孙中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你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 )不( )”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 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懂、诵、段、糊、涂、胆、厉、详”等8个生字。积累“不懂就问、背诵、糊里糊涂、厉声、详细、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漏”等8个词语。正确书写“诵、断、糊、涂、厉、详”等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学习边读边思考: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二小节。
(1)分句读。
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知道每句话的意思。
3、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习生字:诵
音:平舌音
形:右边的笔顺要书空;复习“言字旁”,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也是“言字旁”,找一找,是哪个字?
学习生字:详
音:三拼音、后鼻音
形:用加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4、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5、揭示课题。请1个学生读课题。
6、学习生字:懂
音:后鼻音
形:形声字,部首表义,右边表音
义:查字典(知道、了解)
“不懂就问”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要问。
7、齐读课题。
8、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学生读课文,每人1小节,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理解:糊里糊涂,详细
3、开火车读词语。
4、选择两句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知道对话的形式:
媒体出示: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提示语在前)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提示语在后)
5、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认真读好每一小节。
指导方法:
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结果怎样?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分别指导。
诵: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断: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厉:半包围结构。
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糊”: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孙中山不懂就问,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天天学的功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读了几遍,很快又背下来了。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解吗?”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鸭雀无声。
先生拿起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激情引趣,步入课题。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孙中山。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认识“诵”。背“诵”要说话,所以“诵”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认识“既”字。
生:“原”字我不会,我问了我的好朋友王书羽了。
师:同学们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书读课文,相互检查正音。
[点评:此方法既是让同桌相互对课文朗读水平的检查、正音的过程,也是在逐渐培养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3、检查反馈。
(1)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组长汇报读书的情况。
(2)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后,让学生进行课文“擂台”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挑战的刺激性。]
(3)感知课文大意。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课文,现在请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语地说,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范读课文,生评出师读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师,你读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欢。因为你把那时候上课的情况读出来了。
生:老师,你读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欢。给人感觉孙中山提问时,真叫人害怕。
2、(1)自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内互相质疑、解疑。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班内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过字典,字典上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3、(1)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时上课,要背读文章。孙中山照以前那样背课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书“照例”,要求学生用“照例”说一句话,并说说它的意思。思考:“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说明了什么?(孙中山学习认真)
(3)师:“地背诵”,还可以怎样填呢?(出示写有“地背诵”的小黑板)
先 小组内说,其次班内说,最后在“语文天地”中填写:
地背诵、地背诵、地背诵。(结合“语文天地”的活动,积累词语。)
(4)“小小辩论会”。
师:“他壮着胆子……”怎么理解?下面开“小小辩论会”,要说出理由。
生1:我认为,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害怕。我从文中的“壮着胆子……”和“教室里鸦雀无声”知道的。
生2:我认为不害怕。我从图中孙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紧张、很平静。
生3:我猜想孙中山开始害怕,后来给自己鼓劲就不害怕了。
师:刚才,同学们辩论得很激烈,以后学习就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5)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写有句子的小黑板,让学生比较。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
生:用上“摇头晃脑”我能想到他们读得很认真。“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
生:“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生: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
师:对!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6)指导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师指导抓重点词语读文。学生练读。
[点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先尝试地读,然后教师教给方法,学生通过感悟,再读,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为学生以后通过抓重点语句朗读去理解课文指明方向。]
(7)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板书:自读、质疑、解疑、朗读。
4、用以上方法自学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6、不懂就问”发问站:
师:现在我们组建了“不懂就问”发问站,有不懂的问题,请大胆地提出来。(自评、他评、师评三者结合起来。)
生1:那时候,老师为什么不讲解呢?
生2:因为老师很懒。
生3:不是,老师可能认为,讲了他们也不明白。
生4:因为,老师想看谁能大胆地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5:孙中山上学时是几岁?……
师:现在请刚才提问的同学进行自评,也请其他同学对别人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我今天能够起来提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生:我认为某某回答别人的问题,回答得好。
师:刚才,站起来提问、回答问题、评价的同学都是“孙中山”式不懂就问的人,而且你们也能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值得表扬。还有些问题老师暂时不回答,老师想在课外和同学们一起查找答案好吗?
[点评:此刻,师生将评价作为了重点。有水平的问题得到了肯定,水平不高的问题师生从精神上也给予了认可。因为善问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
四、演绎故事,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想当“演员”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你们当“导演”,选人,分配角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同桌互认本课生字。
2、小组内分析易错的字。
3、班内交流易错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点。
生:“孙”左边的“提”不能写成“横”。
4、描红。
5、同桌交换书写本写字。
[点评:学生之间有一种竞争意识,也有一种想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因此在别人的本子上书写会更努力、更用心,写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这种方法激励学生,他们会努力写出好字并能熟记字形。]
六、课外拓展。
1、将《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学了《不懂就问》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将课堂内外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将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于写作之中,为以后写作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