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四大传统习俗(4篇)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本文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元宵节的四大传统习俗(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元宵节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可高兴了!

吃完香喷喷的汤圆,我们早早来到了体育馆,体育馆张灯结彩,灯光闪烁,还有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兔子:有的兔子手里各有一副对联;还有的兔子一副酷酷的模样,正摆着POSS呢!其中我最喜欢的花灯是有两只小兔子组成的。她们穿着红色棉袄,代表着喜气洋洋。一只手里高举着火把,似乎想在黑夜里为人们照亮前方的路。另一只手里提着个灯笼,正在给大家拜年呢!

看完花灯,精彩的烟花表演开始了。“砰!”烟花炸开了,只见天空中一道道五彩缤纷的火焰,有的像倒挂的瀑布飞流直下,有的像满天的流星闪烁不定。有的像飞舞的雪花飘飘洒洒,还有的像金色的巨龙上下翻滚,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灯会结束了,我们望着依旧灯火通明的体育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踩高跷 篇2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的习俗 篇3

上海元宵节习俗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挂望田灯、串马灯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做“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 “掼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 “串马灯”。

老上海元宵节吃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寻觅记忆中老上海乡村元宵节几段尘封的剪影:上海县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揿出潭印,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川沙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点燃油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 “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作“斋田头”。

扛三姑娘

沪郊农家有元宵节“扛三姑娘” “迎紫姑”习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即用一只淘米箩,箩上插一只银簪,由几个姑娘“通神”邀请田角姑娘、场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箩或畚箕下缚一只筷,由二人扶着,让筷在木屑或糠秕上写字以卜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妇女参加。询问吉凶祸福,是一种迷信活动。

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放灯

元宵前夕,东阳市卢宅古建筑群内的肃雍堂大堂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每到农历闰年元宵节期间,肃雍堂都会张挂大堂灯。今年的这套大灯,高4.05米,直径2.10米,重122.5公斤,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共用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

元宵节放灯之俗,始于汉朝。汉明帝提倡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日晚即令点灯,表示对神佛的尊敬。元宵节放灯习俗就这样开始了。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长安“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明皇李隆基令人制作过高达150尺的灯楼。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坠,风吹金玉,铮铮作响。

到了宋代以后,元宵灯节更是热闹异常。元宵放灯时间,汉朝开始仅张灯一个晚上,唐玄宗规定三个晚上,北宋延长至五个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晚落灯。唐代放灯时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出现了灯谜,到明代又增设了戏曲表演。

如今,在金华也还有许多地方有花灯,花灯品种繁多,多姿多彩,有的灯还是传统样式,像手提灯尚用蜡烛,也有的已用电灯取光。

品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宋代《平园续稿》一书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这种“糖圆子”、“浮圆子”因应节而做,后改称为“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一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

元宵从制作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不带馅儿的;另一种是带馅的,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元宵可带汤吃,也可炒吃、油氽和蒸吃。元宵的口味,有荤有素,有甜有咸,有酸有辣。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已跳出应时食品之外,成为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品种,口味更显丰富。

猜灯谜

元宵前后,我市很多单位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来源于民间口谜,后来经过文人加工就成了谜语,其中包括灯谜、事物谜、儿童谜、填格谜等。

谜语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服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讲民间故事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寓以深意,以期收到预期效果。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瘐词”,这就是谜语书面创作的最初阶段。到了秦汉以后,谜语形成为一种书面创作。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特有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称作“灯谜”。如今,猜谜活动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色彩的一种文艺活动。

迎龙灯

迎龙灯在金华很多地方都有,这些年也越来越为各地所喜爱。前两天,浦江、义乌、磐安、金东等多个地方举办了迎龙灯活动。像浦江县白马镇旌坞村在村里的广场上舞动板凳龙,当天共有三条板凳龙在村里“闹元宵”。元宵节扛起板凳舞龙,是当地农家新年里的大事。

金华这边的龙灯,大多为板凳龙,又称为长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长度从数百米到几千米不等。20xx年,浦江板凳龙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12种雅趣汤圆

雪中送炭汤圆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以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

玫瑰椰露汤圆

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椰汁、鲜奶再加玫瑰花,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却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榴及燕窝等口味,今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感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

翡翠汤圆

新年吃得太饱太腻,翡翠汤圆就专为怕腻的人士而设,由糖水至汤圆都属少甜配搭,绿茶味汤圆皮内藏的是红豆白奶黄馅,白奶黄即纯以蛋白做成的奶黄,味道较清,所以加入了有咬口的红豆,试过味道确没有一般的腻,叫人对吃汤圆的看法大为改观。

菠菜花生蓉汤圆

菠菜做馅的汤圆也不一定是碱的,因为菠菜内加入砂糖及花生,却依然有淡淡菜味,吃起来特别清,也适合大鱼大肉之后食用。

燕窝红宝石汤圆

云南东南部的建水以燕窝驰名,该处的岩燕不同一般的海燕,无腥味而且蛋白质特别丰富,这个红宝石汤圆就是以冰糖健水燕窝作糖水底,每碗都有燕窝,配合甘笋汁皮的小汤圆,很清甜。

定心汤圆

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及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储存。吃时宜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

山珍珠翡翠汤圆

山珍珠是生长在云南海拔四千尺的一种野生果实,具有乌发及养颜的作用,虽然无味,却口感烟韧,配合用菠菜汁做成的小汤圆,做出如水晶加翡翠般的效果。

金陵雨花汤圆

搓成雨花石一般的花纹,其实是芝麻味及原味糯米团的混合,汤圆比一般的细小,一口一个,精细可爱。

青豆蓉汤圆

上海王家沙以蟹粉汤圆最知名,但由于香港人不太接受,现已停止供应,跑出的反而是青豆蓉汤圆,选用纽西兰青豆加糖打成蓉,味道跟豆沙颇相似,不过甜度较低,而且有一阵豆香,汤圆呈榄核形,入口感觉更细滑。

平海汤圆

对咸味而馅料多多的汤圆一向无甚好感,但惠州的平海汤圆确实很香。馅料有虾米、唐芹、肉碎、冬菇及津白等,肉不过多,却有一股津白及虾米的清香,汤底以猪骨及津白为主,味道同样很清幽,虽然汤圆个子比一般的大,却无损讨好的感觉。

元宵节的习俗 篇4

20xx年xx月xx日,天气晴,星期五

今天早晨和往常一样,7点钟我就起床,打水、洗脸、开大门,放鞭炮;然后自己烧了点面条吃罢早饭,闲来写一下日记。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赶上了“情人节”应该有点意义,电视上叫的特别让人感动。可是我们家孩子要上班在合肥不能回家,上班是大事,不能影响孩子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元宵节是个黑暗的节日,孩子不能在家谈不上合家团圆;老婆又和你呕气,哪叫什么“情人节”,到可以叫做“冤家节”一年吵到头,心里总犯愁。素质问题没办法,只能忍着过日子,已经大半生了。

想到外面和朋友拜访一下,可是家里老婆“大雨、小雨加地震”闹得你不敢出门,快60岁的人了,还要这样没有自由,他们还把你当做年轻人一样对待,只看到你的工资,看不到你的精神生活,和我差不多大的年龄的人已经有好几个都走了。他们不顾及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只把你当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年到头不就这样开码?他们不知道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遇上这样的环境这是太憋人呀!我是一个失去精神自由的'人,怎能安排自己的将来生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