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优秀7篇】

自我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期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自我总结可以让我们审视自身,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自我总结吧。那么自我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篇1

【关键字】素质测评;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

新乡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承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为社会服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

一、概述

应用型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培养的是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操作技艺与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的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传统的本科教育有显著区别。因此,建立一套能够符合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能力和学校培养特色,体现社会、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有利于加强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此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二、新乡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测评理念落后

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综合测评没有体现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很多学校把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划分为德、智、体等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等的测评。同时存在诸如应用技能型专业和其它专业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相同;注重学习成绩考核,不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评;注重结果的考核和奖励,不注重过程的引导、指导、监督和考核等问题。

(二)测评指标体系不合理

一是创新实践能力测评指标的缺失。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综合测评的指标体系把德育、智育、体育作为三个基本指标,个别院校甚至仅把德育、智育作为两个基本指标,通过确定权重来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框架体系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心理素质测评指标的缺失。受中学阶段学习压力、高考压力以及对新环境不适应、经济贫困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会引起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违反校规校纪、影响他人学习生活,甚至出现危害他人及自己生命安全等严重后果。同时,心理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因此,心理素质测评也是综合测评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三是人文素养测评指标的缺失。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包括伦理道德素养、哲学素养、艺术素养和历史素养等几个方面的培养。对人文素质进行测评,有利于大学生遵守科学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提高哲学素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艺术素养、开阔思维、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历史素养,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和方向,增加科学专业学习研究的兴趣。

(三)测评方法不科学

一是课程成绩计算方法不合理。大多数综合测评系统对学业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平均成绩 =∑课程学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与对策研究业成绩/课程数。使用简均数作为学业成绩,课程之间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没有体现,容易导致评定结果片面性、不合理性。即使有些院校按课程的课时数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学业成绩进行综合排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缺乏学生间互评。测评中定性的评价多为主体自我评价和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测评小组的核实评价,评价中缺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同班、同宿舍学生之间具备共同生活和学习空间,他们之间更加相互了解,互相评价成绩的高低,更能真实地反应该同学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测评缺乏针对性

一是不同学科类型、不同的专业导向以及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综合测评中对于学生考察评定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来构建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二是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点内容不同,这就要求针对每学年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特点分别制定各学年合理的测评指标,引导学生合理的分配时间,有效学习。

(五)综合测评标准与社会需求吻合度低

我们在多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现,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标准正由学历资格取向、能力取向向人格素质取向发展,对毕业生个人的价值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道德法律意识、社交能力等素质要求甚至高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不同

行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如:纺织服装行业对毕业生吃苦耐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等方面比较重视,物流、营销等行业对毕业生的吃苦耐劳、团队精神、交往合作、社交礼仪等方面比较重视,艺术设计类公司对毕业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比较重视。

(六)测评结果运用存在功利化倾向

从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践来看,很多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运用不当。测评主要为高校评定各类奖学金、评选各类先进甚至是推荐入党等提供参考依据。高校开展综合测评并不是为了甄别和评选,也不是为了在学生中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通过测评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而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和实行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发挥测评的指导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综合素质状况,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发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强强。应用型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8).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篇2

高校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等学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个测评体系,是国家提出素质教育概念后出现的,在我国已经使用多年,对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飞速地进入到信息化社会,这也对我们原始的以手工或者简易的电脑操作为主的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也要紧随时代步伐,要加快进入到以电子信息为平台的新的综合素质测评时代。同时,这也是国家提出的高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一个部分。

一、目前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现状

国内有些高校由于学校传统或其它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状态下,有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起步是比较早,但鉴于当时信息技术的原因,各高校所建立起来的测评系统差别较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手工统计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之前,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像其它工作一样,都只能用纸笔进行的人工记录及汇总,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刀耕火种”时期,工作效率极低,而且易出错。首先,在数据采集阶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数据来源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这是很容易出错的;其次,在数据汇总阶段,由于人的主观的因素或是客观的疏忽,也极易出错。在目前,我们还有部分高校仍利用这原始的办法在工作。

2、简易办公软件

这种综合素质测评方式就是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或者国内开发的WPS office办公软件,主要是excel电子表格或WPS表格软件,部分还使用微软的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加以简单编程来处理采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及汇总工作。这样的工具,虽然比起“刀耕火种”有些进步,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操作过程由于数据都是可见的,所以易出现误操作而出错;电子表格中的公式编写有一定的规范,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很难顺利进行工作。

3、独立的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

一些高校已经开发或购买独立的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这是信息技术运用的高级阶段,然而独立的系统使学生管理各部分之间无法建立联系,数据没办法共享,应用不能集成且没用统一接口,数据标准不能一致,@样就产生了信息孤岛,这样系统虽有进步,但意义不够明显。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为奖学金等一些奖励措施应用的,如果没有和这些应用到一起,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二、综合素质测评系统需求分析

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开发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好与其他应用系统的连接,管理多种数据类型

学校目前存在其他各类应用系统,如教师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学校花了许多钱购买来的,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又不能退役,且它们的系统不开放接口,所以我们在设计系统时要注意接口数据类型的一致,即导入、导出数据类型要一致,保证系统间的无缝连接。

2、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在技术上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因技术的落后而需要大规模的调整,同时系统运行效率要高,即代码要高效,且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能太高。

三、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简介

高校综合素质测评的模型,是我们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多家高校使用过的方法,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后确定的。德育素质部分占20%、智育部分占55%、体育部分占10%、组织创新能力占15%。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使用微软的语言在VS2010下进行的开发,采用C/S结构,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C/S结构主要是安全性较好。底层完全基于关系数据库,由MicrosoftSQL Server 2008实现。具体技术上,在导入导出数据时使用了多线程技术;在整体框架设计时使用了三层结构,即,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UI层,这样的优点是层次清晰,可扩展性强。

四、功能模块设计

1、后台数据维护模块

后台数据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要想系统运行起来,首先要完善基础数据。这里的基础数据包括:(1)学生基本信息数据维护,包括批量导入、导出,学生基本信息的修改、删除;(2)院(系)信息数据维护;(3)学期信息数据维护;(4)年级信息数据维护;(5)班级信息数据维护;(6)专业信息数据维护;(7)奖学金、荣誉信息数据维护。

2、登录验证模块

用户通过此模块进入系统,根据在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用户名及密码一致,就能通过,并根据相应权限进入相应页面。

3、综合素质信息录入模块

这是本系统主要的功能区。(1)德育素质分数录入;(2)专业课程分数录入,通过功能函数,可以生成智育素质分数;(3)体育素质分数录入;(4)组织创新分数录入。

4、评奖评优

评奖评优基本参数设置、奖学金申请、荣誉称号申请、奖学金及荣誉称号审核、查询统计分析等。

参数设置:对各种奖学金荣誉称号的人数设置、金额设置、学生奖学金荣誉称号申请时间、评奖评优等限制条件的设置。

5、权限设置模块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问题;对策

Under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Ya-zhou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Anhui Bengbu 233000 )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ur society, the employer and social standards of talent have been re-position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to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help the employers favor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but the key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Problem; Countermeasure

随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科技竞争的加剧,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使现在的高等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人才培养、大学生素质开发与提高的内在规律,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1]。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都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社会怀疑”的尴尬境地[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在某些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3],导致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积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下面就我校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4]

1.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由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量化,如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审美观念的考核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评价,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数据所覆盖的范围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学生干部平时的具体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评价等。这就导致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2.量化考核设计有缺陷。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是以各个分项得分加权后得到的总分数来体现的。于是,有些学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通过盲目地追求个别高分项达到提高自己的总体评分的目的。量化考核设计的缺陷导致的这种现象,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整体提高和自我发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会误导学生,使大学生的成长背离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

3.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考核评判模式的僵化严重滞后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发展。

4.综合测评的操作不透明。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后得分,许多学生并不完全清楚“加分”“减分”到底来自何处。综合测评操作的不透明以及各项得分的不明确性,导致许多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加分的“来由”,从而引发了许多“关系分”“人情分”。这从根本上扭曲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真正意义。

二、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应遵循的原则[1]

1.导向性原则。综合测评是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引导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达到的合格标准;二是各级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上。

2.全面性原则。综合测评指标内容的设计必须能够客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完整反映学生素质的全貌,既体现德、智、体素质,又体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性并不是把所有影响素质养成的因素全部包括,而是对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科学筛选,突出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测评结果,既是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又是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反映。

3.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加以量化,便于考核评定,各项指标不是并列的,它们对测评分数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不使测评失真,应根据各项指标在测评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合理确定量标与权值。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这就要求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的要有比较,而且评价体系力求简化,对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要简易,便于操作。

三、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指标的内容 [5]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根本的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现、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各种奖惩情况等等。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学生专业素质,要注意以下两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由掌握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评价内容主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课和选修课成绩、专业技能、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3.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研、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情况,以及获得科技类获奖证书状况等。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达标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参加院系运动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竞赛情况,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协调能力等。

6.其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类竞赛、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工作等。并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分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偏向文科类的专业,学习成绩占的比例相对要少一些,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担任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专业,学习成绩比例提高,德育和文体方面要以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主。其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大一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引导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引导方向,大四要以社会实践、职业目标确立为引导方向。不同年级的评价内容不同,才能使综合测评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针对特殊的专业要设置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文艺类的专业、体育类的专业、外语类等专业,各有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设置不同于大众专业的特殊评价体系。

四、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操作原则[6]

综合测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基本评价,所以广大学生非常重视。这就要求综合测评的操作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为此,在测评操作过程中要着重抓住“透”“准”两字,严格程序,严格审查。

1.“透”即透明度。一是测评办法公平,测评文件人手一册,测评标准和要求人人掌握;二是各项考核材料公开,人人皆知;三是班级学生全部参加,既是测评者又是被测评者;四是负责统计的班级测评小组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五是测评结果公开,各院系在审核后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生测评后的总积分为序,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2.“准”即准确度。各院系、班级以及学生处、团委和学生会都要将平时的活动情况、检查情况、考勤情况准确记录在册,作为测评和审核的依据。各班级的测评过程必须接受监督,测评结果要层层审核,以保证综合测评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7]。

【参考文献】

[1]张琼。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79-83.

[2]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许二平,姬旺华。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调查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67-69.

[4]陈健。浅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中国林业教育,2011(4):43-45.

[5]韦丹宁,姜珊珊,宫龙江,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8):129-130.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 篇4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独立学院;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37-01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扩招既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又导致了高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一部分公立老牌本科大学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调动民间办学积极性,进行合作开办的院校。独立学院主要是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主要领导模式,其管理人员很多来自母体高校.他们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基本上是照搬母体高校的经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基本是克隆母体学校,在学生工作上的管理制度也多数是从母体学校借用的。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在我国各高校运行多年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是学生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参照标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条例基本都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是基于现行的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或“记实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评主要涉及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等多方面。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综合素质测评一般是由各高校制定的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独立学院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是在母校测评条例基础上,根据本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修改的。综合素质测评主要也是围绕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测评成绩的权衡和分配。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大多数独立院校设定为25%、60%和15%。这种指标的权重分配既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也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在具体的分类评价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制定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内容主要包括品德表现、学业表现、文体表现和能力表现四个方面。其中品德测评得分占15%,学业测评得分占65%,文体测评得分占10%,能力测评得分占10%。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为: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品德测评得分×0.15+学业测评得分×0.65+文体得分×0.10+能力测评得分×0.10。品德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现;学业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文体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能力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还设置有加(扣)分项,而各个测评指标中,基本分与加(扣)分所占的比例又不一样。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

首先,由于测评体系指标的量化特性,必然存在着考核中某些定性要素无法用数字来准确全面的体现。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的一些基础素质很难量化。例如学生政治与思想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因此,个别要素的定量考核内容指标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

其次,由于德育、智育、体育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所涵盖的内容在测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平衡,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独立学院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一般智育素质所占的比重最高,这样会误导大学生只注重学业的学习,而忽略能力的锻炼。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第三,重静态评价,缺动态评价。独立学院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采取静态的评价,即在某一时点,采用条条框框去规定学生测评中的加(扣)分,以单一的排序手段去评价学生,忽视了被测者的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

三、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建立科学的独立院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以“人”为本,结合专业特色制定测评内容。

为了避免以偏概全、造就“克隆人”等后果,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独立学院制定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应实行“学院—系部—专业—年级”四层细化的程序。首先,由学院制订综合素质测评统一框架;其次,系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本系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然后,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系部修订的测评体系上进行完善;最后各年级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确定适合本年级的测评条例。

(二)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需紧密结合。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时,不能仅靠条例中的文字规定。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指标,如:政治与思想表现、道德修养、劳动观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能定量地去评分,应根据学生的舍友、班主任、任课老师等群体或个体的意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评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做到客观、公正。

(三)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能力素质。

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中,大多数智育素质、德育素质、能力素质等指标所占权重分配畸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出现偏差。根据党的十六大与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测评条例中各指标所占权重进行调整,尽量均衡各指标权重,强化能力指标比例,引导学生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锻炼个人能力。

(四)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静态评价,可以看清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以及他们是否达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动态评价,可以更清楚学生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在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方面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综合测评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需根据本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修订并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双,李斌雄。 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2]张润。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财经类院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通过考核应聘大***中的“综合素质测评表”可更全面的了解应聘者。在西方国家,用人单位常使用“人才测评技术”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某种职位。这与我国的“综合素质测评”是如出一辙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评估人才,以便于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同时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岗位。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测评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改变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弊端,更为客观、全面且准确的评价学生。同时,通过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让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与时效性。再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的情况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从而增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最后,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起到了自我衡量与鉴定的作用。实际上,测评的目的并非局限在打分和等级划分之上,而是通过测评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二、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1.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行办法。安徽财经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一级指标由德育、智育与体育三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德育测评成绩×40%+智育测评成绩×50%+体育测评成绩×10%。其中,“德育测评成绩=德育测评基本分(80分)+德育测评奖、扣分”,“智育测评成绩=智育测评基本分(各门考试课成绩平均分)+智育测评奖、扣分”,“体育测评成绩=体育测评基本分(80分)+体育测评奖、扣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上,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由各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测评一次。首先,由各班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担任组长,班干代表和三名以上普通同学代表组成),组织学生对德、智、体三方面进行自评;随后,由有关职能部门为学生提供考核等级后的加、减分依据,由学生个人提供相关的加分材料;而后,各班在此基础上根据平时记录考核资料对全班学生学年内的德、智、体等方面逐一进行测评,并填写综合素质测评表;接下来,各学院在班级综合素质测评组测评意见的基础上,对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审核评议并予以公示;最后,将综合素质测评的最终结果向学生公布,并报学生处,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2.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本调查在研究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4份,其中有效问卷356份。与此同时,本研究对安徽财经大学的专职辅导员进行随机访谈,从综合素质测评的执行一线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了解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同学中,对德、智、体三者间指标比例的构成和整个综合素质测评的评比过程的肯定度较高,认可率分别达到了78.8%和89.9%。但仍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善:其一,加分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中发现,当问到同学们对德育/智育/体育的加分细则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时,仅有10.7%的同学认为德育加分细则“很合理”,15.2%的同学认为智育加分细则“很合理”,13.4%的同学认为体育加分细则很合理。且通过总结归纳访谈中辅导员的意见及建议,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加分细则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德育部分不同活动加分准则难界定,各项活动加分方式欠合理。该现象的存在一来导致同学们对学生会成员的超高德育分数感到不服,二来形成误导认为做班委和参加班级活动不如做学生会干部和参加学生会活动划算。二是智育部分基本分的算法存在疑问。如英语作为考试课,由“大学英语精读”和“大学英语听力”两门课程组成,但一门英语考试的成绩在成绩单上却同时体现了这两门课程。那么在算基本分的时候,英语到底算一门还是两门?手册上没有做相关解释或者说明。三是体育部分的分数测评意义有限。每人80分的体育基本分+体育测评奖、扣分(奖励分由参加校体委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加分和参加校、院组织的体育比赛积分构成;扣分由体育课不及格者减3分构成)。此项既无法体现学生体育课上体育能力的差别,又无法区别二、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与一年级有体育课的区别。此外,仅以参加竞赛作为加分标准,很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毕竟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其二,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调查中发现因为对测评标准的不同理解,辅导员具体实施起来有难度,于是每个班级都分别制定了不同标准的加分细则。不同学院、不同班级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导致在同在一个学校的班级很难横向客观的比较测评结果。如不同班级在德育加分部分的具体操作就大相近庭,不同活动的加分、学生干部不同职位的加分等,很多班级都有超越或者偏离学生手册的自我定义;如各班级在智育基本分处以“考试”课平均成绩为标准,但有的班级“考查”课不及格在智育扣分栏中体现,有的则忽略;如有的班级英语算一门课程,而有的班级则算两门课程等等。其三,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落实。调查中发现对于学生手册上要求的一些评价标准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繁琐,很多班级便将其变成形式化打分。如:手册要求“德育基本分为80分,其中自评分占30%、辅导员评分占30%、班级综合测评评议小组评分占40%。”但调查中发现,真正按此要求执行的班级不到5%,绝大多数班级此处的算分方式是将80分标准分固定分配给了每一位同学,从而省略了自评、师评和小组评议的过程;手册要求“校、院、班级学生干部以及广播台和学生团体主要负责人,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分三档加分,兼职职务不重复记分。”其中,每项职务的加分分为“A、B、C”三个档次,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班级都忽略了定级的步骤,直接给予A档次。如此无差异打分,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公平性;手册要求智育部分“每旷课1学时减1分,迟到、早退3次算一次旷课。”但到实际操作中,有的班级因为考勤不严格而将此处忽略,有的班级因为担心扣分太多会给学生综测成绩带来不良影响而自行设置了考勤扣分上限。

三、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1.关于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问题的几点

思考。一是活动参与的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在现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德育加分部分有7条,分别由参加“参加校内活动”、“学生干部”、“卫生检查”、“检举、劝阻、制止各种严重违法违纪者”、“参加社会活动获表彰”构成,其中“学生干部”、“卫生检查”、“检举、劝阻、制止各种严重违法违纪者”各占1条,参加活动加分共占4条。其比例之重不禁引发笔者思考,活动参与的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如果不能,那么如此评价方法是否会给予不恰当的引导,让部分同学带着功利心去参与活动。调查中就发现,当问到“你会为了综合素质测评去参加你不感兴趣的活动吗?”就有60.1%的同学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去。二是“考试”课成绩能否体现学生的智育基本分?现行智育部分基本分由学生本学年各门考试课成绩平均分构成,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疑问。考试成绩是以“考试”课为准,那么“考查”课如何体现?完全以“考试”课成绩代表智育基本分,导致的不良影响是一部分学生为了追求综合素质测评的高分而忽略了“考查”课。调查中我们就发现,辅导员和学生普遍反应“考查”课的到课率明显低于“考试”课。一位辅导员说:“因为大家不重视,'考查'课的考试学生们也仅仅是应付了事,认为及格便可。”“考查”课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还有助于发展知识的延伸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存在的“考查”课,其成绩没有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得到体现,是不合理的。三是各班级的测评加分细则是有自己班级规定好?还是统一好?是否需要监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班级在德育和智育部分的分值算法存在不同,很多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套超越学生手册的加分方法。一方面,各班级作为学校这个大的集体中的小集体,如果不统一评价的“单位”,则没有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各班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统一测评细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违背大方向的有特色的创新与构建,是有利于班级建设的。但是,这种特色创新的度如何把握呢?显然,需要有关部门分层级的有效监督。

2.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方向。一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中央的精神,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培养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综合体。以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为导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二是以财经类为特色,培养财经类高级专门人才。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科学、管理科学、法学等为主体的多科性院校,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对财经类院校学生进行考评时,一方面,从财经类学科角度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专业测评与考核,这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区别于其他类别学生的特色考核。然而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将造成学生素质上的缺陷、精神的空虚与发展上的畸形,从而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另一方面,还要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角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文化底蕴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考核面。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依托,确保测评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完善统一的运行模式,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测评的规程,统一行动准则,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公正性。首先,明确并细化考评细则的加减分项目,让各班级在评判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其次,明确各层面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学生个人、班委评议组、辅导员、学院负责人、校学生工作部各层面在测评的阶段做好本职测评工作;最后,以各班级的文件备档方式确定每一位同学的加、减分项目,一人一表,随时接受班级公开或上级部门的抽查,杜绝形式化打分、杜绝不合理打分,确保测评过程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参 考 文 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 篇6

【关键词】大学新生 综合素质测评 研究 应用

有关大学新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研究文献较多,提出了众多侧重点不一的指标体系,所采用的方法也各式各样。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已经普遍从以往过分强调采用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估学生素质的思想误区中解放出来,逐步将目光集中在新时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上,即更加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结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大学新生上述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本文以××大学为个案进行研究。

一、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构建合理科学有效的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从优质产品生成理论角度来说,可以帮助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特质要求,选择更合适的高考生入校培养,把好产品输入质量关;从教育理论角度来说,可以帮助大学新生了解自身素质结构的整体情况,为大学期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教师和辅导员因材施教、因材引导提供依据,促使学生在全面提升时得到优势发展;从教育角度来说,能够为教育管理者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充分依据。

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构理论逻辑

其一,需遵循导向性、系统性、可测性、科学性等指导原则。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方向,指标定义明确,操作性强,主要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评价的结果具有可信度。其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要体现发展和责任意识。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实施关注新生入学前后特别是将来可能的发展潜力。必须意识到,对新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不仅仅是总结其过往,为改善招生工作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将来,为大学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服务。其三,指标权重严谨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影响大学新生今后学习成绩的输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使得评价体系有机联系新生过往与现有状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情况,不至于僵化,指标权重设定联系新生学院与专业特征,其评价结果将更为客观。

三、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

(一)研究数据模型

本文选择样本考查大学生入学前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着重探讨高考成绩对新生入学后专业成绩的显著性影响,基本假设即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必须视专业不同而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指标选择与赋权两方面内容,侧重点是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设置,提出了改进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及具体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若干建议。研究模型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样本容量基本要求,选择××大学2013级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学生为样本,具体数据包括其文理科背景、生源地、入学科目成绩、大学阶段专业课成绩等。研究采用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理论与方法,采纳无输入项的DEA模型:

(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构

新生综合素质无疑是多方面的,从测评角度来看,表现为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学习能力、文体素质与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其下可继续细分出更为具体的二级乃至三级指标,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设计特别是学习能力下属指标的权重设计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学习能力而言,根据前方实证分析结论,不同专业大学新生不同科目的入学成绩对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明显不同。这表明大学新生综合素质不能单纯以高考总分为依据进行评价,不同专业也不能赋予相同科目同等权重;换言之,不同专业应该实施不同的测评标准。进一步说,如果考虑到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发展的普遍性,即便分专业地赋予指标固定权重的做法仍值得商榷。

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需要注意若干问题,特别是指标权重设计僵化问题。由于高考各科目分数相对重要性与分院、专业各自特征相联系,必须在大量数据训练基础上方能确定各科目的权重。

四、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应用

(一)因材施教

进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最终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由此可见,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明确每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前提与基础。

1.因材施教要求具体落实到学院、专业乃至个体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学院、专业不同和对入学成绩的要求不同这一基本事实考虑招生录取调配、专业调配及大学生培养问题;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课程设置特别是通识课设置与选修问题等等。

2.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个体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以把握其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大学招生处、学生处与教务处之间充分协调,有效衔接新生入学先后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与计划,为因材施教提供前提条件。

3.因材施教具体举措。招生录取调配、入校后专业调配合理;选拔精英型人才培养须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和小班教学;合理设置通识课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大学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对大学新生来说,大学四年是他们今后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学生个体个性的特征、能力特征、素养结构等密切相关,教师可以根据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指导。

(三)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学校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也能够把握各专业的特点,并结合两者情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完善优化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实践创新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能让每个学生在其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最有利的帮助。

(四)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从很多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隐患。通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刚入学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为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支撑。

毫无疑问,大学新生入学前后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相类似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学生性别、文理科背景、生源地等数字特征,考查学生相关特征对大学阶段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还可以对毕业生工作状况开展调查,考察大学阶段所修课程成绩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这是后续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92-9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篇7

[关键词]综合素质 测评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29 — 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运行30多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90年代之前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分配的单位好坏完全由学校决定。学校为了追求公平合理,避免单纯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就产生了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素质测评。各类高校通过测评,不但解决了分配过程中的标准问题,测评分数也同时成为学校分配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名额的重要依据。随着目前高校学生培养体系的多元化,社会对各类学生的要求和评价也更加个性化。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社会怀疑”的尴尬境地。如何扭转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使其真正成为学校评先选优的有利标准,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社会选拔认可的重要参考,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

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基本上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智育、德育、体育综合评价得分来对学生进行排名,但是由于存在着评价标准混乱、评价过程简单、评价结果不尽人意等现状。应当肯定地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给学校的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对学生教育的导向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看到,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们队高等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感到这种计算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从评判方式上,传统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法按照经验,把考核的指标简单地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后相加,把结果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高分的即为优秀,低分的相对而言就不优秀,实际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难有一个数据简单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好与不好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过渡区间,有很多影响因素,其实优秀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指给出;其次从评判内容上看,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还包括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对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越来越重要,因才对学生素质评价的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评判的导向性上看,大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由于评价内容的不完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素质,忽视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象,在专业素质评价上,往往存在着只重视专业课成绩,忽视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有学生工作组和辅导员组织测评,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忽视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导向性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能够改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的现状和弊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这既有助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才;既有便于社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人才,也有助于学校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一、 评价体系多元化、个性化〔2〕

目前,各类高校已经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的本校的评价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都是简单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智育方面,加上学生政治表现、学习态度、道德品质等德育方面,以及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体育成绩、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文体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排名。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虽然照顾到了主要学生群体,但是由于同一所学校因为文理分科的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包括不同专业学习任务轻重有别,导致在综合测评过程中,学校里课程简单、学习氛围轻松的经济管理类、文艺类等专业的学生综合测评分数高,专业性强、学习压力较大的理科类、工科类的学生综合测评分数低。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考虑: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根本的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现、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各种奖惩情况等等。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学生专业素质,要注意以下两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由掌握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评价内容主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课和选修课成绩、专业技能、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3.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研、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情况,以及获得科技类获奖证书状况等。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达标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参加院系运动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竞赛情况,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协调能力等。

6.其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类竞赛、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工作等。

并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分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偏向文科类的专业,学习成绩占的比例相对要一些,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担任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专业,学习成绩比例提高,德育和文体方面要已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主。其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大一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引导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引导方向,大四要以社会实践、职业目标确立为引导方向,不同年纪的评价内容不同,达到综合测评的成绩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针对特殊的专业要设置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文艺类的专业、体育类的专业、外语类的专业各有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设置不同于大众专业的特殊评价体系。

二、 评价内容要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高等院校的学生是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培养程序,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以学习为主,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也以综合素质测评为主。但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特点与高中时候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考试方式也不同于高中时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同时面临着各式各样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设立的学生辅导员岗位,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管理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因此要通过设置合理的综合测评指标,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在组织纪律性方面,针对大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不认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可以在综合测评中加入该项目的扣分项,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方面,通过在综合测评中加入宿舍卫生检查项目,对该项目进行考核,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宿舍卫生状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成绩方面建立一票否决制,只要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或者平均成绩达不到一定标准(例如平均70分),即使综合测评成绩高,也不能参加各项评先选优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为了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可以针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或者取得重要的实验成果给予综合测评的较高加分,促进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工作。

三、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关系到学生评先选优等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够经得起广大学生的监督和信服,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其次,在测评过程中要坚持“三公开”原则:一是测评人员要公开,测评人员要包括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学生代表要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在测评打分过程中,要公布每个环节的测评程序和测评打分情况,不断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并及时纠正学生反映的差错事项;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辅导员要将每名学生的综合得分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涉及到的定量和定性评价要具体说明得分依据,从而保证广大学生对测评结果没有异议。另外,针对于测评内容中的定性环节,辅导员要避免对学生干部的特殊倾斜,从而保证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学生干部往往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在定性方面容易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甚至某些学校还将是否班干部设立的加分项目,这样就使得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利益成了一部分学生干部的“专利”,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不但加剧学生与班级干部的对抗心理,甚至会激化更深层次的矛盾。

四、 评价结果应用范围要区别对待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目前各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结果被广泛的用于学生评选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推荐入党、推荐工作等方面,导致很多学生一窝蜂的投机取巧,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但是,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只是反映了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荣誉。学校进行的各类评先选优活动的目的不同,所参考的依据也应各有侧重,而不能全部选用综合测评素质得分。在选择“三好学生”方面,要更多的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依据综合测评成绩选拔;在推荐党员方面,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应该对其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成绩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对于学生奖学金则更多的是以学习成绩为主,结合学生家庭条件和道德品质,将奖学金奖励给家庭条件较差、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对于推荐工作,则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为用人单位推荐真正适合其岗位需要的人才〔4〕。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依据。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真正满足学校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综合评价。总之,我国高等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 董雨,付淼。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文教资料,2009,(09):219-221.

〔3〕 诸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4,(0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