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通用5篇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色彩构成通用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色彩构成范文 篇1

【关键词】色彩;色彩构成;教学;写实;抽象

色彩和色彩构成是两门既有相关又相对独立的课程。是因为都源于同一个色彩理论,即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英国科学家牛顿把一束阳光从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青、兰、紫七色光谱。物体由光源而产生光源色。物体对所投照的光源的吸收反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固有色。无论是色彩课还是色彩构成课对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分析研究与应用贯穿整个色彩教学。但两门课是从不同的色彩造型方式切入教学的。故有各自的教学要点及教学目的,相对独立,各具特色。

一、色彩课教学的特征

19世纪法国画家莫奈,他的家乡在阿弗尔。他的住房就面对着港口,每天清晨画家从自己的窗口看见勒弗尔港口日出的景象,这景色充满迷人的色彩。于是,画家抓住太阳光谱七色和港口景色融合在一起的瞬间印象,而创作出了著名油画《日出――印象》。画面上朦胧的港口充满雾气,太阳慢慢升起,在雾气中远处的河面上模模糊糊一片深色,三只小船隐约可见。阳光照射在河中形成一个圆形的桔黄色的点。

与莫奈同时代的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一批法国印象画家打破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固有色观念,提出明暗变化不是同一颜色的深浅变化。阴影并非没有光。而是不同性质不同明度的光。阴影不是色彩的熄灭。而是意味着新的色彩诞生。他们把色彩从自然中抽取出来,按照色彩自身的法则来表现自然的内在规律,大胆运用色彩,大大扩展了绘画色彩的表现力。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开创了色彩写生的先河,现代美术教育的色彩写生也源于此。色彩课的教学内容分静物色彩写生、风景色彩写生和人物色彩写生,教学中要求学生面对客观对象,通过观察分析在室内光源下或室外阳光下被描绘对象的固有色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作用影响下产生的色彩变化及总的色彩基调和冷暖倾向,运用水粉或油画技巧,比较准确地艺术地再现对象的形体和色彩特征。色彩写生塑造的色彩形象来源于自然物象的原生形态色彩,比较客观具象。

二、色彩构成教学的特征

色彩构成是在色彩写生基础上,从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发展演变而产生的。19世纪法国以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作品中己不再追求画面的光色效果。而是更强调具有强烈介性的色彩。以马蒂斯为首的法国野兽派画家以鲜明的红、黄、青、绿四原色为基调。运用单纯的形和线。追求色彩装饰美、画面的色彩构成和

主观处理。抽象派绘画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康定斯基等教授,用接近原色的强烈色彩和线条以抽象的形构成色彩的交响乐,华丽而谐调。把绘画色彩的作用强调到极致,从客观的写实绘画色彩逐渐发展到抽象的主观设计色彩。从19世纪到20世纪经过许多画家对色彩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带来了整个艺术的变革,并由此而产生了现代美术,产生了现代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的教学注重色彩理论的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空间、量与质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在色彩构成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色彩的色相或明度或纯度的渐变。对比、调和、空间并置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感知联想来完成新的色彩构成。其所呈现的己不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主观理想化的带有数理逻辑抽象的色彩组合,给人以新的色彩美感。

三、教学中色彩与色彩构成的互补

1.色彩构成教学使色彩的应用设计更具魅力

只掌握了色彩写生技能而未学习色彩构成的人,对于艺术设计里的色彩设计是有缺陷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刚上过色彩写生课的学生,往往对图案的色彩配置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容易被物象的客观固有色彩所左右。比如将写生的红花。作为素材运用到图案设计上时,认为花就是红的,叶子永远是绿色,红花配绿叶天经地义。如果改成绿花红叶或改成红花绿叶纵外的其他色彩,则认为不科学。这是因为思维的禁锢而导致想象贫乏,配色范围非常狭窄的缘故。在色彩的搭配组合时,还经常出现只管对比不管调和的现象:将高纯度的互补色或对比色杂乱地并置在同一画面上尖锐对立。有的色相用了很多,却主次不分,没有统一的色调,也不冷不热。让人眼花缭乱。还有的注意了色相对比变化,却又忽视了色彩明度上的变化。比如,天蓝底色衬托橙黄色的主体,属互补色对比,画面艳丽明快,但由于两色同属于较高明度的色彩,如果拍成黑白照片,由于缺乏明度对比而显得模糊一片。随着色彩构成教学的深入,学生对色彩逐渐有了较为深刻的全面认识。对色彩的设计应用和开拓创造性思维,也逐步从狭窄的经验圈子中走出。跨入了更加宽广的色彩表现空间。设计实践中,运用色彩明度对比的高长调或低长调加上独特的创意,让路牌广告能在较大空间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起到宣传作用就是实例。

2.色彩教学为色彩构成奠定扎实的色彩造型基础

学生学习色彩首先接触的是色彩课。通过色彩写生,学生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在写生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逐步掌握调配色彩的技能。特别是色彩写生强调画面的色彩基调,即要求学生处理好各描绘物体的固有色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作用下的对比协调关系。在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时,加上画者的主观处理,使色彩既丰富又统一,呈现出基本的色彩和冷暖倾向。它类似色彩构成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写生中色彩形象的塑造。培养了学生的色彩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描绘技法,使色彩形象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设计色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综上所述,色彩课为色彩构成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色彩教学从感性――理性――设计应用,循序渐进。

3.色彩与色彩构成在教学中的交叉

色彩构成范文 篇2

关键词:课题整合;色彩心理;课题连贯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其中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伊顿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①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形成了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所以色彩构成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实践课。

色彩构成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他们经过了半年的大学学习,认识上稍有些转机。但对于他们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还是要看作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美术高考学过的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视觉规律。

一、对于教学不能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的教科书采用的是文涛著的《色彩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内容精炼,虽说文字不多,与现代设计联系密切,是一本实用的书籍。但是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实验:

(一)用实践带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整合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把色彩学原理、色彩心理进行整合为一个课题――“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把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及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过:“艺术最重要的感觉还是归于感性的,感性之后才有理性。”所以把色彩秩序放在色彩心理之后讲授,从感性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们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例如:让学生用色彩表达酸的概念和印象;然后思考分析:酸联想到柠檬的味道联想到橙黄色口中发酸的印象;最后引用橙黄色表达对酸的味觉。

诸如此类分别做如下练习:

嗅觉:香,臭

触觉:冰,烫

四季:春,夏,秋,冬

通过以上分析及手绘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启发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思考和表现。

(二)用课题逐步引导,对色彩理性分析

色彩教学的三个阶段大致分为:

1.色彩的性质: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属性(色彩原理)

2.色彩的分类与秩序:无彩色系,有彩色系,色立体,色的混合

3.色彩的归纳: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调

这三个课题是从色彩现象主观分析及表现到色彩本质的理性分析,再到个人灵感体验和个性探索。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笔者把色彩心理的实验作业进行详细的理论性分析,引出色彩秩序。

例1:很多同学把“甜”的味道表达为“腻”的感受。通过色彩秩序的学习,这样的现象可以诊断为明度过高,把明度稍减一些,色相就会明确一些。当然这个增减的量,完全是由长期的经验而来。

例2:学生调的色有时近似灰黑,不纯净,这是因为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要混合纯度高的新色彩,用相近的两色如黄+绿=黄绿。两色距离较远的红与绿混出新色为纯度不降的暗灰色。

例3:学生的色相推移的练习为色相对比做好铺垫。明度推移为色彩的明度九调对比做铺垫。

色彩的秩序是一个整体介绍,色彩的对比与调合是局部分析。有了整体的把握,局部研究,学习的线索就很明确了。最后讲色调,色调讲究画面整体把握,它是指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画面的色调,不仅指单一色的效果,还是指色与色的关系中所体现的整体特征。所以整个连贯性的特征为:整体局部整体。“感性在先,理性在后。”康定斯基说:“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讲,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在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课题中重点讲心理,而且一直以色彩的心理做立线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与最后的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课题做呼应。

(三)充分互动,教学相长

色彩关系的处理是很微妙的,利用最单纯的色彩作为传达情感的手段,并不能通过色彩本身来决定它们的色彩关系。因为色彩关系类似于人际关系,也类似音乐的七个音符,加上轻微的调整会发出不同的曲调;在讲授色彩关系课题时,先引导学生用色彩的基础理论对不同色彩关系的图片进行色彩心理分析;接下来分解色彩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最后用色彩表达一下自己的性格;表现时利用色彩美学的规律处理好画面构成。

这三个步骤有如下作用:

1.化解知识难点,把枯燥的理论联系感性进而使学生易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情感、色彩的关系使学生记忆深刻。

3.解开色调的神秘面纱,色调练习的过程:先定下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选择色相;进而选择明度与纯度对比;最后选择画面调和的手段。

4.充分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分析作业,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自我心情和状态;通过语言表达和色彩表达两种渠道使学生强化对色彩情感的认识。

二、用手动带动思考,调整实验解构

(一)突出重点,弱化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色彩美学的习题练习,要多练,精炼,知其目的去练习。如:空间混合练习,色彩推移的空间表现练习,这两方面的练习难度大,制作需要时间长,而且不是重点。所以我采用实践,分析,总结的色彩规律。

所谓实践,就是先让学生用色彩进行涂鸦练习,表现一种生活感受。

所谓分析,就是用理性的色彩知识分析学生作业,逆向思考,让学生深刻认识色彩的性质。

所谓总结,让每个学生运用逆向思考的方式,重新理性的表现自己涂鸦时感受,再次理性分析。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拓宽教学渠道

面临36个有效学时的色彩构成课,着重于分析作品的色彩搭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于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也就是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目标,就不会拘泥于颜料、电脑的介质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大胆地去研究色彩。例如:对电影《狮子王》的色彩研究,随着故事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利用所学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与调和及色调分析这样色彩情感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变得灵活生动,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三)尊重生活,拓展色彩的表现空间

色彩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属性,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在进行色彩训练时,不仅可以用绘画材料作为色彩的训练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手提袋,衣服,报纸,印刷品等生活用品来研究色彩的规律。改变原有绘画材料的局限性,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空间,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强调色彩,弱化造型。”尽可能引导学生用抽象的造型承载美丽的色彩,写意的表现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实验和创作赢得了了时间,而且会大大的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强学生对色彩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以感性进入色彩构成教学,化解枯燥的理论;以生活为基础,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动性,带动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掌握一种表现生活的语言。

注释:

①《色彩构成》文涛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七页。

参考文献:

[1]文涛。 《色彩构成》.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

次印刷

[2]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3]赵国志。《色彩构成》.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6月

色彩构成范文 篇3

[关键词] 色彩构成 教学实践 改进

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色彩组合规律、创建方式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色彩训练方式。目前,我们对色彩构成教学方法还是相对比较传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相对比较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设计意识的培养;二是缺乏主题性设计的引入,缺乏色彩研究的创新思路;三是在表达色彩介质上有使用传统颜料的惯性,不明确颜料介质只是表达色彩的工具,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

一、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优劣

色彩构成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视觉、联想、象征等方面的研究,来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力的把握和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中,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是相对模糊、感性的,通过色彩构成的教与学,使其逐步走向相对清晰、理性的认知,从而达到对色彩语言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控,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作好铺垫。

一般性色彩构成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通常是教师、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学生在你讲我听的方式中接受教学内容,再通过手绘练习,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终极由教师进行品评。这种方式的优点,使学生锻炼了手绘表现技能,掌握了基础绘图工具;但是,作业过程中,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色彩的摹仿及颜料调配上,不注重色彩设计意识培养,缺乏创造性,同时还困惑在颜料调配不均等表现力差等现象中。整个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不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对色彩的熟悉、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当课程结束后,如云里雾里,形成摹仿轻易创作难的现象,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设下了障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致使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较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摹仿不成题目,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再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色彩构成应明确教学目的,抓住课程自身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践的改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方面下工夫。

二、色彩构成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探索

色彩构成教学目的是培养对色彩的熟悉、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

1.利用多媒体加强基础教学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限于口头表述,学生只能靠想象体验色彩。教学中,我们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媒体更加直观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轻松地把握色彩规律。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文字表达,学生靠联想往感受所达不到的境界。以《色彩知觉的视觉残像》这一节为例。假如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完全不明就里。而教师把色彩视觉残像的现象借计算机这一媒体制作课件,把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点头绪。然后,他们会带着迷惑,再通过对色组的长时间注视实验,实验结果有了,那么,色彩视觉残像现象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学生不但轻而易举地透彻理解了色彩知识,而且在一瞬间也发现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原来可以在乐中获取,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爱好。

颜料不是唯一表达色彩的介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还能采取以电脑取代颜料作为完成色彩构成训练的介质有可行之处。

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2.注重图样收集,提高色彩配色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重配色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实例,运用色彩学的理论分析,讲解色彩配色原理,体会优秀作品配色的奥妙,进步色彩在各类设计中的巧妙搭配,如服装设计色彩配色、包装配色、影视广告配色。另外,通过配色练习,使学生把握配色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因此,注重图样的收集和整理、再处理是设计的催化剂,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对色彩构成教学完善发展的“刷新”作用,多收集优秀色彩作品,借鉴与创新为我所用。

3.拓展课题范围,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

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作业。在教学改进中,对作业形式不加限制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用色彩表现“自我”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主观色彩构成的画面来分析认识自己,表现属于自己的色彩。

“色彩联想”作业,一般要求学生按命题完成,强调表现色彩的主观心理感受,如“春夏秋冬”“男女老幼”等。然而,此类题目已沿用多年,学生可模仿和照搬的作品很多,不利于开发创造性。因此,在教学实践改进中,教师先自行设计了30套题目供学生选择,要求每个同学的选题不能重复。这些题目涵盖范围广泛、难易程度相当,比较有特点的如:强调速度表现的“火箭、飞机、汽车、马车”等。对“采集重构”作业的改进,体现在拓展采集内容、扩充选题范围,进一步引申到由自然景观、音乐韵律、诗词歌赋、数理逻辑、绘画名作的意境带来的主观色彩启示。

三、改进后的教学效果反馈

从改进后的教学效果来看,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学生作业质量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和色彩设计应用能力得以增强。由于改进后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色彩教学更加具体,效果明显。

色彩构成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上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实用设计做好准备,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必然和必要的,只有融综合设计素质训练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才能使其和整个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色彩构成范文 篇4

[关键词]色彩构成 创新模式 联觉通感 课程改革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大千世界的色彩变化规律,把大自然中纷繁复杂的色彩现象归纳为基本的色彩要素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与理论进行训练。这些色彩要素和色彩规律按照一定的逻辑原则进行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的秩序性组合,从而达到认识色彩的基本性质,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把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设计实践当中,将人们对色彩的感知由个人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实用、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

一、 装饰规律与色彩构成

装饰作为一种符号,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文化现象。装饰的手法包括秩序与推移、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色彩是视觉语言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以其不可替代的性质和特征,在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色彩构成是遵照艺术形式美法则将造型要素有机地结合成主体。

装饰色彩的表现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和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在装饰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作品的整体色调,注重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等诸多要素的协调处理和有机结合。色彩搭配完美和谐,需要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通过烘托对比、映衬的方法,有效、合理地发挥色彩要素的特点,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

在色彩构成课程中,可以采用“色相推移、明度推移、色彩节奏”等命题训练学生的色彩把握能力和色彩装饰方法。利用装饰规律和方法,采用用色彩推移、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的方法装饰作品。

二、 解构重组与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解构重组的构成方法是在传统色彩规律和色彩结构的前提下,按原型色彩的组织成分和构成特征等要素进行分析、解体、提取、归纳和重构的过程。其目的在比较发现色彩的细微变化,探索色彩与形态、色彩与主题、色彩与风格的相互关系中蕴含的特定秩序和特定价值。

“现代与传统”可以作为解构重组的命题,一方面,从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传统中提取元素,保留原型色彩的结构关系与色块的比例关系,保留作品原有的精神特质和情感意象;另一方面,通过现代造型方法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对提取的新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加入新的形象、新的思维元素,对原形不断分解、重构、衍生,创造出既保留传统艺术神韵,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又带有鲜明时代精神的作品。传统色彩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沉淀、延伸与衍变,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民族精神。色彩的解构可以选择民间图案,例如年画、剪纸、皮影、蜡染、泥塑等基于实用目的创作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图案;可以选择中国传统图形包括彩陶、青铜、雕刻、陶瓷、岩画、瓦当、画像石等等具有传统意味的纹样和装饰。原型图形所提取的各种色彩要素分解后处于分散和运动的状态,要素相互之间必然发生时间与空间的交叉,借助其闪光的艺术力量,传递出不同的艺术观念与精神境界。

解构后的重组作品,采用新的构成创意,体现新的色彩组织经验,产生超出原型的变异空间和审美价值。这种色彩训练模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一种借鉴别人作品使之变成自己的设计艺术风格的有效训练方法。

三、 联觉通感与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将科学的色彩理论和艺术审美法则相结合,从人对色彩的视知觉效应出发,充分发挥人的心理联觉和通感。心理联觉和通感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整体。色彩的通感与联觉的是指将抽象的感官概念转换为具象的色彩符号,当感官感受转化为想象经验,往往对艺术创作产生更为具体、更为直观的感受。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中各种感官里应外合,相互感通。艺术通感中的视觉和听觉被称为“视听语言”。视觉与听觉的艺术通感和联觉效应是历久犹存的现象。设计者以色彩表现旋律、光线等抽象形式,流露瞬间即逝的视听印象和内在感情。这种表现性的艺术倾向,使得音乐和绘画有了更多的亲和力和契机点。色彩与味觉的联觉是由生活经验而得来的,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色彩联想。例如,红色给人香甜的味觉感受;绿色、青色给人酸与苦涩的感觉;紫色有腐烂的味觉联想;黑色、咖啡色味道浓郁;白色味淡等等。同时,色彩是可以表现情感的,并在不知不觉之间左右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在色彩构成课程中,可以利用“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酸甜苦辣”等命题来进行色彩联觉和通感的训练。以经历过的事物和记忆引发思维联想,记忆和经验通过联想的形式进行拼接和重构,转换为全新的想法。学生可以运用色彩的联觉功能和通感方式,对色彩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组合、配置,突破思维定式,创作出表现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全新作品。

四、 材料与色彩构成

形状和材质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材料的直观视觉要素是指材料的色彩、形状、肌理等等;材料的抽象触觉要素是指材料的软硬、干湿、冷暖、粗糙、细腻等质感。材料内部充满了张力,这种隐藏的内在张力通过视觉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意识,从而影响人的审美心理。物质材料结构的装饰效果和表现价值,通过人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人的心理上产生通感反应与联觉效应。由于人对材料感觉与反应的不同,因而产生了对不同材料的不同情感体验。

在色彩构成课程中,可采用对比手法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材料的面积大小,使装饰材料平中见奇,产生特殊的色彩视觉效果。在艺术设计中,色彩千差万别、材料丰富多样。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和组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色彩的特性、材料的属性,合理应用色彩与材料的规律,突出色彩与材料的美感,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形式美法则的作品。

色彩构成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的视觉规律和审美法则理解和把握,按一定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色彩的表现力。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升了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积累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以新求质的创意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娜。现代色彩构成教学新探——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的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1(08).

[2]徐鸣。浅谈"色彩"与"色彩构成"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3]段丽莎。色彩与材料计划课教学研究[J].美术学报。2006(03).

色彩构成范文 篇5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拓宽和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新闻纸进入了全彩时代。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实力的报纸多推出了全彩版,其他一些报纸也纷纷增加彩版的数量,彩报的普及是数字时代的要求和结果,落后了,无疑会影响一份报纸的竞争力。与黑白版报纸相比,彩版报纸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对新闻内容的传播更具表现力,更受读者的欢迎。全彩印刷及彩版并不新鲜,但整份厚报全彩印刷出版却是近几年的事,并呈现出爆炸式发展态势。面对斑斓的色彩,许多编辑准备不足,如何让色彩元素与新闻纸完美结合,既符合色彩构成及视觉传达规律又让受众喜闻乐见,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一个命题。

一、色彩的点线面与版面构成

新闻纸的主旨是传播新闻,色彩是为传达新闻内容服务的,这是毫无疑义的,而用色得当、点线面构成合理且有创意的版面能以视觉形式更好的传达新闻内容。

新闻纸的版面为平面设计构成领域的一部分,其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各有其特性。

在彩版的色彩构成中,点线面的情感因素比黑白版的要丰富许多。例如,在主题与副题之间的一条分割线,在黑白版面上使用,可能就是有粗细之分,强弱之分,美化版面的一条线,而在彩色版面上,却可用红蓝黄等多种彩色线条去感性地表达主题。同样是想引起读者注意的一个点,彩点更富于变化,更能集中读者的视线。一排深篮字组成的标题中,插入一个橘红色的字,该字就是编者强调的一个点,从色彩的对比中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形成一处视觉中心,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在版面上,彩点多用在大小标题需要突出的字词、文章区小标题前符号、栏目刊头上;彩线的功能则主要体现在版面分割、视线引导、情感律动等方面;面的应用最为广泛,文章的分区、标题区域、图片、图表、插图等都可以用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色块去体现。理解点线面的特性和色彩关系,有利于我们理性地去把握并组织版面。

二、版面的整体性及色彩对比

色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视觉告诉我们,任何颜色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一块颜色与它存在的环境有关。一份报纸各版面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整体的色彩关系,一块版面也是一个整体,大大小小的色块之间存在着对比关系,对比是色彩构成的形式基础。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虽然在色彩学上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大类,因为在可见光谱中看不到,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在物理上不被称为色彩,但在实际生活中,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上,黑白灰都是当然的色彩,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报纸的彩版并不能排斥黑白灰,版面的色彩对比也离不开黑与白,新闻纸的功能决定,由黑字白地构成的面甚至居于各色块对比中的主导位置。

色彩对比还存在着面积与色、形状与色、位置与色等对比关系。版面上的色彩都是处于某一位置的,色彩的对比效果与两块颜色所处位置的远近有关。一般来看,位置远时对比弱,相接触时对比强,一块颜色切入另一块颜色时对比更强。在新闻纸上,离视觉中心最近的区域是色彩对比最醒目的地方。编辑在设置视觉中心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将此区域作得突出些、对比强烈些。形状是色彩传达的外在形式,同一块色彩形状不同,传达给人的感受有些差异。

编辑在组织版面时,熟悉色彩的对比关系是很必要的,比如你要传达的新闻内容应以稳静、雅致的版面去表达,色块之间可用同类色相或类似色相去比较,如对比恰当的话可形成和谐、统一、优雅的构成关系。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新闻则可使用色彩强烈的对比色去传达,从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努力去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此外,色彩的冷暖感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一个版面应有一个色彩基调,一个色块也应考虑到新闻内容给出个符合版面整体色彩关系的颜色。

三、彩版配色原则:戴镣铐跳舞

除了平面设计领域共同的规则,新闻纸的色彩构成有自己的特性,就是要绝对服从并服务于所要传播的新闻内容。相比其他纸媒上形式感更强、自由度更大的平面设计,报纸的彩版设计好比戴镣铐跳舞,要在受限制的情况下把舞跳好,用视觉的功能和美感传达新闻内容。一份成熟的主流化报纸应有自己的总体版式构成设计,根据各版内容的不同要求,给出数字化的点、线、面标准,及相应的用色规范。像LOGO一样,用色的规范化是企业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一部分,会强化读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赖。一份报纸的色彩构成好比交响乐,各版有了色彩规范,其色彩基调或强烈或平和或雅致,该报就具有了整体旋律。而胡乱用色、杂乱无章的配色会降低新闻纸的品质,损害到一个品牌的权威性。一份厚报,版面很多,各版面的新闻内容有重有轻,配色的对比也应有强烈有平和,否则各版面的用色五花八门,争相抢“眼球”,其结果是整份报纸的色彩构成过于花哨,格调不高,该突出的新闻内容不抢眼,不点小事哗众取宠,影响到新闻主体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用色的规范化是彩版配色总的原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