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简述我党发展历程优秀7篇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要放假三天,城市里到处沸沸扬扬的,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简述我党发展历程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1

一、思想政治学习方面

在实践当中不断坚持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相结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先进性标准,自觉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及时拟定高一的教学计划,见附录1。

2、及时拟定高二的会考复习计划,认真总结,见附录2。

3、面对新的教材,新的内容,精心备课,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及时认真总结,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4、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感兴趣。进行学情分析,做好引导,不仅仅教会知识,更重要授之予渔。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长远的发展。

三、其他方面

1、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能力,只有具有更强的体魄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2、不断进行终身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业水准,及时进行评价,不断更新,上学生满意的课,家长放心的课。

3、适当给自己生活的压力,认识生活,把握生活的程度,适当提醒自己的使命,让自己获得有价值。

附录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并从中得到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等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学到一些和设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技术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

任务:争取提前上完设计1的教学内容,时间合理的话继续安排设计2结构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其间,有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模块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留意试题的准备工作。

要求:学生尽快熟悉教学计划安排,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间,要完成一次实验课。有自己或小组的作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对技术有一定的理论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对技术课程的学习尚处于无意识状态,但一直在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有着一股想要学的热情,但积极性不是很高。

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采用安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讨论、讲授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就在大家身边,技术不断地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学生积极探究。注意不要过于专业化。尽量做到从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2

###,男,#岁,#族,##省人,于200#年#月##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就读于##大学##学院

担任####。

###同志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并时刻以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了学生预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自己转为正式党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上:

首先,他自始至终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总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而且每次工作他都是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他时刻保持着“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个人原则,在担任班级党代表期间,他运用自己对党的认识多次在不同场合向大家宣传党的方针路线,经常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与入党积极份子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思想上的问题,让同学们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其次,他经常组织同学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在活动前后他都会有自己的计划和总结,例如在畅游岳麓山和湘江的同时,他组织大家谈理想;在大家自由交谈的时候,他不时引导同学们积极讨论各自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让所有的人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加深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在团日活动中,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虚心的做笔记,会后不断反思,提高了认识。

最后,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又毅然担任了###,主管####的##工作。在处理繁杂的工作中难免出现小错误,即使偶尔因为犯了这样的错误而受到批评,他也还是满怀激情的投入工作,而且以更加谦逊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从不抱怨,仍然认真的履行责任,为大家服务。

学习上:

###同志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起到了带头学习的模范作用,作为###,虽然有很多事务,日常工作繁忙,但他对学习的态度端正,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在没有任何学习监督的情况下,他依旧每天坚持早读和晚自习,这在学风日渐浮躁的大学校园里是难能可贵的。并且他坚持合理安排时间,每周都会去图书馆、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地方充电,补充课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不断进步,对党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问时,他都会刻苦钻研,刨根问底,并积极跟大家一起讨论,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这种精神使他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啦!另外,为了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和方便工作,他配备了电脑,但是他从不往里面装游戏,而且严格控制自己在寝室的上网时间,真正把它用到了学习和工作上。

生活上:

###同志自觉为同学服务,为人低调谦和,平易近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作为一个地道的西北人,他身上时刻流露出北方人那种特有的正直、热情、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经常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关心,鼓励,帮助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帮助同学之所需落到实处,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个人的文明素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且从不抱怨,很好地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素质。在寝室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参与文明寝室的评比,并且以身作则,每天坚持打扫卫生,为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他还十分懂得劳逸结合,在繁重的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比如足球等,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为更好的服务大家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同志虽然在各方面的表现突出,但“人无完人”,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习成绩方面还有待提高,虽然态度很正确,但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用功,争取在大一下学期拿到奖学金;

其次,在工作方面应当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要增强对事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使自己可以更理智的处理、解决问题。最后,在生活上,###同志可以把个人卫生搞的更好一些。

总之,综合###同志各方面的表现和党内外群众的反应,党支部认为该同学遵守党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基本上符合一个正式党员的条件,同意其按时转为正式党员。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3

我叫,1991年4月20日出生,于20xx年加入共青团,20xx年递交党申请书现在就读于x学院体育系09级社会体育班。

通过党课的学习,我对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七月建立以后,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振兴中华的百年梦想逐步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深刻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对党的本性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别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学习方面,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及业务水平,我常常利用工作间隙阅读党刊党物等报刊杂志和业务书籍,参加系部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党校培训,并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经常性的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每有不解之处,便虚心向预备党员和党员同志请教,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及学习,在工作方面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入党是自己的事,而且同学习一样,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会观察,会总结,会引申,要去看书学习,去思考,是要花一番气力的。有些人在入党之后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都要不断补充对入党的思考,也包括对入党动机的更完整的再定义。在那以后我就决心,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真正的入党动机在心里成形。我觉得我必须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相宜地结合起来,让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学要学得有进步,做要做得有体会,实实在在的向要求一名党员那样来要求自己努力。在学习中,我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想办法,找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勤奋认真地钻研知识。虽然有时成绩进步不大偶尔甚至出现下降,但我总是努力摆脱成绩不好的阴影,总结教训,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坚持不懈。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生活中,团结同学,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关心同学,比如听说同学病了,就去看望问候;听说朋友心情不好,就去劝勉鼓励。在担任班级干部期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班级事务和同学关系注入了很大的热情,而且坚持锻炼自己做好班级工作,学好专业课程两方面的能力。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小组的活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红星照耀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书籍和文章,很大地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正确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申请期间,定期向党组织和入党介绍人汇报自己的思想,并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有关活动:上党课,参加党课学习小组,参加党员发展会等。所有这些行动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积极争取入党的人,我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还应该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心者和拥护者。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关心时事政治,尤其是关于党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消息和评论。最近我看到有关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的消息,得知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目标,感到非常欣喜,因为这个五年计划我也会作为一名建设者,为社会和国家尽一份力。站

在现在的起点上回顾过去,战争年代的那代人以巨大的智慧和勇气肩负起民族解放的时代课题。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党中央驾御全局,灵活应对,解决了一系列战略性课题。展望未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稳定还有很多重大的课题需要解决。祖国需要发展,需要人才。

其实共产党员的奉献是从来不图索取的,如果谈回报的话,我觉得共产党员做出的“为社会,为人民的贡献”就是对“奉献”的最好的回报。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入党已经成为了我的需要,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的全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崇高的无产阶级事业。以上就是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原因,我还想接着上面的思想谈几点自己的想法。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到社会上去实现,学习不仅限于在学校里、课堂上,还应该放开视野,结合当今祖国的发展、改革的进程,出去走走,启发思考,从而给自己更加全面正确的定位。鉴于这种想法,为了更多的了解西部的发展情况,我于今年7月底和实践小组一起去了兰州,进行了为期八天的社会调查。可是八天实在太短,无论从哪谈起,认识都很有限。西部的发展不是短期内的话题,也需要经历几代人的奋斗。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有机会成为参与者。一个不远的问题已经摆到了自己的面前,昨天走进西部只是为了加深了解,明天是否会来到这里扎根建设?我想我会结合实践的结果,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

其实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周围同学的帮助对我来说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是需要我自己能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按照党的要求去要求自己。能否使自己成为一个党员,关键看有否具备党员的条件,说到根本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否严格。

我正在努力的发觉并改正;而且我更加期盼着能够在老师、同学们的监督和帮助下改正缺点和错误,因为大家就是反映我的言行的镜子,大家提出来的也正是我亟应改正的东西。任何一个党员,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优秀品格的,而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的结果。一个共产党员要想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就要不断地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21世纪我国宏伟的建设任务,除了学习科学文化,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理论。在学业有成后的将来,还要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我将不断肃清头脑中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理想是远大的,但还要从实处着手,我会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开始努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量缩小与党员标准之间的距离。请党考验我吧。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1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17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中国的前面。

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年***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了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种情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上述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沉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第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辛亥革命

20世纪中国最初的革命领导者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社会内部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初步成长起来,从而引起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是,由于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它所参加的某些斗争,还处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190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起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终结,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20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领导这场革命走向胜利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辛亥革命以向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领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二)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的产业工人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912年全国产业工人有60余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工人阶级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全国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

中国的无产阶级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同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最进步、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此外,产生和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各国无产阶级的特点: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具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的强烈要求和对于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具有最坚定的革命性。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少,但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多集中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大连等大城市中,便于组织和团结,易于形成强大统一的政治力量。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是破产农民出身,同广大的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容易与农民结成同盟并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斗争也容易得到农民的支持和帮助。这些特点和优点,使中国工人阶级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

辛亥革命后,工人的斗争有了较大发展。从1912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有记载的工人罢工达到130多次,超过了辛亥革命以前数十年的总和。工人在斗争中逐渐意识到团结起来斗争和反抗的意义,开始出现带有政治性质的罢工和斗争。但是这个时期的工人斗争,从总体上来说,大多数还是自发性质的经济斗争。工人参加的某些政治斗争,还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口号下进行的,工人组织基本上处在秘密结社和封建帮会势力的影响之下。尽管这时的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年纪较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历史使命,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级,但是它终究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和领导力量,它的发展为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之路,中国人民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

旧的道路已被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寻求新的出路。于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正是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地改造国民性。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为主要思想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通过批判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网,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机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学。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场革命由于发生在与中国同样是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对深受封建压迫和贫穷落后之苦的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它表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能阻止社会主义之进行”。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倾向于社会主义,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和研究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十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和所取得的成功,更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给他们带来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开始涌入中国。经过反复探求,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程度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造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革命形势,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新旧两个阶段的界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最初是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运动,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一度转为低潮。从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率先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运动,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星火燎原般蔓延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座城市,这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突破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进一步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社会主义思想潮流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开始出版,《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中文译本也问世了。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五四运动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工人阶级,并把这种认识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五四运动之后他们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办学校、办工会,投身到工人运动中。马列主义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逐步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些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进一步深入工人群众中间,为工人办事,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组织工人联合会,出版各种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向工人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指导工人群众的革命斗争。这些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并同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5

郭佩雯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本书。读完以后,脑海里涌现出了很多党在艰难的时期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画面,思绪似乎飘了很远很远,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从1920xx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过的是一段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的历史,它从诞生起,就没有间断过斗争。党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史和中国人民也选择了党。党一直是我们的强大后盾,无论是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顽强斗争的过去,还是进入了社会主义新建设时期的现在。

***战争揭开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我们不能几乎呼吸。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艰难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一次次希望燃起,一次次破灭。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辛亥后,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迫切需要发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并深入工人群众的过程中,在参加反帝反军阀的实际斗争中,不断地砥砺自己,一步步地成长起来。于是,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成立不久,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领导者。

作为一个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努力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党初期,党深入调查发现:中国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军阀统治。党的二大对一大确定的战略方针作出了重大转变,确定首先进行民主改革然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党始终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创立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路线,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探索,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6

——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之际

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部党史基本著作,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30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这29年党的历史,是90年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这段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党史》二卷全面记载的这29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党的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本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本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全面建设”、“艰辛探索”、“曲折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本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着重说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本编记载的这段历史既保留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某些特点,又孕育了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新要素。按照这样的基本认识,用历史事实说明徘徊中前进局面的出现,以及继续前进的趋势。这样把握,为《党史》二卷记述的这29年历史展现出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前景。

全书结束语的标题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伟大成就”反映的是党领导人民在这29年中的不懈奋斗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基本经验”反映的是为何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以及期间发生严重曲折的缘由。告诉人们正是因为我们党全面正确地总结了这段历史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才成功地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党史》二卷把29年党的历史放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充分展现这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是深刻影响新中国历史发展的29年。纵观这29年的历史,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党史》二卷认识和把握这29年党的历史的最基本的结论。

(一)坚持实事求是记载这29年党的历史,充分肯定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仅贯穿和体现在《党史》二卷对大量史实的叙述中,而且集中体现在结束语关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9个方面伟大成就、10个方面基本经验的概括中。“伟大成就”是对29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基本经验”则是对主流和本质的认识升华。

《党史》二卷对29年党的历史取得的成就的表述,主要围绕6个方面展开。

第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新中国的成立,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统一战线。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此后,党领导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经历曲折,但仍取得重要的实践成果和认识成果,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经济建设,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两弹一星”等科研成果集中展现了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所有这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人才,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的引导下,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得到荡涤,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文明的新道德逐步形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和体育活动,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状况。

第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防力量与广阔领土极不相称的状况。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壮大和提高,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和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六,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明确提出“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执政的考验,党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反复强调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八大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对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广大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二)坚持实事求是记载这29年党的历史,正确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

在这29年党的历史中,党经历过失误和曲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正确看待失误和曲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这29年党的历史放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去分析,放在90年党的历史中去把握,防止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这对于正确看待党走过的这段弯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党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但后来发生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急躁冒进、在所有制问题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等失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党史》二卷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党经历的这些失误和曲折,客观分析了出现失误和曲折的原因,认真总结了其中的深刻教训。通过阅读《党史》二卷,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错误与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党在这29年的探索尽管经历失误和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1952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同期从148元增加到340元。这些指标在今天看来并不算高,但可以说明,在29年中,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党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当然,这一切决不是“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毫无疑问,如果不发生“左”倾错误,党和国家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第二,发生失误和曲折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密切相关。在这29年中,党是在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存在很大差距;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遏制,受到“和平演变”的威胁;中苏关系恶化直至破裂后,苏联也对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党在全国执政的时间不长,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验。这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党对形势作出准确判断的难度,增加了党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的难度,也增加了党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难度。

要探索一条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力图实现好这种结合,以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为此作出积极努力。但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全新的实践,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经验而又要推进事业发展,使党的探索进程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发生了曲折。党在正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把战争威胁和对中国不利的一面估计得过于严重;在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有基本认识的同时,也对所处历史方位缺乏准确的判断,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导致脱离实际、违背规律、超越阶段的问题不时出现;在注意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同时,也习惯于在工作中沿用过去进行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方法和经验;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发生过误解和教条化的问题;在注意扩大党和国家民主生活的同时,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民主没有制度化、法律化的问题。

回顾总结这29年党的历史,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经历了失误和曲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归根到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三,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在这29年中,在探索出现失误甚至严重错误时,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党依然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党能够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通过总结教训,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这29年中党纠正错误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对人民、对民族负责任的党,是一个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是一个能够在失误和曲折中奋起、不断开辟正确发展道路的党。党历经磨难依然具有带领人民共度难关的巨大凝聚力,依然能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把事业推向前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不断克服自己错误的政治勇气和宽广胸怀,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第四,党是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并不是因为它从来不犯错误,而是因为它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深入剖析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正确总结教训,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的错误。党认为,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党在长期奋斗中也认识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过去采取这个立场,曾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今后继续采取这个立场,必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包括这29年的历史作出全面总结,实事求是地指出29年中“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性质,科学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深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待错误的诚恳的、郑重的、负责任的态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全面、深刻地总结和汲取了这29年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从这段历史中得出结论: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从而义无反顾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而党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锻炼,党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骨干队伍的更加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更加显著,要求祖国兴盛起来的党心、军心、民心的更加奋发,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长远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奋斗历程已载入史册。今天,历史已经跨过21世纪的前10年。放眼神州大地,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学习《党史》二卷,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教益,从中获得不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必须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在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党未能坚定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一定时期内发生超越阶段、违背规律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失误,延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29年中,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后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通过改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努力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政权,也曾就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作出过努力。但在探索发生失误和曲折期间,民主法制建设受到干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遭到空前破坏。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这29年中,党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促进社会稳定的可贵思想及政策。但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发展,国内政治关系趋于紧张,“文化大革命”更是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五)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这29年中,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努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但是期间几度泛滥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摧残是严重的,也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六)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这29年中,党为大力加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作出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党的建设受到冲击。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丰碑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倍加珍惜那一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这29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必将续写辉煌。只要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在《党史》二卷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使本书能够达到或接近这样的要求,但由于编写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和不周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如何写党的发展历程范文党的发展历程简介简短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守发展党员的程序,遵循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四化”标准,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二、发展目标

20xx年是我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在党员发展上,要做到“广”、“高”。“广”,即发展党员的面广,要广泛培养、发展党员,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高”,即发展党员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把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高、懂科技、善管理的人才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优化党员结构。20xx年计划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保持2-3名,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严格按照“三个50%”的要求,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主要任务

1、把党员发展工作纳入党支部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支委会议,研究此项工作,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贯穿于整个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2、高度重视发展新党员,尤其是要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发展文化高的青年、妇女入党,充分发挥村级业余党校的阵地作用,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着重解决党的力量较薄弱的村民组发展新党员的问题,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力度。

3、加强支部建设。党支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各(机关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建强支部,加大党员的发展力度。

4、加大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加强对要求入党先进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参加支部或党小组召开的会议,不断增强他们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6、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定向帮助和培养,严格考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