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格式02-09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写备忘录的格式 写备忘录【通用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
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
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
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
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
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
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
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
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
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
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
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
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
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会议备忘录的写法 跟会议纪要差不多了,将开会的要点写清楚,就好了。 关键是将会议上确定的事项或布置的任务写清楚,会上没有确定的会后确定的也写上。。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备忘录
一、概述
备忘录是一种录以备忘的公文。在公文函件中,它的等级是比较低的,主要用来提醒、督促对方,或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在业务上,它一般用来补充正式文件的不足。它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书端(heading);
收文人的姓名、头衔、地址(addressees name, title, address);
称呼(salutation);
事因(subject);
正文(body) ;
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
署名(signature)。
二、注意事项
书端部分包括发文机关的名称、地址、发文日期,有的还包括电报挂号、电传号、电话号码等。许多机关有自己特制的信笺,在写书端时,其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与一般信件的相同。收文人(或收文单位)的姓名、头衔、地址一项写在左上角编号处的下面,其格式与书信的写法相同。
称呼从左边顶格写起,对一般机关、团体的负责人一般用 dear sir, 对政府官员可用 sir。
“事因”一项目前采用得较少。它可放在称呼语之前,也可放在其后,前面可加 re或docket, subject。如果此项写在称呼语之前,多从左边的顶格写起;若放在称呼语之后,一般写在信笺正中。它多采用不完整的句子,只需很少几个词,甚至一个词,目的在于使收文人对文中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及时处理。
正文、结束语和署名等项与一般信件的格式相同。
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公文是机关、单位运转和干部履职的现实依据,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约占机关、单位公文总数的10%左右。不但是干部领导职务的历史凭证,而且还是编写组织沿革和史书、志书的基本史料。这类公文的篇幅一般较短,词句较少,错的机率相对较低,但若不精益求精,往往也容易出错,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试从这类公文的写作技法着墨,就其5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仁。
一、职务任免与任免职务。职务任免是编正词组,强调的重点是“任免”;任免职务是谓宾词组,“任免”是谓语,职务是宾语。这两个词组相对行为的主持者与支配者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切不可互用,也不可省去“职务”二字,只用任免。譬如某单位干部任职的公文,其文题是关于任免职务的决定,某单位是主语,文题是谓语部分,在定语中的任免职务是一个主谓宾句子,是主语,任免是谓语,职务是宾语,也就是说这个职务任免的行为动作是由主使的,这显然严重背离了此公文的主旨。如果将此文的“任免职务”改为“职务任免”,那就符合句法和发文主旨了。“职务任免”还有下列几种写法,一是“任职”,二是“免职”,三是“人事任免”,四是实写某人某职务,如关于担任保卫处处长的决定。
二、免去职务与自然免去。这两个词组是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中常用的。其中免去职务用得更多,常见的下列5种情况都应下文“免去职务”。其一,调任新的领导职位,原任领导职务免去,属于递进职务的,应全部免去,如市委委员、书记;其二,新担任非领导职务,原领导职务免去,如由副厅长职务改任巡视员;其三,由领导职务改任技术或业务工作职务,原领导职务免去,如由副局长改任总工程师;其四,领导职务已达卸任年龄,原领导职务免去;其五,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原领导职务免去。上述5种情况必须发文“免去原任职
务”,不适用“自然免去”。“自然免去”主要适用于下述4类状况。其一,实行选举制的领导职位,如^v^委正副书记、人大正副主任等,新一届领导人选举产生以后,前一届领导人职务自然免去;其二,在同一机关的同一领导岗位上由副职升为正职,副职自然免去:其三,原任领导职务的机构撤销,原机构领导职务自然免去;其四,由某一主体领导职务衍生的另外相关的若干个领导职务,当主体领导职务被免去,其衍生领导职务自然免去。如省级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主任、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组长等领导职务,都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的,也就是说,上述的主任、组长都是由省委副书记衍生出来的,如果省委副书记职务免去了,那主任、组长这些衍生职务自然免去了。自然免去,一般不要专门下文,但有的机关和单位却按常规下文,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三、机构调整与职务任免。某些机构调整时名称变了,职务名称应跟着发文改变。但有时机构名称调整变化下了文,而这个机构的领导干部职务名称却没有下文改变,而到新机构运转一段时间后,领导干部调换需要下文任免,职务任免的机构名称肯定是新机构,却发现调整机构前的职务在机构名称变化时没有下文,这个问题笔者姑且叫作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前后失去照应。这不仅给领导干部职务名称带来混乱,而且给档案利用、编研、以及编史修志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凡机构调整名称发生变化时,该机构领导干部的职务名称均应发文明确,其中机构级别上升或下降了的,还要重新明确领导干部的级别。
四、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一般情况下,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是对应的,稳定的,如人事司与人事司长,人事司是正厅级机构,人事司司长是正厅级干部。但是有的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既不对应,也不稳定,一般应在公文中标明职级为准。常见的有下述3种:第一种,有的机构名称在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域内是相同的,但在这个机构内任入,^v^内任职文件,可在人名之后加“同志”,行政任职文件可加“同志”,也可以不加,直写其名。二是^v^内任职文件与行政任职文件用词雷同,如任命担任^v^委组织部长、任命担任科研处长。其实是应该加以区别的,^v^内任职的行文不用“任命”,而多用“决定”,也可用通知,如关于任^v^委组织部长的通知,而行政任职文件则用“任命”。三是乱用简称。如^v^*^v^委,其中“^v^”与“^v^”字的内含是重复的,应为^v^委员会,或*^v^委。又如某单位^v^委决定下属^v^支部书记的任职文件中有“行政机关支部”的句子,支部之前省去了一个“^v^”字,虽然从整个文件的意思中可以推断出是^v^支部,但单独从这个句子中理解,意思表达并不完整,因为团支部也是支部,^v^基层组织也称支部,所以这个“^v^”是不能省的,以免发生歧义。二类是错别字的问题。一般来说,因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公文字数较少,错别字相对来说也比较少,但又客观存在,其中最突出的是姓名用字,如将“阳”写成“杨”,把“受”写成“授”,还有“建”写成“见”的,“亨”写成“享”的,“尤”写成“龙”的。主要是“音”同字不同或字型相似而出现的问题,在文件起草和校对时要特别重视,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上述5个方面的事项,虽有正面的立论,但其主要倾向是针对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大都是笔者的粗陋之见,用以抛砖引玉,期望公文的起草者、审批者、打印者、校对者都能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消除这类问题,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的质量,以便充分发挥此种公文的现实效用和历史效用。
职的领导干部的级别并不一定相同,如工会副主席,按有关规定,可以由这个单位内设行政机构的正职担任,也可由副职担任,假如将一个没有职级的一般干部提拔为工会副主席,下发公文任职时就必须在职务名称后用括号标明职级。第二种,机构名称与职级不对应,如在一些县市设立的局级机构,下设了科,这种科的级别并不与处级机构设立的科相同,而是低一个级别,与“股”是同级的。如果对这种科长的任职下文,一般来说,是应在职务之后用括号写明职级的,如不写明,一旦过了若干年这个干部调到别的不设科的县市局级机构任职,其职级的确认就会费尽周折。第三种,一个机构名称的领导干部属两种职级的。如一个省属局,有段时期为正厅级机构,有段时期改为副厅级机构,是副厅级机构时,正职属于副厅级干部,副职属于正处级干部,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正职属于副处级干部,副职属于正科级干部。一般来说,这种机构领导干部的任职文件也应在职务之后用括号写明职级。否则,有可能对在这些机构任职的领导干部职级,或后人编史修志时带来困惑。另外新设机构与新配领导干部时,应先就新设机构下文,明确机构的级别与职责,然后再就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发文,而不能将新设机构与新配领导干部在一个文里下达,更不能先将新配领导干部下任职文件,再补发新设机构级别与职责的文件。
五、职务任免公文中的其它用词。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用词的首要条件是准确,因为只有用词准确方可能起到应有作用,从全局来说,公文的起草者和批准者做得很不错,但差错也不少见。主要有3类,一类是用词的规范化问题,表现有三:一是职称、学衔写入任职文件,如博士任主任,*教授任处长。其实职称、学衔都不要写。
会议时间:[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会议地点]
会议主办单位或部门:
[单位或部门名称]
会议主持人:[会议主持人姓名] 与会人员名单:[与会人员名单] 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人]
下列人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与会人员名单]
上次会议总结
[会议记录人] 宣读上次会议备忘录。 自由发言
1. 发言人:[姓名],议题:[议题描述]
2. 发言人:[姓名],议题:[议题描述]
3. 发言人:[姓名],议题:[议题描述] 新业务讨论
1. 发言人:[姓名],议题:[议题描述]
2. 发言人:[姓名],议题:[议题描述]
3. 发言人:[姓名],议题:[议题描述]
4. 会议结束
[主持人]在[会议结束时间]宣布会议结束。
备忘录提交人:[姓名]
备忘录审阅人:[姓名]
一、课件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画面中动物的名字及其所属科目,教师归纳板书(昆虫),指导学生读准“昆”的读音。
2、过渡引入:有一位叫汪曾祺的老爷爷非常喜爱观察昆虫,为了让更多人也能通过他的观察发现了解关于昆虫的秘密,他还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补充板书:备忘录)。
3、指导读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教师简单补充(指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与昆虫有关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
一、成语比拼,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昆虫成语大比拼”游戏,你们敢比一比谁积累的含有昆虫的成语更多吗,
老师先说——金蝉脱壳。
生:螳螂捕蝉。
师:井底之蛙。
生:画蛇添足。
师:螳臂当车。
生:蜻蜓点水。
二、自主读文,初识昆虫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拼音搂准字音,读通句子,给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同时看看课文一共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昆虫,自己感兴趣的昆虫介绍可以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2、检查自主读文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提醒读准生字“绸”是翘舌音。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课文?共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昆虫。课件出示表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出示昆虫名称(蜻蜒、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3)指名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昆虫的介绍,同时简要说
说原因(我最喜欢蜻蜒和苍蝇部分的介绍,因为觉得它们的复眼非常有趣),并认真朗读该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再次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提醒“蝇”在“苍蝇”一词中读轻声。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学习交流,在填写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探究。教师深入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检查及指导,并及时给予点拨、提示。
三、探究交流,了解昆虫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教师补充关于“复眼”(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电能分辨颜色)、“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寅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等知识。
3、过渡:这篇课文虽然属于科普文章,但是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十分有趣。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觉得有趣。
(1)学生读画、品味,与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指名读句子,课件重点出示句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使用拟人手法的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瓢虫的样子轻盈、漂亮);“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引导学生体会拟声河“呜”以及动词“扑”,将独角仙摔下的瞬间描写得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4、补充学习,自己课前搜集其他关于课文中几类昆虫的小知识(圈片或者文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教师注意提醒他们跟课文类似的知识就不要再说了。
5、说写结合,延伸拓展。
(2)引导学生说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儿类昆虫外,自己还喜欢其他什么昆虫,注意说出该昆虫的特点以及自己发现的秘密。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把话说流畅、简洁、清楚。
(3)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巾对昆虫的介绍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昆虫写一篇备忘录,教师提醒他们注意结合表格写清楚昆虫的几方面知识。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展示朗读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并进行评价,教师适时对他们的写话进行梳理、修改。
四、课堂小结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