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菁选通用2篇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菁选通用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注释 篇1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曾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他幼年失去父亲,家道中落。由于社会动荡,早年一直没有出仕,后为贫穷所迫,陆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官。为官期间,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

陶渊明受时代思想和风气的影响,早年就有爱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灭后,他选择了洁身守志、栖身田园的道路。陶渊明归隐后亲自参加了劳动,与下层人民有了较广泛的接触,同时对自然也更热爱了。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赞美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诗篇。由于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

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这些艺术特色突出表现在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中。诗中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

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仍未忘怀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这种执着于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陶诗的另一种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等诗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风格。

虽栖身田园,陶渊明仍无法逃避现实,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仍困扰着他。现实的黑暗、丑恶,自身的经历的痛苦和艰辛,以及农村的凋蔽、荒芜,便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寄希望于理想境界,希望有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的桃花源理想社会。基于对幸福安定生活的向往,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有真情实感,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宋代作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翻译 篇2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舍:舍弃,放弃。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的宽阔明亮的样子。

平旷:平坦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

外人:陶花源以外的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要:通“邀”邀请。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间隔:断绝了往来。

无论:不要说。

具言:详细的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皆:都。

延:请。

不足:不值得。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既:已经。

志:做记号。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

遂:终于。

南阳:郡名,现在河南南阳。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寻求,探求。

津:渡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