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例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描述:
前一段时间我们开设的是娃娃家,可是娃娃家里面没有菜,本事强的小朋友是假装的,他们假装切菜,假装烧菜,可是另外一部分本事比较弱的小朋友就会来问:“教师,怎样没有菜呢?”所以我们开设了菜场。今日是菜场开设出来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都很想玩这个游戏,可是由于场地有限,我只请了2个小朋友(小玉和易易)过去当老板。娃娃家的小主人最终能够出来买菜了,他们都很兴奋。今日我只大体的讲述了一遍,没有详细的介绍。游戏开始了,佳佳第一个出来买菜,她自我在菜场里面拿了一个荷包蛋,对小玉说:“我要这个。”佳佳又拿了一棵青菜对小玉说:“我还要这个。”说完放在篮子里就走了。一会儿轩轩来了,轩轩拿了东西就走,也没有对“老板“说什么。看到这边,我就走过去对小玉和易易说:“老板娘我要买菜。”“她们看见我很开心,连忙说:“你要买什么?”“我要一个荷包蛋,一个小龙馒头,还有一只鸡腿。”我只用嘴巴说了,我没有用手去拿,我发此刻我说的同时她们也在找我要的东西,我借机引导他们,“老板要多少钱啊?”“三块。”“给你,多谢你们。”“不用谢。”我付完钱就走了(假装付钱,其实是空的)。
案例分析:
幼儿的社会经验不足,异常是小班的幼儿相当于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能作出相对应的反映,佳佳和小玉平时是很懂礼貌,感觉比较老练的女孩子,在游戏中,佳佳还能对老板说要这个要那个,小玉在我的引导下也能作出比较正确的举动,可是轩轩在平时就是自理本事比较差的小朋友,所以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拿了菜就走,可是他们的行为都是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喜的是小玉和易易能在我的引导下做出这样的反映,这也说明了只要我对游戏稍加引导,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更成功的小主人。
指导策略:
1、适当的参与游戏,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引导游戏,我没有用言语来要求孩子怎样做,只是以一个买菜人的身份进入孩子的菜场,目的是引导幼儿作出相应的举动,让他们有必须的社会经验。
2、保护幼儿的兴趣,幼儿对新开出来的菜场很感兴趣,在我选小朋友去当菜场主人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小朋友对这个职位都很感兴趣,可是我们的菜场只设定了两个小朋友,所以别的小朋友肯定会失望的,在我选小朋友的时候,我答应他们我会让每个小朋友都玩到的。
3、激起幼儿的游戏热情,在游戏结束的点评时间里,我对小玉和易易的行为进行表扬。
4、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点评时,我和幼儿简单的进行了一次买卖交易的对话,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
情况分析:
闵xx是女孩,她是在各方面能力比较强,且比较文静;彭xx是个比较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今天进行玩理发店游戏活动,谁来当理发师呢?小朋友的手都举得高高的,老师选了晓晓和枫枫为游戏的合作者。晓晓对枫枫说:“我来当理发师你来当我的助手,好吗?”枫枫不语,等了一会儿,枫枫说:你当了一会儿理发师让我也当一会儿好吗?晓晓也不语,等了好一会儿才回答:也好吧!
具体措施:
当我们游戏开始时,好多客人去理发店理发,晓晓说:你们要排好队的 ,当晓晓拿起毛巾给客人披上毛巾时,彭丹枫拿起连喷头放在客人头上,晓晓给客人洗头,枫枫给客人头上倒上洗头膏,晓晓给客人抓头,洗好后丹枫马上提给晓晓毛巾,晓晓给客人擦脸,枫枫给晓晓拿梳子,再拿吹风机、剪刀、摩丝、剃刀等理发的'用具;这时,枫枫说:晓晓现在我来当理发师好吗?闵徐晓等了好长时间才回答那好吧!他们俩交换角色,晓晓做枫枫的助手了,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晓晓开口说话了,她对枫枫说:要给客人轻轻地抓,抓得重客人要痛的知道吗?只听到枫枫说:嗯!枫枫在理发过程中只听得晓晓的说话声,教枫枫这样理发、那样理发,枫枫一声不响听她指挥,按晓晓的方法去给客人一步一步理发,直到客人满意为止,然后又交换了角色,这次他们都是愉快地提给对方的理发用具。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地配合和合作下完成理发店的任务,俩人赚了很多钱,把钱整理的整整齐齐去银行存钱。今天彭丹枫也学会了理发的本领开心对老师说:顾老师我也会理发了,真的吗?他说:是的!等他说是的特别自信和响亮。
效果评析:
1、在本游戏活动中可以看出晓晓已经有了一些理发的技能,用简单理发造型的经验,给客人运用,但彭丹枫没有一点生活经验,大多数在晓晓指挥下操作的,在此基础上掌握和积累了一些理发简单生活经验。同时,手指肌肉得到了锻炼和动作协调得到了发展。
2、在两个幼儿的合作游戏中,可见晓晓是主动一方,构思独特,示范领导着角色过程;枫枫也很善于配合,两个孩子协调角色游戏的过程,很自然地形成合作关系,产生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装修剩下的一小堆沙子,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园里便从附近运来了两车沙子,放在楼间的空地上,孩子们给它取名“沙场”。我们在游戏中不断丰富其活动材料,先后投放了小推车、铁锹,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纱网做了大小不一的筛子。炎炎夏日,沙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场地,男孩子在这里掏沙洞、堆沙山、修水渠、造大桥,女孩子在这里扣饽饽、过家家,旁边再准备几盆清水,他们更是沉浸其中,乐不知返。
一天,我正和孩子们在沙地里玩,听见有孩子在喊:“老师,小强把鞋脱了。”我顺着声音,看见小强光着脚在沙地里玩。我走过去问:“小强,你为什么把鞋脱了啊?”“我穿的是凉鞋,鞋里总进沙子。”“老师,我的鞋里也有好多沙子。”孩子们纷纷嚷嚷开了。考虑到天气已经比较热,我想何不让孩子们光脚玩个痛快呢,便问其他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把鞋脱了。”“想!”孩子们大声回答。“愿意脱鞋的小朋友就都脱掉吧,不过要把鞋放好,要不一会儿埋在沙子里就找不到了。”孩子们一听,纷纷去脱鞋脱袜,并把鞋整齐地摆在沙场旁边。孩子们笑着、跳着跑进了沙场。
“老师,沙子上热乎乎的。”淼淼跑来告诉我。“是吗?我也试试。”说着我也脱掉了鞋袜。孩子们带着我踩在沙子上:“热乎乎的好舒服啊!”“老师,那边的沙是凉的。”昌浩跑过来拉我,孩子们又纷纷跟着跑到了树阴下:“真的,这里怎么是凉凉的呢?”“因为这里有大树,树阴下就凉。”孩子们自己找到了答案。
“哎呀,什么东西扎我脚了。”海一一屁股坐在沙子上,我们跑过去一看,海一的脚上扎了一根小小的松枝(沙场里有一棵大雪松),我帮她处理完,孩子们又去玩了。“小心点,别再被扎了。”我提醒孩子们。“老师,我们把沙子筛一下吧,把里面的石子和树枝都筛出去,就不会再扎脚了。”凯文拿着个筛子说。“对啊,你这个办法真不错,来,跟咱班小朋友说说。”我把小朋友召集到身边,请凯文跟大家说说他的想法。凯文刚说完,孩子们就纷纷议论开了:“那我们得把筛好的细沙子放在一个地方,粗沙子放在另一个地方,要不会被其他班小朋友混在一起的。”“对,混在一起咱们就白干了!”“有道理,得选个地方专门放细沙。”得到大家的赞同,我们开始选存放细沙的场地。大沙场的旁边有一小块空地,上面长满了野草,孩子们选中了这里。“我们还要把这里再整理一下,谁愿意跟我一起收拾场地?”我问。几个女孩子自告奋勇地报名加入了收拾细沙场的行列。
分好工,孩子们有的拿筛子,有的拿铁锹行动开了。男孩子用大筛子,几个人合作;女孩子用小筛子,独立作战。“老师,文文用铁锹碰到我了。”昌浩大声嚷起来。我回头一看,只见文文、昌浩那组有三四个小朋友在用一个筛子筛沙,他们争先恐后地铲起沙子往筛子上扔,而那边凯文和小博则你一下我一下配合得特别协调。我把文文这组的小朋友叫到那边,请他们观察为什么凯文和小博碰不到。文文说:“他们是站在筛子两边的,所以碰不到。”“他们不争抢,一人筛一下。”昌浩说。“那你们去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几个孩子边议论边走了。一会儿昌浩说:“老师,我们商量好了,轮班。我跟文文先运沙子,他们筛,一会儿再交换。”“好啊,这个办法真不错。”那边的细沙场收拾好了,孩子们的筛子底下也堆了一大堆细沙。一声令下,孩子们找来了筐、小车,推的推,拉的拉,抬的抬,一堆细沙很快转移到了新的场地。孩子们可兴奋了,就连一向很爱干净的志伟也忍不住脱掉鞋袜踩进了细沙。“细沙软软的,踩在上面真舒服。”“老师,这回不扎脚了,也没有大石子硌脚了。”海一跑过来说。那边,男孩子们还在筛,因为他们想把细沙场变得更大,这样,小班的弟弟妹妹可以在上面爬,中班的弟弟妹妹可以在上面跳,我们可以在上面踢足球。粗沙呢,则被孩子们运到了另一块场地。有孩子提议:“我们把粗沙洗干净带到教室里可以粘沙画,可以用来数数,还可以装在瓶子里做成沙槌,给弟弟妹妹们当玩具。”我期待着孩子们有更新的发现。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在这次由孩子们自发展开的玩沙活动中,我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光脚在沙地上玩耍,感受沙的温度,感知沙的特性,并在孩子们有了筛沙的想法后,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有分工,有合作,并能够发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充分的空间,教师既是幼儿游戏的玩伴,又是隐性的指导效互动中,孩子们体验着玩沙的快乐。
时间——3月10日上午
地点——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阳阳、教师
事件描述:
学期开始的一个月多,阳阳咬人的现象仍旧时有发生。上午在班级活动后,紧之后是区域活动。我带着孩子们在三楼启智天地活动,孩子们都井然有序地玩着。突然,一阵哭声传入了我的耳中。我顺着哭声看到了哇哇哭着趴在地上。我赶忙跑了过去并询问原因。哇哇一边哭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阳阳,阳阳咬我!”我赶紧检查着哇哇,发现哇哇的胳膊上有一个很深的咬痕。
处理:
我赶忙让保育员阿姨带着哇哇去抹药,并寻找着阳阳,弄清事情的过程。此时,我发现阳阳还是很开心的拼拼搭搭着玩具。我把阳阳叫了过来,询问事情原因。原先又是因为争抢玩具。我批评了他一顿,向他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采取了隔离办法,让他暂时离开这种情境,帮忙他明白教师为什么不让他之后玩玩具,为什么让他离开。但我发现,这些方法对他而言,只起两分钟的作用,一开始他会哭闹着予以反抗或理解,稍过片刻,对于教师的说教还是会立刻忘的一干二净。
分析:
我在处理这一事件时,采用了两种方式:简单的说教方式和暂时隔离。对该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可是之后细细想来,他当时可能并不能完全听懂教师的话。帮忙他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欢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招人喜欢的才是重要的。而采用隔离的办法,让他离开原有的情境与教师大声斥责、批评比较起来,确实起到了必须的效果。可是单靠过多的约束,是根本不能治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