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手抄报内容优秀2篇

每逢元旦的到来,报告栏上总会贴满各式各样的以“元旦”主题的手抄报。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元旦手抄报内容优秀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关于元旦手抄报内容 篇1

“迎新年,庆元旦”

星期五下午,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张简洁的手抄报,内容要和迎新年有关!

放学了,我乘公交车回家,一路上想着该写什么,画什么呢?立刻让我想到了年兽的传说,嗯,就定这个了!回到了家,我打开抽屉拿出一张四开白纸,放在桌上。我想题目相当于手抄报的灵魂,一定得取个好听的名字!“迎新年,庆元旦”怎么样?这个名字不错吧!我先画边框。用红黄彩铅轮流画着,不一会就画好了。万事俱备,只欠画板块了!我准备分三个板块,一块画画,另两块写传说呀,新年的由来之类的。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叫着,妈妈不在家,爸爸又在上班,饿了的我让我突然想起何不画糖葫芦?不一会儿,三串又大又红的糖葫芦就画好了,馋的我口水直流呀。。。。。。嗯,春节应该配上春联,可春联该写什么呢?我绞尽脑汁,还是没想起些什么。突然一阵风吹来,把我家大门吹开,门上的春联赫然映入眼前,我拍了下脑门,对,这个怎么没想起!“喜祥如意千宝地,万寿无疆福兴门”另外我还画了鞭炮兄弟和鞭炮姐妹。画画版块终于完成了。这个是最难的,剩下的版块一个写年兽的传说,另一个写新年的由来。好了,一张完整的手抄报完成了,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呜,真累呀,做手抄报这么耗力气,肚子里的咕咕声响得更厉害了,还好,这时爸爸回家了。

关于元旦手抄报内容 篇2

制作手抄报,主题的选择是第一要素,随后才需考虑怎么出,是以图形为主还是以文章为主,重要的是主题要突出,给观众一目了然。元旦手抄报的主题是“庆祝元旦”,也就意味着本次手抄报要以“元旦”为主题,在手抄报可以围绕“元旦的由来”、“元旦的习俗”等话题开展创作。

关于元旦的资料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 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