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爱乐之城》观后感【精彩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看完爱乐之城的首映,时隔一天后,头脑里不断回味,还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悦感,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想借着片子,谈谈一些关于电影的个人理解。
在影迷这个圈子,很多电影都被戏称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爱之类的标签,言外之意,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个固定群体的认可,“豆瓣神片”简单来说,一般都是偏重情节的作品,它们或者剧情有神走向,结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谓有极深刻内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词等元素有些极强的共鸣。这些,似乎都是通过影片的一个结果,来评判的。我想说的是,其实享受电影,更应该的是享受过程,而爱乐之城,就是这个过程最完美的体验。
这么说并非贬低爱乐的剧本,但假设把导演换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仅仅成为了所谓的“豆瓣神片”,享受电影的乐趣。不仅仅体现在剧情带来的情绪中,演员的一个微妙动作,一帧巧妙的构图,一次有趣的运镜,都会带来惊喜,当影片中处处都有这种惊喜时,佳作就诞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电影中,电影同音乐剧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也成了很多音乐剧,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尴尬的地方,镜头怎么参与,怎么更立体的布景,剪辑的取舍等等都是蛮有难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惨世界,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lalaland好在作为原创,可以自由的设计这些,同时考验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场面调度能力,而达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虽然没有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摄影机的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音乐响起的时候,摄影机毫不吝啬的推进,拉回,摇动,可能在一次运动后,背景已经变得天马行空,配合着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感情的充沛,替他们由衷的快乐与伤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绪,心情的宣泄,本片对这一点把握的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作为电影,没有泛滥到无聊的曲目数量,适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听。
达米安真的是太会拍高潮了,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场面调度能力,几场歌舞戏,无论是男女主单独还是群戏,都把音乐节奏和摄影机运动,人的运动轨迹,剪辑的节奏。心里活动和背景结合的满分!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视听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从头到尾的复古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经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几分情怀加持。
所以说,过程完美大抵如此,当有人做到了,再抛去一切只说剧情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还是要说下剧情,其实这个剧情也很用心,有几处前后呼应很赞,但就像开头说的,很可能换个导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话虽如此,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那个结尾的,可以说,这是最坏的结尾,也是最聪明的结尾,作为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如果电影是场梦,我愿梦到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国内上映一周有余,票房近两亿,在刚刚结束的汹涌春节档面前,这样的成绩未免有些娇羞。而其自带的“歌舞片”“文艺片”冷门属性,以及观众对歌舞片“一言不合就尬舞”的成见,也使它极易被贴上“小众”的标签。
然而,这部电影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与票房并不成正比。
它在海外获奖无数,金球奖以七项大奖慷慨相赐,女主角艾玛斯通的演技令威尼斯电影节评委折服,在奥斯卡奖狂揽14项提名,时隔近20年追平《泰坦尼克号》的“提名神话”。《爱乐之城》也征服了中国最苛刻的影评人,多家知名影评自媒体给予《爱乐之城》极高评价,豆瓣评分达到8.5分,超过95%的爱情片和94%的歌舞片;猫眼观众评分8.6分,好于82%的爱情片和72%的歌舞片;至于刷新了歌舞片大陆票房纪录,简直就像是顺手为之。
尽管目前累计票房未能突破2亿,被档期相近的`《极限特工·终极回归》以10亿票房的成绩遥遥领先,但票房体量落后的《爱乐之城》却更有“话题之作”的气象。
另外,《爱乐之城》票房虽然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里不算高,但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账引进大片”,而是在国内每年引进片名额之外的、发行方一次性买断的“批片”,而此类片的买断价格往往不高。去年在国内狂收近6亿票房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即是此类,业内传闻引进方的成本为不足2000万人民币,虽然数字未必准确,但也能说明“批片”的基本业态。
以此估计,《爱乐之城》引进方经由此片所得的收益,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爱乐之城》如何在国内市场以小投入博得大收益、以小众片收获大口碑,也成了电影本身之外,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为此,九局特别约请了《爱乐之城》引进的“当事人”——引进方卓然影业的CEO张进,和我们聊了聊《爱乐之城》在中国背后的故事。
谈到引进《爱乐之城》的决策过程,张进显得非常轻松。他说,早在去年10月《爱乐之城》亮相威尼斯电影节的时候,卓然影业就已经“看上了它”。在查阅了各方媒体的观影心得和口碑之后,引进《爱乐之城》的事儿在张进这里就基本定了下来——其时他甚至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成片。在许多大公司还在思考的时候,张进已经快速做出了决策。
其他影视公司的“深思熟虑”并非没有根据。歌舞片这一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门类,上一次歌舞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中有声音,还是十余年前陈可辛的《如果·爱》,而2013年携奥斯卡奖声势登陆中国、汇聚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等中国影迷熟知的名角大咖的歌剧电影《悲惨世界》,最终也在中国市场以6000万的票房铩羽而归。斯片已去,但今日的《爱乐之城》,又何尝不是满满当年的影子。种种思量,有情可原。
但张进有他自己的逻辑。在他看来,中国电影市场大发展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电影市场爆发的周期太短,市场沉淀不够,成熟度也不够,故而所谓“过往数据”“历史经验”,并非绝对。而国内观众阅片量有待提升,许多细分市场尚未“觉醒”,此时就谈市场的“大众”“小众”,为时还略早,优秀的作品依旧有尝试的价值。另外张进也坦陈,长于电影宣发的卓然影业,在电影引进方面还属“初涉”,选择一些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更加特质化的、有“蓝海”潜质的类型片下手,也是必要的策略。
张进没有透露《爱乐之城》引进成本的具体数字,但谈到目前的票房势头,已经“令人满意”。
事实上,张进在决定拿下《爱乐之城》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在国内推广的策略——主打“爱情片”。
张进对于国内爱情片市场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国内电影市场目前非常稀缺优质的爱情片,特别是近两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电影屈指可数,市场反响平平,大多数爱情电影只能通过“爱情+青春”或者“爱情+喜剧”的打包方式“曲线救国”。
“爱情电影被做伤了,产业和观众都伤了。”张进如是说。
确然,以九局的观察,近年来在电影的消费端,观众对爱情电影越来越不感冒,关于“故事老套”“情节硬伤”“年轻演员演技不佳”的吐槽,在爱情电影的网络评论中随处可见,甚至不少观众喊出了“不看爱情片”的口号。反观电影生产端,具有诚意的爱情电影也确实越来越少,大多数主打明星“小花”“鲜肉”,却少有名导名编剧参与。
是否是国内观众对爱情片本身不感冒呢?张进认为并非如此,“爱情”是文艺永恒的主题,国内市场也概莫能外。“做伤了”源于产业超速发展下的一种恶性循环,但这也正为优秀的爱情电影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对好作品如饥似渴。相对而言,“爱情”是在电影众多题材中普适度较高的一个,西方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接受度也不会太低,这是《爱乐之城》能够解中国电影市场“爱情之渴”的原因之一。
《爱乐之城》最终在情人节当天上映,张进透露,这是他一开始就定下的方向,“就是冲着情人节档期拿的”。他选择将《爱乐之城》的爱情元素放大作为主要卖点,先把市场铺开,等到观众走进影院,再把歌舞、怀旧、理想等等元素一一展示出来。他已经预料到,会有奔着爱情片大团圆结局的观众对《爱乐之城》的缺憾结局高呼上当,但他相信影片本身的质量足以留住观众、挣得口碑。事实上,《爱乐之城》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看完《爱乐之城》,身边有好几个女孩都在哭,我飞快擦了下眼睛走出影厅,也没再跟人讨论。但是每当想到它,依然心里会钝一下。
这是一部已经被身边的朋友零差评的电影,我对它期待得太久,等到真正自己去看的时候,几乎是努力的让全身每一个细胞专注,去感受它。这样“用力”的去看一部电影,已经很久没有过。
“电影已经让人生厌了。”自己经常会这样说,也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好的电影总是那么的郑重、得体、精致,享受电影有时候其实是一件体力活。我渴望一部真正年轻的,热情的,纯粹的、张扬的,讲爱情的电影。于是等到了《爱乐之城》。
开场第一个长镜头,即是在堵车公路上的歌舞。不同的人从车中走出来载歌载舞,流畅唯美。巧合的相见,小演员与爵士钢琴家的爱情,故事按部就班发生。
或许题材有些陈旧俗套,但是它如童话般美好、浪漫。夕阳或者星空,在蓝紫色的背景下满是情意。它是让你愿意一直跳舞、唱歌、追逐梦想的那类电影,谁会在乎短暂的失意呢。
如果你不喜欢一部感人的爱情片,身边的人总会说,冷漠。但不是的,我总觉得,如果被情节感动,那么大多是因为你看片太少。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细节。那是电影帮你串联或者回忆起的,你自己的故事。
约会的天文馆;在山顶休息时脱下的高跟鞋;幻想中Mia演独幕剧Sebastian拼命的鼓掌;试镜唱完歌之后两人在夕阳下闲聊,Mia突然深情望着Sebastian说:“我会永远爱你”;再相见,Sebastian下意识的说“欢迎来到Seb’s”。再大的爱,也是从这些小的地方来表现。看电影时,你会想起谁呢?
艾玛斯通不是专业歌手,瑞恩高斯林为了影片从零开始学习弹钢琴,坦白说,《爱乐之城》作为歌舞片来说不算是最好的,但这竟然是我爱的部分。低吟浅唱,喃喃而语,情真意切,舞蹈脚步轻快随性,音乐总是在情感到达的地方才顺势涌出。这些歌舞不是为了展示给观众,而更像是用来取悦对方。
更何况它还有那么多让人惊喜的迷影梗。Mia工作的咖啡馆对面,就是《卡萨布兰卡》的取景地;Sebastian在山顶跳舞致敬了《雨中曲》的经典动作;两人约会去看《无因的反抗》;巴黎的场景致敬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些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金色碎片都被导演小心收拢起来,为影片带来更多光芒。
我最喜欢的,是Mia试演时讲述的关于姑妈年轻时候来到巴黎,纵身跳入塞纳河还为此感冒了整个月的那一小段。艾玛斯通就站在那里由紧张的讲述变为轻松的吟唱,光束打在她身上。这是全篇精心编织的浪漫光影梦中,唯一不费吹灰之力就腾空出窍美妙到所有镜头都不可比拟的部分。
就像圣诞节《真爱至上》总是最佳的观影选择一样,今后的情人节,我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重复看《爱乐之城》。如果五年后Mia走进爵士酒吧,跟Sebastian重归于好,它可能只是一部还不错的爱情片。但是没有,一曲终了,回到现实,谁也没有奋不顾身,谁也没有离不开谁,两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一切不过幻想。
这是最让大家唏嘘流泪的一段。在我看来这也是最好的感情结束方式。我可能和你再没有以后,即使幻想里很美,即使依然爱你,我依然接受不完美的结局。但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个现在,都是最美好的。电影里的春夏秋冬又一冬,爱情来来去去,从没有减少过。
情人节的浪漫也是如此吧,我们见证了一段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却开始学会珍惜所有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不知道这段感情的终点在哪里,但记住,我的梦想里有你,此刻的你,永远的你。
每个纪念日都对是曾经的见证,但是情人节,是要带着一种不问过去与将来的决绝的爱意。
《爱乐之城》与其说是一部爱情歌舞片,还不如说是浪漫,神奇的情感再现,是最佳的电影造梦时刻。而至于理想、爱情、迷影、歌舞片、怀旧等等其他元素和小技巧反而可以放在之后了,最令人感慨的仍是电影的魅力。
《爱乐之城》是一部歌剧爱情片,音乐、舞蹈完美结合,色彩鲜明的视觉盛宴,就像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一样精彩。经典的音乐旋律中,男女主人公欢快美妙的舞蹈,爱情火花的碰撞,来源于生活的剧情,无不激发着影片的魅力。
影片中女主角是在洛杉矶中万千追梦者的一员,她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于是她扎根在此,参加各种试镜,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小角色。
男主角是在洛杉矶中万千追梦者的一员,他的愿望是开一间爵士俱乐部,用钢琴弹自己喜欢的曲子。
但现实是残酷的,女主角总是试镜失败,只能偶尔在咖啡店打工养活自己,而男主角所喜欢的音乐受众太小,只能违心加入乐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音乐。
两个追梦人在此相遇,彼此相爱,互相鼓励。
导演对长镜头和灯光的运用堪称完美,人美画美,我甚至舍不得眨眼。像好莱坞老电影致敬的情怀配上爵士音乐,让这部唯美的现代电影多了一丝复古的味道。
爱乐之城百奖加身一路前行 献给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
终将有一天,或将为了生活放弃的了梦想,或将坚持不懈直到有一天梦想照进了现实。不管如何抉择,曾经的辛苦付出的不一定都能会得到肯定和尊敬,但是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坚持过,这就足够了!
《爱乐之城》竟在第89届奥斯卡提名中斩获14项提名,厉害了我的爱乐,不造会不会把所有大奖都抱回家嘞?
没办法,还是拖延症的原因,2月14日看完的爱乐之城,今天谈谈感受。
要知道在万恶的美帝国家,这是一部现象级好评的影片,即便国内也是豆瓣的各种好评(不过我坚持原则看之前我忍住没看评论)但最终坐立不安看完了两个多小时,随即我陷入了巨大的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我没看懂,我不太喜欢,这不是我的菜。
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我更愿意将爱乐之城看做另一个版本的如果爱,至少都是怀揣梦想的男女,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设定。爱乐之城令我困惑的原因在于,我理解不了那些梗。比如开场的大堵车,人们都停下来欢快的一首接一首,要知道作为经历过大山子和五环堵车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过于的离奇和出戏,我明明是来看电影的,你给我看春晚?马路上的春晚它也是春晚。
故事推进上不断的看女主换各种美美的衣服,然后如何坚持梦想做舞台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结婚了新郎不是男主,他们优雅得体的再次在梦想之地相遇,指尖触碰,时光倒流贡献了全篇最魔幻的一段。
我反思一下,导演没有错,肯定的,是我的预期出错了,如果爱是什么,是加了味精的甜蜜蜜,作为浸泡在生活的苦难中成长的天朝群众,这是共鸣,爱乐之城,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故事,但导演显然却想告诉我一部《美国电影发展史》或者《我与好莱坞不得不说的故事》,于是我拿到了两份观影指南,官方的和我自带的。而前所未有的状况就是,剧情一旦推进,官方指南就会告诉你这里来源于哪里哪里,有什么渊源,在像谁致敬,哪怕是表现男女主,也在不断示范者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布光和走位。
要知道,我可是怀着遇到一个好故事的心来的,从这一点上,影片的叙事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碍和干扰。我记得关于什么是一个好餐厅应有的标准,就是如果你已经注意到了勺子,那一道菜就被破坏了。
另外不得不说:音乐好听。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带上纸巾,免得哭鼻子时没纸。结果,这包纸巾根本就没开封。我期待这部高分电影带来一个惊喜,结果拆开音乐剧的包装,只看到一出彻头彻尾的陈词滥调。
我能理解为什么朋友喜欢这部电影。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想着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洛杉矶赢得世界的关注。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坠入爱河。当事业开始起飞时,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东西。中国观众早已熟悉类似的主题,比如“北漂”。不少观众可能正经历类似的遭遇:胸怀梦想而生活拮据,充满热情却不被人理解。看到男主角被亲人质疑时,我们都想冲着屏幕喊:
“走开,别管我们年轻人的事!”
生活出现巨大的裂缝,这本是吹起激昂号角的时候,男女主角的应对却一点也不主动。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个成功的乐队,放弃自己对爵士乐的坚持,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他最终靠着乐队的收入开了自己梦想的爵士乐吧,但在我眼中,这一成功充满了讽刺的味道。如果说男主角的成功还能起到点反省作用的话,女主角的奋斗简直玛丽苏到家。她之前的面试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创作的话剧恶评如潮。当然,剧本不敢随意枪毙女主角,所以还是生硬地安排一个星探“发现”女主角的才能,给了女主角一个面试的机会。面试的题目是讲一个故事。女主角思忖良久,开始讲:
“我的阿姨跳进了塞纳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角接下来絮叨了一堆关于梦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谓的梦想就是做跳入塞纳河这样常人不做的事情。但没关系,电影里的女主角还是因此获得机会,并成为大明星。
整个电影就像女主角讲的故事一样,看起来饱含深情,细想起来却没什么道理。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是如此。两个“北漂”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最初爱上我,或许是因为我那时的落魄,能让你对自己的感受好一些”。我当时以为电影会以此为契机,探索更深刻的面包与爱情的道理,没想到电影接着在世俗故事里无法自拔,再不愿深入讨论。电影的最后,女主角成为大明星,和丈夫一起来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男女主角幻想着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这原本是升华电影主题的一个好机会。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两人的爱情继续依然要建立在物质成功之上。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没有其他可能。如果我是剧作家,我大概会把幻想的桥段换做两人在贫贱生活中相濡以沫。毕竟,那才能衬托出所谓成功的本质。
但导演一定不想这样。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载歌载舞的励志MV。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