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的古诗词【最新9篇】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送友人的古诗词【最新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送友人的赏析 篇1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友人南归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悬知:料想。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15、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分)

答案:

14、C(“羡慕”“追随”之意不存在,颈联倒是有一些对友人的劝勉、慰藉之意)

15、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每点2分)

鉴赏 篇3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是说,在此地我们互相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是说,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送友人》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 篇4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3]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赏析】

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宣城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独有情衷。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诗的首二句就不仅仅是对宣城地理环境的客观描写,而其中也包含有诗人对寓居之地的深厚的感情。在送友人的特定时刻提起,还应当包含有对彼此在山青水秀的这座名城共处过的一段难忘时光的留恋。从全诗看,诗人是与友人骑马同行,出城来到郊外,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景色。但诗人将这番景色铸成工致的联语(青山——白水,北郭—— 东城),又产生了一种深长的意味。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流去,青山却依然留驻,这难道不正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

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二联的惜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作别,是直叙眼前正在发生的事,而“一”字的嵌入,加强了感慨唱叹之情,使诗句顿生神采。而“孤蓬,出自古诗“孤蓬转霜根”,它与“转蓬”一辞,在诗歌中都是飘泊游子的。象征,但“孤”字更强调分离、离群的意义。加之友人此行前路迢远(“万里征”),惜别之情岂不沉重,复杂的离绪,全含在唱叹的声情和蕴藉的意象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似乎前两句嗟叹犹嫌未足,诗人又推出一组惜别的意象。“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语汇。

汉代古诗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苏李诗则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而李白将“浮云”、“ 落日”分配给“游子意”、“故人情”,实际上则是互文的修辞法。浮云出岫,日薄西山,也许就是分手时的光景,但诗人已经将情移入,使景色成为依依难舍,而又无可如何的象征。

不必明言“游子意”究竟是何意,“故人情”究竟是何情,离情愁肠已结于读者心间。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上句是对分别的旧话重提。但“此地一为别”

是未来式,“挥手自兹去”则成了进行式,抒情就有递进的感觉。诗人只写送、别双方挥手致意,而集中描写本已长相厮伴的两匹坐骑临别前,相对长鸣。马尚如此有情,何况人呢。“萧萧马鸣”本是诗经《车攻》的成句,而加入一个“班”(马相别称“班”,语出《左传》)字,是翻新了诗意,可说是融汇古语而自出心裁。

从六朝以来,五言律诗在结构上已形成一定惯例,即大体遵循由破题、到写景、最后抒情的程式。而李白《送友人》则不同,它基本上是写景—— 抒情—— 再写景(象喻式)—— 再抒情,从“此地一为别”到“挥手自兹去”,构成一个螺旋式推进的结构,颇有回肠荡气之感。诗人尽量避免直抒胸臆,反复运用山水云日等自然意象,来隐喻烘托别情,最后以班马长嘶作结,余韵深长。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5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4分)

5.两首诗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4分)

【答案】

(1)时节:暮春。意象: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①同意;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雍诗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②不同意;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雍诗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4.这句是说,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1分)点明时间暮春,地点峡口;(1分)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或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悲戚伤感的心情;(1分)以哀景衬哀情(衬托或烘托),为下文抒情蓄势。(1分)

5.抒发了送别之情;(2份)思念故乡之情。(2分)

【解析】

(1)此题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雍诗身是忆归人,司诗同为客,点明作者的处境,联系古诗文中客居他乡多有思归之情,即不难概括出答案。

(3)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司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借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送友人》【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篇6

城、郭

城本义为城墙,古时建邑立都先要建城池作防务之事,《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成,成亦声。”段玉裁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古时指墙的同义词很多,像“墉”“堵”“垣”“墙”等。如仔细考究,现代汉语常用的“墙”字,《说文》日:“垣蔽也”。段玉裁“垣”下注日:垣自其大言之,墙自其高言之。可见,墙字强调的是遮蔽、保护功能,与“城”义最近。现代汉语中“城”的基本义是城市,但一些古词汇留传至今,仍保留“墙”义,如万里长城的“城”。即是万里长墙。。宋周密《齐东野语·避讳》说:“梁太祖父烈祖名‘诚’,遂改城曰‘墙’”。

郭字在《说文》中的本义早已废而不用,《说文》“郭:齐之郭氏虚。”按照段玉裁注“郭本国名,虚墟古今字”的理解,“郭”应指郭国的废城垣。因古时建城常有两重或多重城墙,内城较坚固正规,外城一般只用泥土堆砌,要求不高,故借用“郭”字称之。“城”“郭”二字分言时常有区别,如《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时只是调换用词的泛指,如此诗的“北郭”“东城”,郭、“城二字无别,“郭”仄声不入韵,“城”平声入韵;也可理解为互文。

班马

《说文》“班:分瑞玉,从珏(jué)刀。”这是个会意字,刀置两玉之间,故为“分瑞玉”。引申有“分离”“赐予”等义,诗中指“离别”,故《左传》有“班马”一词。’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联是名词语,在张志和《渔歌子》中对此类型已有接触。名词语能产生含蓄的诗歌美学效果,为前人所看重。清人《一瓢诗话》说:“欲知杜诗大义,先准张表臣《读杜》一则,略有端倪矣。其日:余读杜诗云:‘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功业频看镜,行倚楼’,叹其含蓄如此。”分析可知,杜诗此两联都是名词语。再向后,温庭筠《早行》诗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句,陆游《书愤》诗有“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名句,皆为含蓄的名词语。

李白为一代诗宗,在其前代,名词语多见于散文,自兹之后群起效尤,足见影响之大。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7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

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送友人》复习指南

《送友人》(六年级下)复习指南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2.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诗句大意:

首联:一抹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水绕着东城缓缓而流。(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一山,一水,一静,一动,情景交融,更显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颔联: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像那随风飘转的蓬草,远去万里之外,漂泊不定,音讯难寻了。(“孤蓬”的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漂泊天涯的深切关切。此联点明“送别”题意,表达对有人的依恋不舍。)

颈联:游子漂泊,就如这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而眼前落日缓缓西沉,似乎对山峦和大地无限不舍,就如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用比喻的手法,自然地将眼前景物“浮云”和“落日”融入句中,形象贴切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

尾联:两人上马,挥手告别,两匹骏马似乎也和主人心意相同,忍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情意。(以马写人,含蓄而深沉,言已尽但意无穷,将整首诗的离情别绪推向了最高潮。)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描述送别情景,表达出诗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送友人》原文赏析 篇8

原文: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词赏析:

这是是送别诗中的名篇。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别浦晚景句,第三句是对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写离情之苦。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塞山色共苍苍。”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蒹葭苍苍”两句以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了。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的后两句是说,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写情》)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的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李益《写情》)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话语。这与前两句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末句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去边关了,那再见自然是难了,除非相遇在梦中。不过美梦也难以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新来也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痛苦之情推向高潮,此等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全诗诗情的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合尽变”(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此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内涵更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娓娓道来,不事藻绘,便显得“清”。又善“短语长事”,得吞吐之法,又显得“空”。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故耐人玩味。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9

送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⑵白水:清澈的水。

参考赏析

写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