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热爱。你热爱成功,你就会有追逐成功的勇气以及坚定的信念,那样,成功一定就在不远处等着你。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以热爱为话题的议论文(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时隔七年,我再一次来到了北舞的剧场中,同样的灯光,同样的场境,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人。
记得5岁时,我第一次接触到芭蕾。那天晚上,小小的我睡眼惺忪的拉着妈妈的衣角,踏入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那正是北舞的剧场。我百无聊赖的靠在椅子上听着那于我来说等同于催眠曲的开篇曲,意识渐渐模糊。正当我刚要进入梦乡时,乐曲的调子突然转变,打断了我的美梦。我揉了揉眼睛挺起身子向前方舞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银白色舞裙的姐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时而旋转,时而跳跃,身姿轻盈如鸿毛,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宛若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的样子深入我的灵魂至今难以忘怀,只一眼,我便爱上了那精美的服饰,那动人的舞姿,那美丽的足尖鞋。我希望有一天站在这舞台上的会是我自己。
小时候,不懂得什么是爱,只知道自己想跳舞,于是就百般央求妈妈给我报了名,熟不知从此芭蕾成了我一生的挚爱,无法与之分离。在这场没有尽头的旅途中,不仅仅是华丽的舞台,精美的服饰和闪烁的灯光,更有酸、有甜、有苦、有涩、有伤痛、有汗水。为了支持我练功,妈妈把地下室改成了练习室,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钻进练功房,对着镜子练习把杆、蹲起这些枯燥的动作,忘记了时间,忘掉了伤痛,汗水浸透了我的练功服,流到了地板上,但是由于深入骨髓的热爱,我在这些“苦”的面前却是甘之如饴,就如同在咖啡中放入了一颗方糖,苦涩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痴迷于芭蕾。我想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爱吧,我爱在每学会一个新组合后的成就感;我爱在刚刚穿上足尖鞋时的那份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小小的自豪;我爱在考级前同伴间的相互鼓励与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更爱用优美的舞姿、足尖的跳跃向人们诉说着动人的故事。五岁的那惊鸿一瞥让我彻底爱上了芭蕾,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生命是珍贵的,是短暂的,能对自己的生命所热爱,他必然会受到大家的掌声。但这些人找不着多少。
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还有······这些残疾人只要放弃生命,不就一切全部一了百了了吗?但是他们没有,因为他们对生命拥有着无上的热爱,无上的敬佩,无上的珍惜。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坚持下去,获得了人们的赞叹。但是对大家赞叹的并不仅仅是不他们的艺术多好啦,奉献多大啦,知识渊博啦,荣誉多啦······还赞叹了他们的,却是对生命的热爱。有一次,我与家人外出旅游,走着走着。一个瘸一只腿的乞丐可怜巴巴地走过来乞讨,我心疼他,让父母给了他几元,但是我就有个问题不懂:一个人失去腿,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回到旅馆我还在想,这时我一时想通了,他是热爱他的生命,喜爱他的生命才这样的。我的心顿时被惊叹了!“真棒!”我从内心喊了出来。我想:“一个乞丐,他什么都没有,但他有一个生命,他热爱自己的生命,他才能撑到现在。”我问题融化了,终于明白了。而我的心,又被惊叹了。
啊!热爱生命,真是世上最好的行为。我也要热爱自己的生命,我要行动!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喜剧综艺。里面有一个组合的表演特别的受欢迎,也每一次都众望所归地得到了很好的分数和排名。
后来他们在节目的采访中提到,这一切都是源于”热爱“二字。
细细一品他们的几个作品,的确讲的也都是各种各样不同身份的角色,在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中,对于自己曾经所热爱和追求的一种执着。
他们最近的一个作品其实总体来说效果是没有比以前的要好,但分数也并不低。
我想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家对他们的喜爱,还有一种就是他们讲到了情怀,也就是那一份热爱。
基于此,我也在想,我的热爱是什么?
小的时候除了一些漫画书童话书,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琴棋书画之类的,有的就是学校的晚会表演,那都是老师指定谁的表演;而家长都忙于工作,也不懂得这些所谓的技艺,就是一种以读书为重。
然后看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书了,各种作文书,高年级的书,以及一些简单的课外书和杂志。
所以提到热爱,也不知道是什么,可能就是所谓的看书了吧,因为这个没有很明显地衡量标准的。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是不一样的,不仅是形象外貌气质不同,谈吐也是真的不一样的。
当见识到了真正有热爱的人,才会明白自己也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四十年了,沉淀已久的故事,还隐隐地记着——
父亲赶着老黄牛,在那丘大田里,一圈一圈地耙着;母亲在对面的田塝上,握着那把很旧很旧的镰刀,一刀一刀地,割着牛草;我赖着读了几年书,坐在田埂边,望着溪边那疲惫的老水车,吱嘎,吱嘎。夕阳下,我总是陪着父亲,背着一捆草,一脚高一脚低的,走在那条泥水路上;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点着枞广(从松树上劈下来的有油质的木片)的石墩旁,说这说那。那时候,日子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
后来,到城里读书,想家了,总是借助八分钱的邮票,带去我的思念和问候。参加工作后,单位在离家一百里以外的地方,每次回老家探望老人,总逃不脱“两头黑”(出发时天不亮,下午天黑了才到家)折磨。不久,家乡终于通了一条简易的公路,于是,花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周末,载着妻子,很顺利地回到了家。父母围过来,不停地摸着车子,看那得意的神情,似乎在说:“我们家也有车子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个劲地吹呀吹呀,十年后,乡镇间都修通了镶边公路,老家的公路也得到进一步的修缮。在妻子和女儿的鼓励下,买了一辆“新大洲”本田摩托车。还记得,那是一个端午节,一家人骑着新本田,兜着风,两个小时后,开到了家门口。那时,老家的李子和杨梅正熟,一簇簇努力地红着,沉甸甸的挂满枝头;田里的稻花鱼,大大小小的,在水中绕着弯子窜。父母亲又围过来,还来不及抱抱孙女,只是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又一圈,乐得双眼眯成一条缝,两个嘴角只往上扬,连连说着:“日子越来越好了,越好了!”
日子过得飞快,家乡的变化更快!似乎在尽力展示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哦!机场还建在了家门口,高铁也开过了寨边。
十多年又过去了,老家也变了另一番景象。一到傍晚,上灯了,全是太阳能的。这边拐角一盏,那头巷尾一个,缀成一道道金黄的花绸,远望去,才知道,几十户的小村庄,在山腰上静卧着,那么静谧、祥和!
当前,“扶贫攻坚”正在紧锣密鼓,看着眼前情景,心里一次又一次激起了冲动!
如今,儿女皆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已的工作,也有了自已的家室。今年中秋,全家人回老家探亲,我和女儿开着各自的轿车,小儿不肯示弱,从省城一路驱车,一家人,三辆车,齐聚在老家门口。
正在收拾中秋礼物,调皮小儿正在车里高歌《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春天的故乡。融融春风吹亮新天新地,绵绵春雨飘送如意吉祥。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梦幻的故乡。袅袅炊烟绘出山水图画,朵朵彩云编织田园风光。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心灵的故乡。声声牧歌轻唱快乐生活,张张笑脸洒满幸福阳光。
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生命的快乐;走在回家的路上,聆听自然的歌唱。
伴着优美的歌声,不知不觉间,心里又荡起一阵涟漪,眼眶里,几颗泪珠子直打转转。我知道,这是幸福,是欣慰,是感激,我想,我应该感谢改革,感谢开放,感谢这四十年来的变迁。
一个朋友问母亲:“伯妈,这么多人来看您来了,幸福吗?”
朋友又问:“这糖果甜吗?”
我接过话题:“这才叫小康呀!”
老母亲很高兴:“对,小糠,老糠!”
老父亲瞪大眼睛:“什么小糠老糠,这叫新时代的小康生活!”
母亲捂住嘴:“哦,小康,小康,小康生活!”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于是,整个屋子充满了笑声,而且,长久地,那笑声还在山间回荡……
扇情,煽情
她手中的扇,梦中轻摇,驱走盛夏的蚊虫;他手中的扇,一步三摇,吟咏诗歌展现风流。轻轻摇动的扇子,总是蕴含着些什么,或是爱,亦或是文化。
夏虫不断的叫喧,懒洋洋的暖风无力地摇晃着树叶。好像梦境一般,却又好像在朦胧中睁开了惺忪的眼。她,安详地坐在床边,轻摇这手中那蒲扇,一下,一下……随着蒲扇的上下摇动,随着淡淡花露水的清香,我渐渐进入了梦乡。不知曾几何时,不知多少个盛夏,她便坐在床边,手执蒲扇,为我驱赶蚊虫,静静看着熟睡的我。那时还小吧,如今那伴有着清香的蒲扇已不知所踪,但在盛夏中,每当被细纹叮咬后,总会想起那轻轻会动的蒲扇,和那手执蒲扇慈眉善目的她。扇中隐藏着母爱,百转千回,回迁梦绕,永不磨灭。
每当看到“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的扇面,便会想象身坐于盛大宴会上,听风流之辈饮酒作乐。吟诗作对,倚歌和之。素白的扇面,记载的是中华璀璨的诗词文化。一位白衣文人起身踱步,身前的折扇轻轻绽开,像一朵出水芙蓉,迈出一步,慢摇三下,华丽的词藻便从口中吐出。或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悲愤不满,或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离愁别绪,亦或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几度欢喜。文人总爱携带一把折扇了吧,席一身白衣,体四时变化,感万物情绪。随意抒发着内心那喷涌的文化源泉。或有作诗比拼,在用词上字字珠玑,赢得一片喝彩。素白的扇面记载着诗人题写的千古绝句,轻盈的扇骨感受着文人优雅的生活状态。扇骨中一串串诗句连成一首完整的诗,扇子中便也浸渍了些许古韵与文化。从古起,至今落。传承下来的是精美的扇子,更是灿烂的人文情怀。
偶尔路过卖扇子的店面,里面收藏展示着的大多都是用料讲究,工艺上乘的“收藏品”。昂贵的木柄配几颗贵重的珍珠,扇面上也是晃人眼睛的明亮装饰。再加上像模像样的文人山水,假模假式的诗词歌赋。其实何必呢?买扇子不过求个回忆与怀古。现代人不会用蒲扇驱蚊防虫而是在空调房里悠然的点着蚊香。现代人多是手里捧着微信,也不会去用摇一把扇子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与苦闷。扇子那蕴含的千年的文化渐渐失去,慢慢变成精美橱窗中没有生命的收藏品。从扇骨到扇面再到扇柄无疑不彰显着华丽富贵。等待它们的不再是闲人雅士的陪伴,而是内心空洞的收藏家或是茫然称赞的外国游客。
而我,朝思暮想的是一把朴素的蒲扇,当轻轻扇动时,会闻到那盛夏的清香,会煽动我内心最温暖的回忆。
而我,迫切希望的是一把素白的折扇,当轻轻扇动时,会嗅到那盛唐的清雅,会唤起我内心那份充满诗意的情致。
我今天要歌咏的是一个仅十三岁的抗日英雄,儿童团长李爱民。
李爱民是一个机智、勇敢、坚强的孩子。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群众的百十条生命。如果不信,就听我给你讲述一段动情的故事!
太行山山坡上响了几枪,一队人快走到敌占区了。爱民站了起来,四处张望着向前走。这时,几个黑影在爱民身前晃了晃。“鬼子!”爱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但他望了一下周围的群众,又使劲咳了三声。大家见状赶快跑开了,爱民勇敢地迎了上去。鬼子军官用冷冰冰的眼神盯着爱民,问他党员在哪里。
爱民感到肩上压着的是全村人民的责任,为了他们的千百条命,我不能说,决不能说。爱民的信念像松树一样毫不动摇。无论军官问什么,他都一言不发。鬼子军官急了,暴跳如雷的他用脚踢爱民,打他,但爱民咬紧牙关就是不说。军官没办法,只好举起枪对准爱民。爱民知道自己不说,性命就难以保住了,即使这样,也要保住全村人民的生命!想到这儿,爱民面对天空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清亮激昂的口号久久地回荡在太行山脉。年仅十三岁的儿童团长李爱民为保护群众英勇牺牲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回你信了吧,他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他的故事值得刻骨铭心地记住。我们更应该铭记在心的是:生命是什么,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为人民服务,做有意义的事。心中有一个目标,一生努力去实现它,这样在实现的过程中,你的一生就会不断进取,变得光彩有力!
海有时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有时却也像一个残暴的恶魔;人们既喜欢它,又害怕它。
清晨,我来到了阔别两年的北戴河海边。大海上是一片宁静,海浪轻轻地吻着沙滩,吻着我的脚。碧蓝无边,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的海,是那么的蓝,蓝得美妙,蓝得醉人。清晨的大海像一位刚睡醒的少女,烟波浩渺,涟漪微荡,好像披着轻纱在那里曼舞。
开始涨潮了,海水失去了刚才那种宁静和温柔,咆啸着涌向海滩。我急忙往后倒退。只见那茫茫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一浪高似一浪,猛地扑向那些巍然屹立于海边的岩石,激起一个个雪白的浪花,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吼声。我好喜欢那簇拥而来的浪花,它像一行行展翅飞翔的海鸥,似无数怒吼狂叫的蛟龙,更像万朵洁白晶莹的梨花。
我爱海,不光是爱她的美丽、温柔,也不光是爱她的坚强豪迈,更爱它是人类的一个宝藏。
海洋是水中矿山,它蕴藏着铷、锌、铜、钒、铯、银、金等各种金属。海底还储藏着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1/3的石油。海洋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上起水面,下到万米深处,几乎都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生物。海洋里的鱼类、虾类、贝类,既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还有很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人们热爱海洋,赞美海洋,最终人们要利用海洋,改造海洋,使海洋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我热爱着我成长的地方,热爱这里一圈圈年轮之上盛放着的岁月与念想。
我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块田野,成片的麦浪映照着天边的彩霞,孩子们的欢笑声回荡在每一寸泥土,远方的小溪边吹来了一阵清风,吹过了山丘旁牧羊娃的羊群,吹响了羊脖子上挂的轻灵的铃铛,幸福的乐章响彻在野田之上,成片的麦浪变换着无穷模样,歌声与图画交缠在一起,最后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响彻之时,化为一滴雨,滴落大地。
我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银杏(),似天边云彩般的杏叶,安静地屹立在那道胡同的拐角。银杏到底是温柔的,即使到了令人心寒的秋季,也能换身皮囊,洒落大地,铺成一条散发金辉的银河走廊,秋风一吹,翻落到远方的杏叶又从四面八方涌入大树根部。光秃秃的大树望着金黄的叶子,宛如慈母望着游子归乡,属于秋季的金黄,在这个凄凉的季节中变换着,温柔的杏叶也在一双手将它夹入书籍中而合上了终章。
我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板青石,青苍的纹路代表着它的岁月绵长。三月的小城中偶下过一场凉雨,湿润的空气中富有花的芬芳,歪歪斜斜的青石板上早已润满了水痕,凉雨打下的花瓣,在行人匆忙的脚步中,与青石板融为一体。成长在这里的儿童们,即使在奔跑中,脚下也能清晰地辨别出哪块是会漏水的石板,雨中的青石板啊,在这寂静中使人没来由的生出一股哀愁。
我想,人们之所以热爱一片土地,一座小城,是因为这里的一花一木都散发着如酒般香醇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