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前演讲3分钟说什么好(精选6篇)
无论风吹雨打,无论霜欺雪压,始终会冒出一点绿,终会发芽,终要连成片,终要覆盖大地的精神.
就是无论这个社会如何黑暗,我心要向着光明的方向;不管有多少不公平的待遇加诸在我身上,我不抱怨命运,我不嫉恨社会,我反要奋起而争,尽我的绵力来改变这个社会——哪怕只是改变一小角落,改变几个人、几件事.
大陆、中国台湾版的《小草》唱出了芸芸众生的生活状态。“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大家都向往那种,乐于平凡,悠然自在-------恰似:听春风吹来一片歌谣般的生存佳境。
但生命的天空不会只是人间明媚四月天。风霜雪雨,闪电打雷,时常来光顾我们;困境、挫折、苦难每每跳出来考验我们。“大风起,------大雨来,弯着背让雨浇。雨停了,抬起头站直脚。不怕风,不怕雨,立志要长高。”真是:小草,实在并不小。当我们俯下身子贴近大自然,不时发现:大石下纤弱的幼苗,夹缝中嫩嫩的小芽为克服阻碍,弯曲地伸长着,努力地向有阳光的空间突破。他们总能披上生命的绿装,一簇簇,一团团,形成一方绿茵,联成一片绿洲。每当我们怀着情感去亲近自然界无言的生命时,就和小草不自觉地融为一体了。它们总是默默地启示着什么,感动着人们。
我们在礼赞小草精神的同时,也有许多感叹。如俞敏洪先生的员工精神训话中所说那样。我们不能像小草那样活着。与在一块生长的树木相比,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同样的阳光雨露,接受者同样的环境调节。可是,小草就是长不大,高不了,却时常被别人脚踩,践踏。自己痛苦着,呻吟着,而别人感觉不到,或许根本就没注意,没看见。这时我们宁愿做一粒树的种子,即便被踩入泥土,一时见不上阳光。我们可静静地汲取地下的水分、养料,慢慢地蓄势向上生长。若干年后,当人们走近你时,就能给人以一片绿荫。活着是一道风景,死了也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说的做人的标准,成才的标准。像小草一样的顽强、乐观,像大树一样挺拔、有价值。
大陆、中国台湾版的《小草》唱出了芸芸众生的生活状态。“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大家都向往那种,乐于平凡,悠然自在-------恰似:听春风吹来一片歌谣般的生存佳境。
但生命的天空不会只是人间明媚四月天。风霜雪雨,闪电打雷,时常来光顾我们;困境、挫折、苦难每每跳出来考验我们。“大风起,------大雨来,弯着背让雨浇。雨停了,抬起头站直脚。不怕风,不怕雨,立志要长高。”真是:小草,实在并不小。当我们俯下身子贴近大自然,不时发现:大石下纤弱的幼苗,夹缝中嫩嫩的小芽为克服阻碍,弯曲地伸长着,努力地向有阳光的空间突破。他们总能披上生命的绿装,一簇簇,一团团,形成一方绿茵,联成一片绿洲。每当我们怀着情感去亲近自然界无言的生命时,就和小草不自觉地融为一体了。它们总是默默地启示着什么,感动着人们。
我们在礼赞小草精神的同时,也有许多感叹。如俞敏洪先生的员工精神训话中所说那样。我们不能像小草那样活着。与在一块生长的树木相比,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同样的阳光雨露,接受者同样的环境调节。可是,小草就是长不大,高不了,却时常被别人脚踩,践踏。自己痛苦着,呻吟着,而别人感觉不到,或许根本就没注意,没看见。这时我们宁愿做一粒树的种子,即便被踩入泥土,一时见不上阳光。我们可静静地汲取地下的水分、养料,慢慢地蓄势向上生长。若干年后,当人们走近你时,就能给人以一片绿荫。活着是一道风景,死了也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说的做人的标准,成才的标准。像小草一样的顽强、乐观,像大树一样挺拔、有价值。
世上唯有孝顺不能等待,趁父母还健在。
在我成长的二十个年头中,父母一直担当着配角,整天忙碌的身影,都是在围着我转。而我,却当做应该的。爱的教育洗礼着我的心灵,让我逐渐明白有爱的日子里犹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我用文字记录我和父母的点滴故事,以此来回忆那些逐渐逝去的爱的温暖。
父母年近五十岁了,生活中有时难免磕磕碰碰,但始终相濡以沫,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记载着他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有他们的日子里我会非常满足,而且充实。
母亲刚上完初中,因姥爷供不起学费,没有参加中考,便到地里务农。在街坊邻居眼里,母亲就是个女强人,上有老,下有小,和男人一样的劳作,还要照顾我和妹妹,但她一直是任劳任怨。父母结婚时只有三间房,连院墙都没有,现在这么多房子都是他们白手起家盖起来的。
记得小时候,爷爷虽然和我们住在一个胡同,但是在胡同的尽头,也有上百米的距离。晚上去爷爷家,母亲总是忘不了为我照路。她拿着手电筒站在门口,我顺着她照的光束往前走。我越走越远,灯光越来越暗,走到尽头时,却看到灯光依然在那里晃动,就大喊:“妈,回去吧!”隐约听到她的回声:“唉,慢着点。”我不知道过了多久,那灯光才渐渐的消失,但我知道,在光束那头,母亲一直在看着我。我也知道,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她爱的视线,母亲一直在背后支持和关注着我。
母亲前几年得了风湿病,阴天下雨行动十分不便,还要接送妹妹上下学,但每逢周日傍晚进城上学,告诉她别送了,可走到村头,一回头,她就跟在后头。黄昏里,母亲矮小的身躯被拉得很长很长,面容苍老的她正努力向我挥手,顿时我泪如雨下。
上中学后,我隔两周才回家一趟,晚上母亲就坐在我床边,东家长西家短的说得津津有味,最后没有话说了,就呆呆的坐在那看着我,怕我失去似的。我就说,妈你回去睡吧。她这才慢慢离开,可一会儿又回来了,说看看还有没有替换的衣服,然后又坐在床边。我知道她平时很挂念我,我也很挂念她,也许让母亲多看几眼,就已经很满足了。
母亲和父亲的相遇很是偶然。在农村就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就这样在我们传统的李家新生开来,父亲和母亲就这样相遇了。
父亲年轻时学习优异,可上到初二,就被爷爷从学校里拽了出来,干起了杂活。从那以后,父亲远离了他的梦想,开始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我挺佩服父亲的,他每个行当都涉猎过,三百六十行,他几乎干了个遍。也许和他从事的这些行当有关,父亲的脾气性格和爷爷一样,爱帮人,不求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断断续续的受到过父亲耐人寻味的教导,这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时候我很淘气,父亲就严厉地教训我,有时候我不服气,顶上几句,他就更凶了,随手摸个东西就要打我。
每次学校开家长会,父亲从不迟到,而且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去前他找出来那件最干净的衣服穿上,怕给儿子丢人。开家长会时,父亲就坐在最后一排,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听班主任讲话,还不时的还拿笔记着什么。看着父亲因劳作而布满裂纹的手拿笔写字的笨拙姿势,回想起父亲为我的付出,鼻子一酸,不争气的眼泪就在眼眶打起转来。
父亲的教子理念很简单:棍棒底下出孝子。他还经常教育我:做一个男子汉,要站的直、行得正,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透、看得开。我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话,或许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态度吧!在做人方面我也很佩服父亲,包括爷爷,我们李家在村里的声望都是很受人尊敬的,这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去留,却朝夕相伴;星星从不向夜幕许诺光明,却努力闪烁。我从不向父母倾诉思念,却永远怀着牵挂。
我本想获得一滴水,你们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本想采撷一片树叶,你们却给了我整个森林;我本想获得一缕春风,你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时亲不待。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给予我的呵护和关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逐渐的明白过来,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是最重要的,用文字记录父母和我的生活故事,用点滴的片段,描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爱的教育。回忆我和父母一起度过的闪亮的日子,历久弥新。生活在爱的家庭中,因为有爱,春暖花开。
母爱是琴,父爱是弦,演奏人世间最华丽的乐章。母爱是烛光,父爱是烛芯,温暖了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母爱是太阳,父爱是翅膀,沐浴爱的阳光展翅飞翔。亲情是什么?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爸爸的青春岁月,也带不走记忆中的“欢乐童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似水飞逝,从当年一个无知懵懂的孩童,到如今的我。虽已记不清与父母共同度过几个春夏秋冬,但他们的爱却一直弥留在我身边。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爱,而是在平凡中那种孜孜不倦,无微不至的爱。”我的父母给予我的正是这样的爱。
母亲的爱天天陪在我身边,我对母亲的爱藏在心里。今天我要告诉您妈妈我爱您。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请你告诉我只要我能够只要我拥有愿为你付出愿为你受苦我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天大地大母亲最伟大,千好万好不如妈妈好!在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就是那无声的母爱。母爱就象雨后空中的那道彩虹,绚丽多姿;母爱就象炎炎夏日的阵阵清风,给你带来凉爽;母爱又象那爬满墙头的青藤,剪不断,理还乱……。它深藏在母亲那一举一动当中,和那朴素的话语之间,它所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深处的震撼。鲜花的美丽,是因为它得到了阳光的爱;小树的茁壮,是因为它得到了了雨露的爱;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因为在生命的每一天里,得到了母亲博大的爱…
爸爸,我爱你,岁月飞逝,时光偷偷地溜走,但它却一直坚守在你的身边,不管你与它是否在两个永无交集的世界。那份爱有着一个朴实的名字——父亲。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摔跤时,你都总是我自个儿爬起来,现在才知道你不扶我,是要我学会坚强。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用心良苦。当我在梦想中翻寻,尝试着去做任何事情,让考试的经历在你梦想中破灭,当失败打击了你那片的心后,你就会像复燃的火焰温暖我冷却的心,让我的血液重新沸腾,让我新站立,去寻找下一个梦想。你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着我笑,你笑了,你付出的再多也无怨无悔。所以让我们每天给父亲一个最美的微笑吧!因为他——父亲,在无声地为你奉献了一份永不消逝的爱!
如果说母亲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怀里的一朵浪花;如果说母亲是一棵参天的大树,那我就是大树荫下的幼苗;如果说母亲是一座巍峨的大山,那我就是大山脚下的有块拳石。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词语,我是母亲怀里永远的孩父亲给我的则是含蓄而深沉的爱,他那宽厚的臂膀如高山大海,给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山是父亲首先是一种存在,一种骄傲的存在。山是父亲,归根结底是一种积聚,一种爱的积聚。父爱如山,父爱的山是在儿女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父爱的山是一种力量,支持着子女的一生。山是父亲,你是一座不倒的山,永远矗立在儿女们心中。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如果在这个诺言再加上一个期限的话,爱你们到天长地老。
从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而来,到金黄色的阳光从中去。以新年为始,以秋至为终,几度轮回。画下多少圈圈,突破,伸展,直至抽出绿植,开出花,一直让绿伸向远方。
当海棠花落,一切又将趋于平淡,翻转树根,犹似昨日。正所谓几年如一日,也就是日日如此。每日,阳光没有新意,雨水有司空见惯,唯有身高的身躯见证了时光如梭,满地红花飘落,便知曾在世上活过。
光秃秃的自以为遗世独立,实则优胜劣汰,世遗之,己独立。
不能弯腰,是看不起眼前的成果。当不再有能力,成功摆在眼前,也是枉然。只能任风雨秀自己。巴望着曾经的繁荣。渐渐的,它就消失。于风雨间的不经意,才发现花已无踪。
海棠树很“坦然”,面对死神将至,又有谁会奢望自己的绿伸向远方!只是自觉无力回天,每天,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等待着,似乎哪一天,一个惊天霹雳。他很想逃开,却忙于忆昔。显得有些麻木,却还“坦然”。最后,它一定会死,不是死于雷击,而是被吓死。死状更加恶劣,眼神呆滞,又有几分茫然,却见不到如何忧伤。
花落又怎一定终结?自以为物是人非,便顺得其然,力不从心。“坦然”——蔑视了自己的生命,面对衰老,坦然地习惯了。坚定地相信:风飘碎的花一定一去不复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攀爬就会有一丝希望,即便花落。摇摇身体,脚下的根还很踏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那就在困境中开辟一条通往“绿”的路。
花落不一定代表终结,失去不一定代表不再来,转身不一定不再有。美好的事,忘记了,就永远想不起了么?就算真的想不起,也要带着几分忧伤,再去拥抱金阳。
回忆,让日子日复一日——当然,生命迷茫。闻一闻风雨中渐散的悠悠清香,倾听一首首赞歌,如果还听得见,那生命就不会终结。
阴雨的天,有红花起舞,有枯树独立。如果还能画圈,就画到不能画的时候。
几度轮回,从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而来,到金黄色圆圈中去。
画上的油彩早已被风干,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勾勒起记忆中的淡香仍然如花绽放。炊烟袅袅升起,你我隔江千万里,在另一个天堂的你能否听到我的呼唤?
芭蕉帘外雨声急,汩汩而过的是时间的船。记忆中最深沉的脸庞是那两鬓斑白,脸上布满皱纹,灰白的眉毛下一双浑浊却显睿智的双眸,常带着慈爱的笑意。
儿时,上幼稚园的时候都是爷爷托管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爷爷最喜欢做给我吃的那两道拿手菜,那黄花鱼煎得金黄色的,皮脆得吃起来“喀吱”的一声,让我的每个毛孔都肆虐地扩张,那些芡汁浓郁醇厚带着鱼香,熏过了左邻右舍。还有豇豆粒炒蛋花,豇豆炒的娇嫩油绿,那蛋花就如铺在草地上的黄白色小花,再淋上一层淡香的小麦油,真让人吃得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那时候的我应该是5、6岁,就能狼吞虎咽地吃上两大碗。
夏虫吟唱,夜星当空,明净清澈如绸缎般的月色倾洒,意蕴宁融。我常躺在爷爷的怀里,一起坐在那张被岁月冲刷过的古老摇椅上,在窗外月光的剪影下,静默地守护那片清逸安宁,此刻天空的上方总会回荡着哀婉凄凉,高亢明亮的鸣叫声,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神秘得让人惶恐不安。我就会仰起稚嫩的脸儿无知地问“外面是什么在叫得这么恐怖”?这时爷爷就会耐心地说起那个古老而遥远的传说“这是夜莺,它原本是底比斯国王的妻子——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露丝,从此她陷入无尽的悲哀与自责中,神祗们出于怜悯就把她变成了夜莺,从此夜莺每个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那它会吃人吗”?似乎感到我的害怕,爷爷慈爱地拍着我的后背安抚我“有爷爷在,不怕”!
7月间正是爷爷的院子里那个葡萄棚长满累累果实的时候,两条粗壮的枝干如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紧紧地缠绕着,密密匝匝的葡萄,如成堆的翡翠玉珠,一颗颗闪着绿色光泽的“猫眼儿”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蹦跳地偷摘一颗尝尝,当我酸得龇牙咧嘴的时候,爷爷总会宠溺地说:“傻孩子,嘴馋着呢,等它熟了爷爷就把它们全摘下来给我的好孙女吃”。那时我总会兴奋地拍着小手,直蹦三丈地说:“爷爷最好了,我最爱爷爷了”。
记忆里的我很任性也很害怕孤单。那日中午,天阴沉沉、黑压压的一片,让人有种想哭的冲动,伤感的情绪肆虐地蔓延。我缠着爷爷要他送我到距离家里大约几百米的学校,爷爷刚开始说“怎么,这点小事都不会学着自己独立”?“不要,我就不”,我拼命地撒野,最后爷爷拗不过我而妥协了。行驶在沙砾小道,坐在后座的我一点都不觉得摇晃颠簸,反而很安踏。绿树成荫,路边高大的白杨,在风中晃动着细碎的绿叶,发出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忽然开到拐弯处,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自行车与迎面开来的车相撞了,一阵天旋地转,就在千钧一发间,爷爷为保我的安全,落地时用力地撑着车子,车子所有的重力都落到爷爷身上。结果我只是一点擦伤,而他的脚却打上石膏,在医院躺了整整两个月。我泣不成声地向爷爷道歉“都是我的错,否则你就不会受伤”。爷爷却反过来安慰我“别怕,我没事”。
每对婆媳前世都是一对仇人,我妈妈与爷爷他们的关系绷得死紧的,就如一根拉到极限的绳子,一扯就断裂,一拍两散。在妈妈的影响下,每次有妈妈在的场合,我都不敢亲呢地靠近爷爷或者理直气壮地喊他一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而他总会把视线放在别处,或许是看着蓝得厚重的天,或许是看着夕阳里的尘埃抖落。我知道他理解我的难处,从他一如既往地对我好。正是他这种理解让我心如刀割,血流成河。是否当时他也怀有这种无奈与心酸?或许也不一样。
当初是谁像孩子一样问我,当你老了,我是否还会养你,爱你。可又是谁在我承诺了之后、有能力回报你的爱的时候,却狠心地远去了,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圆月铺尽光华,洗礼着由欲望分离的尘世,渐渐我喜欢常常看着夜空里那颗最亮的星星,细细喃呢,那是不是你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的眼睛,心中五味陈杂,漫天的思念翻滚如潮,耳边响起你淡淡的吟唱,由星星勾勒起的脸庞浮现眼前,一如初妆,如此熟悉,不禁潸然泪下。
指缝太宽,时间太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恍如隔世,而那张经历岁月洗磨,沾满灰尘的摇椅始终留在古老的大屋里随风摇晃着,荡漾着……
我喜欢中文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也喜欢英文的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我喜欢阅读浩如烟海的中国名著,也喜欢品味别具特色的异域佳作;我喜欢与亲人促膝谈心,也喜欢与异国友人言语交流。 翻开世界地图,百余国名映入眼帘,让人刹那间眼花缭乱。
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一个个国名让人想起那一种种不同的语言,也令人不由想到了沟通的问题。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的交流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若是语言不通,沟通上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绚丽多彩而富有深意。我们可以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之美,也可以品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满纸梅香,可若是异国朋友,与我们隔着语言的沟渠,你如何带他漫步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同样道理,如果我们不懂异族的语言,面对异域文化,我们如何领略其间的神秘和神韵?
沟通是语言的任务,语言为沟通而存在,为沟通服务。早在元代,马可•波罗游历中国,被神奇的东方文化所吸引,便决心留在中国,用笔记下古老的东方文化,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可以想像,这位伟大的旅人是如何从不懂汉语到将汉语运用自如并不断挖掘汉语言文化内涵的。正是掌握了汉族语言,马可•波罗见到了一个真实的东方世界,了解了一个文明国度的真正内涵。
语言上的沟通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国的文化。通过学习异国语言,我读懂了泰戈尔的“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看懂了济慈的“躺在这里的人,他的名字写在水里”,我能与爱丽丝共同漫游仙境,也能目睹巴黎圣母院那一幕幕人间惨剧。打开互联网,我可以阅读国外新闻,了解另一个国家正发生着的大事,也可以进入聊天室,与异国朋友进行交流。
语言的理解带来了沟通的便利,同时,成功的沟通又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异族语言文化。语言与沟通带来了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并将让人类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携手走向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