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清明随感作文【最新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岁岁清明,今又清明。——题记
清风细雨——大概只有这种天气才衬的上清明吧!经过一场温润的江南雨的洗礼,清明算是到了。
“梨花风起正清明”。早在几天之前,灯笼、纸钱、蜡烛等就在各大小店铺出现。人们拿着这些东西,去给逝者扫墓,在逝者的安息之所,挂上灯笼,点着蜡烛,焚烧纸钱,磕头跪拜,在心中默念着想要对逝者说的话。通过这些物品、动作,人仿佛与逝者建立了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凭此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追思。微风与细雨相生,阴天与薄雾相伴,绿草与黄土相衬,人间与地下相连——这也算是清明所独具的艺术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虽说是个节日,但却一点也不让人感到轻松,虽说这个节日是在春季,却似乎还未褪去冬季的沉重。一年之中,也许只有清明这一天,是特意为人预备的,可以让人如此远离尘嚣、远离世俗,面对逝者,心中所存,也许只是怀念、悔恨、遗憾、淡然,抑或是仅仅想问一问逝者在那个世界是否安好。伫立在墓前的人们啊,那微红的眼眶中所含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是为祭奠逝者而设的,逝者?死者。人对于死,总是有不同的见解的,就如“逝”和“死”二字,同样的含义,表达却截然不同,而“逝”更加诗意、更加坦然。逝去的过程,就如如烟一般散去,无拘无束,了无牵挂。所以我一直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在人即将西去之时,灵魂会脱肉体而出,如烟一般漂浮在空中,无形无影,来去自如,在众人为其逝去而悲痛时,灵魂会在一旁如释重负般地微笑——就如出生时,生者在啼哭,而众人在欢笑一样,之后便随风散去。然后,在每年的清明时节,静静地接受人们的悼念,感受人们的祝福。说不定,在那个逝者的世界里,人们还能留有尘世的记忆,还能找到同样已在那个世界中的亲人,甚至认识不少新朋友,闲暇时能聊聊天,这样,在那个世界的人们,就不会寂寞孤单了吧!我如是希望着。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晦暗的气息压抑着人的心情,似乎什么要冲存禁锢,带来漫天离殇。心中似乎也浸染了难言的痛楚,远方传来了渺渺的呤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沉溺着飘渺的烟雨虚幻,每一个起点就在纠结着世俗的羁绊;每一个断点又在剥落着心头的残念,倚在窗边,细数过往流年,或心伤或欢喜,或流泪。尘封的往事如好,寄入细雨绵绵,落下尽悉肠散尽了离殇。
路上行人欲断魂。走在路上的人们也不似平常般言失或清明的愁绪无时无刻都在熨烫着人们的心。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乃世事常理,可有谁能淡然处之?心中传来了酸涩不明的钝痛。远去的亲人呵,在和蔼慈爱的地母的怀抱冲,你们是否安好?
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节的酒伴的是孤独是寂寞。洒满则溢,可道出的到底是谁的惆怅?可能真的是渴望一次痛快的醉,但愿相隔如邻,消魂一挥手,从此共婵娟。
牧童遥指杏花村。倾泄一场盛世疏璃,晕开颜色的秘密,沙漏的宁静是时光的相遇,乱了情绪,失了笑靥,扰了烟雨。清明给自己留下一份无言的沉寂,在夜深人静的`时刻画着无法触碰的距离。
框成标本的蝴蝶,定格了记忆,诠释了永恒,隔着玻璃淡看浅春烟雨,拾取繁花飘落,静听新叶低语。
脚踏尘埃,任千丝万缕的挣扎成为平缓轻盈的独白,过去的不再重现,岁月滑下一些痕迹,于内心深处,与心中藏得最深的人道别。间或想起时,会泛起点点微笑,这是记忆化成的微笑,还带有点点的泪,或许还有些苦涩。终于,故事有了结局。
清明节总是细雨纷飞,行人匆匆,总是那沉重的思念,总是那回忆的蔓延,不必再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即使是天涯地角,即使相隔着无法跨越的横沟,只要有爱,生活就有明天。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在现代人心中越来越淡漠,出游踏青是更多人过节的方式,你的朋友圈被好友旅游的照片刷屏了吗?
受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的蛊惑,清明节没有返乡,约上好友前往清东陵,大学生是有时间没钱,上班族是有钱没时间,此事难两全。兜里就揣着几百块钱,拿着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出门了,现在信息技术很发达,不认识路就用高德地图。
以前总是羡慕到处郊游的人,游玩时不忘写篇游记,自己真正出游时才知道必须要有物质基础,穷游的人都是提前做好规划的。
风柔日薄春尚早,夹衫乍著心情好。乘着客车出发了,车窗外变幻着景色,平坦的平原地势忽而陡峭起来,绵绵的山丘迤逦不断,山上散落着梨花树,春天让这濯濯童山焕发了绿意。
到达县级市后,天色已晚,清东陵太大,现在去是观赏不完了。决定暂时在此住宿一晚,小城市的宾馆的价格倒是可以接受的,宾馆内部装潢极为古朴,有穿越到古代客栈的错觉。
订好房间后,和好友去街上闲逛,通衢上两旁的小贩在卖清明节祭祖扫墓用品,儿时的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为世界只有周遭这么大。心境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的一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事实上是,你之前从未听过和来过的小城,这里的人和你一样为生存而努力着。
溜达一会儿觉得饥肠辘辘,进入了一爿小餐馆,吃一碗面,价格是很亲民的。景区的食品总是高出市价,在我看来并不是有经济头脑,而是在坑顾客。
翌日清晨,乘着公交前往目的地,在景区逛了六个小时,还没看完。清东陵的祭祀活动带人重回清朝。地宫如空调般凉快,皇家把奢靡之风延续到了陵墓,修建得极为庞大,内部花纹精致,慈禧之墓的豪华更是超过了清朝的所有帝后,后来孙殿英盗墓,使陵墓遭受极大破坏,让人不胜唏嘘。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三尺。其实又何必修建这么豪华的陵墓呢!
每次出行都会带给人很多感受。唯一遗憾是不能与父母同去,只能发给他们游玩的图片,网上说:父母尚在苟且,你却追求诗和远方。年轻人出去游玩,有机会时也和父母出去走走吧!
4月4日~4月6日,这是一段莺***长、柳绿桃红的日子,是一段风和日丽、细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闷的日子……在这样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时候。说了这么多,到底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来到奶奶墓前,放上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表达我们对奶奶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祝福她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不禁会回忆起奶奶曾经和我共同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热泪盈眶。
扫好墓,爸爸和妈妈从山上采了一大堆艾,说是清明节一定要吃一回正宗的艾饺。今天全家总动员一起亲自做一回艾饺。
回到家,妈妈洗艾,爸爸烧水,我和姐姐准备面粉。等这三件事做好之后,就要把艾放入沸水中煮,直到锅里的水变成绿的才行。注意这煮出来的绿水千万不要扔,要把这水和艾倒一点在面粉中,这样才能让面粉团变成绿色的。之后要把黑芝麻和糖混在一起,放入锅里干炒一会儿,炒到有香味就行了。最重要的一步是包艾饺。妈妈给我们示范了一下怎么包。满怀鬼点子的我问妈妈:“可不可以包成别的形状?”妈妈答应了。我和姐姐包出了小船形状、帽子形状、汤圆形状等。包好之后,妈妈上锅蒸艾饺。正好之后,打开盖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咬了一口,黑芝麻的香味,糖的甜味,还有艾特别的味道充满了嘴巴,太好吃了!
这个清明节过得有意义,因为我尝试了第一次包艾饺,而且包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拨开面前横生的杂草与茂密的枝杈,我们在略有坡度的山路上行走,如同一群探险爱好者。
外公的墓地就在前面不远处,和现在流行的公墓不同,这里存在的都是一座座独立的大墓,背山面水,如同一间间乡间别墅。上山的路无法通车,甚至连台阶也是时断时续,有的只是前来祭祖的人踩出的条条乡间小道。
记得儿时的我,对清明扫墓就很有兴趣。可以跑到山上来踏青,能光明正大地***,就像散财童子一样把大把大把的冥钞与稀奇古怪的东西投入火堆,还可以满怀希望地在先人墓前许下心愿。到扫墓结束时,小孩们便一拥而上瓜分那些祭品。长辈们往往不会阻挡,反而会抚摸着我们的脑袋,说这是吃乖的,多吃点。
来到外公的墓前,同往年一般,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除草、扫地、摆放香烛与祭品……从我记事起,这些仪式便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一年复一年,我看着长辈们虔诚地做着这些工作,到现在我能上前帮忙,或许以后,我会带领着自己的后辈来这里,教会他们这些习俗。
妈妈拿着一沓纸钱,开始往火堆里投放。我站在一旁,望着外公墓前跃动的火苗与被风卷起的飞灰,突然想起妈妈说过有关外公的往事。
外公死得早,他因为而被关进大牢。当时的妈妈只有三岁。外公也未留下什么照片,我只能根据长辈的描述来想象我的外公。外婆说:外公是个很能干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他不会的,家中的什么电器坏了,根本不需要请修理工,外公自己捣鼓一阵保证能好。外公的脾气也很好,很热心,对街坊邻居有求必应。我想:外公若是在世,一定是个很慈祥的老人吧,我一定会更加的幸福吧。
火渐渐地熄灭,山风卷起一地的的灰烬,纷纷扬扬飘上空中。长辈们说,这是已逝的先人知道我们在祭拜他,收走了这些供品。
清明节确实是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不知外公在天之灵是否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祭拜与怀念呢?
尽管我对外公早早地离世一直感到惋惜与耿耿于怀,但这终究是无可挽回,清明节,也只能是寄我遥思告祭外公的在天之灵。
逝者常已亥,托体同山阿。
其实清明是不一定要有雨的,不管有没有雨,一直湿着的,是我们悲哀的情绪。
三月,草在枯黄里露出浅浅的绿意,让人觉得这个时节的委顿。野外祭祖的人们,用刀断去坟头枯萎的草木,摆上几碟或粗陋或精致的祭品,放一挂或长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烟尘飞入四野的雨雾中,心绪便也就凄凉如这旷野里漫漫的风。
那天稀稀落落的下着雨我和爸爸在漫着雨气的山林里不停的走着,寻找着祖辈的安息之所,清整着他们的坟茔,在坟前摆上一碟碟的祭品,用就近砍下的细竹竿穿上一张张的纸钱插在坟头,再放上一挂鞭炮,默默的鞠躬和祷告。我跟着爸爸很谨慎小心的做着这些事情,偶尔动作大了一点就会提醒我“他们在看着我们呢!”
就这样,我一边很仔细的忙活这些事情,一边听他说祖辈们生前的那些故事,所有的事情做完后,爸爸引燃鞭炮的火线,看着那咝咝作响的火星极为迅速的游走,然后是轰然的爆响,山谷里空洞的回音和远方鞭炮声一起在这弥漫的云烟里来回波荡。我的记忆,却在这些声音里风一般的穿行着时光,回到往昔的岁月里去。
我不由想起我的爷爷来。我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在他的床上,奶奶帮他擦洗着身体—一他躺在他那张睡了一辈子的床上,再也没有起来。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想起那个夜晚。我坐在门槛上,好像抓着一个堂姐的手,看着奶奶忙碌着,而他微微仰着头,舒展着身体躺在那里。那时应该有风,因为屋内的灯似乎是缓缓摇摆着的,淡黄的灯光柔和的泻下来,照在他脸上。那时候我才三,四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悲伤,只是茫然的看着,心中的一点惊慌,是因为看见别人的哭泣。而当我渐渐长大,再想起那些过往的事情,想起那些死去的亲人,心中便涌起一种难言的情绪来。
回来的途中,爸爸不时的回过头去看看,然后对我说,“要记得他们在哪里啊,以后我们不在了,你就得自己来找了!”我想起我们经过的那累累的坟茔,其中有一些上面已经满是老鼠洞,甚至都塌陷了下去,那些,应该都是无主的荒坟罢。可是,如果一代代的往上追溯,那么多我们没有拜祭过的祖辈,他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也许,所有的记忆,总是要被淡忘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记得更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