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是个开放的节目。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家人们分享的6篇百家讲坛观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要说起水浒英雄,鲁智深可是一个特别的。说他是和尚,那也不尽然。他可是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可算得上是和尚中的“另类”。且看他:头裹芝麻罗万字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好一条英勇刚武的大汉子!从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的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斗争生命史。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仅仅是现实对他的迫-害,也是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结果。他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他一身好武艺却也是名副其实。
这不,为帮金氏,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遇见周通强抢民女,又将其痛揍一顿。瓦罐寺中驱恶人;野猪林中救林冲。鲁智深虽然性情鲁莽,但却有着一腔热血。他原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提辖,然而却无法忍受漠然的社会。鲁智深不能忍受他所存在的社会,他对自己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会压迫采取了进攻的态度。鲁智深的正义感造就了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个粗人,但他这个粗人却是善良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一副侠义肝胆,此乃英雄也。鲁莽行事的鲁智深“平生不修正果,只爱杀人放火”。他可是“酒肉穿肠过”,但佛祖是否心中留,那就得问他自己了。
他大闹五台山,大力倒凉亭。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举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五台山上,鲁智深虽然到处惹是生非,三番五次破戒,但他在智真方丈面前却也显得乖巧,不敢放肆。鲁智深也有他可爱的一面。鲁智深的性格中虽然有鲁莽的一面,但他却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
在菜园中他智斗众无赖,也算是有勇有谋。他在众无赖面前,力拔垂杨柳,也显示了他的力量和霸气。武艺超群,果不其然。鲁智深为人豁达、坦率,这也正是他的可爱所在。他说话一口关西腔,又显出他的爽快来。不能否认,鲁智深确实是个英雄。作为英雄,他有一份英雄的气概。作为英雄,他也有一份英雄的义气。要不然又怎么会大闹野猪林救林冲,又怎么会为救史进华州入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来到梁山后,对昔日的好友兄弟依旧是日思夜念,并决定也接他们来梁山。如此义气,如此侠肝义胆,又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呢?鲁智深的一身可以说是富有戏剧性的。从起初因躲避追捕而被-迫落发,到善终坐化在大刹。也可以说是从“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他虽然被-逼上梁山,也干过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但骨子里,他却也不是个坏人,仍透着点佛家的大慈大悲。智真长老说他鲁智深必能修成正果,也确实如此吧。或许鲁智深已经看破了这红尘世事,他拒绝了宋江的好意,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清净的去处,得个☆☆囫囵尸首,也就此心满意足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就这样圆寂了。鲁智深英雄一生,惊心动魄。但在临死之时,却是如此平静和自然。临死之人,如此坦荡也不失英雄气概。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这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也算是做了一回真和尚,功德圆满,修成了正果。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鲁智深命中与佛有缘,这也使的他的性格善良。他豪爽,不畏强暴,杀富济贫,仗义勇为。真可谓是侠肝义胆,可歌可泣。鲁智深是个英雄。英雄都是令人所敬佩的。鲁智深是一个让人觉得可爱的英雄。真是:好个大胆花和尚,仗义勇为是好汉。杀富济贫都强暴,性格豪爽侠义胆。一拳打-倒镇关西,二番大闹五台山。留下多少英雄事,一块好钢折不断。喜欢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一直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
于是他反抗,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真是英雄所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哀、被压迫的社会飘荡。这样的他应该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吧。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上天创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庄子》心得之所以社会轰动如此广泛,首先、广大百姓缺乏信仰。百年近现代史,是一部无神论、反封建、反信仰的历史,百姓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踏进小康,一路在向钱进,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不能跟上发展,使得多数人心灵空虚;其次、现实的教育就是一部应试教育的历史,近百年来几乎没有道德教育;再次、人们不明白生活的目的。国家的基本策略是发展经济,每个人的生活中心就是赚钱。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家如果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生活的目的之后,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前段时间,我看了《百家讲坛》中的爱上语文,感悟很深。
爱上语文总共有12集,讲的都是如何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第1集和第6集。
第1集主要讲了王安石觉得自己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过江南岸”中的“过”字用的不好,推敲修改了很多次,先后改成了“满”,“去”,“近”……等,还是不满意,总觉得有欠缺。直到他看到了一首诗当中的“绿”字,眼前一亮,最终定下了。我想:作为北宋有名的诗人,王安石写诗都要修改那么多次,那我们写作文修改的次数岂不是更多?我决定以后写作文一定要多修改,争取更加完美,使作文无可挑剔!
第6集讲的是“言与意之间的转换”,让我懂得了怎样去解读诗。解读一首诗,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去联想他写这首诗时的画面,从而去理解其中的韵味,意思。而言与意这个中介就叫意象。例如,“饱经风霜”这个成语,老师们有两种教法。第一种是让同学们先预习这篇文章,再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第二种是由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把所见描绘出来。两种方法都可以学会饱经风霜这个成语,但显然,第二种方法更能加深大家对成语的印象和理解。这,就是言与意中意象结合的方法。
爱上语文对同学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我建议大家去看看!
《百家讲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一款著名的科教讲座式栏目,该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步发展至今,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
1.于丹的《庄子》有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2.两宋风云
我看了一部名为《百家讲坛》的历史演讲片。
看了此文,我感慨万千,因为大将军陈平为刘邦战胜过许多国家,帮助了刘邦平定叛乱,辅助刘邦统一天下,成为天下至尊。可最后,他孝文二年后死了,这让我们这些敬拜陈平大将军的人都悲痛不已。
陈平平生都有许多远近闻名的事件,例如:声东击西救刘邦、计封韩信灭项羽、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这些举措都让刘邦一统天下、造福人民的计划得以延续。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
陈平,不仅仅是西汉历史人物、开国功臣,他还是我们的榜样,因为他的智勇双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讲述的《两宋风云》可谓讲解颇细、建树颇丰。
但是,人们在听取那些“忠臣”、“奸臣”、“昏君”“明君”的过程中,在扼腕叹息那些“令人遗憾”“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是是非非的斗争中,常常莫名惊诧于宋朝人怎么没有一个说“民为贵、君为轻”的人?!
宗泽起兵、岳飞起兵为什么都要高扬“迎回徽钦二帝”的大旗?!为什么那么多的英雄、那么强大的国力竟然这么窝囊?!
按说,本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位“明君”,他重视民生,休养生息,截止杀戮,颇有当代“为老百姓坐天下,为国家安定执政”的风范,甚至可以认定,他以文官统兵、“杯酒释兵权”等等措施,也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然而,他的这种“民本思想”为什么得不到后来宋皇们继承和发扬呢?!
《两宋凤云》里面有一特牛逼的抗金英雄叫宗泽。名头虽不如岳飞,但他是岳飞的上司,是岳飞的伯乐,一手把岳飞提拔起来的。在靖康之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原大陆,宗泽横下报国决心,招募土匪为义勇军,与官兵联合抵御再次南下的金军。宗泽的个人领导能力在这次抵御金军外侵的战斗中起了决定作用。所有的官兵以及义勇都完全听命于他。其中,当时一只义勇军,为了显示自己坚决的抗金报国决心以及不辱宗泽提携的历史使命,每名士兵在自己的脸上刺下“赤字报国,誓杀金贼”的字样,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八字军”。这从侧面也能体现出宗泽的领导能力。官兵与义勇,大家齐心协力,共讨外贼。在中原一系列保卫战当中,作战英勇,视死如归,一次次打退外贼的侵扰。但就当形式好转之时,当时南宋皇帝宋高宗,由于惧怕“你把徽钦二帝迎回来,我还做皇帝吗?”的思想,拒绝接受宗泽的军事意见,宗泽好多爱国主张也被奸佞阻碍。后宗泽病倒,只能以泪洗面的吟诵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绝句,最后在临终之时大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含恨而终。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哀叹愤慨!
宗泽致死都不明白:宋高宗赵构在少年时候在宋宫里受欺负时一心励志,在北国做牛马时候一心打算复仇,但是做了几天锦衣玉食的皇帝以后,就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了,以一个人为中心了,哪里还管得了“雪靖康耻,保社稷和谐”?!哪还管得了你是忠臣还是良将?!
再说说最令人裂肠的、千古奇冤的、让正常人痛惜的、让善良人心碎的大英雄岳飞
他的死还是和宗泽一样,也是因为不懂得揣摩赵构的心思啊!
因为“政治思想太幼稚”!
赵构不能生育,你一个武将非要在朝堂上劝他立太子;赵构内心怕徽钦二帝又回来和他争权,你却要“直捣黄龙府”;赵构在杭州耍的得劲,你岳飞却进言让他回开封统帅军队;
一次一次傻乎乎的劝谏,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岳飞啊岳飞,英雄啊英雄,但是他始终没有摆脱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桎梏,虽然他爱民抚民。
为什么从小说《岳飞传》到《两宋风云》,宋朝的话题总是让国人反复咀嚼、扼腕叹息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本”和“君本”思想,让人们不断地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