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这次为您整理了《无问西东》的观后感【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看这部片之前,没有做任何的攻略,这不太符合我之前的看片风格,一般看片之前,都会在猫眼、豆瓣上看下评分,超过6才去看,毕竟这年头,虽然票价已经不再值得犹豫,但时间是珍贵的,花2个小时看一部让自己尴尬的电影,是一件让自己觉得很蠢的事情。
谁知,结果出乎意料,被感动、被振奋了一把……
首先,有些电影是奇怪的,凡是拍现代的事情,从来不直接给出真实的人物、地点,总是模糊一把,来个障眼法,比如《中国合伙人》,明显是拍新东方的,他就不,偏要重新起几个名字,连带着把主人公的学校啥的都换了,就怕人家认出来是俞敏洪他们?可片尾偏偏又把这些人都露出来,生怕你不知道是在拍他们。
这部电影很直爽,直接给出真实的地点:清华大学!这就对了嘛,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中国的最牛学府,中国的精神标杆,就该大大方方的展示给大家,给大家点正能量。
然后,分四段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故事,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无奈,家国的情怀,亲情,爱情什么都有点,片中的很多台词像诗一样,又很有哲理,真是当今电影里面的一股清流,引人深思。
我们活着,麻木的活着,随波逐流的活着,已经渐渐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真正幸福的能力,只剩下了皮囊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总会激起你内心深处的埋藏已久的曾经的理想或记忆,我们也曾对柳树发的嫩芽欣喜不已,也曾对早晨推门映入眼帘的大雪欣喜不已,也曾因为喜欢某个人,摘抄下来和她的每一条短信,那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荡漾着我们的感情……
最后,回来看看影评,才知道这部电影是当年清华大学找导演拍的百年纪录片,那作为纪录片来说,内容太单薄了点,没有反应出来清华这百年的变迁,以及作为中国的最高等学府,在精神、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当然了,这也难为导演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巨变,又有哪个导演能拍的出来,哪怕其中一个朝代的波澜壮阔呢?
寒冷的天气,呼出的气欲要结冰,然而我却揣着一颗火热的心看完了电影《无问西东》,继这是《芳华》后又一部力作。
说“伤心”太过沉重,只有心潮起伏。
编剧兼导演李芳芳手法巧妙,将几个不同时代年轻人的故事编织在一起,主题当然是奋斗,无畏和奉献。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西南联大在困境中求生存,青年们为报国无所畏惧,甚至奉献生命。催人泪下的故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然“美德”下却涌动着无德与无奈的暗流。
最近看了部“风筝”的电视剧。时代的暗流淹没了主人公的一生,是非曲直令人惋惜。这与“芳华”、“无问”片中的时代标志大同小异。
正值青春之年,理想,爱情被无情摧残,家庭矛盾与政治矛盾强搅在一起,美丽的女孩子王敏佳因编个与领袖合影的事而被诬陷“通美特务,加上语文老师的妻子蔑其勾引丈夫,几被打死……
人性的泯灭再度升温,不堪情景匪夷所思似乎冲淡了影片的主流。
丫头常想,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现怎会如此淡然?
作家巴金曾言,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精神正义不可缺失。多么希望今天的人们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坍塌!
一部好作品需内容与形式兼美。该片形式别出心裁,场面变化多姿,脉络清晰而有条不紊,时代的跨越重叠分散,如花开花谢。可见导演构思新颖绝不流弊。
丫头钦佩芳芳导演的细腻和大胆的表现。大时代大气派,艺术创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作品要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观众能从不同角度去揣度作品的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但我认为只要是反映了时代的真实意义,宏扬了真善美,就不失乃难能可贵的作品了。
愿: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部影片主要是经过四个故事,来讲述故事中的五位青年,在不一样时代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故事之一:现代白领青年张震,应对有四个婴儿的贫困家庭,在帮与不帮中的选择。到影片最终他还是决定选择帮。
故事之二:六十年代,三个青年王敏之、陈鹏、李想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经过他们介入班主任教师与其妻子感情不和这根***,而引出一场人生观与道德观的碰撞。在这场撕裂的斗争中,他们的师母自杀,教师懊悔,王敏佳差点丢了生命,李想在关键时刻,为了实现自我去大西北的目标,而放弃了王敏佳。陈鹏在感觉追求王敏佳无果的情景下,选择了服从学校分配。最终李想为了救同事,把自我的生命留在了大西北,到死他都在懊悔自我的逃避。而王敏佳在陈鹏的帮忙下,最终敢于应对现实,而选择了主动到大漠中去寻找自我的爱人。陈鹏在王敏佳需要帮忙的时候,做了那个无怨无悔给王敏佳托底的人。
故事之三:也是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学子奔向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这所存活了8年的最穷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故事之三:也是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学子奔向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这所存活了8年的最穷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
在炮火中,没有教室,在山洞、沟壑中席地而坐,挂一块黑板就是教室。瀑雨声盖过先生的教书声,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听雨声"四个字。雨水淋湿了先生、学生的衣服,打湿了先生、学生的头发,但没有一个人离开。
翻来西南联大的历史,朱自清吃糙米度日;闻一多靠治印换钱,2年留下1400多方印谱;华罗庚住牛棚;邓稼先的父亲邓以哲教授叮嘱儿子"好好读书,将来力图报国"。邓稼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临终时他还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他们的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永不动摇的信念,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职责感,支撑了联大对敬业、求知的追求"。
吴岭澜在选择专业时感到迷茫,梅校长对他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齐,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最终,他在听到泰戈尔的演讲后找到了答案。
故事之四:应对国家山河破碎,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投笔从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沈光耀在经历了空袭,经历了死亡之后,激发了国家情怀,背着母亲报名参军,空投食物给那些忍受饥饿的孩子。在战场上以微笑应对死亡,在最终关头,驾机迎头撞向敌人。他的原型就是清华学生沈崇海,当沈崇海发现自我的飞机受损,不能回到空军基地时,他驾机撞向了敌舰。抗战时期,有1200名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其中14人以身殉国。
影片《无问西东》,表达了一种精神,就像西南联大校歌中写的"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整部电影经过四个故事的相互穿插,和年代的交替,把四个故事中的人物相互关联起来。就像一部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
在讲述的这四个故事中,"选择"始终贯穿在其中,它想表述的就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无论是张震,还是沈光耀,还是陈鹏,还是李想,他们都在选择中追逐着自我的梦想,这种梦想表现出来的是善良,是国家情怀,是一种职责担当。爱你真爱,行你本真,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由李芳芳编剧并执导,长达138分钟的鸿篇巨制,豆瓣评分达到7.5分。票房也早已突破4亿元大关,可谓是叫好又叫座的代表。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几位风华正茂、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透过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刻画,展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隐忍与坚守、悲欢与离合,在国仇与家恨面前、在彷徨与迷惘的时刻,他们的经历和遭遇,他们的理想和青春,他们的选择和决定,都化作影片里一幕幕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片中,黄晓明出演的陈鹏本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霸,面对着如花似锦的前程,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爱情,而一次不经意间的误会令他心灰意冷,进而远走高飞,妄图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而心中对爱情的渴望,令他鼓起勇气再度回归,但回来时早已是物是人非、恍若隔世。面对着王敏佳不幸的遭遇和经历,李想的残忍和绝情,陈鹏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份沉甸甸的又来之不易的爱情,
《无问西东》中,黄晓明出演的陈鹏兼具几种不同的身份。在校园里他是有名的学霸,怀揣梦想、朝气蓬勃,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在王敏佳和李想面前他是多年的同窗好友,三人的关系牢不可破、十分融洽;在王敏佳面前,他是爱情的追求者,暗恋着王敏佳,却开不了口,因为一次误会而离开,也因为内心的依依不舍而回来;在同事眼里,他是最最得力的助手,风餐露宿、吃苦耐劳,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荒漠上。四中不同的身份之间无缝衔接,完美转换,除了黄晓明也是没谁了。
陈鹏所处的时代相对特殊,1962年正是三年的困难时期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现在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出演一个旧时代中的天才学生,徘徊于友情和爱情的困惑之中,难度可想而知。片中,黄晓明是真真正正的本色出演,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合伙人》之后最好的演出,无论是眼神、表情还是他所展现出来的肢体语言都与那个逝去的时代相契合,足见他的用心。大学校园里的懵懵懂懂,医院里的当机立断,在黄晓明不着痕迹的演绎下,一个向往爱情,努力工作,甘于奉献的年强人跃然银幕。
陈鹏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一个闯入者。他用自己的眼睛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整个世界,一个向着新世界高速迈进的旧时代,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分水岭,以及一段来之不易的爱情都揉杂在一起。陈鹏的心中拥有爱情和友情,当友情面对着背叛逐渐消亡之时,爱情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他的爱情既是时代的悲剧又是时代的缩影。
当下,无论是大银幕还是银屏,都能看到黄晓明的身影,一影一剧两部作品正在热播。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萧平章到《无问西东》里的陈鹏,两个人物一古一今,千差万别。一个是擅长察言观色,未雨绸缪,决胜千里之外的人中之龙;另一个是为爱奋不顾身、勇闯天涯的莘莘学子。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都演出了不同的特点,也从侧面印证了黄晓明真正演起戏来,也是很厉害的。
《无问西东》这部群星汇集的影片里,章子怡一前一后的境况和遭遇,陈楚生对前途的彷徨和迷惘,张震的左右为难和踏步不前,以及王力宏的英勇果敢都令人印象深刻。而黄晓明作为一个观察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者着这份沉重的爱情。面对着王敏佳这块对生活失去希望,对爱情不报理想的“冰块”,凭借自己的真心和赤诚,成为独一无二的“破冰者”,破掉的不光是王敏佳心中的壁垒,还有整个时代烙印下的重重束缚。
看完之后,内心是无比的震撼、清醒和坚定!对这些追求真理的先辈们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领悟有以下四点:
真理是爱的传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不对,一切白费。
电影里不管是龄澜的觉醒、沈光耀的觉醒还是张果果的觉醒,都源自于身边遇到了一个好教师,一个追求真理的教师对他们的点拨和引领。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我的真实,追求真理。这让我想到了陈教师每一天学习古圣先贤们的书籍,每一天早上5点给我们讲课,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大爱,让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会笑了,每一天开开心心,快欢乐乐的,追求真理,引领我们走向真理,这就是一种爱的传承,这就是真正的教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就是“化冰”的过程。
电影里异常让我感动的是陈鹏对敏佳的那种爱和持续地付出的那种精神。陈鹏奋不顾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伤的敏佳悲痛欲绝,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过来的那种感恩和激动,对敏佳的细心和持续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敏佳对生活失去信心,绝望的时候,是爱托起了敏佳,说我就是给你托底的那个人的时候,敏佳的心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种强大地力量让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后独自去戈壁滩找陈鹏,说:“我必须要找到你,是你的爱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顾你”。这是一种道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