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优秀4篇

《攀登者》是由李仁港执导,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剧情冒险电影。下面是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 篇1

很感人的一部影片,有很多令人紧张的时刻,伴随影片的起伏观众情不自禁的发出叹息、欢呼、抽泣、笑声。张译扮演的角色很有张力,他除了在影片开头跟随队伍一起攀登珠峰之外,其余出镜的情节都是在指挥的后方,但其实他的内心活动应该是最波澜的,情感丰富溢于言表,有悔恨、怨恨、懊悔、不舍、坚定、疼爱、释怀,这个角色演得很好,吴京和子怡的感情戏也为影片增添了美好的爱情元素,可歌可泣。井柏然这次演的也是很好,他很适合这类感文艺的角色,最后和藏族姑娘的合照,令人泪目。我喜欢那个时代那种朴实真挚的情感,照片、信件是最珍贵的追忆,他们靠双手双脚勤劳创造出了幸福和胜利,太珍贵了。很感谢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第一次登顶珠峰的那些英雄,真的向他们致敬![威武]他们太棒了。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去登珠峰。

《攀登者》观后感 篇2

冰冷的雪山,凛冽的风雪,陡峭的悬崖,变化莫测的天气,那是我国著名的珠穆朗玛峰最真实的写照,那也是无数登山爱好者最梦寐以求的天堂。电影《攀登者》就是以这样极具震撼的画面,把我们带进电影故事情节中。

“我们国家自己的山,我们中国人要自己登上去”,一句铿锵有力的台词,顿时让我热血沸腾,把我们带回了1960年。当时中国登山队在遇上雪崩,队长牺牲,相机丢失的情况下成功登上珠峰。但这一次的成功登顶,由于没有拍摄的满分作文网证据并没有被世界所认可。从1960年到1975年,中国的攀登者们遭遇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更何况他们是为国家而攀登,那是关乎中国是否被承认。看着这一幕幕的情景,我为方五洲队长他们难过,也为我们的国家抱打不平。

第一代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在经历无数次雪崩,无数次暴风雨,无数次命悬一线的艰难条件中,登山者们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终于如愿登顶,并用影像证明了这一创举。珠峰上终于有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珠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脚印,珠峰上终于有了属于中国的高度8848。13米。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一种顽强,给予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力量。2019年末,全世界被“新型冠状病毒”笼上了一层阴霾。忽如其来的一场病毒席卷全国,武汉是疫情的重灾区,病毒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抗击疫情,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武汉,医护工作者,志愿者们纷纷冲在前线,向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中去。84岁的钟南山爷爷,接到疫情通知后立即从广州赶往武汉,在劝别人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的确让人肃然起敬。钟南山爷爷坚信:“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其实不只钟南山爷爷,无数的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多少个日与夜的轮番交替,他们连眼都没能合上,防护服下的他们早已被汗水湿透,甚至连水也没能喝上几口……为了病人,他们已经不知有多长时间没回过家了。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他们仍旧义无反顾,终于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武汉战胜了疫情,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这群默默无闻的最美逆行者,让我们感动,让祖国骄傲。

如今,我们的国家无比富强,无比繁盛,但我们仍要有攀登者的信仰,仍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攀登者》观后感 篇3

很多角色的命运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但置于真正的现实条件之下,又在情理之中,残忍却又真实。

观影途中一度让我湿了眼眶。这部电影置于在爱国情怀和中国精神之下,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吴京在影片中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珠穆朗玛峰对我来说是天堂,对其他人来说是地狱。

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登山者,肩负的是祖国赋予的使命,但当面对的是命途多舛,却依旧选择不顾一切的向前,甚至可以为了登顶甘愿放弃生命的时候,使命,已然和自己的梦想融为一体。当吴京饰演的角色因为登顶不被承认而遭人质疑嘲弄砸窗户的那一刻,我有联想到很多。我想到了所有为了国家贡献了很多的那些人,他们可以是运动员,可以是科学家,但当你奉献一辈子,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在乎的只有一个结果。只要结果不是大众期望的,迎来的便是旁人隐藏自己身份后对他们肆无忌惮的讥讽。

我不知道这部影片在制作的时候是否有这个映射,但我真真实实地想到了社会中所存在的这个现实问题。我触动非常大的是井柏然的角色主动请缨当队长带领登山队登顶的场景。我们不能永远在庇护之下。

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作为我们年轻人的力量与责任。多像啊,不管是登山还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一切,我们老在前人树下乘凉,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前人的给予,庇护下的我们理应承担起很多责任,也应该去学着自己开辟道路,而不是总是踩着前人的脚印。

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除了对那个年代的登山队的中国精神的致敬和学习,还有对当今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一种反思。

《攀登者》观后感 篇4

国庆档的电影每一个都值得看,因为时间原因我看了《攀登者》和《中国机长》这两部电影,每一部都可以拿出来做教√★√育片,影片中这些英雄的一些精神很值得我们推敲去琢磨去学习。

可能是学科性质的原因,当我看到《攀登者》的宣传时就很期待。因此国庆节第一看就先看了《攀登者》。影片一开始先交代我们等珠峰的意义,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领土,但自己的山自己都没有爬上去过,这是一件令西方人耻笑的一年事情,因此为了证明自己我们1960年几名登山队员在没有气象指挥没有先进设备的条件下进行登山。珠峰海拔高环境和气象条件极其恶劣,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太多的安全设施,靠的就是登山人的意念和国家的期待下我们成功登顶了,但因为摄影资料的丢失,这一壮举不被外界承认。

当登山队员每上升一米困难和危险就增加一点。珠峰的北坡平均坡度为45°,很多地方为一面近于直立的崖壁,再加上八级以上的大风,和随时都可能带来的雪崩,因此登山家一度认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是几乎不可能的。北坡等顶有好几个大难关:1、北坳。海拔6000—7000米,有一道400的冰雪墙,平均坡度近40°,厚度一百多米,经常发生崩塌,此前英国登山队其次从北坡登顶,几乎每次都在这里吃亏。

2、大风口。海拔7500米处,有一条狭长的地形通道,是攀登珠峰的必经之路。由于“狭管效应”,当强劲的西风吹入这条狭窄的通道时,风速突然加快,要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地方大1—2倍,最大可达12级。被大风吹走登山包、大范围冻伤都是常事。影片中1960年登峰时因为雪崩和大风,登山队长牺牲于此,我们的影响资料也在这里丢失,即便如此登山队员们也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登顶。

3、第二台阶。海拔8680—8700米处,80多°的陡峭崖壁,其中有一段近乎直立的五米峭壁。这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后一道鬼门关。1924年,著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就是在这一带消失的。五米国家1960年在此段搭建人肉梯,因为登山鞋下面锋利的冰爪会对登山队员的肩膀造成伤害,因此他们光脚攀登忙着也就造成登山队员脚被冻伤,有的甚至被截肢。虽然登顶但因为影响资料的丢失,只能吃哑巴亏。

为了证明自己。1975年国家在此组建登山队,这次队伍和设施就比第一次要先进一点,各项设施也比较齐全,各种准备也比较充分,登山队员也有提前训练,就在这样得准备下登山队员在登山是也是困难重重,加上演习第四次才艰难登顶,在这次登封的过程中牺牲的生很多,每次都是惊心动魄的抗争。

登珠峰是对人类的极限和意志的考验,这一壮举应该被写入史册,登山精神中的不放弃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去感受去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