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4篇

《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老实说,我并不喜欢音乐剧这种演的。好好的突然唱起来的模式,因此在电影的开始,我并不怎么关注。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音乐渐渐地吸引了我的注意。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音乐之声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音乐之声》观后感 篇1

昨天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美国电影,感觉这是一顿非常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影片的主人公的是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她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受到其他修女在的排挤,后来被院长派到一位名叫范崔普的海军舰长家做家庭教师。影片主要介绍的是她在范崔普舰长家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范崔普舰长家有七个孩子,舰长告诉玛莉亚自从七个孩子的母亲去世到玛莉亚接任家教,孩子们已经换了11位家庭教师,玛莉亚已经是第12位了。面临这样的巨大压力,玛莉亚非常自信,欣然接受了家教这项工作。第一次见面,孩子们就开始搞恶作剧来捉弄这位新老师,小家伙们偷偷在玛莉亚的口袋里装了一只青蛙,玛利亚发现后,尽管吓的魂飞魄散,‘哇哇’大叫,但听到女管家说上次孩子们见到新老师的‘见面礼’是一条蛇,她开始若无其事了,一点都没有责备孩子们的意思。第一次在范舰长家进晚餐孩子们在她的座位下面偷放了一个松果,她一坐就被松果扎了一下,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玛利亚哈哈大笑,舰长说她的行为举止很独特,她依然拍了拍腰,说是自己患了风湿,有点腰痛,坐下就餐前,她首先对孩子们说要感谢他们放到自己口袋里的那件珍贵的礼物。接着又对孩子们说,她了解一个陌生人到一个新的家庭里是多么紧张和不安,了解能被接受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与孩子们接触后孩子们的举动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快乐和欢悦……。”听了她的话,有几个孩子竟然哭了,大概是孩子们听到玛莉亚的话以后,被玛莉亚的宽容和理解动容,感到太惭愧了,也或许是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从那时起孩子们开始对玛莉亚产生了好感。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当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舰长管理孩子们都是军事化的,像是管理海上的卫兵一样,吹哨子当口令让孩子们集合,理由是房子大,不愿意在家里大喊大叫发出声音,孩子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想方设法搞恶作剧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但是玛莉亚初次见面就捍卫了孩子们的尊严,为孩子们辩解,她对舰长建议:孩子们各自有那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不叫他们的名字,吹哨子当口令那是训练动物的方式,喊名字是对孩子们最起码的尊重。当舰长固执离开时,玛莉亚就吹哨子让他停下,说舰长还没告诉自己招呼舰长时用什么哨音,舰长说让唤他舰长。说到这里时舰长才明白玛莉亚问这个问题的用意,默许了可以呼唤孩子的名字。

玛莉亚开始在这个家庭里与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学习了。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会孩子们如何战胜恐惧,当她得知孩子们的妈妈去世后,爸爸就再不许家里有歌声和笑声后,玛莉亚暗下决心让孩子们找回属于他们的快乐,她开始从“哆、来、咪”入手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她甚至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用旧窗帘亲为孩子们量体裁衣做了孩子们喜欢的运动服,她说:孩子们漂亮的紧身衣不方便运动,孩子们也害怕把衣服弄坏爸爸生气,而玩的不开心。她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到户外郊游,上树、划船……,做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并随时随地的教孩子们知识。正是由于玛莉亚的一片真心,为范崔普舰长家里带来了久违的歌声和笑声。

由于玛莉亚的真情付出,不但赢得了七个孩子的喜欢,最后还赢得了范崔普舰长的`喜爱,最后两人结婚,致使玛莉亚成了七个孩子的新妈妈。

音乐之声观后感 篇2

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玛利亚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院长与众人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于是他带着家人逃出了奥地利。

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向往。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真善美》,音乐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词,我们一定要多看这种电影,将真善美播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篇3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在迈视网上观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

故事讲述了修女玛瑞亚性格开朗,活泼,赋有爱心,被修道院院长派到一个有着七个孩子的家庭去当家庭教师。孩子们的妈妈去世了,他们非常调皮,在玛瑞亚之前,他们已经气走了七位家庭教师了。玛瑞亚克服了重重困难,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让他们的爸爸懂得如何去爱他们。最终玛瑞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成了他们的妈妈,过着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个部分特别好玩:在玛瑞亚来的第一个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声雷响,最小的女儿跑进玛瑞亚的房间,她对玛瑞亚说:“姐姐哥哥们都不怕。”刚说完,又一声雷响,4个大点的女儿同时跑了进来,她们对玛瑞亚说:“男孩子们不会害怕!”雷声再次响了,2个男孩也跑了进来,“怎么你们也害怕吗?”男孩说:“我们过来看看她们怎么样了!”玛瑞亚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教他们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

全篇文章中有音乐连贯而成,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内容活泼生动,不少场景,都会让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场景却又让我感动流泪。

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国语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双重评价,后来她呗院长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军舰队长家做一名家庭教师。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刚开始她们都不喜欢她,孩子们用尽办法捉弄这位新来老师,可是玛丽亚却没有生气,她带孩子们做游戏,并教会了她们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后来孩子们的父亲带来了一个女子,也就是她们的新妈妈,玛丽亚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们很不喜欢这位男爵夫人,可是舰长已经和她订婚了,但不久后,舰长对她又不满意了,她们解除了婚约。而玛丽亚和舰长又渐渐发生了感情,他们就结婚了。当两人在度蜜月时,受到了德国纳的任命,但舰长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最后为了捍卫自己急停,他们在音乐会上逃走了。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著,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著,对感情的执著。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音乐之声观后感 篇4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脸,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自由,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雷同于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但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甚多。玛利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象小鸟一样地唱歌。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幸好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看到她也唱歌,很动听。如果没有这位开明的院长,玛利亚很可能会象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平淡乏味而单调的日子,然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记任何开口唱歌。院长很可能在玛利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辙。

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该片中天性自由,美丽的见习修女,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可以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可是,那个美好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种不如意,再把时光浓缩,一切都单纯、明亮、对比分明,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那个萨尔斯堡午后的山谷,阳光灿烂,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后来成为了船长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船长之间的爱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船长妻子的最佳人选,但船长最终还是选择玛利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