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导演张艺谋于1998年拍摄的一部老电影,由魏敏芝和张慧科主演,获得了金鸡奖、金狮奖等一系列大奖。
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山区里有个水泉村,是一个贫困的村子。水泉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新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因为魏敏芝还只有十三岁,原先的老师高老师总是放心不下,只让魏敏芝代课一个月,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看好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新来乍到,同学们都不听她的话,总想跑出去玩,她索性就坐在门口不管了。不久后,班里最爱调皮捣蛋的同学张慧科因为家境贫寒还不起帐,母亲又生病而 m. 去城里打工赚钱。魏敏芝深记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立即动身去城里寻找。她没有足够的钱买车票,只好混车去。到了城里,魏敏芝用了各种办法,都行不通,最后多亏了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不仅找回了张慧科,还获得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魏敏芝与张慧科之间的爱。魏敏芝会帮助关心张慧科,张慧科感恩的品质也在最后一点一点地显露了出来。魏敏芝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她却比同龄人早一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张慧科虽然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但“孙悟空”最终还是有斩除妖魔鬼怪的好的一面,张慧科的种种优点还是被埋在内心深处,只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
《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内容非常感人,非常能教育人,值得大家去欣赏。
张艺谋将农村教育拍摄得真实,而纯朴,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我们的教育现状如何呢?校舍、师资力量、环境的优越性暂且不谈,单讲课堂授课,我觉得尚且不如电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数学课来的更生动,更真诚纯朴,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讲求什么教法、课堂纪律、教具准备,因此讲课讲得抽象有余,而情感吐露不足,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高超教学基本功”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需求程度。
为什么呢?
我觉得,究其原因应该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没有更清晰的认识,急于追求向城里教育看齐,而在个方面造成赶鸭子上架的现状。结果虽然给猪的鼻子插上葱,很有些像大象,但怎么也摆脱不了农村孩子相比城里孩子缺乏品德教养这一弊端。
没错,我们现在的师资力量确实相比过去要上一个大的台阶,绝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识储备等各方面都高于贫困地区,但我们运用教法的宗旨、目标就是适合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会算(数学课)。可是我们这样启发,那样规定,如此训练,如此这般讲解,不管学生是否爱听,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强硬地施以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结果是:教师不明就里,学生如坠云雾。
我们不妨站在旁观者的地位来看孩子,将他们向电影里的孩子一样看。来揣摩他们的心思,来同他们进行真心的对话,共同实践一个目标。真诚才是高超教学,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法宝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很给力的影片,在淡淡的。质朴之中让观者内心升起一股无穷的力量。是爱的升华,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教育心存希望的力量!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想到了教育的责任与神圣。这部反映贫困山村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让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不禁为那个执着的魏老师而感动,盯着银屏的双眼便不知不觉被泪水模糊了多次。
魏敏芝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正是读小学六年级的年龄。从魏老师的家境一定很贫寒。她来当代课老师的初衷完全是冲着这五十块钱而来的,但是她被孩子们的天真与求知欲感动了,为了高老师的千般叮嘱“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经艰辛。
魏老师带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四十多名学生,而后陆陆续续失学十几名学生,魏老师来的时候,学校只剩下二十八名学生。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这也能算学校?一元钱一盒粉笔,一支粉笔用一天。在水泉乡小学的孩子们看来,一支粉笔是如此的珍贵,看到粉笔被踩坏,孩子们甚至心疼的落泪。而我们城市里的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且当粉笔掉在地上,同学们就像没看见似的走过去,甚至有些人直接从粉笔上踩过去,从来没有捡粉笔的意识。我们这些同学平时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这可真是不应该呀。
为了能筹集到县城去的车费,魏老师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高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影片的结局是可喜可敬的,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水泉小学的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没有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却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力量,正是有着魏老师、高老师这样默默无闻,用汗水播种的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时刻因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我们这些孩子们,才能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才能在春风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包含着魏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恪守,包含着在七彩阳光下快乐向上的莘莘学子们的无限感怀,记住这部刻骨铭心的电影吧,让她变成我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风向标,让我们永远记取老师的教诲之恩,永远让胸前的红领巾飘扬出真善美的风采!
看了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师!”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师魏故芝,仅仅13岁,小学刚毕业,如今要代替高老师上课了。高老师临走前告诉她全班28名学生,在他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内因使魏敏芝可以极力克服,而外因却给魏教芝带来不小的压力。第一次县里选拔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以“失踪,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张慧科因家庭贫困,突然离校迸城打工挣钱去了。这件事可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孩。社会交往又少,路途又远,怎么办?
魏敏芝首先与同学们一块儿商量,继而单独一人进城寻找。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长途车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买了纸和笔墨写了寻人启事,又进电视台……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动着她?是爱我课堂,遵守诺言“一个都不能少”,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颗赤胆忠心!
我今年也13岁了,马上就要毕业升中学了。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学习,树立“爱我课堂,勤奋好学,争做四有新人”的坚定信念,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