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魔兽影评-电影魔兽影评精彩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作为一个老玩家,对于《魔兽》的电影是相当之满意,在我看来那些给出极端差评的影评家满眼都是偏见和恶意。电影的确有些许缺陷,但当你看到黑暗之门绿光冒起,铁炉堡的皑皑白雪,暴风城的恢弘气势,达拉然的壮丽貌美,卡拉赞神秘依旧等等曾经无比熟悉的场景一一在电影荧幕上真实再现,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真实还原的艾泽拉斯
《魔兽》电影里呈现出来的艾泽拉斯会让所有魔兽的玩家们感到无比的熟悉。无论是头一段提到的那些熟悉的场景,包括兽人部落,古尔丹,杜隆坦,以及暴风城卫兵,狮鹫,甚至是法术都能看到彻底的还原。比起《魔兽》中浓重的卡通和魔幻色彩,电影里的显然写实的多,也更加的真实。尤其是当变羊术真的把可怜的士兵变成绵羊的时候,现场观众笑成了一片。
曾经无比熟悉的场景一一在电影荧幕上真实再现,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游戏的老玩家们更能从电影里发现无数暗藏的彩蛋,比如闪金镇路上的集合石和鱼人的叫声,杜隆坦最后的狼头造型,麦迪文和卡德加华丽的法术,古尔丹深度中毒一样的吸食灵魂等等,都能看出导演邓肯的用心。魔兽的玩家们能够从无数熟悉的场景里回忆当年奋战的时光,即使你从未玩过魔兽,也能从光影电魔那气势磅礴的特效场景里欣赏一场魔幻大戏。
聚焦魔兽争霸初代剧情
电影的剧情讲述的是《魔兽争霸》初代的故事,所以对于广大的国内魔兽3和魔兽世界玩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这段历史。因此电影也是很好的机会来补上这么一课。洛萨的雕像至今然在孤单的竖立在游戏中的燃烧平原上,见证无数的勇士来来回回,如今你也能作为观众来知晓属于他的那段历史。
萨尔的父亲,脑残吼的父亲,瓦里安的父亲,卡德加年轻的时候,这些如今游戏里的英雄们在电影中统统还处在稚嫩的时期。当你看到幼年的瓦王可爱摸样会不由得会心一笑。
初代的剧情聚焦在第一次黑暗之门,人类和兽人的首次接触上。那个时候的东部王国有大大小小的七个王国,矮人,高等精灵和人类也有很好的交流来往。在门的另一边,兽人和德莱尼的家园德拉诺因为燃烧军团的侵蚀消亡殆尽,于是他们决定前往一块新的世界:艾泽拉斯。
电影里能够看到不少种族,比如矮人,德莱尼,和高等精灵。不过故事的主角是人类和兽人,或者说是洛萨,杜隆坦还有卡德加。
整体的故事节奏推进非常快,可以看出导演希望能够在2个小时里讲完整个初代的剧情。从古尔丹打开传送门带领一小撮兽人精英来到艾泽拉斯开始,接着人类开始调查新遭遇到的种族,随后双方冲突。另一边卡德加开始调查一切的起因,最终发现了麦迪文的真相。兽人酋长杜隆坦在来到艾泽拉斯后不希望这篇新的世界重蹈德拉诺的覆辙,公然反对古尔丹。这中间还有半兽人迦罗娜竟然成为了人类和兽人间关联的桥梁,最终迎来黑暗之门下的全面对决。
如此多的内容塞进2小时长度的电影里,对于并不熟悉魔兽历史的玩家来说,信息量恐怕的确非常之大。也导致电影推进迅速,很多地方无法展开得太细,其实光《魔兽》初代的剧情都能拍个三部曲了。
虽然有瑕疵但依然是成功的
如何判断一个故事的好坏?在我看来一部电影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不是糟糕的电影,如果其中还有两三个片段让你印象深刻,那就是成功,《魔兽》无疑符合这两点。虽然故事展开非常快,但它是完整的,虽然不少剧情略感单薄和突兀,比如某人和某人莫名其妙的就爱上了,一些情节对比游戏做了改动,比如某人黑发依旧,但电影依然有很多让人称道的片段,比如杜隆坦和古尔丹的单挑,黑暗之门的开启,卡拉赞的最终之战,洛萨儿子之死等等。当一部电影能够让你记住,他就是成功的,邓肯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魔兽》作为电影本身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差,在魔兽玩家眼里有着情怀的加持,它的品质更不用多说。而对于新观众,那些从未接触过魔兽的人来说,《魔兽》也是一部值得观赏的电影,他有炫丽的特效,庞大的场面,个性的角色和一段虽有瑕疵不过依旧完整的故事。魔兽玩家们请二刷,请三刷。新观众们请不要错过暑期档里或许是最后的一部特效大片,毕竟七八月,你懂得。
我迫不及待想要看到第二部了!
原本打算晚上一个人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可由于早上公司停电,所以就选择了中午和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下午3点后,看完电影离开电影院,一个人去了公司呆坐了很长时间,对于很多的游戏玩家来说,《魔兽》意味着自己的热血青春,但看完电影后,影片结束时,没有掌声,所有人都默默的在等字幕结束,希望能有彩蛋,直到电影放映许可证出来,屏幕灰掉,我才一起叹气,站起来,默默的走出放映厅。
作为一个暴雪公司的粉丝,我觉得现在或许以后都不会再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这样等待,我可以不去计较电影院观影人的冷漠,不去计较前面观影人的窃窃私语,可以不去计较观影人拿起手机拍照时候产生的亮光,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都想留下一个记忆的瞬间,即使非常仓促,也足够我们来细细品味,身份的认同使得你置身于一片陌生却友善的人群中,你知道他们都是和你一样的傻瓜。
看完电影后,我看到一个女孩哭了起来,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哭,可能是想和自己最熟悉的记忆来一次庄重的告别。
电影终究是电影,已经没有当年那种热血澎湃的激情了,看完后感觉特别不开心,同事给我说挺好看的,因为她不知道我对于这部影片的期待和渴望,如果非要用喜欢的东西代表自己的青春,那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周杰伦,不是林俊杰,而是《魔兽》。
我不开心的原因是我觉得道别太忽然了,不是电影好不好看,而是我不想让它完结,但却不得不结束。
时间改变了一切,你不会再回到艾泽拉斯日以继夜的战斗,你不再是当年那个没有牵挂的毛头小伙,成年人的细节占据了你的生活,你不再有时间,你仅仅拥有的是回忆的热血。
有一样东西让你念念不忘,他们说这是信仰,他们说这是情怀,其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
你知道你不会在其他事物上获得同样的感受,你只能活一次,有一次青春,无法重复,所以魔兽世界给你的,就是无法重复的体验,无法重复的,即为珍贵。
不好意思,我一般不这么煽情造作,让大家见笑了,但是我内心真的非常难受,可我却强忍着眼泪不能哭出来,作为一个《魔兽》粉丝,我只能流血,不能流泪。
和很多人提起暴雪,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提起魔兽确几乎是人人都知道。
喏,别人问我:你玩什么游戏。
我当然很自信的回答:魔兽世界。
哇,看不出来你居然还玩魔兽(因为我是妹子),魔兽那么难啊!那你应该玩得好了噢,一般玩魔兽的人都玩得好吧!
当我给别人提起魔兽要拍电影,别人都很期待,(不光是暴雪粉丝,魔兽粉丝期待)别人都说魔兽这种片子一定要大爆。
暴雪你看,别人都知道你大魔兽,都觉得电影会大爆。也许只有粉丝才有那么一点担心。。
和一些做游戏做动画的朋友聊到魔兽,他们都可是特别钦佩你暴雪的技术,都夸你魔兽场景,角色,流体细节等做得特别棒,总会反反复复的研究你暴雪的魔兽资料片宣传CG。
当然我从来没有想过玩游戏可以玩出优越感来,但是接触你魔兽,慢慢爱上它,感情越来越深,被游戏的各种吸引最后居然玩出一种优越感。 那么多的游戏,唯独你魔兽,让我爱上里面的3D场景,各种角色,包括一些技能特效,连背景音乐我都爱得不得了。当你公布要拍电影,我想所有魔兽玩家心都特别激动,然而你一拖在拖,一直跳票,最后终于不跳票了。现在预告也看见,看着预告里熟悉的角色,熟悉的场景,泪流满面。
你看现在电影还有这么久才上映,大家就讨论着,看电影是不是要准备各个阵营服装,是不是要带着自己的宠物去,是不是要开无敌去,要潜行去。,或者电影院联盟部落分开坐,或者来个联盟部落票房打比拼。大家还担心会不会在电影院喊一句:为了联盟! 为了部落!而打起来,看多么有意思的讨论。千万不要让大家失望,我不知道哪儿来的信心觉得你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电影上映我一定会穿着阵营服,然后把前后左右位置买了。
当我们拿掉所有致敬游戏的细节之后,即使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种族和地理,《魔兽》仍然算得上是一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电影
其实《魔兽》是两部电影,从拍摄制作到观众反响来看,它都是彻头彻尾的两部电影。一部电影属于魔兽游戏(包括“魔兽争霸”和“魔兽世界”)的几千万玩家,另一部电影则是不知“魔兽”为何物的普通观众眼中的电影。
前一部电影,6月8日上映已经成了“神作”,IMDb评分一度在8.0以上,写作本文时下降到7.9,而豆瓣评分曾经逼近9.0,目前是8.5,因为第一时间赶去看的肯定是铁杆粉丝,他们闭着眼睛都会打满分。
但在非游戏玩家的眼中,这部电影的评价就好坏参半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指标是在收集美国影评人评价的烂番茄上,本片的好评率只有18%,这等于是大烂片。
而我自己,因为从未玩过任何一款魔兽游戏,连“魔兽争霸”和“魔兽世界”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也不大分得清,自然算不得粉丝型观众了。甚至于我有意在看片之前不查阅任何跟此片有关的背景信息,就是想放空了脑袋进电影院,看自己能否get到这部电影。
我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我相信《魔兽》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基于两个层面在设计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已经被暗地里定位为“粉丝电影”了,对游戏粉丝来说,影片在它的电影文本之外,还有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庞大游戏文本将它完全笼罩,和游戏文本的互动才是很多观众的主要乐趣,是那些海量的细节和“梗”,吸引忠实粉丝一遍又一遍走进电影院,至于电影的故事讲得好不好,仿佛都不重要了。某种意义上,这和前段时间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差不多。
但又没有任何电影公司会自我窄化,拒绝庞大的非粉丝观众,它会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普通观众入场。因此当我们拿掉所有致敬游戏的细节之后,即使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种族和地理,《魔兽》仍然算得上是一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电影。
如果把《魔兽》当作普通的奇幻战争片,看的过程中不乏乐趣。原来游戏中的庞大设定在影片中被简化了,许多种族都略过不提,矮人什么的都只是昙花一现,繁复的世界观和所有矛盾都浓缩为兽人和人类之间的冲突。
就像游戏中一样,艾泽拉斯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德拉诺是兽人的家园,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兽人中出了一个阴谋家古尔丹,他用魔法将德拉诺搞得枯萎破败,难以居住,他还打破了两个星球之间的和平,将兽人通过黑暗之门传送到艾泽拉斯,企图占领人类的领地,于是两个种族之间的世纪大战就此爆发。
不过这部电影与其说讲的是人类与兽人之战,不如说真正的冲突是在两个种族的内部展开。这也是游戏自身特征对电影带来的影响——因为玩家可 以选择扮演任意种族,所以特定种族本身并不需要明显的正邪标签。
兽人就是坏人,人类就是好人吗?如果这样就太简单了。在游戏里,人类中有叛徒,兽人里也有正义之辈。电影借用了这个人物关系,使得影片的真正冲突仍然是传统的正邪之争。在人类这边,守护者麦迪文因为被魔道侵袭(影片没有交代具体原因,但熟悉游戏背景的都知道那是他天生带来的),已经成了兽人的内应;而兽人那边,霜狼氏族的酋长杜隆坦一直疑心古尔丹的阴谋,他最终揭竿而起,勇敢挑战古尔丹的统治。
这部电影的结尾,正义遭受了挫折,人类国王牺牲了,正义酋长杜隆坦也被古尔丹害死,这个安排等于是在强烈地呼唤续集,而续集的可能性则依赖于它的票房表现,尤其是在中国的票房表现。
《魔兽》注定是一部影评和观众口碑悬殊的影片。我在观看之前已经知道北美媒体对它恶评如潮,之后虽然觉得观感并不糟糕,但我理解美国媒体为什么不喜欢这部电影。首先中老年影评人不会是魔兽游戏的玩家,这已经将所有人的“情怀分”扣掉了,而游戏改编电影一贯的糟糕表现无疑给很多影评人形成了定见,《魔兽》只是“又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而已。
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偏见。在多数人心中,同样是奇幻故事,来源于游戏的世界观就不被认为是“高级”的,而这种歧见的来源,除了对游戏的轻视而外——一个原因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基于游戏而架设的虚拟世界设定,对游戏的展开是适用的,但如果以小说和影视的标准而论,又有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在许多游戏和影视的互相改编中都出现过。
《魔兽》导演邓肯。琼斯有多个身份,他是才华横溢的科幻电影导演,还是著名音乐人大卫。鲍伊的儿子。他的前一个身份让他得到了《魔兽》导演这个令无数人垂涎的工作。
其实琼斯的作品不多,此前只有一部叫《口哨》的短片,《月球》《源代码》两部长片,都是科幻类型。琼斯的科幻作品规模都不大,一律是创意出色的中小成本影片,这次拍《魔兽》,是他第一次建构如此庞大的世界观,并依赖高度复杂的特效场景。
如果有人问《魔兽》是否值得推荐,我很少觉得这个问题这么难回答。就像我前面说的,它是截然不同的两部电影,所以其实不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而是电影已经选择好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