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高分作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高考作文每年都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考生们想写好高考的作文,需要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的高分作文写作方法及技巧,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作文应该怎样写

1思想深刻

思想深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观点的深刻和语汇的丰富。观点的深刻,往往包括观点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找原因,通过原因想对策”三块内容。

打动人的思想往往有打动人的词汇,而很多庸俗的思想则常采用俗套的词汇。采用新颖别致的词汇,文章里的思想也就活泛生动,比如常见的说法“坚持就是胜利”,语言俗套而不能感染阅卷老师,但若采用“不放弃、不抛弃”这种说法,则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如何做到思想深刻呢?我们要有顶层思维,要学会从“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国家需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能传承文化、开拓未来,拥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时代建设者、接班人。

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思考问题不妨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四个角度入手。一般而言,结合命题材料,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思考,往往会想得更深刻。

比如一个作文题是关于“交往的边界”这个话题,表面是谈论青年交往时的边界,但这样写很容易浅表化、泛泛而谈,若从更深层次看,其实是探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的问题,也就是要青年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从“既要合群乐群,又要独抒己见”的视角立论,则要深刻得多。

2思维缜密

思维缜密,就是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万物。从逻辑角度,事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对立、选择、并列、递进、条件、因果等几种。现在很多作文题目的材料中有“有人说……有人说……”,用两种或多种说法来激发考生思考,其实质也是要学生梳理这两种或者几种关系。

这几种关系里,考生要避免简单化选择,而应该进行思辨。遇到几种关系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对立的情况下才选择,比如“真善美与假恶丑”,那毫无疑问选择“真善美”。

但世界是复杂的,不是二元对立的,所以我们要采取多向思维。比如“有人赞同人脸技术与有人反对人脸技术”这个话题,就不能简单选择赞同还是反对,而是要从现象与本质的角度去思考。

如何做到思维缜密呢?从整篇文章来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段逻辑,还有“引、议、联、结”的方法符合一般的逻辑思路,都是可行的。但文章不是死板的不可变化的,而是可拼接的“七巧板”,只要符合刚才提到的几种关系,都是合理的。

另外,议论文要在论证这个环节下功夫,若只是“观点+例子”,而没有分析阐述,这样的作文肯定不会得高分。

3视野开阔

视野开阔,则要求考生不论哪个话题都能说,观点都有例子佐证。关于作文选材,前几年有个笑话,比如一谈挫折,大家都会看到爸爸去世妈妈患病,满屏都是伤痕累累,这是选材的“求同情派”;又比如一说爱国,就是屈原,一说奋斗,就是屈原,一说诗意的生活,还是屈原,一句“屈原向我迎面走来”开头,就可以把所有高考作文演绎下来,这是选材的“翻旧书派”。

出现这类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考生思路狭隘,视野不开阔(这与考生日常生活和阅读积累不足有关)。你看到的世界有多宽广,你的文章题材就有多宽广。

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出视野开阔呢?首先要针对性地积累素材,针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四种思考维度分别积累素材。很多考生平时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但考试写作文时感觉都用不上,主要原因是没有针对性地积累。比如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个素材,一般用于“青春、爱国、职责”等“人与社会”维度,却很难用于“人与自然”维度,平时要各方面素材都积累一些。

其次,要记住素材的细节。比如要写“让青春托举更美好的中国”这篇文章,想用益西曲珍这个例子,就必须记住益西曲珍所在的“西藏双湖县这个中国海拔最高的建制县”,说明“在最艰苦的地方,青春也可托举美好中国”,而不能用一些模糊的语言。

若你的文章,让人感到作者是一个思想肤浅、思维混乱、视野狭窄的人,必然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高考作文怎么写

标题是“眉目” 切忌太随意

据王兆芳老师介绍,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在写作文时,每位考生都要有得分、提分、胜出的意识,不仅要“写得完”,还要“写得对”“写得好”,更要力求“写得妙”。临近高考,考生虽然不太可能在写作素养、能力上过多进步,但还是应尽量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表现才华、获取分数。

试卷的“颜值”很重要。王兆芳老师说,考生应注意书写“六度”,即工整度、清洁度、清晰度、方正度、大小度、标点规范度,只有做好这“六度”,考生才能在快速评卷时获得胜算。

标题是作文“眉目”,一个好标题能迅速征服读者。王兆芳老师认为,标题应有表现力,切忌太过随意。好标题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特点,比如很有文采、暗示中心观点、句式整齐,甚至具有独特性、幽默感等。

“具体来看,‘谈勤奋’这个标题就过于随意,若换成‘今天,你勤奋了吗’‘躺平一族,起来干活’等,就突出了幽默感与个性化。”王兆芳老师说道。

注意表达感情 寻找切身感

在考试的紧张氛围中,大部分的作文会写得很认真、严肃、无趣、无感情,整体上同质化严重。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敏锐地抓住感情的激发点,酝酿、推动并充分表达感情,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以爱国类题材为例,王兆芳老师说,考生不能笼统地说爱国,应尽量把爱国这个严肃的宏大话题,与自己的个人感受结合起来,写出真实感、切身感。比如,20__年,年轻战士陈祥榕在守边护边的过程中壮烈牺牲。在写作文时,考生如果站在陈祥榕姐姐的角度来写,就一定会细节生动、感情真挚。再如,不要老讲别人如何爱国、伟人如何为国效力,要多讲你自己是如何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爱国,比如,晚饭后,爷爷又摆出他的几枚军功章仔细端详,爱国就不是遥远的事,就进入你的家庭了。“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爷爷,可以想象、推演、角色设定啊!只要感情是真实的、心愿是诚恳的,这都是许可的。”

勤奋类的题材也是常考的,但大部分考生无法写出“花样”。“我的一位学生曾用‘在高中阶段总共用了近1000支圆珠笔’来表示自己的勤奋,这就将‘勤奋’这个空泛的词变得具体、可感。”王兆芳老师说道。

在行文方面,王兆芳老师强调,为了在短时间内被阅卷老师看懂、认可、欣赏,考生应精心设计关键词、主干句、总领句、衔接句、归纳句等。在引用材料时,不能材料旧且观点老,应与时俱进,采用时新材料,接纳新鲜观点;如果实在缺乏新材料,也可以重读、消化旧文章,力求旧文新用、旧文出新意。

注意总结经验 考前训练手感

那么,在目前的高考冲刺期,考生应该如何复习作文?王兆芳老师建议,与其埋头苦写,考生不如回顾、整理、消化自己高中以来特别是高三以来的作文题、作文样卷,学习并巩固其中成功的经验,留意并摒除其中的缺点,促使自己的写作状态达到最佳。

当然,适当的写作依然重要,考生可以复习、重写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模拟高考应试情境,达到预热训练效果。

“高考语文满分为150分,总时长为150分钟,原则上1分的题目,应该在1分钟内做完;作文满分为60分,差不多应该在60分钟内写完。当然,这时间可以根据考生自己平时做题习惯有所增减,但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不按时间做题的,就不是在考试,而是在练习。”王兆芳老师说,建议考生可在考前写一两篇作文,训练手感。

如何写出高考好作文

第一,认知要清晰,考生要明白高考作文是一场思维能力、建构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合体展示。高考作文涉及多种能力的考查:文章该写什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文章该怎么写——考查考生的建构能力;文章写得怎样——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高考作文考查的是思维能力、建构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水平,而不仅仅文笔优美就够了。

高考作文题目的设计隐含了命题人的诸多考查意图,考场作文不同于在自由状态下的随性而作——可以写自己最想写的题材、最有感触的体会,考生需要与命题人的思维对接,明白命题人的意图,才能准确下笔。

第二,审题要仔细,要审出明确的任务和潜藏的任务,一个都不能少。材料中引导语给出的明确任务,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在作文中必须完成。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有一些任务隐藏在材料中,需要考生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才能发现。能否发现这些隐藏在材料中的任务,正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地方。

例20__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文体要求是写演讲稿。考生如果在主题和文体要求之外,能细心地发现这段材料对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行为和现象的叙述竟然占了整篇文字的近七成,进而想到文章除了要正向分析“热爱劳动”的理由、提出“从我做起”的举措之外,还需要对错误现象加以批驳,那么,这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这个写“驳论”的想法,就是对隐藏任务的发现。在这样的思考之下写出的文章,必然更受阅卷老师青睐。第三,构思要精巧,既要考虑文章的整体布局,又要考虑具体的局部安排。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写作能力和审题能力的训练比较重视,但对于建构能力的培养却经常忽视。其实,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高考作文复习备考时,都应该在内容建构上多下功夫。面对作文题目,考生从材料、引导语以及要求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谁主谁次?中心是什么?材料背景如何?身份要求是怎样的?如何巧妙地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这些问题处理得好,文章才会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衔接流畅;处理得不好,就会含糊不清,就像某些刚下厨的新手,只管把食材都放入锅中,不论数量配比,不管顺序先后,最后得到一锅“大杂烩”。建构文章最重要的是建构整体框架,明确主体内容。有些作文题目,材料众多且类型复杂,引导语的要求也不少,这时就更需要精心设计,否则就容易写得杂乱无章。整体框架建构好了,主体内容明确了,就可以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把其他任务逐一安排下去。有些任务要求,比如文体要求、作者身份设定等,按要求做即可,不必大费周章。第四,写作要生动,以准确清晰、富有魅力的语言把心中的构思表达出来。

下笔行文也有技巧,不仅要写得准确,还要写得有文采,特别是标题、开头、段首、结尾这几个重要的地方,要力争写得出彩、能吸引人。

一是要拟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好标题应该既能揭示中心,又富有美感。标题不宜过长,一般说来,八字以内为好。如20__年高考全国Ⅰ卷的材料作文,要求联系所给材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写一封信。有考生拟的作文题是“你我之梦,中国之梦”,这样的标题,就展现了考生较高的思维水平。该标题把两代人之间的传承、个人与国家的横向关联都“点”出来了。这样精准而又富有对称美的标题,阅卷老师一看就会心生好感。

二是要写好首尾段。开头、结尾是阅卷老师的阅览重点,从这些地方,阅卷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考生的写作方向是否准确。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如果文段在准确之外,还有美感,就更好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政枢说:“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好的开头结尾,不仅点题要精准,还要注意润色文采。三是要锤炼段首句。清晰简洁、富有文采的段首句,能提纲挈领地展现出文章的结构,反映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也方便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章主旨,所以值得考生多花力气锤炼。综上所述,写好多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要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题目,审出明确的任务和潜藏的任务,做到不遗漏;然后是建构文章,把要完成的诸多任务,借助一个清晰而又主次分明的架构一一落实;最后才是用文字去清晰准确、富有魅力地表达。相信这样富有匠心设计的文章,自会区别于一锅乱炖的“大杂烩”,从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