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如何才能“说真话”(热门2篇)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才能“说真话”。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考生发挥空间大

历年来,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直被当作重头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今年山东的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根据“《咬文嚼字》给莫言等作家的作品挑错别字,作家们虚心接受”的情况,自选角度撰文。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就今年山东的高考作文题目发表一下看法。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曹秋菊表示,近几年来,山东的高考作文出题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平稳。近五年来,材料作文居多,学生对材料作文已经很熟悉,容易入手。另外,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能做到审题立意多角度,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相对于去年关于孙中山的题目,今年这个题目时代性更强,更贴近学生生活,对于这样的网络热点话题,学校在平时也注重让学生关注,所以,学生对材料应该是不陌生的。像今年这个题目,学生可以从“大作家的态度”入手,也可以从读者角度,就当代读者与作家关系角度来谈,从社会关注角度也可以,可发挥的角度非常多。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王珺鹏认为,山东籍作家莫言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今年的作文题目就联系莫言来作文,非常贴近当前热点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考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该作文题目比较好把握,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写作,考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关于该作文的文体选择,议论文比较适合。但他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相对比较平稳,要得高分也实属不易,分数差距应该不大。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如何才能“说真话”

“写作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似乎都是“头等难事”。一名高三学生说,感觉写作文最难的是审题和立意,有时候觉得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对的,但老师会说你跑题了。也有高中生反映,感觉平时积累的东西太少,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无话可说,想提高很困难。

东直门中学王鲁新老师已经教了好几届高中班,王老师觉得如今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首先是缺乏个性化表达。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坚持》,几乎半数学生会使用“司马迁”或者“感动中国”做例子。很少有人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写,多数例子生搬硬套,并不恰当。“感觉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无法把生活和作文‘打通’。”王老师很无奈地说。

王鲁新老师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阅读量太少。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兴盛,视频信息占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孩子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十年前上课,如果提到庄子的《逍遥游》或者国外的名著《红与黑》、《鲁滨逊漂流记》,学生们能跟老师一起讨论,但现在的学生,几乎没听说过这些书的名字。因为中考升学压力大,现在的初中生几乎没时间读课外书,因此阅读名著在初中出现“断层”。“如今的高中生,很多人只知道四大名著的名称,连书里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很多学生有思考惰性。平时学习中老师“给的太多”,学生主动思考少,最终造成学生“懒得想”。三是一些乐于自己思考的学生,因为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大,但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够,所以说话“不到位”。

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高考作文的不良文风和弊习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主要问题是“模式化”,很多学生学习了不少写作套路。例如“赌咒发誓体”、“小资美文体”、“故事拼凑体”、“四平八稳体”、“时空穿梭体”等。文章千篇一律,看不见作者自己的影子。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的建议是:学生应该从中学开始增加阅读量,阅读不要功利化,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另外,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而深刻的见解和真诚的写作态度,是写出优秀作文必不可少的条件。

到底怎样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今天起,本报将在教育周刊中进行几期“好作文”的探讨,学生范文加上名师点评,并邀请高考阅评专家为大家指点迷津,希望这些文章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言为心声”和“个性表达”的含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