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读后感(优秀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杞人忧天》读后感(优秀1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杞人忧天作文 篇1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突然塌陷,为此而整日茶饭不思,害怕这一天真的会到来。

还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便去开导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天,只不过是聚在一起的气体罢了,你看哪里是没有空气的呢?你每天都在这里活动,在地上行走,怎么没见过天塌下来呢?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这种事情,因为不可能会发生。”

“嗯,天要是气体的话,那天上的东西,像日月星辰,难道不会落下来吗?”

“日月星辰,只不过是天上会发光的东西罢了,即使掉下来也不能伤害什么。”

“哦,好像说的有道理。”那人点点头,“万一地坏了呢?”

“大地是什么?它是由土块层层堆积而成的,大地到处都是土块,你每时每刻都在地上行走,也没见到大地何时坏过呀!”

听到这儿,杞国人豁然开朗,终于放下心来,那个开导他的人也长吁了一口气,心情变得舒畅起来。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整天担心没必要担心的事情的人。

杞人忧天作文 篇2

一件杞人忧天的事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一小六年级一班唐宇亭有这么一天,本应如梦初醒的五(1)班,却像吃了药似的,在一起喋喋不休地讨论着。“只有一节课了”,“怎么样”?“这样行吗”?“不行”!“不行”!“呀呀,来不及了”!陈婷依在那边急得团团转,抱着头仰天长呼“怎么办!怎么办!”班长不停地摇头,最后,直接扑倒在桌上“不省人事”了。“女霸主”赵佩玲连忙说道:先画上去再说。于是,我们便上台手忙脚乱地忙活起来,这儿添一笔、那儿勾一画,在下面的人一边指手画脚,一边跺着和黑板满不搭调的水泥地。常常迟到的几个顽皮小子,看到这副景象,顿时呆若木鸡,一旁的人不由分说,连忙气喘吁吁地喊道:快点,快点,看看怎么样?”“什么呀!你们。.。.。.在干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令同学们如此忙活?原来,是英语老师要过生日,同学们正忙着准备黑板报呢!我也慌手慌脚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陈依婷这个美术优等生也发起功来,正中间,一个“立体”的三层蛋糕就这样诞生了。好学者蒋枫洋在外围画了美丽的金镶边,我们则在一旁指点“画龙点睛”。“叮叮!叮叮——”一阵匆忙的上课铃声伴着兴奋的空气飘来。同学们一反常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老师一进来就背对着黑板,这正如了我们的愿。当老师喊上课时,我们幽默地将“老师好”改成“老师辛苦了,您的生日我们陪你过”。周老师立马转过头去,看到了我们的杰作。教室里洋溢着一片棉花糖的味道。就这样,我们陪周老师过了一节甜蜜的课堂。可是,同学们又杞人忧天了,如果班主任吴老师看到这么“美丽”的黑板报——怎么办?她不晕死才怪!我们真怕吴老师是山西老乡——爱吃醋。于是,我们不得不把辛辛苦苦画出的杰作给擦了。过了一会儿,一阵酸酸的铃声响起,令大家吃惊的是,吴老师不但不生气,反而责怪我们不让她看杰作。人生就像五味瓶,打翻了醋瓶,就是吃醋,打翻了糖瓶,就是吃糖,那会很甜蜜。我为这两节“酸甜课堂”而开心,它使我的人生多了一份回忆;我为有这两位老师而心满意足,满足我有这两位时刻带给我们欢乐的老师。简评:结尾的最后一段写得非常好!

杞人忧天作文 篇3

姥姥中等身材,一头齐耳短发像罩上了一层白霜,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只要一见到我,满脸皱纹就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片花瓣都洋溢着笑意。

奶奶可会“杞人忧天”了。有一次,我们去姨妈家做客。吃完饭,好不容易说服姥姥放我出去玩一会儿,可是吝啬的姥姥仅仅给了我半小时的时间。半小时就半小时吧,我和姐姐像出笼的小鸟般飞向小公园。公园里有个小池塘,只见池水清澈见底,碧得发亮。池边柳树吐绿,阵阵微风伴着花草的清香,真让人心旷神怡!我和姐姐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早把姥姥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忽然从小树林后面来阵阵焦急的呼唤,不好,姥姥找来了,我们惊慌失措地答应着,姥姥一看到我们,又急又气地抓住我的衣领,责问道:“在水池边玩,万一失足掉下去怎么办?玩那么长时间,坏人把你们骗走怎么办?……”我和姐姐真是佩服姥姥的想象力,原来,我们一离开她的视线,她的脑袋里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呀!我真想笑,可看到姥姥因… …担心而急得通红的脸,因四处寻找而气喘吁吁的样子,我就笑不出来了。

瞧,姥姥总是这样“杞人忧天”,我要长到多大才会让您放心啊!

杞人忧天作文 篇4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但在某年某月某日,杞人又开始忧天了……

一天,杞人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着来往的车辆突发奇想:待在这人声喧哗的城市里,还不如出门旅游找点乐子呢!于是,他回到家,把旅行用品准备好,接下来,杞人开始规划旅行线路。“嗯!我记得东边的山后有一片繁茂的大森林,先去那儿吧!”于是他在纸上写了几个字:no1。大森林。那去玩了大森林后又去哪呢?过了一会儿,他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别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不如去南边的大湖吧!”于是他又写下:no2。大湖。去了大湖再去哪呢?又过了好一会儿,他在纸上写:no3。麦田。好了,杞人高兴地出发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大的荧光显示牌,上面“东方森林”几个大字烁烁闪光。杞人看了就心生欢喜,举目四望寻找森林,却一棵树也没见着。杞人心中愈发疑惑,于是开始加快脚步,看到往昔粗壮繁茂的大树变成了矮小的木桩。杞人抬头想寻找一缕阳光,以抚慰自己饱受创伤的心灵,但只有千里黄云。他伤心极了,流着泪跑了。

杞人边擦泪边对自己说:“别难过了,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按原定计划看看大湖去,说不定在大湖边可以钓鱼做烧烤吃呢!”他开始高兴起来,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大湖。

他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了几个字:“南方湖滨”。杞人还没靠近南方湖滨,却闻到了一股奇臭无比的味道。“为什么?”他往前走,发现河远处有一座工厂,排放出来的污水不仅使河水变臭,而且还有大量死鱼漂浮在河面上。他不能直视这景象,转身向着麦田走去,自言自语希望麦田景色会好点。

他来到麦田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已经吃完了,饥饿难忍。于是,他拿起身边的镰刀开始收麦,之后又开始吃起来,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吃完了一捆。突然,杞人开始肚子痛,头重脚轻,食物中毒了。原来是庄稼人为了消灭害虫,在麦田里洒了超剂量的农药。

可怜的杞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停地问自己:要是人类这样下去,地球还能撑多久?说完,杞人就闭上了双眼……

“杞人忧天” 篇5

大约三千多年前,现今河南杞县的地方有个小国,叫杞国。传说杞国有个人老爱胡思乱想,明明用不着担忧的事情,他也总是放心不下。最可笑的是,他经常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有空闲,他就不停的念叨:“天哪,天这么大,有这么高,一旦塌下来可怎么办呢?到那时,我该躲到什么地方才安全呢?……”因此,他吃不下也睡不着。有个好心的人见他很苦恼,便劝慰他说:“

天只不过是凝聚起来的气体。哪里都有气,你整天在气里呼吸活动,为什么还要怕天塌下来呢?”这个人听了心里便好受多了。

我明白了:“天只不过是凝聚起来的气体罢了,哪里会塌下来呢?所以,干什么都要想开一点,不能因为那些缺乏科学根据的忧虑影响了生活。

“杞人忧天” 篇6

“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列子·天瑞》

“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清 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

“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

“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粤剧《关汉卿》第六场

【近义词】

庸人自扰、杞人之忧

【反义词】

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杞人忧天成语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作文 篇7

东风路小学三六班田雅萱《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

人们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8

杞人忧天是讲杞人很害怕天塌地塌,很苦恼,有一个人前来开导他,最后,他就不再担心他之前担心的事情了,他的`心里也就高兴多了。

我觉得几人担心的事都是一些他不该担心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要像杞人一样担心自己不该担心的事情。

那,就拿我举个例子吧,我刚进入韩愈小学,就听同学说,六楼闹鬼了,当时我十分害怕,我担心我一去六楼会被鬼吃掉,我心惊胆战的过了一个月我才忘记那件事情。我这种情况就和杞人忧天一样的心情。

有一次,是快期末考试了,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她对我说她很害怕这次考试她会考得很不好,老师和她的爸爸妈妈都会批评她,但是她的成绩居然是全班第八名,于是,我对她说,她这不是考好了吗。但是,我也不比她好,因为,我也担心过我的学习成绩呢。

同学们千万不要像杞人忧天一样担心自己不该担心的事情哦。

杞人忧天作文 篇9

无人超市已经开业了,没有一个售货员与收银员,开启了“无人”浪潮。我并不否认人工智能将对未来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也会对一些行业的就业人员产生冲击,但若把这无人化浪潮的完成时间定为20年,则未免太过急躁与理想化。

以现实中的无人超市为例。2017年7一月8日,上海杨浦区无人超市宣布停运,其关键因素是技术——技术不完善导致机器系统故障。而据附近的王先生表示,这家无人超市商品种类较少,并不能满足大家日常生活需求。相比之下,传统超市丰富多样的商品与“平易近人”的购物服务更适合大部分市民。很多人表示,无人超市是一种技术上的半成品,其草草开张具有风险。其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问题;也有经济成本问题:一套无人智能系统远比雇几个操作人员来得昂贵;还有消费习惯问题:年轻人习惯于网络消费,老年人尚不适应这种无人操作……

除去上述原因,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也不同,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人工智能的普及。目前,无人超市兴起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城市,这些城市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相对发达,因此尚可一试。但是,中国目前还有不少欠发达地区,它们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短时间内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忽视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想当然地推测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皆大欢喜,我们能安稳地听之任之。目前的无人超市虽是半成品,其未来尚不可预知,但已然打响了第一炮。也就是说,未来,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其就业人数或许达不到锐减的程度,但定会相应减少。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也应当迈开步伐,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应当拥有“危机意识”,鞭策自己前进,这是好的。但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悲观地认为20年后的就业、生活前景惨淡。

我们与其杞人忧天,不如满腔热血地奋斗前行。20年后的中国科技会更加发展,但依旧需要科学家,依旧需要奋斗中的精英阶层,依旧需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时代解决一个时代的难题,着眼当下,不负自己,这才是每个时代永恒的话题。

杞人忧天作文 篇10

要说起古时的愚者,杞国那个忧天的人恐怕是当之无愧的典型了。

他整日怕天塌下来,怕地陷进去而无处躲藏,愁的要死。于是,一些智者就对他晓只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开导。最后还把他收入到《列子。天瑞》篇里,让世人讥讽。

然而,我今天要为杞人平反昭雪。他无愧于一个大智者、大先知的称号。他的忧虑如今正一步一步被证明,天真的要塌了。所谓智者制造出来的氟利昂正大肆吞噬着臭氧层,南极上空的天已经漏了,恶毒的紫外线正肆无忌惮地冲入大气层,伤害着人们脆弱的生命。那些以智者自居的人,你们还笑得出来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地球也越来越疲惫不堪:水质变坏、大气污浊、臭氧层有空洞、大量动植物灭绝等。杞人的忧虑不再是笑谈,而成了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世人面前。

几年前,联合国向全世界敲响警钟:21世纪,人类将面临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四大问题的困扰;人类若不醒悟,在劫难逃。

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须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色,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熏染得浑浊而模糊。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地球上平均每天灭绝27种生物,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

人类如此行经,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撕掉“万物之灵”的面具吧!看清楚,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种动物,是地球上普普通通的一种生灵,人类只是比地球上的其它动物更残忍罢了,有什么资格自称“万物之灵”呢?

善良的人们,快快觉醒吧!若不尽快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用不了多久,终将有一天喝不上干净的水,吃不上洁净的食物,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将一同消亡!

学会杞人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杞人忧天” 篇11

《杞人忧天》文言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 篇12

【杞人忧天的典故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

【杞人忧天的典故释义】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境内;忧:忧虑。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而整日寝食不安。比喻无中生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的典故历史典故

从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常会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万一哪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啊?到时岂不是要被活活压死吗?

从此以后,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没有地方安身,他越想越觉得危险,越想越觉得可怕,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朋友们看他这样忧愁,整日精神委靡,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会那么容易就塌下来的,即使天真的塌下来了,也不是你一个人担心就能解决的啊!何况,天不过是由很厚的气体聚积而成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大气之中。放心,天不会塌下来的。”

杞人听了朋友的话,又说:“如果天真的是大气组成,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是会掉下来吗?”朋友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由会发光的气体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朋友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仍然在为这个问题担忧。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塌下来,一会儿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会掉下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天没有塌,日月星辰也好好地挂在天上,但他仍然在为此担忧。后来,他因忧虑过度而去世了。

【成长心语】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其每天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把精力浪费在无能为力的事情上,还不如积极一点,去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即使那些毁灭性的事件真的发生了,也不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充满遗憾。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胸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杞人忧天作文 篇13

《杞人忧天》写的是杞人担忧有一天会天崩地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杞人的忧虑是没有必要的。对此,我就有所疑问了:担忧天地崩坠,真的没有必要吗?

虽然日月星辰在天空高高的挂着,每天都按着同样的轨道运行,似乎没有坠落的可能。但是,其实日月星辰也会有掉落的一天。陨石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坠落的陨石砸死人的事,也并非没有。所以杞人担心坠落的星辰会砸死他,也就不无道理了。

至于他担心大地崩塌,这就更有理了。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就能够说明大地也会有崩塌的一天。而且科学家也证明,在几百亿年之后,地球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爆炸,毁灭。或因为太阳的膨胀而温度上升被熔化。这样杞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虽然地球毁灭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但杞人能够想到,说明他的眼光足够远,他的智慧足够高。

在我看来,杞人是个聪明人,眼光深远,比文中充当智者的杞人朋友更要聪明一千倍。

“杞人忧天” 篇1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杞人忧天作文 篇15

“杞人忧天”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杞国有一人非常害怕天塌下来,有人就告诉他天乃气组成,不会塌,即使塌了也无关紧要,但他仍担心天承受日月星辰的能力,接着又被那些自作聪明者告知,日月乃发光之气组成,也无须多虑……于是乎,“杞人”成了白脸。“杞人忧天”成了贬义,何等冤枉!

彼冤枉有三:

其一,“杞人”担忧得再幼稚,总要比不假思索、信口雌黄者好得多。尽管“杞人”不善于忧,但能忧敢忧,远远胜过自以为是、墨守成规者。不料积极思考的这位“杞人”竟背上千古骂名,而以无知为真知者却被视为聪明;维护“天生这样”,阻碍求异思考、扼杀探索的人,竟被视为圣人。呜呼,何等不公!倘若不知者不胡说,不把“杞人”引入歧途,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许要提前一段时间。

其=,“杞人”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法,不但得不到保护、提倡,反而被一棍子打死。尽管人们已知天不只是气组成,日月星辰也不只是气,但有人仍要把“杞人”当活靶子打。至今人们爱把思维稍不合“常规”的,冠以“杞人忧天”,乐此不疲。习惯势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杞人”被当成活靶子,“杞人”永不得翻身。

其三,最令人玩味的是,人们既运用了“杞人”的思维,又要反对“杞人”发言,鞭笞他的忧虑,而许多事情就败在“无须多虑”上。事情就这么复杂,说穿了又很简单,那就是人们千百年来习惯于责骂“杞人”无端“忧天”。

最令人痛心的是,到今天还以“杞人”之忧为不屑,至今无人为“杞人”说句公道话。难道排挤“杞人”、讽刺其忧、打击其人的悲剧还不够多吗?

当今知识界的“断代”、人口的膨胀、土地的沙化、江河的混浊……这些人为的蠢事,为何不能防患于未然呢?是中国缺少高瞻远瞩之士吗?不!20世纪50年代就有“杞人”忧人口;无法无天的年月就有“杞人”忧人才;在盲目狂热中就有“杞人”忧生态……可是,“杞人之忧”远不及自以为是者的耳边风,他们视“杞人之忧”为“异端”。是“异端”就要剪灭。“杀一儆百”成了对付“杞人”的有力措施。

呜呼!这是对人类的亵渎,这是对历史的犯罪。历史的回答只可能是对武断的惩罚。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新一代的“杞人”仍“忧天”,在荆棘中跋涉,在荒漠中呐喊,在激流中求索。

你看中华泱泱五千年,终有“杞人”忧虑“闭关自守”要吃苦头,担心“闭门造车”造不出好车,背着种种“骂名”,勇敢打开国门。可见“杞人”是多么敢想敢做!但由于“杞人”千百年不为人爱,尽管“杞人”千虑或有“一得”,这“一得”也常常被打入十八层地狱,难见天日。即使“杞人”实现了改革这一创举,也难以改变“杞人”的命运,人们还是习惯于厌恶“杞人”。许多“杞人之忧”在有意无意之中被无情地扔进茅坑。

君不见“杞人”忧虑的“官场腐败”;君不见“杞人”忧虑的“崇洋媚外”;君不见“杞人”忧虑的“读书无用”;君不见“杞人”忧虑的“全民皆商”;君不见……

可是,这些忧虑都被那些死盯着红圈圈、方孔孔之流贬为“忧天”,怎不令人痛心?有多少可贵的“杞人之忧”成了“白云千载空悠悠”“奔流到海不复回”。我要说:

“杞人忧天应提倡,陋习无知真堪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