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这里是整理的《雷雨》读后感(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雷雨》中周家人要搬新家了,几乎每个人的台词中都会有涉及到关于搬新家,但是每个人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不过,在周家老爷看来,这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曹禺给大家在人世间留下的希望。虽然说,周萍选择了逃避,蘩漪选择了坚持,周冲选择了追求,表面上看周家人都没有人为这样的希望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希望,但是周家老爷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家里每一个人的希望都是建立在这个希望之上的——就是摆脱现在的状况。
在阅读《雷雨》之后,我对固公馆的大少爷周萍有了很多见解,他短暂而复杂的一生也引起我们的思考。
做人要有担当的精神,可周萍懦弱胆小,遇到困难就想逃避。他的种种做法令我们感到不齿:做出一系列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不敢直面问题,最终以死亡来解脱自己。
长大后,你们不要成为像周萍那样的男人。而要向写《与妻书》的烈士林觉民学习,他是一个英雄,也有自己的儿女情长,但在国家危难当头,他挺身而出。这与周萍的胆怯形成鲜明的对比。“吾至爱汝。”足以看出林觉民对妻子的挚爱,他舍不得离开妻子;但国家需要他,有国才有家,林觉民很明白这一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足以看出他的勇敢和坚决,他最终冲破儿女情长,为国而牺牲。
你们也许会问林觉民是真的爱他的妻子吗?那又为什么舍得留下妻子一个人?
就像秦观在《鹊桥仙》中所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幕”。林觉民曾对妻子说:“我希望你死在我前面。”妻子惊异极了,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而他回答:“你想,若是我死在你前面,你得多痛苦。”妻子瞬时就落泪了,就冲这番话,她真正地明白了自己的丈夫:爱一个人就应该充分地为对方考虑。
林觉民的'做法告诉我们:爱妻子,乃是小爱;爱国家,则是大爱。
“轰隆隆”,一场雷雨从天洒下,给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惊世之作《雷雨》,想到那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曹禺,想到以感恩的心来读它。
四幕情节,高潮起伏,跌宕不已。
第一幕,四凤与鲁贵的对话,周朴园与周繁漪的冲突尤为精彩。只贪幕钱财,轻个人感情的鲁贵只是为了那几十元钱与女儿闹,逼迫四凤,若不给钱就说与大少爷的事,可见他对金钱的追求的了何种地步。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东方葛朗台般鲜活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与周繁漪,虽为夫妻但没有感情,繁漪吃了好多年的药,吃腻了,不愿意吃了,而周朴园却逼着她喝下去,但只是为了建立一个最圆满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形象。
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周朴园在家遇见鲁侍萍,他开始并不知道他是侍萍,只是打听一下关于侍萍的事情,后来经过对话知道了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态度立刻转变,喝问:“你来干什么?”后来想用钱来打发她走,而侍萍却撕了支票。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被抛弃人的悲惨形象。
第三幕主要讲述在鲁贵家中,鲁贵与鲁大海的冲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凤与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真相,不同意,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侍萍双手合十,祈祷着上天若要惩罚这违背人伦道德的事,就来惩罚她自己,刚要放他们走。周繁漪却冲了出来,在于周萍的对话疯狂起来,叫来了周朴园,最终周朴园说出了真相,周萍呆在那,四凤冲了出去,周冲也跟着出去,伴随着两声惨叫,两人双双触电身亡,周萍也饮弹自尽。
悲惨的结局,给人以震撼和无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爱情却发展到最终的死亡,这只能怪这腐朽的旧制度。是这旧制度产生的人导致这一切,人们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钱,去不顾别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鲁贵与周朴园。正是由于这,进而产生了悲剧的鲁侍萍与四凤,疯狂的周繁漪,以及无辜的周冲。
作者曹禺这篇著作,揭示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寄托了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有人评价:作者追求的,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他包含了人类戏剧的精华。是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的融合,是东方文学与西方的融合。
我们记住了《雷雨》,亦不能忘记他的伟大的作者,我们应怀着感恩的心去读书,且不止这,应该怀着感恩的心读千万本书,感恩这些伟大的作者们。
《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 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雷雨从开端仿佛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联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成果。假使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骚少爷虽被她的青春漂亮与温顺感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毕生?他为了本人的前程终极废弃了侍萍。伶丁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分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停止了,谁知造化弄人,运气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盘根错节的关联又演出了,几乎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收命运的打趣,也只能抱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好像所有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解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逝世了3个人……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肉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简直是久演不衰,在相似故事下的就义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略的故事罢了,社会的实在情形应当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国民的道德准则、思惟观点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维的转变,女人变得刚强、英勇,毫不会无声无息授命运的压抑,必会对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提高也是时期先进的一大标记。人们经常在晓得从前的可怜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妙的时代。然而,我岂但要感激新时代,新中国给予咱们的幸福生涯,而更应感谢丽时代给我们的觉醒。不过去的悲凉,哪来当初的幸福甜蜜?
读完《雷雨》之后,我久久无法回神。如同一场下在心灵上的骤雨,迅猛地冲刷过后,只余一地狼藉。
一个压抑阴沉的雷雨天,两个千丝万缕的家庭。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鲜明的人物个性冲突,急转直下的剧情无不像刀刃一样划过我的心,抖颤出不息的余音。
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周冲。在那样一个混浊黑暗的环境里,父亲周朴园虚伪专制,母亲被父亲逼得神经质,而大哥也只是个懦弱逃避的胆小鬼,整个周家就像是一潭死水。相比之下,周冲就像是清晨里的阳光,他冲动、热情、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这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少年。他有着理想化的进步思维,与对真正爱情的憧憬。在剧中他会想到分给四风一半的教育经费上学,在鲁大海与父亲争执时为工人抱不平。这是一个那么美好的角色,他应该出现在青春励志偶像剧中,而不是和那些世间罪恶一起出现在这部家庭狗血伦理悲剧。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一件事——他死的那么无辜,他最大的过错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时代,而这却不是他能改变的。
周冲,“冲”。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有一种信念,冲破这个肮脏的。时代,他的理想如同澄澈的水晶,美得安静,美得纯净,在那个世界人们“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幸福而安宁。看他给四凤描绘的“海燕似的白色小帆船”“带点腥味有点咸的大海”……可他遇到的是四凤,一个同样无辜但已痴迷于他大哥的女子——一个注定的悲剧。
曹禺用他的笔作刀,在我们面前残忍地,一刀一刀地杀死了周冲。周冲的理想化,这本是每个年轻人都会有的可爱之处,但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成了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的悲剧之源。当他美丽的理想被黑暗的现实打破,水晶的壳后直面的真实世界是那样污浊……就像《雷雨》序中所说“连续不断的失望绊住他的脚,每次的失望都是一支尖利的锥,那是他应受的刑罚。”不知当周冲被蘩漪唤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时,他是怎样一种心情?那是他憧憬的恋人,却已经怀了大哥的孩子准备私奔;那是他的母亲,“17岁孩子的梦里,幻的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却和自己暗恋的人是情敌,和大哥纠缠不清?!于是他彻底“死”了,他单纯的如同朝阳般的灵魂不复存在……。其实当我看到他为救四凤触电而死的时候,我是有些微的庆幸的,因为我更不愿意看到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周冲,或是重蹈他父亲的覆辙向世界妥协——那将是更大的悲剧……
我不想站在道德之高点上去批判些什么,《雷雨》毋庸置疑是一场悲剧,它由很多因素所决定:无常的命运,个人的性格缺陷与大环境……但作者绝不只是为了批判“万恶的旧社会”和“丑恶的资本家嘴脸”,如果是这样,《雷雨》没可能经久不衰。《雷雨》不是专属于某个时代的悲剧,它值得我们警醒与深思。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死亡,一词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雷雨》的脉络。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周萍的死倒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在这其中我最想表达的是对蘩漪的评价,她是整部剧中最恶毒,最激烈,性格最丰富的女人,我相信她也是曹禺作品人物中最闪亮的一个。她好像是走了某种极端,将生活变成了不是爱便是恨。她的世界是像我这样接受传统现实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至少,我可以尝试去理解。
繁漪是一个悲情的女人。她对于周萍的爱自然是不被伦理道德所接受的,可是繁漪爱了,激烈如火义无反顾。因为这不该存在的爱情,这不该爱的人,她搭上了一切,甚至变成魔鬼“丑恶地为着情爱痉挛的喊叫”,可是她的萍却是在努力地中止这变态的关系。这不是谁的错,在感情的问题上本就没有对错。只能说,繁漪是一个牺牲者,是这个社会规则的牺牲者。她是任性的,是悲惨的却是同情不得的。
繁漪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她拥有旧式中国女人的哀怨、柔弱,又拥有新一代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魄力。所以她享受于这个这个封建大家庭给她的地位以及荣华,又想逃出这个密不透风的'铁笼子似的周家。繁漪的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她毫不犹豫地牵起周萍的手,不肯悔改的希望他能带给她的精神世界一点光芒。可惜周萍不爱他,他的心在四风那里。于是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陷入悲剧的深渊。
“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繁漪复杂的性格特点反映到了生活上。我想,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对于周萍是爱还是恨了,这其中太复杂,终于发展为一种扭曲的性格。爱恨交织,带着报复的欲望,不能自己。
繁漪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怕的人。当情绪到达极点时,她什么也不屑一顾。“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
这样的人物,是那种主宰一切的人,也是容易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之地的人。她的阴鸷她的力量还有她的痛苦将她雕琢为一件让人捉摸不透的艺术品,只是压抑的太易自燃。
不是爱便是恨,繁漪爱到了深处衍生出来了恨。爱恨交织,雷雨轰鸣。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
1933年的夏天,23岁的曹禺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无声的雷雨。
这部剧本中所描述的故事,真的如雷雨一般。
所有的事情在极短的数小时内发生了,就如闪电一般迅速。然后,所有的事情仿佛被雨给冲走了表面的伪装,一一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雷雨》所表现出的冲突,不仅仅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对于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也体现出了他们个人所拥有的矛盾心理。
如周朴园。周朴园为娶有钱有世家小姐进门,抛弃了鲁侍萍与他的一个孩子。周朴园用卑鄙的方法发财致富,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然而,剧本最终的结局,的的确确符合了这句话。
然而,周朴园在如愿的娶了周繁漪,并且有一些家底之后,他时不时还是会拿出鲁侍萍的照片,看着照片中的人儿。或许周朴园与鲁侍萍怀着一种歉疚,或许是害怕她会找回来,但是,谁又晓得这其中是不是还包含着一种情谊呢?至少,从这个周朴园经常会拿出鲁侍萍的照片看的这个细节,我想周朴园或许还有些良知。
而周蘩漪,在全剧中,或许她才是最可怜的人。
她嫁给周朴园,她与周朴园相差20岁。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她在家中却处处被压制的。明明如正常人一般,明明有着健康的身体,却要因为周朴园的话而天天喝药。后来,她爱上了周朴园的儿子周萍。这种乱lun的关系,最终是长久不了的。周萍爱上了鲁四凤,周萍厌倦了这种社会不接受的关系,他离开了周蘩漪。于是周蘩漪愤恨。她的精神一直被压迫着,得不到解放,而她的爱也付之东流。没有依靠,没有精神寄托。她为着周朴园的谎言而喝药,被人当作是疯子、不正常的人。在如此环境之下,她怎么能不怨恨?她如何能不疯?对她来说,她所处的环境,就如同雷雨未来前的闷热,令人窒息。
然而,在她“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的时候,她突然清醒了……
那是周萍与鲁四凤的悲剧——兄妹相恋。他们的悲剧应该归咎于上一辈。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抛弃,让周萍以为自己的生母以死。他与四凤的爱情,终究只会是一场悲剧。
而对于周冲,那么年轻的孩子,他的爱是纯真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爱得不到润养。他的好心,他的善良一次一次的被打击着,这让他明白社会的残酷,这让他变得越来越压抑。
《雷雨》,它描写出在那样的社会中,爱情往往会成为利益与谎言的祭品。让心存善念的人放弃对他人友好的希望。利益与金钱变为世界的主宰。
《雷雨》,那是一本会让人有深刻思考的书。
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的信念,思考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人情、家庭、社会以及更多……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