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读《国学经典》有感精彩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寒假,我观看了山东教育频道的"国学颂读"节目。这个节目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品读了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
国学是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精髓,经典是历史文化长河的璀璨明珠,它们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看了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明白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含义;感悟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崇高境界。体会到了国学经典对我们的重大作用……其实,我在小时候便于经典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便教我们唐诗。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们读,让我们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背的第一首唐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是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一首诗,诗中写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我还因为背得熟练得到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呢!假期里,我也没有停下学习国学的脚步。吃完饭,爷爷便拿着印着插图的故事书,开始给我讲传统故事。爷爷有时用滑稽幽默的语言向我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用沧桑低沉的话语讲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时的壮观景象。这些故事有时会逗得我开怀大笑,有时会让我引发万般感想,有时还会让我为这些伟大人物流露出伤感之情。
上了小学,每个星期有两节传统文化的课程。我每个周末都盼望着这两天能快点儿到来。老师给我们将孟母三迁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劳苦用心,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给我们讲述凿壁偷光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匡衡那样不断进取、勤奋向上的学习之心,还给我们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要孝敬父母。其中最令我敬佩的黄香与吴猛。吴猛夏天的时候,他为父亲驱赶蚊虫,免除他父亲被蚊虫叮咬的忧患。黄香冬天,他先到被窝里把被子暖和好,解决了父亲受冻的困难。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便想到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妈妈洗衣服,爸爸下班后,给爸爸倒一杯热水……记得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的选拔赛,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演唱了一首用论语改编的歌曲,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登上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表演当天,我们在台上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完这首歌后,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们几个人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经典文化不仅能增加人的知识,还会提高人的修养。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经典。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就增多了更多方面的国学知识。我常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仆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常常赞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也常常佩服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也从中学会了很多,学会了要像陶泓景一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好的东西要向好朋友一起分享,学会了苏轼"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的豁达心境,学会了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情……记得上初一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准备,我决定以舒婷的一首现代诗参赛。比赛之前还稍微有些紧张,但看到台下有很多同学帮我加油打气的时候,我的紧张之情便不复存在了。在台上,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饱满的感情把这首诗歌朗诵完毕,获得了一等奖。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并且还品味到了经典文化的含义。
其实经典文化含义也就是这样的:对小时候来说,那就是队形排列整齐的几十个文字;而现在对我说,那是中华文化中的颗颗明珠;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那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让我们一起感受国学的魅力,品味经典文化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
文化有许多级台阶,每一级都安顿着不同的项目。那么,最后一级是什么?
最后一级不是名校,学派。不是国粹,唐诗。它们每一项都有资格找到自己的文化台阶,自成气象。但实际上它们都不是而且也互不承认,然而当说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几乎没有人有异议。
那在中华文化中,最后一级台阶便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范围之广,难以一言以蔽之,君子怀德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知耻…而我今天所想谈的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出于孔夫子之口,见之于《论语。为政》表面白话翻译很简单:君子不是器具。但它所想反映的命题就比较艰深了,所以我选择从“君子有礼”这点切入,精神需要赋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形态。中国历代文人君子没有不讲究礼仪的,所谓煌煌中华,礼仪之邦。中国礼仪可上溯周公定礼制商国是,周朝礼制分为礼和乐两个部分。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而乐用于缓解社会矛盾。孔夫子就季氏用了不合规矩的八熤,他立刻愤然不平“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极其注重礼乐这方面的修养,强调乐这项对政治起非常大的作用的杆秤。而如今的我们对此丝毫不在意。生活中从来无仪式感这一说。这由此能让我们联想到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前阵子引起公愤的北京幼儿园红黄蓝事件,教师的形象受到深深的玷污,所谓教育的仪式感何在?况且人类文明在名义上应该是在前进发展而为什么会有这样泯灭人性的事发生在帝都之中?中国礼制是否要在如今断片?我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是已经被所有人所遗忘的君子之礼。回到“君子不器”这个命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做事总是重复着完全一样的言语与笑容,对于我们而言与道德相悖的事情也几乎没有机率去做,但我们机械的生活常常让我们缺少一种君子之道很重要的东西—仪式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仪式感,小到写一篇文章,也总是像写反思一样在脑中机械构造,缺乏应有的灵感与灵动。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敷衍。我们就像孔子所说的器物一样地在生活总觉得生命不该这样平淡,于是我们提出了“从前慢”“希望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而真实生活中一遍遍地麻木着自己,总抱怨着过年没有年味,而实际上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不够,不愿用心编辑一条祝福的短信,没有耐心写一份带着温度的信,是我们自己将多彩的生活变成了复制之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这一个”亦即独立生命的自我把持,因为人的生命不可重复。不要让自己成为器物过着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生活,同时也不要成为器物的奴隶,将外界物质看的比自身品性还重要,中国文人讲究一个气节,很多人将之称为“文人的清高”不错君子之道需要的就是这种不仅于外在而且于心底所生的这种清高的品质。俗话说相由心生,当你内心坚持着一种仪式感的时候。你的所作所为也都让人感动。因为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做态的君子如今已寥寥无几了。
诸君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希望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够过出一种仪式感而让自己觉得自己不仅仅是活着。
报名注册这天,姚老师给我们发了五年级的新书,其中《国学经典》这一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看得如痴如醉!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这些名言永将成为我的生活导航。我通过读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义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最近,我在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读了《大学》后,我虽然不太懂其中的奥秘,但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我喜欢《大学》中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我理解这三纲领就是去恶从善、改正缺点,弘扬光明的德行,使自己达到最完善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目标呢?诸葛亮告诉我们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恬静才能修身,只有俭朴才能涵养品德,只有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内心宁静才能高瞻远瞩。
《大学》这本书总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理,指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要做到修身就必须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代的刘蓉少年时在屋子里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这屋有一处洼坑,每次经过,他总要被绊一下。刚开始,感到很别扭,走着走着也就习惯了。有一天,父亲看到他被绊一下也没感觉,就很生气,大声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怎能治理国家呢?”是啊,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这就是《大学》这本书教给我们的道理,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从修身开始。比如,你将来想做什么工作,而现在却不努力、不学习,天天只求想象,而不面对现实,到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只有一直向着一个目标出发,不断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
我们从一开始就一定要有美好的目标!要在家孝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在社会不为外界干扰和诱惑,不为名利所困,对朋友要守信。我学《大学》,感到很有收获,今后,我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百般期待中,《国学经典》踏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了,它安静地躺在书桌的中央,那淡淡的浅绿色透着浓郁的古典风,开启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就这样,悄悄地与《国学经典》牵手。
仔细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是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稚嫩的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带着这种好奇心,我轻轻翻开它,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坏了这种难得的复古意境。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索。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