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精选3篇】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还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中的其中一本。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1

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终会拥抱,带着同样满怀的情,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

安娜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但她永远都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2

这本书透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败的杯具和列文在农村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革命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乡下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状况下却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而赶去莫斯科为哥嫂调节的安娜,却在车站认识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渥伦斯基。于是,这个纠结的故事就这样华丽丽的开始了。

话说当时,杜杜丽的妹妹吉提正暗恋渥伦斯基,可渥伦同学却无心娶她。十分不巧,爱着吉提的列文从乡下赶来,在舞会上向吉提求婚,却被当场拒绝。在同一场舞会上,渥伦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顾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来安娜已经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也觉得渥伦同学有点一根经,因此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别把我当空气。本来吧,这事到这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但是当时艰辛谁人知?没想到安娜和渥伦斯基,一个里应,一个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儿来……天理难容,也注定了他们的杯具。

最后,安娜卧轨自杀了卡列宁参加了她的葬礼,并带走了他们的女儿。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与土耳其作战,但求一死。哎,要我说,他早干嘛去了?

哎,回想当时看书时,我可没少骂渥伦斯基和安娜,感情是一回事,家庭又是一回事,他们所谓的感情是虚无飘渺的,无论如何总不就应冲开家庭的底线。虽然说当时卡列宁与安娜岁数相差甚大,但他宽容但是少见的,他总在为安娜着想,对安娜的私生子也很好,更只因安娜之后有了悔改之心而求他原谅,他便原谅了她,样的胸襟一百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啊!从安娜的种种来看,安娜是一个连自己都不会为自己思考更别说顾全大局的人,不明白道德为何物的可怜人,也正是正因她自己,才一手造就了这场杯具。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3

列文,一个失落的有志向的男人,扎根农村;同母异父的哥哥是个有名的作家,谈着哲学,自以为是;另一个哥哥可能是这个阶级的判逆者。他们的上代甚至上上代都属于贵族,都有房产和地产。

列文,不知道年轻时过着怎样的奢侈生活,又是怎样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而改邪归正的,总之当他恋上吉娣后总是在自责自己不堪的过去。当他第一次求婚失败后又不得不回到乡下去疗伤。可是农民的懒惰和拖拉让他很多的计划进行不下去;他准备写本农业科学的书,可是还没能动笔的;他很善良送种子给农民并指导他们科学耕种;他想脱单可没合适的对象;他想念吉娣,可又忘不了受到的伤害;他改邪归正心中坦然又总想起以前的堕落。

哥哥柯兹尼雪夫来农场度假休息,哥哥很喜欢在田园的生活。就像我们现在喜欢暑假带孩子出门玩山玩水的一样,带着欣赏放松的心态,同时哥哥发现弟弟思维方式、对生活的应对方式很农民,很没有贵族的范。柯兹尼雪夫也喜欢做公益活动可是很理性。

列文因为在自治会受了很多挫折,在农民身上发现很多问题,因此带着很多消极情绪。可能是因为年轻做事还凭着热情,看问题不全面,现在的他只想把自己的农场管理好。他和农民一起割草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哲学上讲“精神与自然意识的本质差别是什么?这一区别就是本能活动与“劳动”的区别。人必须通过劳动来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然后才有在这个基础上的文化世界之建构”。(现在的他我挺喜欢的,男孩就应该自己去探寻,今天对学生也说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会珍惜现在生活的不易。让我们对列文多一份耐心,相信他会长大成材。)

吉娣一个无知的女孩,看她真是可怜,可是谁能看到未来呢?起始时她是喜欢列文的,但后来又被伏伦斯基迷惑。可是当她拒绝了列文的求婚准备投入伏伦斯基的怀抱时却被他给甩了,“弯扁担打蛇两头不着杆“,气的病了。吉娣在国外遇见了华仑加,碰上了__,有种《你往何处去》中的感觉。吉娣是有脑子的,能分辨善恶,能认别人心。”上帝看世人‘无任何条件"吉娣在伤害了列文又失去了花花公子伏伦斯基的爱以后爱上了上帝。"宗教是人民的***",也是吉娣的***。

可是列文脑子里总是会想到死。列文认真处理草场的问题,看到新婚的青年夫妻如此开心想着自己的出路,原打算找个农村妇女,没想到看见吉娣来了,他的救星来了。列文喜欢一个生活的很好的农户一家,对他们的生产模式很有兴趣,回家和农户商量全作经营,并打算出国考察。

当他在奥勃朗斯基家见到了吉娣,他不想死了。

“十九世纪(维他命多利亚时代)如同在许多传统的文化中,爱情往往不是那么自发的,最后导致婚姻的个人经历。婚姻多半是通过男女双方的家、介绍人或者在没有撮合者的情况下以条约的方式确定下来并进行的。婚姻要门当户对。至于爱情,人们认为婚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列文和吉娣在慌乱中终于结婚了,两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有紧张和口舌之争,但还是因太爱对方了。列文不那么爱农事了。两人在书房的场面非常温馨浪漫。

列文陪吉娣回莫斯科待产,柯兹尼雪夫去参加竞选,他也去,可他仍然搞不清很多事情。

列文陪吉娣在在莫斯科待产,可预产期到了还没有动静,列文对待在这很反感,他总是很不安,他不喜欢寻欢作乐,所以格格不入。每天就是串门上俱乐部听音乐会等等,可他又不放心吉娣。李伏尔和他处的还好。他还遇上了伏伦斯基,渐渐地觉得这人还不错。他还参加学术研讨会可惜没人在听他说自己的观点。在俱乐部喝酒后被奥勃朗斯基拉到安娜家去了。列文竟然对安娜产生了好感,被她迷惑。安娜似乎已经疯了,对一个个年轻有为的男人展示自己的魅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说填补伏伦斯基对她的逃离。列文因此在吉娣面前露出马脚了,小两口子又嚼了不少口舌进行了化解。第二天凌晨吉娣要生孩子了。喜欢列文的表现,好男人就该为女人担忧。

列文有了美丽的妻子,有可爱的儿子,农场经营的也不错,可是他仍然不快乐,他还在思索生与死的问题,还在思考为什么活的问题,他始终不知道自己应该不应该信宗教的问题,他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他的思考是个大问题,我也像他一样没弄明白信仰是什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