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一篇让我感触很深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中的语句灵活变通,惟妙惟肖,精髓也是活灵活现,可真的是文章当中的好文章,可惜寥寥无几。其实在这文章背后,却是每个人才的艰辛和付出。
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黄金屋可真难找呀,但在高手面前可是小菜一碟啊!文章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很有层次,有哲理之说。告诉你们吧,这就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句子,意思大概就是: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某个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身体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让他的资产缺乏而贫困……看着我都不寒而栗了。唉,孟子死的太可惜。
像这样经受磨难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当年不畏廉耻不忘初心的司马迁,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我们要像孟子写的那样成就大事的例子,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图强,从而有所作为,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尝尽成功的果!
在课前,老师告诉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 ”。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学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詹天佑》这篇文章写的是:詹天佑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并比计划提前两年竣工,给那些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是一件多么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自豪和骄傲的事。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令我钦佩不已,和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的态度让我为之敬仰。
詹天佑对这项工程修筑的态度从文章中表现的十分坚定,如”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是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这番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詹天佑重视这项工程,给中国人争一口气。我们要学习詹天佑的精神,对每件事认真去做,不能马虎,并定回成功。
文章中”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表现了詹天佑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誓为国家作贡献的战斗精神和顽强毅力,体会到了詹天佑对代每一件事都非常负责任。
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文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侧,不但惹那 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内心的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声誉。修得不好,会惹得那些外国人讥笑,修好了,能够回击帝国主义的藐视。充分体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詹天佑接受了任务,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选择,詹天佑毅然接受了,可见他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和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为祖国争气的决心。
虽然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但詹天佑不怕困难,知难而进,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并使工期提早两年,证明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我们应该向詹天佑那样,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沉着冷静,靠自己的大脑去想办法就能解决,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我们也要学习詹天佑爱国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要好好学习,也要为祖国争光,长大报效祖国。\
读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其中“若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知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我很受感动。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先让自己经受挫折,接受磨难,使自己增长才干,才能战胜困难,到达成功。所以挫折是人获了成功的重要条件。
穿越历史的长廊,有多少伟人在挫折的历练下登上闪耀的巅峰。公元前99年,司马迁正潜心写作《史记》时,却因为替李陵辨护,遭到汉武帝惨无人道的腐刑。这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次极大的人生摧残和耻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轻生,因为他的宏愿还未实现,伟业还未完成,他从先人在逆境中奋起而有所作为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狱中,忍辱负重,磨砺心志;出狱后,勤奋耕耘,终于写了《史记》。挫折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时写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写了《离骚》,但他们都成了伟人。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正因为他们有着“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精神,经过挫折,他们变得坚强,经过挫折,他们变得沉着,经过挫折,他们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而有些人,他们有着非常好的先天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辉煌,这是为什么呢?因人他们缺少挫折。例如:三国时的刘备可算是一代英豪,一生东征南讨,从织席为生到蜀汉称帝,可他儿子刘裨却是个昏庸荒淫的无能之辈,连诸葛亮这样的能人都扶不起来。北宋名臣寇准,他的子孙依靠祖上的功德,不能自立,家道败落,沦为庶民。正因为他们从小就拥有良好的先天条件,没有经历磨难,没有才干,才使自己沉沦。可见磨炼对人多么重要啊!
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就必须接受磨炼,暂时的顺利将会是人生路上最大的潜在障碍。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讲述了在长征途中红军进入草地时发生的事。
在文章中,有一位老班长带着三个病人跟在队伍后面。在过草地时,老班长钓鱼给三个病人吃,而他自己舍不得吃,最后三个病人走出了草地,而老班长却饿死了。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这个老班长完全可以抛弃这三个病人,如果我是那个老班长,我一定会有吃的先自己吃,不能让自己饿着。等我吃完了在给他们三个吃,可老班长宁可饿死也要让他们三个病书包范文人活着走出草地。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红军再过雪山的时候,有一个人冻死了。他们的将军很生气,要处罚军需处长,没想到冻死的那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流下了眼泪。我很敬佩这位军需处长,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一定会先给自己多穿几件棉衣,不能让自己冻死。
我要向他们两个人学习,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多想想别人。记得有一次,有一个人向我借东西,他有急事要用。我本来可以帮助他,但我怕他把我的东西弄坏,便找借口不借他。在看过这两个故事后,我觉得自己太自私了,他们可以为了别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可我竟为了一件小事而推辞,真是太不应该了。
从此以后,我也要多给别人一些帮助,不自私、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