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敬业的小编燕子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北方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篇】,欢迎参考。
小年简介
小年夜是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最常通用的小年夜是北方地区的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也有将腊月二十四作为小年夜的,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灶王”,相传灶王原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
人们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节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
北方小年饮食习俗
北方小年食物: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食物:豆腐
腊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的说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储存到过年再吃。过年吃豆腐只是要为新的一年取个“斗福”的好彩头,期望福气能成斗成斗的来。做好或买来的鲜豆腐不好储存,又不想都做成冻豆腐,所以就采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让过年的餐桌上多一种吃食。
北方小年食物: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北方小年食物: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北方小年食物: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烧吃,火烧与小年几乎划等号。
北方小年食物: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食物: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北方过小年习俗作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旧时济南民间流传的一首童谣,意思是说,喝了腊八粥也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腊八节这天,济南的家家户户都会喝腊八粥。腊八粥是以糯米和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等八种粮食和果品煮成的“甜稀饭”,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以表祝福,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腊八粥吃数天还有剩余,人们便认为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灶节,又称灶王节或灶神节,民间把这一天称为“小岁”或“小年”。人们认为灶神为掌管一家兴衰福祸的“一家之主”, “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过去济南人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灶送神仪式,以保佑全家平安、吉祥。
祭灶一般在晚上进行,即烧掉旧灶王,贴上新灶王,灶王画一般贴在锅灶墙上,两旁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在张贴灶王之前要先扫尘,大多数人家于腊月二十三之前完成扫尘工作,但也不乏在腊月二十三下午扫尘者。
扫尘工作结束后,开始贴新灶码。贴时,先用刀子(旧时用线)裁下小马子,以便灶王爷骑它上天,再用浆糊把灶码、对子及横批贴到墙上,用笤帚扫平。晚上五六点,男人放鞭炮,女人煮下午包好的肉馅饺子。男主人端着一碗饺子,带齐家中的男性成员,把裁下来的小马子和旧灶码卷在准备好的烧纸里,在街门口面朝南烧掉,并泼洒饺子汤祭奠,之后,双手合十或磕头祭拜。发小马子有的是在自家院落内,从灶屋门口往西南方2米处,用烧火棍就地画圈;有的在锅灶前,供上一碗水饺一双筷子,然后磕头祭拜。
发完小马子就开始祭拜灶王爷,祭拜时要烧香、跪拜。摆上水饺、糖瓜、果品等供品以及喂马用的草料和青豆,糖瓜取其粘性,希望灶君吃了以后嘴被粘住,免得向玉帝汇报家里的是非;也取其甜性,希望灶君吃了嘴甜,多讲好话,为家人带来好运。古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仪式主要由一家之主来主持。
祭灶时的念词也很有意思,如“灶王爷爷一家之主,叫你向西天,早去早来,少说是非,多说方便。五谷杂粮多带点儿来”;“灶王爷爷早去早来,带个大胖小子来,别带推车担担(挑担)的,带个拉弓射箭的……”;“灶王爷爷本姓张,一年一回换衣裳,灶王爷爷上天堂,抛米抛面你都承当,到天上多说好话,少说是非……”不论什么说辞,都是希望灶王爷能为全家带来幸运吉祥,保佑家人万事如意、财源广进。
旧时济南的。家家户户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好为新年营造一个焕然一新的环境,称为“扫年”,因为“尘”与“陈”谐音,扫走尘土也就意味着把一切“晦气”、“穷运”扫走,把福气扫进门,反映了人们企盼吉祥、福气的心愿。就像这首儿歌中说的:“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扫个聚宝盆。聚宝盆里有个宝,子子孙孙用不了。”
PS:这是中国北方大部最传统的过小年的习俗,还记得从小到大一直都记得的一个俗语:“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在北方,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对腊八节,小年祭灶等等都很重视。昨天,是中国传统的小年,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生活在南方的大都市,丝毫感觉不到腊八和小年的气氛,实在有点遗憾。
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五毒饼
北方端午节吃什么 北方端午节的习俗食物盘点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
1、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五毒饼
端午节前后,不少食铺会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实际上,五毒饼就是玫瑰饼,只不过其最外一层的酥皮儿上印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的形象罢了。五毒饼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初夏时节正是毒物滋生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会食用“五毒饼”祝愿消病强身,祈求健康。
2、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黄鳝
3、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4、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大蒜蛋
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茶蛋
5、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6、北方端午节吃什么――吃打糕
吃打糕端午节是南方端午节吃什么 南方端午节的习俗食物盘点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腌制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饭
宁夏、河南等地的习俗是吃腊八饭。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河南的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北方腊八节习俗]
端午节早晨,陕西人一般要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又称“角黍”。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引周处《风土记》和《本草纲目 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艾草借以避邪。艾草,又名艾蒿,是菊科多年生植物。《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灸疾病。”是一种中药材,它可以用来防病和治病。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采之入药,可以防病治病。艾草性温、味苦,煎服有止痢、止血作用。晒干的艾草,是中国针灸术必不可少的药物。所以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荆楚岁时记》载:“端午日,荆人皆踏百草,采艾为人,悬于门上,以禳毒气。”按陕西关中人的说法,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是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北方春节有什么习俗?
1、祭祀。在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准备好贡品祭祀已故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希望他们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
2、贴春联。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
3、扫旧。新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
4、贴挂贴。过年贴挂贴(又叫桃符)和贴春联一样,五颜六色的挂贴给春节增添了喜庆。
5、贴年画。北方人喜欢在春节时张贴年画,给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6、守岁。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守岁,即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饺子。守岁习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7、放鞭炮。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
8、拜年。北方人有晚辈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小辈们三五成群地到长辈那里拜年问好。
9、扭秧歌。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
10、过年当天男人贴春联,女人在准备各种美食,贴春联之后,在祖先的排位前面摆放水果,菜品,糕点,筷子,来缅怀先人。
11、晚上家里的人不会去串门,在家守岁,包饺子,等待12点的钟声,放鞭炮,以示庆祝新年的到来,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迎接死去的列祖列宗回来一起过年,鞭炮为列祖列宗引路的说法。开始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争取在新的一年里第一时间抓一个好彩头。每个人都要喝一点酒,寓意一年当中衣食无忧。
12、睡觉不要脱衣服,代表一年不会一无所获。灯都要亮,代表一年红红火火,亮亮堂堂。
13、每逢祝寿,尤其是给老年人祝寿,人们都喜欢送寿桃,以此来预祝过生日的寿星健康、长寿。这个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据说是从孙膑开始的。传说,孙膑18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孙膑在师傅那里刻苦学习,废寝忘食,甚至从来没回过一次家。五月初五那一天,孙膑突然想起来,今天是母亲的生日。老母亲已经有八十高龄了,天天盼着儿子回家。十二年没见面了,不知母亲身体如何。再说孙膑的家里,这天大摆酒宴为老母亲庆寿。老母亲见全家人唯独少了一个孙膑,心里难过便哭了起来。正当一家人劝慰母亲时,孙膑回来了。孙膑看见母亲那因为思念儿子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傅送的桃送给母亲说“今日告假回来,师傅送我一个桃孝敬您。”大家看见孙膑的母亲吃了桃以后,变得健康年轻了,纷纷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甚至是一般亲朋好友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寿桃,表示衷心的祝福。
14、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我国民间都盛行舞狮。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平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舞狮子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子舞。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当时的狮子舞,还流传到了日本。
北方过年习俗
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
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
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杀年猪
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赶年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临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中置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
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馒头,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发一次面、蒸一次馒头。但过年期间则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包子、糖角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发面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将“面引子”用水泡开,掺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发酵。因为量大,所以一般要发一整夜。发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适量的纯碱,再掺入一些面粉,揉到软硬合适,然后继续发酵一段时间。这发面是个技术活儿,各家主妇们都特别重视,因为过年亲戚来了是要吃的,谁蒸的馒头酸了、不起了,难免落人笑柄。
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儿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有的人家还会在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贴春联、守岁
大年三十,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
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间,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
回娘家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包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姑爷陪着媳妇回娘家,初三,一般也是回娘家,但意义不同,这个日子,大都是没了爹没了娘的走亲戚。
迎灶神
腊月二十三,北方送灶神上天过年,大年初四,三阳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北方春节食物
饺子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鱼
“鱼”与“余”谐音,寓意生活富裕,钱财有余。过年吃鱼包含年年有余之意,蕴含着人们对财物富庶的企盼。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小编给大家介绍北方最喜欢做的年菜—红烧鲤鱼。
材料:鲜活鲤鱼1条约750克,花生油100克,湿淀粉25克,大蒜5克,酱油25克,松蘑15克,料酒25克,生姜5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辣椒面1克,精盐1.5克,芝麻油2克。
做法:
1.将鲜鲤鱼洗净,去鳞,去鳃,在腹剖处用刀划开,去内脏,洗净血沫,两边斜剞5刀。
2.松蘑水发后,洗净泥沙,去蒂根,大葱去皮,洗净,均切成细丝;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片。
3.锅内放入花生油,旺火烧热,稍次序却时,将整条鲤鱼下锅煎成两面成黄色,再烹入料酒,再依次放入辣椒面、松蘑丝、精盐、酱油、姜片、烧开,改小火焖熟,再放入葱白、味精、勾芡,加入芝麻油、胡椒粉,入盘,即可。
猪前蹄
北方过年,啃猪蹄儿是要给来年有个挠头!(挠是指往回赚钱的意思)买猪蹄儿还有一规矩,就是一定要买猪的前蹄,因为前蹄是往回挠,后蹄是往后蹬。猪蹄红烧,卤水都可以,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做法。
材料:前蹄2个,黄豆100克左右,葱段、姜、葱花、盐、鸡精适量。
做法:
1.猪前蹄一剖为二,浸泡洗净。
2.在开水中焯一下后洗净。
3.黄豆提前在水中浸泡。
4.电压力锅内放入黄豆、前蹄、葱段、姜片,加入适量水,接通电源,选择好程序,加压至猪蹄熟烂。
5.打开锅盖,放入葱花、盐、鸡精调味,加入枸杞装饰即可。
鸡
鸡与吉同音,寓意吉祥 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飞黄腾达 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柿饼
柿子也是北方新年市场常见的食品,不少地方在守岁时会准备糕点瓜果,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柿饼,即象征事事如意。养生之道网小编温馨提示:以下几种人不适宜吃柿饼:
1、体弱多病、产后、病后、外感风寒和贫血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禁用。
2、不宜空腹食用柿饼,尤其有胃溃疡的病人。
3、柿子皮不能吃。因里面含有较多单宁,他们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灶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糖瓜粘”,北方人在小年这一天有吃灶糖的习惯。
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阖家团圆,幸福甜蜜之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