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诸葛亮作文(优秀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6篇评价诸葛亮的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篇1

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可见曹操十分忌惮。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评价诸葛亮作文 篇2

既生了周瑜,为何要生诸葛亮。

古代有英雄豪杰,而现在有学霸大神。在古代,周瑜是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给他设下一计——草船借箭。在我们班,我和他都是“重量级”人物,同样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同样是他嫉妒我。

他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周瑜”,而我就是“诸葛亮”。有人说周瑜比诸葛亮要差,可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胖,虽然胖的很“可爱”,但谁说胖子不如瘦子!上课时他总是神速来解答老师设下的难题,却总是漏洞百出。

一次数学课上,可真是让我体会到了“草船借箭”的悲伤。当上课铃打完后,便感觉背后一股冷气飘来,“嗒嗒······”随着一声声高跟鞋的声音,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同学面前,而且她一上讲台,就感觉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她身上,好像那一张非常冷漠的脸正在盯着自己。“看你们考得好成绩!”光这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气势打败了。

“武文静!数学壹佰零叁分,你连一半都考不到!加上卷面分才伍拾分呀!”我的同桌武文静一听,吓得半死。一节课过去了,到快下课的时候,班里的“周瑜”开始陷害我了。“老师,我觉得同桌之间要互帮互助,所以······”“哎,这个意见好。”王老师表示认同。这时,他突然冲我一阵坏笑,我一切都明白了,我这个“好”同桌是怎么教都教不会的。

不过,这件事的结果和古代的事件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同桌追星,于是我激励她,如果考好了,就带她去见那个明星。

这一次考试,同桌努力考了捌拾分以上,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周瑜”的同桌因为没考好,受到了批评,连“周瑜”也受到了牵连啊!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篇3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三

人家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依我看,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一)诸葛亮隆中钓刘备

刘备一心想成就帝业,但他那两个拜把子的兄弟--关羽,张飞却没有能力给他出谋划策,再加上水镜先生徐庶的大力推荐,孔明的身价自是大涨。他倒好,跟人刘备玩捉迷藏,刘备每拜访一次,他的身价就以直线上升到他满意了,才肯与刘备成交。于是乎,便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其实这是诸葛亮给刘备暗露自己的才能作为筹码,让人刘备愿出高价请他。又有身价又有面子,何乐而不为?

(二)池塘边上谋荆州

孔明一到新野就要钓鱼,而且为他服务的还是刘备手下的三员虎将,叫关羽,张飞给他做鱼竿,条件还特别苛刻,弄得人关羽,张飞一肚子怨气。叫人家赵子龙去找池塘就算了,去池塘有一段路他那车过不去,得!派人家去修路。等到要去钓鱼了,还让人把张飞带去 ,说是让他挖蚯蚓,要不是刘备在,张飞不把他杀了算不错了。钓鱼是假,玩把戏是真,是等刘备把军事指挥权给他。

孔明自己也知道,他在人家眼里就是一臭读书的,就会指挥人。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关羽,张飞,又和刘备是拜把子的兄弟,就更不买他的帐了。要指挥他们就必须有剑印在手,又不好和刘备明说,于是 ,他百般刁难三员大将,使关羽,张飞的脾性表露无遗,再来向刘备伸手要剑印,刘备也就无话可说。等剑印一到手,名正言顺了,张飞也不得不认账了。

孔明带一百人去荆州吊唁刘表本就是无限的夸张,他自己心里明白,去荆州受制于他人,带多少人都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就他和赵云同去,也就足够了。他却借此夸张自己的胆识和谋略,以此取得刘备的赏识。事前就安排了孙乾准备筵席,还让简雍准备好功劳簿,营造胜券在握的气氛,打败曹军后,又是大摆筵席,又是记功劳的,刘备帐下还有谁不服他呢?

(三)孔明装腔作势激鲁肃

孔明知道鲁肃意在说服刘备与东吴联合抗曹,但为了在同盟中不处于被动,他故意糊弄鲁肃,说刘备想降曹,让鲁肃权刘备不要降曹,主动权就转移到了刘备这边。他深知鲁肃憨厚老实,就糊弄他,让他急了亮出底牌。孔明欺负老实人还真是有一套,不过就孔明这么聪明狡猾的人,骗谁,谁都有可能相信,更何况是老实人一个的鲁肃呢?我只能对鲁肃深表同情了!

(四)联东吴抗曹

一张利嘴可以让人气得七窍生烟,却未必能让人心服口服。孔明舌战群儒的确精彩,调动了他的智慧和才学,出语犀利辛辣,甚至嘲讽挖苦,让张绍等主张将曹的人纷纷败下阵来,还不忘给他们留点颜面,表现了他不卑不亢的修养,以及他非凡的外交才能和风范,让人不能不服。

说服孙权时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技巧,劝孙权向曹操投降是为了激起他抗曹的决心。等孙权明白抗曹必须先联合刘备后,他才把抗曹的策略和盘托出,从四方面分析曹操进攻动物的不利因素,使孙权信心大增。所以呀!有一张利嘴和非凡的才能是必要的。

(五)辱激周瑜抗曹

孔明劝周瑜把自己的娇妻小乔送给曹操做小老婆,啧啧!太损了!他又耍了个滑头,假称自己不知道小乔是周瑜的妻子,使周瑜的愤怒难以发泄在他身上,只能大骂一通曹操,这是 孔明要达到的目的。

这倒要怪周瑜自己。他口口声声要降曹,试探人孔明的抗曹策略,结果被孔明看透了心里的小九九,并狠狠踹了一脚他的痛处。孔明充分利用周瑜易怒的脾性,用辱妻之计激起他的愤怒。失去理智的人很容易遭人算计,于是孔明顺利得手。

(六)草船借箭助周瑜

世人一味指责周瑜气量狭小,嫉贤妒能,却忽略了诸葛亮处处显得自己总要高人一等的行为,客观上有欺负人东吴无人的嫌疑。人家周瑜恼他也是情有可原,向诸葛亮索要十万枝箭也是想难一难他,灭一灭他的气焰。诸葛亮却夸下海口,三天之内把三万枝箭送到,假如他造不出十万枝箭,受到军法处置也是他自找的。

诸葛亮既然被人称为“卧龙”,那也就不是浪得虚名的 。她知道三日之内一定有大雾,焦急的却是老实巴交的鲁肃,我只能说再一次对鲁肃深表同情!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并向他致谢,他倒好,声称为“略施小计”,言语间是何等骄狂,人家周瑜恨他也难怪了!

(七)有意冷落关羽

亲近狂傲的人无异于在抬举他,他更瞧不起你,倒不如找机会泼他一盆冷水,他的狂傲之气才会有所收敛,关羽斩杀颜良后名噪一时,也更是目中无人。孔明故意冷落他,使他自己耐不住寂寞,主动请缨。他也深知关羽义气,不会杀曹操,让关羽有把柄留在自己手里,可以有效控制他。

(八)华容施烟骗曹操

一边是以老奸巨滑著称于世的曹操,一边是自比管仲,乐毅的孔明,这次的较量曹操输了。

但这并不能说明曹操的智慧弱于孔明,这时的曹操后有追兵,惊慌失措,思维都不可能在正轨上运作,不过话说回来,曹操的思维经常有悖常理,让人捉摸不透。

可这回被孔明摸准了,故意在华容道上大放烟雾,曹操反以为那是孔明虚张声势,于是决定从华容道走,正好中了孔明的圈套。幸好守华容小道的是关羽,曹操才有幸从他刀下逃脱,其实诸葛亮派关羽去守,,也是故意放走曹操,更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因为,北方没有了[]曹操的统治,将引发众多军阀混战的局面,从而减少战乱,我也就不能不赞叹他的思维缜密之极以及他的狡猾了。

赞美诸葛亮的作文 篇4

城内,琴声悠扬,城门大开。城外,大军压境,抚琴者泰然自若,仿佛被这琴声所陶醉。城下将士不得不心生畏意,城上抚琴者披鹤氅,戴纶巾,笑容可掬。城下敌将连忙指挥军队撤退。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抚琴者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我敬重您的忠心。刘备死后,你尽心尽力的辅佐蜀汉政权,去世前依旧念念不忘的还是蜀国。“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曾这样高度评价您。你如此忠诚,怎不令人佩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您一生的写照。您曾经说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您已把辅佐蜀汉政权看成了自己的一种责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长达二十余年为兴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这都映照了您的忠心。

诸葛亮,我敬重您的智慧。火烧赤壁,您得知曹操将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于是借来了东风,一夜之间使曹操损失惨重。草船借箭,您把战船排成一队,驶入曹军水域,一会功夫,十万支箭收入囊中。三气周瑜,您使得他三次吐血。周瑜临死前发出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我敬重您的廉洁。您说过,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您还要求家中不能有多余的布匹和财产,安葬您时只让您穿平常的衣服,不放置殉葬的器物。这都说明了您的廉洁。

诸葛亮,您是前人的代表,也是我们后人的楷模、榜样,我们敬重您,您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篇5

大家都喜欢看古代的小说或者是电视剧吗?我想觉得有喜欢的历史人物吧,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孔明!

记得小时侯,外公经常抱着我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稍大些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三国彩色连环画,再大些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带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三顾茅庐》这一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就这样,我与《三国演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诸葛老师了。电视(影)上的诸葛老师容貌轩昂、鹅毛扇不离手,非常潇洒,运筹帷幄,有决胜千里的气势!通过对《三国演义》书籍的阅读,我更感到诸葛老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中;更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

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老师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诸葛老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脚踏水车、木牛流马,为农民灌溉农田、军粮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这些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诸葛老师一生为蜀国兴亡、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为蜀国的未来殚精竭虑。看过之后,不禁为他感叹,惋惜,他高雅的气节,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将教导我们的一生!

诸葛老师,你让我感动!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但我也可以有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与满身傲骨。

我一生的偶像:诸葛老师!

评价诸葛亮的范文:我心中的诸葛亮 篇6

18前,一位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东方智者,穿越历史的风尘,款款走向舞台的中心。从此,人们无不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而倾倒。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连同他的名字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却偏偏遇上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出师未捷身先死”,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无限的崇敬和思考。

纵观他传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对”对天下局势的远见卓识;又有“舌战群儒”对东吴谋士的磅礴气势;有“草船借箭”对天气及曹操洞若观火的预测和揣摩;更有“火烧赤壁”对战事的胸有成竹……

初出茅庐,他“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虎骑”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个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七星台上巧借东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美梦破灭;他六出歧山,屡战屡胜,使魏军帐中首屈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他依然笑容满面,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

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虽然明知那里有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葭萌关下,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他从未有过私心,一心一意追随主公刘备,为蜀汉大业呕心沥血,为民为国死而后已。

白帝城托孤,刘备将子刘禅托付于他,并称如若其子不才,即可自立为蜀汉之主。但他并没有被飞黄腾达与金钱名利所迷惑,身体力行表明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回馈了皇叔当年“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刘备死后,他“安居平五路”退去曹丕四路军马,没有让魏国乘人之危而灭蜀的计谋得逞;在其后的九年中,他开始计划和准备北伐。先是以德服人地“七擒孟获”,解除了蜀汉的南部之忧;而后六出祁山(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北伐中挥泪斩马谡,大摆空城计,正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234年,54岁的他积劳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五丈原,成了他生前最后一个战场,也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他这一生,为了战争拼搏了二十多年,从隆中对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一生托付给战场。他能言善辩,却从不油嘴滑舌;他威信极高,却从不张扬个性;他神机妙算,却从未孤傲轻敌。诚如散文大家梁衡所言:“1800年前,他输给了曹魏,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

在历史的风霜里,他羽扇纶巾,缓缓从历史中走来,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扬,金戈铁马止步于千里之外,浩浩敌军殒命于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三国英雄,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伟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