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翻译(优秀15篇)

好的课件如同一块磁石,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 篇1

邹忌以小见大妙谏威王,威王虚心纳谏,下令劝谏有赏,自始门庭若市,后赵魏韩燕纷纷朝拜齐国,齐称雄一世。

威王的举措实为开明圣举,通过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渐完善自我,以至于群臣欲见无以言,四国纷纷朝于齐。这些惊人的成就足以告诉我们:“从谏如流,巧善自我。”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曹军。别人的意见像细微的沙粒一样放进你的嘴里,明白人懂得像蚌一样将其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珍珠,而像袁绍这般人便会口吐沙子,破口大骂。

往往意见就像子弹精准的射入了你的心房,直中要害,所以意见就是对个人的清醒明亮的镜子,引人深省,发现不足并改正。

“满招损,谦受益。”自负自满不接受意见只会使己处于不利,反之,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

位卑可以令其尊,学少可以奋其盛,而虚心接受意见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易失而不易得。这恒古不变的常理为何不去接受掌握呢?三个臭皮匠各抒己见也能令事物臻于完美,因此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敞亮的心,耳听他人真诚的意见,巧善自我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真诚建议,我们应该予以肯定,通过意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毛病,从而完善自我,将他人给予我们的石头巧妙接取并铺设自己的人生路,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完美,直抵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 篇2

人的一生如同一只前行的船,需要开足马力勇往直前,但不时会遭遇困境停滞不前,此时我们便需要张开船帆,吸收四方意见,合理扬帆助我们扳正航向,更快更好的驶向目的地,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邹忌、齐王无一不是在合理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后矫正了自己:邹忌拒“徐公不若臣美”“徐公何能及君”的过分吹捧于外,避免了骄傲自满的可能,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以汲各方精英言论完善自己,富强国家,战胜别国与朝廷。

由此看来,学会合理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在各方言论中寻出真正对自己有利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我们在自己这块料石上雕琢修改,成材成器。

中国古代成就一代伟业的君主唐太宗,正是由于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取得成功。他朝中有一位谏臣魏征,时时向太宗提出有益的谏言,虽然多次触犯太宗的禁忌,但太宗明白损益,强压怒火,依然汲取改进,从而在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感慨:“我失去了一位明镜。”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更有助于我们的进步,因为有时我们的错误往往不能被自己发现,他人的意见能挡住我们的错误,助我们完善。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然而他的晚年却毫无亮点。原来他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坚持说自己的思想是无人能及的,于是迷失了航向,被后人所超越,由此看来,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是不利于我们的进步的。

由邹忌、齐王、唐太宗、爱迪生的经历可以看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 篇3

古人早就有爱美之心,不仅女人,男人也有爱美之心,邹忌就其中一个,而且很有有趣,所以背下来,经常玩味。

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妻子:“我与徐公相比,谁美?”妻子说:“当然是你更美,徐公哪有你美!”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他有点不自信,又问小老婆,小老婆也说他比徐公美,他又问客人,客人也说他比徐公美。一天徐公来了,他自己仔细看看,又对照镜子看了,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就想通了:老婆说我美于徐公是爱我,有私心;小老婆说我美是怕我,客人说我美有求于我。第二天他就去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威王,并且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唉!”

齐王是个十分开明的人,不仅称赞他说得对,而且马上向全国的官员、百姓下令:“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过了一年,想提意见,也没有话说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都来拜见齐王。

如果我们的各级官员,都能像邹忌那样,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敢于对上头说真话;都能像齐王那样,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我们的社会主义早就建成了。如果做不到,就说明我们的官员,还没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开明、有觉悟。

译文 篇4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相”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5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1】解释加横线的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 (2)王之蔽甚矣。(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4)时时而间进。( )

【小题2】选择与例句中以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例:皆以美于徐公。

A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 成,将以攻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阅读节选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答案:

【小题1】1)确实 2)受蒙蔽 3)指责 4)偶然,间或

【小题2】C

【小题3】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或议论我的`过错,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小题4】要善于劝诫他人,更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劝诫。要清醒对待鲜花和掌声,分清是肯定还是谀辞。不轻易受蒙蔽。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诚刺间古今意义都不同,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C句中以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认为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市朝闻下,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所说的对于赞美与批评所应持的态度,结合自己生活实现谈认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 篇6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篇很好的文章,其中运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生活道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解析这篇文章的经典,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文中有,邹忌问妻子说:“吾熟与城北徐公美”?而妻子回答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又去问小妾:“吾熟与徐公美”?小妾回答说:“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客座谈曰:“吾与徐公熟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从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当邹忌问妻子时,语气缺乏底气。而妻子的回答很肯定。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而问道小妾时,语气有了些底气,但还是将信将疑。而小妾的回答是因为她怕失宠、惧怕邹忌才像这样回答的。而问到客人时语气就比较强硬了。客人的回答是因为有事情想请邹忌帮忙,才这样说的。邹忌固然是很帅的,但是徐公是美男子,自然邹忌比不过徐公的,见到徐公后,邹忌也承认了比不过徐公,后来明白了原因去向齐王提建议,对齐王说:“侍卫齐王的人,家里的人偏私于齐王。广大朝廷,没有一个不怕齐王的,因为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过不好日子。而四海国境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怕齐王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哪里能听到所谓的真话呢?自己会被自己蒙在鼓里,刚愎自用。真是要解除这种限制才能够进步,这也是生活、处事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为什么邹忌去进谏,为什么齐王会那么听话呢?而历史上别的皇帝有些却听不进去呢?因为邹忌用的是生活中的事实,身边的道理来打动人。忠言逆耳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从而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忠言顺耳利于听。只有听了进去,才能行动,有所广益。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忠言顺耳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 篇7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文言现象 篇8

通假字

1、有:通“又”。

2、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

3、受:通“授”,给予、付予。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

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3,省略句

与坐谈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一字多义

a 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不译)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b 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c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d 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e 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 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 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 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6、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参考答案:

1、①比。②间或、偶然。

2、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3、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4.B

5、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6、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邹忌讽齐王纳谏启示 篇10

邹忌讽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是: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为人需自谦。还有要善于接受正确意见,改正自己错误。同时也不能被他人的赞美之词所蒙蔽以至于得意忘形,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进步。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生活中,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应该牢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理,还记得上

次,········客观公正的对待失误与挫折,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11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本文选自《 》,由 (朝代)的刘向编订而成。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能冷静思考,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强调齐威王从善如流,善于纳谏,使国内政治修明,体现本文主旨。

D.本文第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参考答案:

9.《战国策》西汉(2分)

10.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得上等奖赏。(3分)

11.C(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 篇12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西汉时候刘向重新编校,定名为《战国策》 。

解读这篇文章写的是战国时齐国的国相邹忌巧妙地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寓言性质和故事性。文章成功地刻画了见微知著、善于讽谏的邹忌和从善如流、锐意改革的齐威王两人的形象,其他几个次要任务虽然都只寥寥几笔,但也都写得十分传神。

赏析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13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参考答案:

7、 (1)方圆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1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

(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 篇15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