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优秀3篇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1

我从小就听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但真正了解这个故事的含意却是读了几年书的我。

乍看之下,愚公很“愚”,不是一般的愚,而是十分的愚。但我们深一层地去想,我们此刻的社会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愚公”精神吗?不是正需要这不挠不屈、勤勤劳劳的精神吗?

刘翔,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他就是每一天去锻炼,不埋怨,只埋头苦练,从一个平常人变成中国的`骄傲!他在宝贵的时光中努力,创出新纪录,这不是伟大的“愚公精神”吗?

再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中,不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吗?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应对,这些“拦路虎”不就一个个迎刃而解了吗?但我们向“拦路虎”低头,望而生畏,那么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就对不起“愚公精神”了!

往往失败者就是缺少“愚公精神”,一应对困难,就打退堂鼓,他们除了应对失败,还有什么呢?

古往今来,像愚公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明天,为了将来,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发扬“愚公精神”吧!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2

古时候,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有两座方圆七百里、高万丈的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北山住着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名叫愚公,每次出门,都因被这座大山阻挡,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达南边的豫州和汉水。

一天,他聚集全家人一齐商量,说:“我们大家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修一条直通豫州和汉水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愚公的老妻提出了疑问:“以你们的力量,连一座小山都不能搬掉,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样样呢再说,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说:“把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渤海边,就能够了。”

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他们用凿子凿,锄头锄,用竹筐畚箕装,把一堆堆的泥土和石块挑到渤海边上。愚公带领家人移山的事,感动了许多人,邻居寡妇有个七八岁孩子也来帮忙。

在黄河的转弯处,住着一个老人名叫智叟。他明白愚公移山的事,便制止愚公这样做。他说:“你这样做,太不明智了。凭你有限的晚年和你有限的精力,都不能动山的一丝一毫,又能把这么多的泥土和石块怎样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这个人很顽固,顽固得无法开导,还不如人家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那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智叟讲不出道理,只好不说话。

当地的山神将愚公移山这件事报告了玉帝。玉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背走。从此那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成语“愚公移山”就是从这个故事演化来的。之后,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怕困难,有宏大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3

我读了一个寓言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讲的是:有一个人叫愚公,他房子前面有两座大山,那两座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于是,他就要把那两座大山移走。他的朋友劝他不要这么做,可愚公却说:“就算我移不走,我的儿子也会移走,我儿子移不走,我子子孙孙也会移走。”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完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