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最新5篇】

暖春,伴着时间的低吟,缓缓而来;残冬,随着沙漏的流失,默默而归。江南的三月,似乎还残留着严冬的料峭,微冷,清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最新5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 篇1

【关键词】孟浩然;诗风;淡

“淡”是孟浩然诗的典型特征之一,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其诗风“简淡”、“雅淡”①,闻一多先生也在其《唐诗杂论》中说到:“诸作简直没有诗,像一杯白开水,惟其如此,乃有醇味。”②“平淡极了,几乎淡到没有诗的地步。”③从以上诸家对孟浩然的评价及他自身诗作来看,“淡”确实是孟诗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孟浩然的诗风虽是清淡的,但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浓厚的。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那样的鼎盛时期,和李白杜甫等诗人一样,心中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但现实并没有给他机会。由此可见,孟诗主要是以景写情,寓情于景物描写之中已达到“浓情淡出”的目的。其主要方法主要有:

首先,孟诗取材平常,立意简省。孟浩然诗很少有像杜甫那样对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叙述和感慨,也少有李白那样富有奇幻色彩的神仙道教题材。其在取材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借助对寻常景物的烘托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数这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只选取清晨初醒的一瞬间来描写,这是每个人都曾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抓住这种体验。清晨醒来听到清脆婉转的鸟鸣,让人不觉置身于山林美景之中,感受明媚怡人的无限春光,透露出诗人对明媚春色的喜爱。当诗人看到地上的落花时,不由转念想到昨夜春花在风雨中飘落,流露出对“芳华已逝”的感伤之情。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内心的欢愉通过春日最常见的景物表达出来。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都是很普通的,没有任何新颖之处,但正因为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是人所共有的,所以一经诗人表达才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强烈地共鸣。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就是用生活中最平常普通的景色来抒发作者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从而引起人们对春日明媚景色的喜爱以及春光易去、生命易逝的叹惋。诗人的情感掩映在对春日风景的喜爱与叹惜之中,整个诗境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味,正是这种取材立意的平常、简省,所以才让孟诗看来很淡。再来看一首《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诗从听潮写起,“百里闻雷震”滔滔江水如滚滚天雷,先声夺人。闻见阵阵雷声,“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全城人马倾巢而出到江边观潮。紧接着两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解宽。”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在日光照射下,绚丽灿烂,湛蓝的大海融进了蔚蓝的天空,静谧开阔,令人心醉神迷!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花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座凛生寒”,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塘江潮这宇宙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整首诗就是在描写观潮前后的景象与感受,将人物感受与景致变化结合起来,情感随着观潮前后景象的变化而高低起伏,寓情于景,取材十分简单,但蕴含的感情却是十分浓厚的。

孟诗不仅取材平常,且立意简省。所选意象大都和取材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景或情,并且诗歌的意象比较简省,很少出现多个复杂的意象,给人一种简淡之感。就如上面的《春晓》一样,整首诗的意象只有春花与鸟鸣二者,并且对它们也并没有穷形尽相地进行雕琢描绘,而是从大处着笔,只以一个“闻”和“知多少”来烘托景象,传达感情,由此加强了“淡”的感受。试看孟浩然这首《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我们将它与王维这首同题材的《济州过赵叟家宴》对读:“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两首诗都是写到隐居故友家中做客。相比王诗孟诗省略了当中很多田园农庄的意象,如深巷、高柳、荷锄等。连“故人”的形象也不曾提及,对农庄周围环境也只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大致描绘,全诗没有对“故人”隐居高情的着意描写,也没有对田园景色的大肆渲染刻画,只是注重在“过”这一过程的描述,从大处落笔,取景平常自然,立意简省,让人感到是最平常的赴友之宴,却蕴含了对田园幽静景色的喜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感情平淡却韵味无穷。而王诗首先对“庄叟”这一意象进行描绘,谓其有“道”,有“儒”,见出王维对赵叟的赞誉;紧接着由远及近对赵叟家居环境进行细致的刻画:先以深巷斜晖来凸显家居环境的幽深宁静,再以门前高柳来点燃赵叟高雅情趣。接着写进入庭院看见僮仆们“修药圃”、“曝农书”、“农书”这一意象是王维的精心刻画之作,为什么是“农书”,而不是其他四书五经之类,这是王维有意以“农书”来表现主人是“闭门成隐居”的隐士。最后再写“摇芳翰”、“馈野蔬”,并强调“景晏”是“出林闾”的,整首诗可谓是意象丰富,精心刻画。

其次,多用叙述手法,结构平直。孟浩然的诗喜用叙述笔调把人物、事件、景物融合为一体,按照事物本身发展的顺序或随着诗人自己感情流动来组织结构,因此他的诗基本上是明白如话,平畅通达的。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既写夏夜纳凉的清爽闲适,又同时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前两句写山光西落,池月东上,“忽”、“渐”二字不但将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之景传达给读者,更将夕阳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的凉爽舒适的传达给读者。诗人在此良辰美景下散发乘凉,开轩欣赏美景,“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两句不但写出闲情,更透出作者心中的畅快适意,身心两方面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然后诗人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感受到的夏日美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风吹荷叶送来缕缕香气,竹露滴在池面,响声清脆悦耳。这样的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丝竹之声,不由“欲取鸣琴弹”,可惜此时此地并无通晓音律之人,更重要的是此时这里没有能把酒言欢,畅谈人生的挚友,由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自然让使人想到了远方的“故人”,生出无限惆怅。直到诗人入睡,在梦中还要与友人会面。整首诗完全按照诗人自身情感的流动为逻辑来写的,因景怀人,平铺直叙,前面六句都是尽量为后四句抒情作铺垫,并且诗中还将怀人的时间、地点及其背景都详细交代,可谓是明白清楚。也正因为他这样的叙述性描写和平铺直叙的结构,使这首诗明白如话,诗中所蕴含的思念友人的感情分布于景色之中,诗的感情力度自然被冲淡了。我们再看王维类似题材的这首《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思子整羽翰,及时当云浮。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王维这首怀人诗,读来清婉流丽,但前四句写景状物已将自身悲秋之感、怀人之情流露出来,后面六句更是直接将思念内弟的感情表露无遗,全不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前六句全在写景,无任何怀人之情,孤独之感,若是没有后四句的点题,恐怕很难有人知道孟浩然是在怀念故人。反观王维这首诗,即使没有后几句,前四句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内心的孤独悲苦。或许这也是孟王二人的不同。孟浩然是以景寓情,全篇之情皆寓于景物之中,自己的感情只是稍加点染即可,而绝不刻意描绘点缀,大肆渲染,只是在篇末以一字或一句点出即可,把感情放在对景物的叙述描写当中。而王维是以情写景,全篇景语皆情语,浓烈的感情在诗中呈现无疑。

最后,语言质朴自然。孟诗的语言质朴生动,他少用奇词僻字,也少有华艳雕琢的词藻,不对景物做刻意的粉饰描绘。如《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面对夕阳群山,本可是“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那样光色缤纷,神奇变幻的,但孟浩然却只将夕阳山色以个“暝”字交待,展现给我们的只是白昼交替中的黑白两色;同样,对“松”、“月”、“风”、“泉”这样的景物,诗人本可以大力雕琢描绘的,如“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顾况《欹松漪》)、“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但诗人对他们却并没有倾力描绘粉饰,只是以“凉”、“听”二字将他们置于一个清幽冷寂的环境之中,没有着意刻画景物,只是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传达出对于景物细致丰富的感受。随后两句“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通过“尽”、“定”二字将樵人归家,鸟儿返巢的实景展现给读者,同样没有奇僻生字,正如皮日休在《郢州孟亭记》中所说一样:“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却也正是这两个“不拘奇抉异”之字见出孟浩然对诗句的精炼,将樵人归家,鸟儿返巢后万籁俱寂的清幽之景呈献给读者,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使诗极富表现力。最后两句诗人才直接抒发待人不至的孤独落寞之情,只将自己的失望以“孤”、“候”两字轻笔点染而不加赘述,使全诗语言生动自然,所抒之情也淡布于所写之景中,由此可看出孟诗炼字之精。再看这首《大堤行寄万七》:“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这本是一首踏春记游的诗,但全诗所写的自然景色却只有“岁岁春草生”一句,想像一下踏春的时节,应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但诗人笔下的“春草”、“江花”没有任何鲜艳的色彩和华丽的辞藻加以渲染雕饰,只是将他们本然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朴实无华,纯是一幅山水画的淡然之境。孟诗语言朴素生动,但却并非是不假雕饰的,相反,孟浩然诗中的语言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也正因为孟诗对俗语俗字的锻炼才使得其诗在语言上具有朴素闲淡的风格。

孟诗是真得了陶渊明平淡淳厚的真传,又有谢灵运的善于经营,他将浓厚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以景寓情,似淡实美,无论情、景、人都有“风神散朗”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的气象,境界格外高远。

注释:

①胡应麟。诗薮[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3.

②③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M].中华书局,2009:270,271.

【参考文献】

[1]佟培基。孟浩然诗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闻一多。唐诗杂论[M].中华书局,2009.

[3]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2003.

[4]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M].中华书局,2007.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 篇2

古诗词鉴赏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检测学生分析、综合、辨析及概括理解能力。在对2012年87套中考试卷中的古诗词鉴赏题进行分析整理后,我发现此类试题仍然多以主观简答、分析组织题、填空题和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品词析句类。主要包括鉴赏诗词中的用词妙处和对诗词中名句的赏析。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表色彩的词语以及运用了修辞、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这些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命题人拿来设计问题的材料。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义、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含;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能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2.主旨情感类。考查学生对诗词的主旨理解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一般先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然后依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3.想象描述类。即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词优美的意境,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述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抓准意象;第二步展开想象,形成画面;第三步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流畅地表达。

4.表达技巧类。即要求学生对所给诗词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所用修辞、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主要有:①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答题时,先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此外,古诗词鉴赏的命题偶尔还涵盖有古代文学知识、整体感知、朗读节奏划分等内容,这一点也应引起重视。

【典型例题解析】

(一)(2012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过山农家

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想象描述能力。这首诗的前两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描写了五种景物:板桥、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针对这五种景物,展开合理想象,如板桥的窄小光滑,山泉的流水淙淙,茅檐的古朴,红日当头,鸡鸣声声等。最后紧扣诗句内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之景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我走过板桥;听见鸡鸣声声,看见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第2题考查学生对情感把握的能力。情感把握类试题的解答,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从题眼入手,从关键词句入手,从作品背景入手,从意象的象征意义入手,从诗歌的题材入手。回归到本题,题目要求我们分析“莫嗔”“却喜”反映出的山农的心情,就可以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联系诗歌后两句内容,从“莫嗔”的是“焙茶烟暗”看,写的是山农感觉自己招待客人不周的歉意;从“却喜”的是“晒谷天晴”看,多少的阴雨天气,使谷仓里的谷子都发霉了,现在突然天晴了,山农怎么会不高兴呢?“却喜”一词写出的是山农看到天晴的喜悦心情。

参考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二)(2012年湖南岳阳卷)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解答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写出该词具体刻画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的意境。

第2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对诗词艺术方面的鉴赏,可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切入分析。如:本诗一、二句是实写,三、四句是虚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景。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飘缈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飘缈的雨景。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2年江苏泰州卷)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下面试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年四川南充卷)诗词鉴赏。

赠从弟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2年浙江衢州卷)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2年山东滨州卷)古诗词鉴赏。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李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和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2年河南省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2江西省卷)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1-2题。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写执著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七)(2012年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八)(2012年山东东营卷)

咏 路

宋・邹 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预测】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标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二是诗句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

2.请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兰溪①棹歌②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③,越中④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⑤,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②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③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④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⑤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1.“半夜鲤鱼来上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王建的《雨过山村》一诗,回答问题。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完成下列题目。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简要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一)1.单调、清冷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表达了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思相近即可)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比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三)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四)1.湍急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五)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六)1.B(词的上片有一句说“走遍溪头无觅处”,已直接指出寻觅并无结果)2.D(“雄浑粗犷”与“清新活泼”不是同类格调。本词风格是朴实自然、清新活泼)

(七)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

(八)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示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新题预测】

(一)1.望 会当2.内容角度:诗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角度:“钟”字,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的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二)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意思对即可)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1.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大业2.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渴望,并非指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四)1.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生动传神,一笔勾勒,使整个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2.抒发了作者对兰溪的赞美和喜爱。

(五)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看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 篇3

1.下列黑体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道狭草木长(zhǎng)

属(shǔ)国过居延

B.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晨兴理荒秽(huì)

C.徙倚(yǐ)湖山欲暮时

都护在燕(yān)然

D.带月荷(hé)锄归

江入大荒(huāng)流

2.下列黑体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带月荷(扛着)锄归

但(只要)使愿无违

晨兴理荒秽(污秽的垃圾)

B.属国(一种官名)过居延

大漠孤烟(烽烟)直

长河(黄河)落日圆

C.渡(通过)远荆门外

仍怜(可怜)故乡水

云生结海楼(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D.徙倚(徘徊)湖山欲暮时

三年多难更凭危(登楼)

帘旌不动夕阳迟(迟到)

3.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4.写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5.诗句默写。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 。抒发诗人愿望的句子是: ,

(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 。

(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6.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 ,又名潜,自号 ,浔阳柴桑人, 时期文学家。他的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 诗、咏怀诗和 诗三大类。

(2)王维,字 ,盛唐 派诗人,有“ ”之称。苏轼评价他的诗是“ ”。

(3)李白,字 ,号

,有“ ”之称,唐朝伟大的 诗人。

(4)陈与义,字 ,号简斋,

代诗人。岳阳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座名楼分别为

、 。

【课文巩固】

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回答问题。

7.“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情景。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去了地头,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却并不抱怨。

B.五至八句写虽然路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但诗人却并不觉得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哲理。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下交相辉映,柔和完美。

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诗人将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背诵并默写《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9.从诗歌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从诗歌类别上看,这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首联、尾联为 ,颔联、颈联为 。

10.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题、诗句作具体说明。

1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背诵并默写《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2.请依次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词: 。

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4.谈谈你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描绘的意境的理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了此行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B.颔、颈二联,一近景,一远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

C.“山随平野尽”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D.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背诵并默写《登岳阳楼(其一)》,回答问题。

16.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境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地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饱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18.请从修辞手法、写作角度等方面赏析诗歌的颈联。

【能力提升】

(能力目标:①理解诗词内容。②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并能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北宋]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花,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出了黄昏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召唤青春的无限情怀。

20.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题思想和词人的情感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①。

松排山面②千重翠,

月点波心③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④,

青罗裙带展新蒲⑤。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⑥是此湖。

[注释]①乱峰:指峰峦众多,高低参差。水平铺:涨满的湖水平静地铺展在群山里面。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③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④碧毯:碧绿的稻田如同地毯。线头:指一棵棵稻子。⑤青罗裙带展新蒲:湖上青绿的香蒲好像展开的一条丝织裙带。⑥勾留:留恋。

21.“此湖”所在地是杭州,据此推断湖名为 。我们学过白居易另一首写此湖的诗,诗名是 ,请默写出这首诗的颈联: ,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 篇4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赏析】

这首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了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取了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接着的“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新月半弦的昏沉夜色。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练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寥寥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风格。

宋诗赏析一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①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被贬,欧阳修为此不平,写文章直斥司谏高若纳,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春,他作了此诗。元珍,欧阳修好友,在夷陵做判官。②天涯:与下句中的“山城”均指夷陵城。③花下客:欧阳修曾任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故自称“花下客”。

1.在写景抒情中蕴涵更深一层的寓意,是此诗的显著特色。请以首联或颔联为例作具体说明。(4分)

2.该诗尾联与颈联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结合其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1:首联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恶劣,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示例2: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2.示例: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结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面对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实则充满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

【赏析】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 篇5

关键词:手风琴 《夕阳箫鼓》 文化蕴涵 艺术表达

一、《夕阳箫鼓》这部音乐作品的演变历史

这部《夕阳箫鼓》还有一个其他的名字,叫做《春江花月夜》。我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手风琴家,叫做王树生,这部手风琴《夕阳箫鼓》就是由他根据一个名叫《春江花月夜》的民族管弦乐曲改编而来的。王树生先生将《夕阳箫鼓》这部曲子按照先前曲子的原来的标题作为曲子的划分结构,并且将《夕阳箫鼓》整部曲子分成了引子、主题、七个音乐变奏以及音乐尾声等总共十个部分,这部经过改编的手风琴《夕阳箫鼓》演奏音乐不仅留有我国本来的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还有一些西方的韵味在其中,达到了一种中西方合并以及古曲新乐的完美结合的效果,成为流传于世界各地的著名曲目。

二、手风琴独奏曲《夕阳箫鼓》这部音乐作品的文化蕴涵

现代社会,很多事物都追求有文化蕴涵,比如有的广告会借助一些诗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有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姓名,会找专业的大师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有诗韵的名字等等。同样,在很多绘画、文章、音乐中,作品的作者同样非常追求作品的文化意蕴就比如今天我们讲的手风琴独奏曲《夕阳箫鼓》,它同样也含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首先,这部曲子的名字《夕阳箫鼓》就是一个非常有诗韵的名称,这个名字的来源要追溯到宋代,在宋代有个诗人叫徐元杰,他有一首诗叫做《湖上》,其中有几句诗句是这样写的:“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这首诗主要就是写了人们在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游玩于山与水之间,夕阳的光辉映照在浔阳江上,江水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从浔阳江的岸边,传来一阵阵的钟鼓声,在山与水结成一体的美景中,渔翁欢快的归来,悠哉悠哉。通过这些解说,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手风琴独奏曲《夕阳箫鼓》中散发出的“夕阳虽无语,箫鼓却有情”的意蕴。

《夕阳箫鼓》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浔阳琵琶》,这个《浔阳琵琶》的名字是起源于我国古代唐朝一个著名的诗人的诗词中,这个是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居易,这首起源诗就是著名的《琵琶行》,在这首诗中,有一句诗词是这样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

上文中我们有提到《夕阳箫鼓》又被叫做《春江花月夜》,这个名字与唐朝一位诗人张若虚的诗名是相同的,这首诗有几句是千古名句,整首诗主要就是用一种含有生活美妙气息的清新炫丽之笔,将江南春天的夜晚经黄色赋予了一种强大地创造性,整首诗给人的感觉都是韵律优美、词语清新、脍炙人口。

由上面所说的《夕阳箫鼓》所蕴含的诗词意蕴,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所含的广泛的历史背景,我们还体会到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曲目在自己的艺术表现上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手风琴独奏曲《夕阳箫鼓》这部音乐作品表达出的意境

手风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已经表达非常的巧妙,这首曲子整个曲调都是以一种质朴委婉的风格旋律,以及配上变化多端的流畅的节奏来演奏的,这种演奏方式使得曲子的每一段音乐都能让人们感受到春江夜的悠远恬静,每一段曲子都能体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我们分开来体会一下曲子的意境:

在第一段中曲子中,也就是曲子的引子,名字叫做:“江楼钟鼓”。是用琴声来模仿从远方传来的敲鼓声,给人一种身处于夕阳映江,醉人恬静的初春夜幕美景之中的感觉。

第二段也就是“月上东山篇”,这段音乐的旋律是有一定变化的,目的是体现出夜色中月亮慢慢升起的动感。

第三段也就是“风回曲水”,这部分曲子的曲调开始一层层的下降,然后又一层层的上升,目的是为了展现出一种春风拂动江水,江水水流回转的动态美。

第四段“花影层叠”在演奏时,音乐节奏开始一步步地加快,全曲在此时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要表现的则是花影在水面上,随波摇曳的美景。

第五段“水深云际”的音乐是一种用颤音和泛音结合演奏出来的,表现了天水同色的美好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渔民喜悦的心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用琴声将乐声增强,描绘出一种很多船只争相归来的热闹景象,

第八段“桡鸣远濑”这部分的曲子曲调相对比较悠扬,表现出来的是水面因船桨的划动机器的一层层波纹的景象,

第九段“钦乃归舟”,是全曲音乐的顶峰,表现出的则是江水中波涛层涌,橹声从远处慢慢传来的美好意境。

第十段也就是曲子的尾声,节奏变得舒缓,表现的画面就是船只渐渐地远去,江面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

这首曲子,将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手风琴的艺术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人回味无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