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句【经典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杜甫的诗句【经典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杜甫的'诗句 篇1

1、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赠卫八处士》

3、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5、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6、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0、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的.古诗名句 篇2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5、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9、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1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12、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13、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14、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1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6、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7、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8、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19、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20、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的诗词 篇3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赏析】

开篇两句“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点题,以一“孤”一“寒”分别写出了“月”与“江”的特点,也暗示了作者凄凉孤独的心境。孤零零的一轮明月,挂在高楼之上,月光照满了高楼;寒江汩汩而流,月光虽水而流动,发出摇摆不定的光芒,投射在诗人的门窗上。“满”字点出月之圆;“动”字写出月光闪动的样子,作者不说月光闪烁不定,使得门窗仿佛活动起来,却说寒江“动”夜扉,就透过月光这一层,使得诗意更加含蓄。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把一轮皎洁的明月捧了出来。

颔联继续写月光,视线从江楼之外的长江转到屋内。而颈联中,诗人的视线又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转到了空中。但诗人的视线无论怎么变换,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寂之感,“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寄思念之情。“万里共清辉”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诚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成就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政治性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的古诗词 篇4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蜀相 篇5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诗词 篇6

“伟大的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

此言是真理,已得到证实,诗是文字最高妙之境界。

“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这十年间,可谓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与自己青春期的两次壮游,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有豪迈之气,是俺最喜欢之杜诗之一。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些永恒的诗篇之中。这种生命与诗篇,是人类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阶段,发散着不同光泽的火焰,并且愈至晚年愈纯粹。杜甫是一个民族的身心状况俱佳时的伟大产物,他的诗篇,与他的诗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象征,同样的伟大。”

只有具有伟大品格之人,才可以写出充满人性光辉之诗篇,其文字才会永久留存,千秋传颂!

“我是在试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国的民族诗人与文学代表。是的,这是一个禁不住的诱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国推出了莎士比亚,德国推出了歌德,俄罗斯推出了普希金,现在,我想为中国推出杜甫。”

我更倾向于苏东坡居士,苏词既有大江东去之豪迈,又有温婉深挚,缠绵痴绝之情怀,真正是一位侠骨柔肠,能屈能伸之真汉子。

“杜甫的伟大诗篇,不仅是一部唐王朝的史诗及个人心灵史,它还与杜甫的生命合成了一个人类文化的伟大象征,他割据了《神曲》《浮士德》未能把握的大地;在包容一切,融化一切的力量上,曹雪芹堪称是杜甫的对手,《红楼梦》无疑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小说史诗。但杜甫的包容,是一种盛年期的翻腾着的海洋的包容,曹雪芹的包容,则是一种趋于静止的巨大的湖泊的包容。”

文无第一,各有所好,但不同气质的文字,各具美态,可以在历史上各领风骚,互不冲突,但若因文风不同而故意将别人之作品水平贬低,则是下流之举。

“或许,你会觉得这四句不太象诗,不符合心目中的传统诗境,然而,它所呈现的苦难中的镇静,却是诗骨,是大厦的支柱。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似植入了大地的岩层,所有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忧患,都被从容地梳理成格律的庄严与崇高,使你不能不产生着一种皈依——这种皈依,并非宗教意义上的顺从,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吸附。拥有这样的诗句与诗人的民族,可以暂时地被击倒,但你不能想象它会被击垮。”

对诗之解读,各随其情其心,品味便各异,楼主对杜诗推崇,自然便品出别样之深厚。

《杜甫的象征》——作者庄晓明对诗之解读,对杜诗之赏析已深入其人格之魅力,更与中外古今之诗人作者作深入比较,条分缕析,可见研读之深,所思之深,所悟之深,见解十分独到,令人读之深受教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