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诗句精彩4篇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它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辞章、幽远的意境、和谐的`韵律、生动的形象,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文思泉涌的源头活水。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中秋古诗句精彩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中秋节诗句古诗 篇1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古诗 篇2

1、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8、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0、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3、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14、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5、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6、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7、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8、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9、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0、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中秋节介绍 篇3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诗句古诗 篇4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_(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_(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下一页更多关于“中秋节诗句古诗”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