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句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名言?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句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味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

一、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充分地读,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潜心品读入文本

语文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学生的读书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吟诵种感悟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可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反复品读,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句子中去玩味。一位老师上《黄鹤楼送别》,学到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时,她这样引导学生读:“这‘孤’字,是一份落寞,一起读——;这‘孤’字,是两心牵挂,读——;这‘孤’字,是缕缕相思,读——;这‘孤’字,折射出的是那亘古不变的友情,读——”这样通过反复诵读诗句,把情感推向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寂,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而浓浓的“语文味”也在这不露痕迹的诵读中体现出来了。

2、用心默读促共鸣

语文课堂需要琅琅的读书声,也需要静静的默读。默读,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能让学生抓住重点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细细的品析、反复推敲斟酌,从而触摸到作者丰富的内心,领悟到文本表达的艺术和方法。默读与品读相得益彰,是彰显课堂“语文味”的重要途径。默读就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静静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二、品词赏句,品出浓浓语文味。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1、在比较中品析。

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如教《泊船瓜洲》,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引导他们赏析诗句时,我问学生:“这首诗里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这个‘绿’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说:“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我问:“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那些词只写出风的动态而已,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也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

2、在想象中品析。

孩子们想象力是非常丰富。我们的课文本身就有一个特点:意象性特强,总会留下空间给人以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化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内容显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鸟的天堂》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画眉鸟高兴,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喜爱和赞美之情,他不仅赞这“鸟的天堂”,还赞当地的农民爱大自然,赞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如果你是会说话的画眉鸟,你会唱些什么呢?”有些学生说:“会唱这颗美丽、繁茂的榕树是我们生活的天堂。”有些说:“会唱这里的农民好,爱护我们,让我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歌。”有的说:“会唱欢迎你们的歌……”

三、扎实训练,练出“语文味”

1、实实在在学字词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听说读写,都建立在字词的扎实理解、掌握上,同时字词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课堂上发言不错,但是一到写的时候就犯难了,没有把基本的字词掌握好,下笔怎能“千言”呢?听过一名老师上《麋鹿》这篇课文,因为课文很长,而文中难的字词又较多,所以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编了一小段话,把生字词都放进了这段浓缩的语言。然后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在多次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2、反反复复练读写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阅读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老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指导学生仿写,逐渐让精炼、优美的表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二泉映月》中,阿炳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有特定的生活经历,对这段经历,文中只作了简洁的交代,有的老师上课时,就用了一些提示语指导学生想象写话:“在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背着二胡艰难地行走在雪地中……”、“在烈日炎炎的中午,阿炳又累又渴,昏倒在路边……”、“在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身前的破碗里还没有一个铜板……”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走进阿炳的生活,对创作的背景有了更深的体验。课堂上长期这样的练习,积少成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2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3、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4、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5、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7、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8、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9、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10、为道常日损,尊师修此心。——刘得仁《赠王尊师》

11、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12、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13、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1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3

1、师恩难忘,千言难尽,万语难抒,寥寥数语,以表敬思。

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3、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5、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6、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许浑《送僧归金山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13、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方干

1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15、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刘克庄《用厚后弟强甫韵·无住先生独住庵》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4

一、课始,以趣味为导引

古诗教学导入,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课时,可先用课件展示诗人年青时离开家乡意气风发的样子,并旁白:“今天我已20岁了,我要离开家乡去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再用课件展示诗人暮年归来两鬓斑白的样子,同时加旁白:“今年我60岁了,我又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看我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 ”同学们一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胡子变白了”;有的说:“说话的声音没变”……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时,再引导孩子们理解“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就很容易了。

再如教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以“趣”导入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讲解,以形态为手段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师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特别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师的语感、姿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师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总之,我们应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观形象性的刺激,使教学手段更加形态化。

三、领悟,以情感为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5

一、整体感知

文学作品具有具象性和整体性有机统一的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作品所描绘的生动具体的艺术画面,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初步感知作品的整体艺术形象,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例如,的《沁园春・雪》是一首气势磅礴,充满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词作。学习这首词时,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词作的意境和伟人的胸怀。然后,我引导学生理清词的文脉,抓住其情境与形象画面,感受鉴赏。词的上片,―个“望”字领起七个句子,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冰封雪飘、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作者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动词“封”“飘”“舞”“驰”所描绘的北国雪景图,赞美了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下片由―个“惜”字。统领以下七句,句句含情,皆为惋惜之意。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触景生情,下片则是议论为主,末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主旨,表现出作者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整体感知,培养了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

二、联想与想象

文学作品具有蕴藉性,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性去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纵横驰骋,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学生能够再造想象,就会很快进入作品的意境;学生有了创造性想象,就能体会作品的“言外之意”,感受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教学《,你在哪里》时,我让学生大声诵读,细心品读,然后为这一首诗进行画面设计,“想想:诗中写道‘他大步向前不停息’,该句可叠印哪些画面?‘大地’‘森林’‘大海’又可叠印哪些画面?”学生在诵读时感知的是的事迹与崇高精神,它是通过哪些画面体现的,很多学生没有去想象。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原作中的四幅画面变成了近乎二十幅画面。学生所知道的总理事迹,通过想象能分类地叠印在不同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画面的内容丰富了,的事迹通过画面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对的缅怀之情也就更浓烈了。联想与想象,让师生进入到最高的审美境界。

三、激感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根扎得愈深,枝叶才会愈繁茂。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包涵激情的,情愈浓,包涵的思想愈丰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就要从情入手,情是鉴赏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丰富感情。教师要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感情的把握,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感情撞击出学生感情的火花,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情感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诵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关注深情。如学习《,你在哪里》一课时,课前教师可先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然后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让学生沉浸在对怀念的感情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背景材料介绍引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学习的《沁园春・雪》,此诗写于1936年2月初,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那儿,他冒着大雪,爬上山梁,亲自视察那里的地形。面对绵延起伏的山峦,远眺祖国的壮丽山河,展望革命的美好前景,顿时激情满怀,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教师引导学生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

四、品读精神

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广泛传诵,成为千古绝唱,不仅是因为语言精炼、含蓄,更重要的是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感情,用最通俗的语句表现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如《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千古名句劝诫青少年要珍惜韶华,发奋努力,不虚度光阴。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感人肺腑,直抒胸中正气,引导学生品读,自然能够纯洁心灵,陶冶情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指出凡事要实践;“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常用于赞扬新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这些意蕴丰富、哲理性强的诗句,在教学中学生要反复读,直至朗读成诵。学生反复读,不断品味,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自然会尽享其中的精神美食。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6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跃气氛;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67-02

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第一个就是课堂气氛活跃。而语文教学中,最难活跃课堂气氛的就是诗词教学。课堂气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少应包括: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①诗词简短,言简意赅又蕴含深远,故事性不强。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诗词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笔者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归纳了以下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使用现代语言,营造氛围

中职生虽然普遍基础差、不爱学,却也有些聪明、不愿守陈规的学生,他们贪玩、好新奇还屡有创意。他们认为古诗文年代久远,语言艰涩难懂,内容古板无趣,没有学的必要。教师想让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首先是化解学生这种抗拒情绪,可以考虑从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方面入手,可从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体态语言安抚学生,说话时的语调和遣词造句尽量轻松,贴近现实生活,尽量弥补作品语言古朴给学生带来的隔阂感。

例如,教学《诗经·静女》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自由恋爱这种观念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再用玩笑的语气告诉他们,远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已出现,我们现代人自诩聪明,实际上不过是绕了一大圈回到从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比照古人和今人的约会和小儿女心态,诠释诗歌内容时也不时加入现代因素。比如说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我挠挠头,故意叹息:“可怜哪,等不到人,音讯全无,她到底在哪?是否改变了主意?出事了吗?千忧万虑,却又无可奈何,同学们把手机借给他,通通话安慰下好吗?”讲到后面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让学生自己讲其中含义,学生七嘴八舌,讲出许多现代故事和心理。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到下课还听到学生用诗中句子相互交流。玩笑中,学生竟将诗歌背了下来,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触类旁通,引发联想

教学中,当教师讲到某个俗语或是某些在中小学背过的诗句时,学生总会兴致勃勃地齐声说出下句,特别自信和兴奋。根据这点,教学古诗词时,不管是这首诗的风格或是主要意象、创作手法、主要句子等,只要能联系起学生已有知识的都尽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以此作为讲授此首诗歌的开始,让学生在浓郁的兴趣中顺理成章接受诗歌传达的内涵。

如李煜的《虞美人》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绪化作绵长幽深的滚滚东流水。抽象变具象,具体可感,比喻贴切有艺术感染力。所以讲授这首词时笔者从艺术特色讲起。让学生联想诗词中讲到“愁”的句子,将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分类,找出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创作手法相类似的句子——即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创作的句子。学生找了好些例句,如:李煜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变得可感可触摸;还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轻悠飘忽的愁竟有了重量,而且重得要令人担心小船是否承受得起这份沉重;还有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诗如画的场景叠加将愁的感觉真实延伸……

师生合作,齐心协力将知识叠加起来,让诗歌阅读变成志同道合者的快乐游戏。

三、你说我写,背诗“很好玩”

目前中职学生最爱看的是漫画书、电视、电影,拿起本白纸黑字的书就想打瞌睡,学生一听说下个单元是古诗文就夸张地打呵欠,建议老师不如还是看电影的好。这种情况下,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名句名章在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应的FLASH,制作精美有趣。还有一些图片,都能很好地图解作品。所以,听录音朗读时,将诗句所代表的各张图片(抹去文字部分)一一有序展示,边听朗读,边观看直观场景,以加深印象。朗读结束,图片也看完之后,教师打乱图片顺序,随机抽取一张,让一组学生用现代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另一组学生则找出相应诗句,直接在PPT上打出来。最后再从头到尾排好,教师解说、听一遍录音、学生朗读。全部做完之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学生基本已烂熟于胸。

赞可夫说:“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本的内容,那么,虽然他没有努力去记住材料,而材料却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样的课上得很热闹,有听有看还有写,往往上完课后,删去幻灯片上的文字,只看着图片,学生已经可以自然地把整首诗背下来,不需要另花时间死记硬背,也不需要老师耳提面命,自然就能懂能背了。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把材料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了。

四、以今鉴古,“理论”联系实际

不以今人非古人,不离开历史背景去理解古诗文,这似乎已成定论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教师若一味沉浸在历史蕴涵之中,学生也许很难跟教师一样深入其中。

也许我们教师很难理解曹操是企业领导人,王维是超级导游,而且可能还会认为这是“荒谬之言”,但学生可以,而且坚信他们是很好的企业领导人和导游,甚至期待自己可以遇见他们。讲《短歌行》时,学生侃侃而谈,谈自己对曹操式未来上司的向往,自己从诗句中找出论据,证明曹操正是自己理想中那个善于发现并善待善用自己这匹千里马的好上司。学《山居秋暝》,学生认为王维是个口才非常好的导游,语言优美,画面描述又好,他们跟着这导游转了好几圈,看到了许多事物,欣赏了这座空山和谐美丽的色彩和幽静恬淡的魅力。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手段外,偶尔笔者也会突发奇想,比如,让学生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成散文议论文,或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一番讨论演绎,或找一些诗歌中传达的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辩论等。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目的只是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对诗歌意境、内涵、情感、品味、语言等的欣赏评鉴才是诗歌教学的真正目标,寓教于乐,既要乐,也不忘了乐只是教的形式,教才是乐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以乐起兴、以乐带学、寓教于乐是笔者教学古典诗歌的一种常用的、也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01.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6.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7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碧玉、裁出、剪刀”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认识美

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吗?你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或一首诗来描绘春天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阳春二月,微风拂面,草长莺飞,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ong)柳(liu)”。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设计说明】回忆对春天的感受,用词语、语句描述春天,并借助动画展示春景图和春柳图,引起了学生的翩翩联想,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表象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诗文,感知美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己轻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妆成、裁出、剪刀。

4.重点指导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

5.指导书写:咏、裁、剪(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字形;学生在生字卡片上练写。)

6.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7.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8.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流利,是古诗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强调难读、易错的字音、字形,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为读懂古诗作了较好的铺垫。

三、细读诗文,品味美

(一)学习第一、二句诗

1.课件播放柳树远景图。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读第一、二句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诗句中的字词,说说诗句表达的意思,不懂的和同桌讨论讨论。

3.教学进行适当点拨。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一树:满树。

4.指导朗读。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1)指名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

(2)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一些。)

(3)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设计说明】引导观察、想象、读文,借助图像及文中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春意。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师:多美的柳树呀,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读句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2.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说说诗句的大意。

4.品读“细叶”,感受春的魅力。

①朗读句子,从句中你感受到早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你从“细”字,又感受到什么?

③那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它的细致、精美。(指导学生美读诗句,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句的问话语气。)

5.拓展、想象:难道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只剪裁出了美丽的杨柳吗?想想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剪出什么?(裁出娇艳的鲜花,裁出绿绿的小草,裁出烂漫的春光,如花的盛世。)

6.可见这两句诗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7.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古诗。(自由读。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齐读)

【设计说明】紧扣“细”字进行品读求异,不仅拓宽了诗之意蕴,还品出了诗人练字的绝妙功底,使学生无不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为诗人的生花妙笔所折服。再通过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由“咏柳”到“咏春”甚至“咏国”,体会大自然之美,盛世如花之美。从而升华了诗文的主题。

四、回旋诵读,表达美

1.(配乐出示画面)在徐徐的春风中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才展开新叶的柳树婀娜多姿,让诗人感慨万千,不由得吟出――(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漫步于湖畔垂柳间,诗人不禁为这精美的柳叶所赞叹,他情不自禁地颂出――(生齐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此时,诗人更加赞叹这迷人的春天竟如此神奇,不由自主地赞道――(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3.伫立湖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柔美的柳枝随风舞动,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背一背这首诗。(学生配乐背诵《咏柳》。)

5.多好的春风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把你搜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设计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读为心声”,通过一赞三叹的回旋诵读,拓展阅读,表达出学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咏、碧、妆、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总设计说明】

1.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教学本诗时,应紧扣“咏”字,引导学生“披文人情”,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表诗情,通过“赏柳”――“咏柳”――“品柳”――“诵柳”,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诗中文字浅显,语言凝练,教学时应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读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读为主,入境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语言之中。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教学中,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从导入新课的初读感知,到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的细细品读,再到学完全诗后的反复诵读,循序渐进,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在高考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篇8

尊敬的学校**,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距离高考不到80天的时候,在吹响进军号角的时候,很荣幸我能**永州一中24位班**在此发言,并借这个机会,送上我们全体班**对所有高三学子的祝福,还有涌动在我们心中的千言万语。

同学们,高三起点考试仿佛就在昨天,一转眼距离高考仅剩不到80天,此时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彷徨,不是退缩,我们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长风猎猎战鼓催,旌旗飞扬马蹄碎。我们是狂奔的骏马,哪怕千难万险;我们是飞翔的雄鹰,何惧狂风雷电。同学们,寒窗苦读十多年,烈火熊熊铸长剑,大鹏一日因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让我们一起,不鸣则以,一鸣惊人;不飞则以,一飞冲天。

高考是人生一场重大的战役,作为班**,此时此刻,我还要告诉你们,高考对于我们永州市一中的学子更是一个节日,一个辉煌的节日。请你们相信,回龙塔畔,人工湖边,这是一块创造奇迹的土地;请你们相信,就在一中这块圣土上,有一群能够帮助你们实现人生目标的师长;请你们相信,我们24位班**有实力带领你们走向成功。我们已经立下誓言,愿与你们艰难同担,风雨同行!你们应该感到庆幸,在一中度过了这段时光;你们应该很自信,你们是一中的学生;你们应该很荣幸,有这样一批老师,这样一群班**为你们领路指航。那还怕什么呢?作为一中学子,就用你们的汗水和智慧让高考的考验来得更猛烈些吧,让节日的庆典来得更盛大些吧!  同学们,作为班**,此时此刻,我真的非常敬佩你们,在你们稚嫩的肩膀上,肩负着太多的理想和众人的期望;作为班**,此时此刻,我虽然无法给予你更多的东西,但一定倾其所有。在80天时间里,也许我们会对你们有更苛刻的要求,更艰苦的训练,更严厉的批评。但请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更快成熟,更加努力;为了你们出类拔萃,金榜题名。同学们,在距离高考最后80天的时间里,如果你们有什么疑惑,请告诉我们,24位班**及全体高三老师将是你们这80天里的指路明灯。

同学们,冰雪消融,化作千顷碧波;朗朗书声,铺就锦绣前程。望同学们增强时间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鏖战80天,铸造辉煌!

最后祝同学们梦圆一中,梦圆XX!祝永州一 中XX年高考再谱新篇,再创辉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