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名句
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滥,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江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显出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边无际。
1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1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历史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14、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1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两句诗,是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6、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18、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9、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平淡的诗句,向人们透露了春悄悄来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22、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2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24、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千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25、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概要】这是一首恋曲,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01、关关:指雌雄两鸟相对鸣叫
02、雎鸠(JuJiu):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
03、洲:水中陆地
04、窈窕(YaoTiao):娴静端正的样子
05、淑女:贤德的女子。淑,善
06、君子:对男子的美称
07、好逑:好的配偶
08、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09、荇(Xing)菜:一种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
10、流之:随着水流而摇摆的样子
11、寤寐(WuMei):指日夜。寤,睡醒;寐,睡着。
12、求:追求
13、悠:长久
14、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15、芼(Mao):采摘
【概要】描绘一个女子做完工作,准备回娘家看望父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01、葛:一种多年生蔓草,俗名苎麻,纤维可织布。
02、覃:延长、延伸
03、施(Yi):同“移”
04、萋萋、莫莫:植物茂盛的样子
05、黄鸟:黄鹂
06、喈喈(Jie):黄鹂相和的叫声
07、刈(Yi):刀割
08、濩(Huo):在水中煮
09、絺(Chi):细,细麻布
10、綌(Xi):粗,粗麻布
11、斁(Yi):厌恶
12、师氏:负责管理女的女管家
13、告:告假
14、归:回家
15、薄:语气助词,稍稍的意思
16、污:用作动词,搓揉以去污
17、私:指平日所穿的衣服
18、浣(Huan):洗
19、衣:指见客时穿的礼服
20、害:同“曷”,哪些
21、宁:平安,此作问安
【译文】
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叶儿茂苍苍,黄鹂飞栖灌木上,唧唧咋咋在欢唱。
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叶儿茂苍苍,割煮织成布衣裳,高高兴兴穿身上。
告诉女管家,请假回娘家。搓搓我衣裳,洗洗我礼装。还有哪些洗?心绪早归家。
【概要】描写别后相思。首写女子怀念征夫,然后写征夫旅途劳顿,饮酒遣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01、卷耳:野菜名,嫩苗入菜
02、盈:盛满
03、顷筐:形状如簸箕、前低后高的 04、嗟(Jie):感叹词
05、置彼周行(Hang):将它(此指顷筐)放在大路上
06、陟(Zhi):登
07、崔嵬(Wei):有石头的土山
08、虺隤(HuiTui):疲惫腿软
09、姑:姑且
10、酌:饮酒
11、罍(Lei):青铜铸造盛水或酒的大肚小口缸
12、永:总是
13、玄黄:马过度疲劳而视力模糊
14、兕觥(SiGong):牛角做的酒具
15、砠:有土的石山,与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
16、瘏(Tu):马因疲劳过度而生的病
17、痡(Pu):人疲劳而病
18、吁(Xu):叹气,忧愁
【概要】樛木祝贺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01、樛(Jiu)木:茎干弯曲的树
02、葛藟(Lei):葛蔓或者分别为两种藤类植物
03、纍(Lei):系,缠绕攀缘。一说通“累”,牵挂之意。
04、乐只君子:快乐的人
05、福履:福禄
06、绥(Sui):安好,安定
07、荒:覆盖
08、将:养活,扶助,保护
09、萦:萦绕,缠绕
10、成:成全
【概要】祝人多子多孙。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01、螽(Zhong)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雄虫的前翅有发音器,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庄稼。一说是蝗虫或蝈蝈。
02、诜诜(Shen):众多的样子
03、宜:多
04、振振:多而成群的样子
05、薨薨(Hong):象声词,群虫齐飞的声音
06、绳绳:延绵不绝,繁衍不息
07、揖揖:群集的样子
08、蛰蛰(Zhe):多,聚集
【概要】祝贺婚姻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01、夭夭:桃花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或说少壮的样子。
02、灼灼(Zhuo):鲜明貌
03、之子:这个人
04、归:妇人谓嫁曰归;于归,古时称女子出嫁。
05、宜:仪。《尔雅》注“仪:善也”,此句说欢喜高兴成了家。
06、室家:夫妇。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为有家。
07、有蕡(Fen):有,作语气助词,无实义。蕡,《集传》注“蕡:实之盛也”,即果实成熟长大的样子。
08、蓁蓁(Zhen):草木茂盛貌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诗经》经典名句吧。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2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2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25、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2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2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2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译: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2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骆宾王《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替临安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1、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4、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7、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8、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0、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1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1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1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15、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
1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1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18、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1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0、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2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2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2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2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2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3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3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3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34、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3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36、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3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3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9、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4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4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2、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4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苦闷与旷达 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 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山涛本来与阮籍、嵇康等人为友。同在“竹 林七贤”之列,后来投靠司马氏。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权利后的十 年间,全国进入恐怖状态。(只到高平陵政变十六年后,司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夺了曹 家的帝位。)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了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 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 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 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 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 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 (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 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
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 人反复歌咏的对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贵之难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从自然 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咏怀诗》其一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 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 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这首诗写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无人,所见仅为孤鸟、离兽,栖惶无主之情溢于 纸上。在这种局面之中,诗人进而感到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层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写凤凰的悲剧,凤 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简直是阮籍的自况。《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 的情怀。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 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 他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 阮籍的《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他在诗中常常赞美巢由、 夷齐、邵平、四皓等隐士,而讽刺苏秦、李斯等人因贪利禄而导致杀身之祸。
阮籍赞美神仙隐逸,只是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他其实是颇有济世之志的。《晋书》本 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所以他在写愤懑与出世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如《咏 怀诗》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 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官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 姿态愁我肠。
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 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 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 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 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 测。”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 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
试论阮籍的《咏怀诗》
阮籍(嗣宗)是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咏怀诗》享盛名于中国诗坛。
然而,也正是这些《咏怀诗》在中国的文艺批评史上引起了颇多的争论。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阮旨遥深”以后,后代论者便沿着这个思路而推波助澜。 《诗品序》称其“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李善的《文选注》有“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之说;张溥则谓之“咏怀诸篇,文稳指远”(《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愈往后, 论家便更把阮诗内容渲染为神秘莫测,进而连其表现形式也被说得神乎其神了。刘熙载甚 至说:“阮嗣宗咏怀,其旨固为渊远,其属辞之妙,去来无端,不可踪迹。后来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风》犹瞻望弗及矣”(《艺概·诗概》)。黄节和肖涤非二先生也认 为:“后之学步邯郸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浅见寡闻之士,又以眩于故实,艰于检讨,亦 复望而生畏。于是咏怀之作,乃成千古绝响矣”。(《读诗三札记·读阮嗣宗诗札记》) 说阮诗遥深、隐晦是对的,但将之视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响”,则与事 实不符。
刘勰说“阮旨遥深”是在与“何宴之徒,率多浮浅”(《文心雕龙·明诗》)相对比
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钟嵘曾经说过:“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诗品上》)。 这就把《咏怀诗》放进中国诗歌发展的大结构系统之中,进行纵与横的比较研究。后人步 他们的后,只执其一端,恐怕是有违他们的初衷。
其实,阮籍的《咏怀诗》是循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发展逻辑而生长、发展的,它既 继承了前代诗歌创作的精华,也是后辈学习的圭臬之一。在中国诗的发展史上,起着一种 承先启后的作用。阮诗的“遥深”,是那个时代文学与哲学思潮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他在 诗歌中实践魏晋玄学“得意忘言”之文学观的体现。从这个思路出发,阮诗也许会不那么 “难以情测”了。
“言不尽意”这个哲学命题,早在周朝就有了雏形。《周易·系辞》中就有,“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的说法;《庄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晋时期,玄学 兴起,崇尚以无为本,哲学家们展开了言、意之辩。集大成者当为王弼。他说:“然则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言,而象可 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象”即物象。王弼在言和
意之间加进了一个物象,这不仅表明思辩哲学有了新发展,即认识到表象的存在,认识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由表及里的;而且还表明“言不尽意”的哲学观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维为主的文学渗透的关节点,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学观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言”在魏晋时代俨成时风。王弼在《论语释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扫汉代经学的繁琐考证,多用假言释意,追求思辩的哲学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释孔子“予欲无言”这句话时说:“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 也。”真是地地道道的得意而忘言。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说:“口不尽味,乐不极音,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为之 检则”。这里讲的是得意而忘音。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云:“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神通也。”这实际 上道出了魏晋画坛在创作思想上的主线条:“画尽意在”,即王弼说的“重画以尽情,而画 可忘也。”
在这样一种推崇“得意忘言”的时风中,生机勃勃的文学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来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会在对新思想最敏感的诗坛产生强烈的反应。阮籍率先表了态: “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阮籍集·清思赋》)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将追求什么,又会摒弃什么。后来刘勰将之升华为“情在词外日 隐状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隐秀”说,阮籍实为其开先河者也。
阮籍的《咏怀诗》就是他实践“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涤非先生说:“嗣宗诗之特 点:(一)用典变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乐同时而发”。(《阮步兵咏怀诗 注》)可惜肖先生将三者孤立起来,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创作思想来贯穿 之,就会顿时柳暗花明。因为诗中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为行 之有效的手段。《咏怀诗》用典极多,往往一个典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鸟翔山 岗,燕雀栖下林”(《咏怀诗》四十七)这句诗就含有两个故事。一是《吴越春秋》中范蠡 劝文种:“高鸟已散,良弓将藏”,要他见好就收;一是《史记·陈涉世家》所录陈胜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千古绝叹。两个典故一经诠释,言外之意顿时跃然纸上,读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顺着诗句的内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苟且,欲济世 经国的.雄心,又害怕成为被烹的“走狗”那种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咏怀诗》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时往往信手拈来,掐头去尾,甚是 随便。因而读阮诗,不能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释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窥见作者的内心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