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篇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职责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就应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靠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务必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务必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资料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用心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用心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构成有序、搞笑、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透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资料有必须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篇2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务必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能够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我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一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一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一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一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资料不限,能够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能够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构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潜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一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潜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潜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潜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必须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潜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透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个性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此刻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必须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超多的工作,自我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个性注重对学生语文潜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资料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资料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此刻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篇3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明白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一样课文类型设计不一样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资料,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资料,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资料,使学生简单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用心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用心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构成,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方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潜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务必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务必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先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那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齐,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构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一样而不一样。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一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先,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那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此刻开始,同学们能够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光,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透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我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好处、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篇4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情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恨不能第一时间领到语文课本,然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等到大致浏览一遍后,就再也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了。

现在,作为一个研究语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对女儿的一道中考复习题,我曾经是那样的无奈。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回答后面给出的问题,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把文章中某一处人物空缺的语言根据语境自己描述出来。我原以为这道题出得很灵活,答案只要合乎语境、表述准确就行了。可女儿再三强调,老师说不是人物的原话就不给分。众所周知,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可能是经典名篇,也可能是大家都没接触过的短小时文,而对于后者,又怎么可能在没有看过原文的情况下一字不落地把主人公的原话写全呢?我对女儿说,这种考题纯粹是想把你们考倒,你不会标准答案是正常的。

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语文题。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会遭遇此种尴尬呢?有人说是因为教材的选文与编排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课前的背景材料与课后的练习设计更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有人认为即使有时编写者考虑到了,但某些教师由于意识不到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或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至于仍然依据“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的老办法进行教学,往往让教材的设计形同虚设。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的语文教材一向是古今中外的文章蜻蜓点水般地摘取,力求“大而全”,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文教材只能是片段式的文学或文化碎片。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意肢解,最终有价值的东西都给过滤掉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关照,而以人为本又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中思维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

在与留学美国继续高中学业的同学交流后,女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美国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的中学教育简直是用做题和考试进行淘汰赛。也就是说,我国的基础教育纯粹是为大学选拔人才,而不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正因如此,同样是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在某些方面中国要比美国晚12年。因为错过了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怪不得中国到现在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得主了。

通过交流,女儿还进一步发现:实际上美国学生每天大约也有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但他们的作业非常灵活机动。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自己思考、查资料。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并且更有兴趣学习,而速度快的学生就能够赢得更多的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至于中国学生,只能闷头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老师是研究中、高考的专家,你不跟着老师走,到时考不好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向来把老师奉若神明的家长,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就这样,即使有点想法的孩子最终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管制下,变得只知道一味做题、应付考试。至此,除了名牌大学的光环效应外,就再也谈不上兴趣驱动了。

比较而言,美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美国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彰显本民族独有的人文内涵,有些教材选编的课文甚至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并摘要其不同时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代表意义的文学、文化成果,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受到熏陶。

另外,美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因此,课后的练习设计常常把学生置于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同时,课后练习中充满趣味性与现实性的习题又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快乐和成长,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篇5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1、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

2、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

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少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优秀范文合集四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总是犯点小错误,总是惹到自己发火。人常说,当你生气时,要数到100再说话。现在的自己,好像动不动就冲他们大声训斥,自己也知道不对,应该多夸奖少批评,多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此也在努力改进,也在努去当好一个“启蒙老师”。

今天,我班正指导写字,突然一个小朋友不知怎么着了,竟然打起了响,仿佛在安静的班级中扔出了一枚***,顿时班内有些混乱。本来心情好好的自己,心情像突然被风飘来一团乌云,“阴天”即将也要打雷了。该怎样说,怎样教育呢?虽然是那么想,但是“愤怒的火苗”还是终于被点燃了,我把学生狂吼了起来。事后自己也挺后悔自己那么做。这些孩子还小,为什么当时就不能克制一下自己的脾气呢?

是啊,何不应该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心,多一些爱心,把学生当做神来对待,谁不偶尔犯点错误呢?

想了很久,我决定放下教师的架子,并向那位被我发火的学生道歉,并且教导他以后如何去做。当时孩子被批评的时候,只是低着脑袋,但是听了我的道歉和教导后,眼中充满了泪光,这时,我的眼中也是如此。

我知道他们现在虽小,但是他们已经有些懂事了,他们都是一个个小人儿,懂得老师的苦心了。

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作为一名新老师,再苦再累,心里也顿时感到知足了。我啊,希望他们这些孩子可以在快乐中学习,懂得成长中应该知道的做人道理。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偶尔还能想起我这个老师,想起我是爱他们的,是希望他们都好的老师。

也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老师们不要太禁锢他们的思想,形成定性思维,还给该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多给他们一些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间吧!


语文教学随笔精辟简短五篇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