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

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欢迎查阅。

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1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二十六岁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来到了一户人家前。门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张摆着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着香,一边呼喊着:“某某人!回来吃面了。”山谷不自觉的端起面来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来后,梦中之事,历历在目,口中还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让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梦中他又来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惊醒,飞快的爬起来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梦中所记忆的路走去,最后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是昨天梦中见的婆婆。山谷便问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这天,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来吃。”山谷问她女儿去世多久了,婆婆说:“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岁,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诧异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儿在世时的种.种情形。

婆婆说,她女儿在世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顺,在她二十六岁前还说一定会回来看她的。婆婆并指着屋中一个大木柜说,她女儿生平所看的书,全都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以前放钥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钥匙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他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今生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亲啊!于是将婆婆接回衙府中,奉养余年,后来他走上了参禅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不禁叹息道:“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世今生,牵牵绊绊,看似玄奇,未必子虚。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隐约的记忆,一些反复的梦境,也许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缘呢!

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2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3

在举世闻名的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脚下,有一座古朴的祠堂。它是为纪念耶律楚材而建立的。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的一代名臣。他字晋卿,契丹族,是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历法。1215年,成吉思汗(元太祖)夺取燕地后,召用耶律楚材,十分信任他。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时期和窝阔台即位后,他越来越受重用。他建议设置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反对改中原地区为牧场的错误主张,建立赋税制度。蒙古军队攻陷金国汴京时,耶律楚材力谏废除野蛮的屠城旧制,召用儒者,设置经籍所、编修所,文教事业逐步兴起。耶律楚材从成吉思汗至窝阔台,受重用三十多年,官至中书令,国家的典章制度大都是由他奠定的。1236年春天,蒙古大汗窝阔台(元太宗)宴请群臣。他亲自端着酒杯为耶律楚材敬酒,并且说:“我之所以诚心诚意地信任你,是遵照先帝的遗命。如果没有你,中原地区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安定局面。我能够高枕无忧,全靠你的努力。”

窝阔台去世后,皇后乃马真氏执掌政权。她崇信奸臣,扰乱朝政。有一个叫奥都剌合蛮的人,他用重金贿赂皇后乃马真氏,得到权柄,满朝文武百官都奉迎他,只有耶律楚材敢与他面折廷争。

有一次,皇后乃马真氏将起草诏书使用的印玺和白纸,都交给奥都剌合蛮,让他办事自己填写用印就行了,不必启奏她。耶律楚材认为不妥当,立刻上奏皇后乃马真氏,说:“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有宪章规矩,现在您要破坏它,老臣不敢接受这个指示。”皇后乃马真氏自知理亏,只得将交给奥都剌合蛮的印玺和白纸收回去。过了不久,皇后乃马真氏又降旨,说:“凡是奥都剌合蛮提出的建议,想要办的事情,各部门的官吏们都要按照他的意见起草命令,不照办者,就把他的手剁下来。”耶律楚材接到皇后乃马真氏的旨意后,再一次上殿抗争。

他对皇后乃马真氏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先帝都交给老臣我负责,与各部门的官吏们没关系。奥都剌合蛮的建议如果合理,我自当按照他的意见办理,如果建议不合理,就不能办。老臣死且不避,何况剁手呢!”皇后乃马真氏听后很不高兴,不接受耶律楚材的意见。耶律楚材滔滔不绝,争辩不已,最后大声说:“老臣侍奉太祖、太宗皇帝三十余年,没有辜负国家,皇后难道能以无罪杀害老臣吗?”皇后乃马真氏虽然很生气,但在忠诚刚直的三朝元老重臣耶律楚材面前,不得不深深地表示敬畏,宣布所降旨意作废。

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4

汉朝初年,大臣魏无知向刘邦举荐了降臣陳平。因为深信魏无知,刘邦立刻封陳平为护军中尉。然而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对刘邦说:“陳平只有花拳绣腿,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无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现在刚刚做了官,就收受别人的贿赂。重用这样的小人,后患无穷!”

刘邦听后非常生气,便来责问魏无知。魏无知回答道:“我举荐的是陳平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品德再好却没有才能的人,能帮您打天下吗?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非要等到既有才能,品德又无可挑剔的人,那么等到选到人才的时候,已经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请皇上对臣所言多加深思,看看是否有道理。”

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又召来陳平。听罢刘邦的质疑,陳平自信地回答:“我离开魏王,是因为他一意孤行;我离开楚王,是因为他疑心太重、任人唯亲;我投奔皇上,是因为听说您是一位任人唯贤的明君,我在您这里可以施展才华。我的确收受了下属的贿赂,但您可以派人去我家里查,我对收受的贿金一两未动,全部用军印贴着封条,封条上写着‘特殊军饷’几个字。我是想用这笔钱作为打仗时的赏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邦听后大喜,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听信一面之词,错失良臣。他升了陳平的官,还任命他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陳平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帮他夺取天下,自己也官至宰相,成为西汉的谋臣。

遴选人才,不能苛责挑剔,而当用其所长。如果君主具有宽阔的胸襟和睿智的眼光,他的时代必定满目俊才;相反,那些哀叹自己身边没有贤才的人,多半是因为他没有发现人才的能力。

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5

相传姜子牙姜太公本是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的首席谋主,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历影响久远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古时候的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商王暴虐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因此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安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蟠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终于,姜尚在垂钓时遇到来此地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也由此,姜子牙向西伯姬昌提出了治国兴邦的良策。西伯姬昌亲自把姜子牙扶上车上,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

也就这样,姜子牙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削弱和鼓励殷商王朝的策略。

在古代的奴隶社会,能把农民放在第一位考虑,姜子牙真的是一个十分注重民生的为民做主的好人。为何他没有和统治者一样残暴无道呢?因此他本是出身贫寒农村,深知老百姓的苦难。

姜太公姜子牙,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吕尚,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四岳,辅佐大禹治水功劳很大,被封为吕侯,赐姓为姜,封于吕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姜子牙就出声在董营村,并建立诸侯国吕国。为吕氏始祖,所以也有名字吕尚。

相传姜尚的先世本是贵族,可惜到了姜子牙便家道中落,逐渐地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他当过小贩,卖扇子时遇到了连绵阴雨,卖面粉时遇到了大风,命运施给他的是连番的失败。因而农村至今还有"姜子牙卖面粉,出门就遇到风"的说法,来形容命运不好。

只是,姜子牙虽然命运不好,但他胸怀大志,勤奋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因此,姜子牙发奋啃兵书,在那个垂钓的地方一跪就是十年,直到暮年,才遇到了西伯姬昌,有是施展才华的时机。

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人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才肯吃常人难吃之苦,受常人难受之罪,在对身体的自残中,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后退的可怕。如果姜子牙不是由于家道中落,出身在贫寒的农村,如果没有饱受饥寒之苦,如果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可悲的处境,姜子牙绝对没有如此大的毅力的?这对于那些膏粱子弟,整天只知道保暖思淫欲的贵族子弟,是想都不会想到的。

改变处境,这个目标不能说高,但对于在贫寒和苦难中度日维艰的农民来说,身上压了一层又一层的大山,要掀开它们却是个必须用毕生做代价才可能做到的事。姜子牙正是这样,在饥寒交迫的苦寒生活中,用毕生的精力练就了韬略和军事,那可是生活的逼迫才十年磨一剑的。

苦难,对于弱者可能是灭顶之灾,而对于强者却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大道,自古至今有那么多的英雄人才多出自贫苦的农村,他们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原因,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那就是贫寒苦难的农村生活。姜子牙就是这样,在家道中落之后,在贫寒和苦难中练就了毅力和意志,成为一个爱护农民的好人,在他接受分封到了齐国的第一任国君以后,他的政策就是大开自由市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简短历史故事八年级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