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怎么提升成绩?

  初中化学在中考是一门地位比较重要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复习的方法和复习的重点,导致在中考中成绩很不理想。那么化学应该怎么提高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化学复习抓这四方面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一)把握中考命题原则和特点

  首先从命题原则来看,考纲中明确指出“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侧重考查同学门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样的命题原则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要死记硬背其概念和原理,而要求能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于上述命题原则,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关于双基部分中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无论命题形式如何变换,基础知识始终都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第二,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能力。

  第三,双基部分的覆盖面大,题型多变。主要考查观察分析能力,推断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改进能力,结果改进能力,科学态度养成能力,计算能力等。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九年级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对教材中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分类掌握,如化学变化、物理

  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要求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2、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例如分子、原子、元素、离子的概念,还有物质的分类等问题,都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

  (三)复习需有策略有方法

  同学们要仔细阅读教材,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一阶段复习要做到准确记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1、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根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二是立足考纲,要根据考纲的基本要求,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盲目做较难的试题。

  2、全面:即全面覆盖。要对照中考样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要求,根据考纲要求并把握复习深度。

  3、综合:即综合应用。在专题训练中,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以及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

  (一)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原子、离子、分子间的关系

  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原子的核外电子带负电。由于原子核外所带的负电荷量与核内所带的正电荷量相同,故原子处于电中性。

  离子: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量大于核外所带的负电荷量,故形成的离子就是阳离子;反之就形成阴离子。

  分子:分子可分为无机物分子和有机物分子,无机物分子中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这些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2、物质的组成

  (1)单质的组成:物质可由元素独立组成,如非金属元素C、S、P、Si等均可组成单质,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比较稳定存在的主要有Fe、Cu、Al、Ag等,它们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3)有机物是一类特殊的化合物,构成的元素主要有C、H、O等元素。如我们常见的酒精(C2H5OH)、甲烷(CH4)等。

  (4)混合物的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如空气,其中含有N2、O2、CO2等物质。

  (二)中考中常见的问题及错误解答分析

  中考常见易错点:

  1、对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混淆,特性辨析不清。

  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应该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种类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的概念。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就应该用原子(或分子、离子)来描述,不仅要讲种类而且要讲数目。

  2、对于推断题,首先是要正确掌握各种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特殊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推断题。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有色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黑色物质:单质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等。

  (2)红色物质:紫红色的铜单质、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红色的氧化铁等。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凡是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盐溶液是蓝色)

  (4)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固体):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镁。

  (5)可溶解于水(或可和水反应)的常见白色固体:常见的钠的化合物、钾的化合物,可溶解的钙的化合物(如氯化钙等)、常见的可溶解的钡的化合物(如氯化钡等)、硝酸钡等。

  (6)常见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甲烷。

  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氨气。二氧化硫等。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7)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溶液变浑浊的气体:主要是CO2,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使石灰水变浑浊,初中阶段对SO2介绍比较少,重点掌握CO2的这一性质。

  三、化学实验的复习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2、药品的取用与注意事项

  3、加热、过滤、蒸发、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中考实验的考查中将作为基础出现。考查的趋向是对教材中出现的主要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判断及对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

  (二)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

  在初中教材中,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气体制备的基础,尤其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中考中是必考的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又常常穿插在气体的制取试题中。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熟悉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装置,如: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洗气装置等等,充分了解它们所用仪器的功能作用、连接方式等。

  (三)物质的检验、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检验通常是指物质的鉴定、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推断三个方面。三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依据物质的反应特征,选择适宜的化学试剂和方法,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由此加以判断。除杂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的途径必须最佳。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出现,少部分以推断题的题型出现。

  (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与评价是考查同学们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所关注的热点。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有创新意识、节约药品。评价实验方案时要从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所用药品是否经济、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否体现“绿色化学”等方面进行考虑。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考查设计实验方案或谈谈对原题中所设计方案的看法,并要求说明理由或原因。

  四、化学计算的复习

  (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作为中考必考知识,主要通过写出已知物质化学式求解质量分数,以及在各种类型的化学计算题目中来考查体现;然而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失误比较严重,其根源主要表现在:

  1、将已知物质化学式张冠李戴,如硫酸铁的化学式错写成FeSO4(硫酸亚铁),而正确的硫酸铁化学式应为Fe2(SO4)3;再者就是对物质的俗称混为一谈,把纯碱的化学式错写成烧碱的化学式,而纯碱的化学式应为Na2CO3;这样必然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

  2、在初中化学各种类型题目的计算中,同学们容易将两个分子以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式错写从而导致失误。

  (二)此类计算在中考的填空题或综合计算题中经常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此类题型要求既要正确掌握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确定物质的类别才能正确解答,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此类题型有关溶液的计算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运用,既能考查同学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必考重点。

  因此,在总复习时不仅要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不能局限于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满足于简单记忆,而应该学会整理、分析比较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配合一些典型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的应用,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出相应的关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化学: 复习方法很重要

  一、复习要全面并突出重点

  建议考生,复习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突出。全面,是要求考生认真掌握全部考点,即使是较为简单的“一星”要求考点,都是“新课标”的体现;而要突出的重点,主要指针对“三星”要求的考点,较为复杂,重点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及对原理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用学过的原理来解释新问题。

  从新课结束到“一模”,也就一个月的时间,首先要把考点复习布全。而“一模”以后,再着重针对模拟考试的结果做“三星”知识的扩展。

  二、典型题“引路”

  复习时应以典型题引路。根据中考题型,学生以此为“引子”,找相应题型跟进,查缺补漏。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手中往往可以拿到很多试题。与其盲目做题,不如先学会把试题分类。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各区县模拟题均体现了各区县对初三化学教学,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以及对中考的指引。因此,用这些典型题引路,不在于做题的数量,更重在反思,需要将这些“引路题”进行理解和变通。

  三、课本实验一个不能落

  化学实验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考试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重在知识应用、学生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因此复习中,考生应把书上所有的实验过一遍。只有把基本实验原理、装置、操作,其反应实质、说明现象等囊括在一起,有这些基础后才可能有创新。

  创新是化学学科的必考内容。中考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在实验设计方案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各方案的优劣评价,实验实施过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应有一定预测。对科学探究结果有时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也有题目本身通过图像、表格或实验报告等形式告知,分析线索有多种形式,要求考生学会观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四、提高使用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

  中考化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化学学科的表述并不完全等同于中文表述,还要会用所学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的表述比较严密,稍微错一点都可能得不到分。考试说明中“科学探究”方面的题型示例并没有难题,但实际往往作为较难题去考查。学生做这类试题也容易感到答卷后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否答到了要点上。这就有待于考生做模拟试题,通过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有所提高。

  化学学科的表述要考虑到化学方法,要将来龙去脉说清楚:实验的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结果,说明什么等。如果题目要求用实验报告、装置图的形式描述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就必须逐条说清楚:第一步取样品,取少量的什么试剂放入什么容器里;

  第二步加试剂,是滴加、加入还是倾倒什么样的实际;看到什么现象等。学生未必不明白这个实验,但由于生活中没见过很多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思维受限制,在描述上就存在较大障碍。因此,考生应该加强对实验理解的变通,绝对不能忽视对实验的基本表述、方案设计、操作步骤的描述。这方面的要求虽然较高,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

  五、合理认识自身状态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自己的复习做合理统计,对自身学习状态有合理认识,对学生来讲也是较重要的问题。哪类试题自己可保证永远不出错,哪类题在做的过程中会感觉磕磕绊绊,做不下来等都应一一统计,对试卷做数据分析,将错误归因,并回到书中找解决办法,才能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备考中应重做题后的反应,思考题如何变通。模拟的主要任务是查漏,相当于人做体检,第一次发现问题可以不相信,还可以再找一家医院去检查。发现问题要治疗要找补救方式,找第三家医院检查就是浪费时间了。“一模”至“二模”仅三周,将各区模拟试卷反复做意义不大。学生应在老师指引下把各区题目分类并有针对性的训练。如选择题,前20题属知识点覆盖,学生可得基本分,后5题则稍抬高难度,各区县选择后5题基本属中档题。将模拟卷后五道选择集中训练,看有哪些考点及出现形式,考生可做规律性探索。

  现在的复习阶段,学生重在查缺补漏,而不要以为思考如何做,做什么题才能押到中考题目。考生要在“熟悉中找陌生”,在中考中即使遇到似曾相识的题,也会与以往的题有区别,或者题目会从新的角度去问。另外,还可以在“陌生中找熟悉”:毕竟是中考题,不会跳出初中化学的范围。可以将思路返回书中,去思考类似的问题在哪儿学过,要怎么办,给自己寻找突破口。


初三化学复习怎么提升成绩?相关文章

1.中考最后复习冲刺?怎样才能让化学提高分数呢?

2.中考最后冲刺阶段该如何进行高效复习才能提高成绩

3.中考最后复习冲刺?怎样做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4.中考最后复习冲刺?怎样才能提高英语成绩?

5.初三学霸为什么成绩好?三大学习方法你掌握多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