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高一学生在复习语文必修一时也一样要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

(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四)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六)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4、沛公安在?

5、大王来何操?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公军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6、则与(之)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式:

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7()

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惊愕(è)玉玦(jué)

B.切齿拊心(fū)濡缕(rú)彘肩(zhì)斗卮酒(zhī)

C.秦军氾南(fán)忤视(wǔ)刀俎(zǔ)创伤(chuānɡ)

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参乘(shènɡ)瞋目(zhēn)

【答案】C(A项,“阙”应读“quē”。B项,“拊”应读“fǔ”。D项,“瞋”应读“chēn”。)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8()

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

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

【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9()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50()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著作)

二、(9分)

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导学号89950251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5.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答案】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

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

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

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

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答案】A(“西向”即“面向西”。)

7.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答案】B(联系全文事件发展脉络及情节间的关系。)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导学号89950252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答案】D(“谢”:认错,道歉,谢罪)

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项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答案】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答案】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集会,置酒作乐,(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对他说:“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导学号89950253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由此联系“丁香”在唐宋诗词中多喻指因思念恋人而郁思难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难解的相思之愁。

(2)这两句词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伤也。

13.按要求默写原文。(5分)导学号89950254

(1)写出含有成语“秋毫无犯”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含有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含有成语“劳苦功高”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劳苦而功高如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导学号89950255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fàn)水之阳。

高祖置酒雒(luò)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壁:军营,营垒

B.项羽之卒可十万可:可能

C.淮阴先合,不利,却却:退

D.示鲁父老项羽头示:给……看

【答案】B(可:大约)

15.下列句子能表明刘邦得天下原因的一组是(4分)()

①(汉王)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③与天下同利也。

④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⑤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⑥

【答案】C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A.项羽撤兵东走后,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违约进兵追赶项羽,结果反被项羽打得大败。

B.汉五年,刘邦与各路诸侯一齐进军,与项羽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被韩信的军队打得大败。

C.项羽的士兵夜间听着刘邦的军队都唱楚地歌谣,以为楚都被刘邦占领了,所以项羽才溃败逃走,楚兵才不可收拾。

D.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在总结自己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虽然为人宽厚,但妒贤嫉能,不会用人;而自己能把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杰都重用起来,这是他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主要原因。

【答案】D(“项羽虽然为人宽厚,但妒贤嫉能”不是刘邦说的。)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1)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王又进入营垒,深挖壕沟而坚守营垒。

(2)鲁地替项羽坚守不肯投降,汉王刘邦带领诸侯的军队向北进兵到鲁地,给鲁地父老看项羽的头,鲁地才投降。

参考译文:

项羽撤兵东走后,刘邦也想撤兵西回,后来采纳了张良、陈平的计谋,遂背约进兵追击项羽,一直追到阳夏南才停下来。刘邦本来是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等一起约定好共同进击项羽的,结果等刘邦到达固陵时,韩信、彭越等各路兵马都未到。项羽回头迎击刘邦,刘邦被打得大败。刘邦躲进营盘,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后来采用张良的计谋,才把韩信、彭越等都叫了过来。在此以前刘贾已经率军进入楚地,包围了寿春,刘邦在固陵失败后,派人去游说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让他带着九江的兵力去迎接淮南王黥布。他们中途屠灭了城父县,而后跟着刘贾和齐梁地的诸侯们一起会师于垓下。刘邦封原九江王黥布为淮南王。

汉五年,刘邦与各路诸侯一齐进军,与项羽决战于垓下。韩信率领着三十万人马正面对着项羽,孔将军在左翼,费将军在右翼。刘邦在韩信的后面,周勃、柴武在刘邦的后面。这时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人。韩信在正面先对项羽开战,作出不敌的样子,向后撤退,而孔将军、费将军在两翼向前进兵,项羽的形势不利了。这时韩信正面的军队又转身杀了回来,大破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夜间听着刘邦的军队都唱楚地歌谣,以为楚地都被刘邦占领了,所以项羽才溃败逃走,楚兵才不可收拾。随后刘邦又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于东城。整个战役杀死楚兵八万人,楚地遂告平定。这时只有曲阜还在为项羽坚守。刘邦带着各路大军北抵曲阜,拿着项羽的人头给曲阜的人们看,人们这才投降了刘邦。因为项羽曾被怀王封为鲁公,所以就以鲁公的名号把项羽葬在了谷城。当刘邦等回到定陶时,突然闯入韩信的兵营,夺了韩信的兵权。

这年的正月,各路诸侯与刘邦的将相们一同请刘邦即位为皇帝。刘邦说:“我听说只有大贤才能称帝,徒有虚名的人是不能享有它的,我不能坐这个位置。”大臣们说:“您出身平民,讨伐残暴,平定四海,谁有战功您就划地盘封他为王侯。今天您如果不作皇帝,那人们就都会疑虑不安,因此我们到死也得坚持。”刘邦又推让了好几回,不得已才说:“既然你们认为我作皇帝对国家有好处,那就这么办吧。”于是在二月初三,刘邦即位于氾水之北。

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说:“各位诸侯将领不要隐瞒,都说真话,你们说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高起、王陵回答道:“虽然您傲慢爱侮辱人,项羽为人宽厚,但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就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收拾。”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文后的横线上。(4分)导学号89950256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②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

③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

④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⑤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⑥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19.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分)导学号899502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散客或团队,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预定而直接入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地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20.读下面这段文字,揣摩内容,仿照“没有……,可以……”的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分)导学号89950258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没有一次地震,可以摧毁心灵宏伟的建筑;没有一场风雪,可以冻结心灵喷涌的温泉。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刘心武曾经坦言自己有嫉妒等心灵“灰色”阴影。或许基于此吧,他发明了一套心灵保健操。1.列表解嘲操。依照严重程度列出烦心事,逐一化解。2.自寻自乐操。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3.回忆美景操。回忆美妙时光。4.无损害宣泄操。用无害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5.自嘲操。人在自嘲中失去的是虚荣,获得的是清醒。6.走向混沌操。以一种潇洒和“混沌”的姿态与生活对话。这一套心灵保健操,折射出了一个睿智与成熟的心灵。是啊,我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灵魂是否健康坦荡呢?

请以“走进心灵”或“呵护心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走进孤独的心灵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林中,最伟大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走进孤独的心灵吧,你会懂得孤独、高尚的灵魂所在。

——题记

我漫步于云端,搜寻着孤独者的灵魂。

濮水之滨。那个倔强孤傲的钓鱼翁是谁?为什么宁愿守着孤独而不去做官?大王派来的两个使者失望地走了,只留下一个孤单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溪水里。望着溪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想起了自己的梦——一个变成蝴蝶的梦。他是蝴读文库的,还是蝴蝶是他变的?一切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他相信自己是只快乐飞翔、翩翩起舞的蝴蝶,孤独与他同在。他就是孤独的心灵的祖先——庄子。

康桥上。仰望天上的白云,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潺潺的流水勾起了他的无限思绪。“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是,孤独!孤独?干脆去寻梦吧!“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寻找着自己孤独的心灵所在。他叹息着,离开吧,“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就是孤独的天才——徐志摩。

大海边。孤独者通常与大海为伴。两人都是伫立在大海边,可两人的心情却是大相径庭。一个是“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另一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两人同时又都是与孤独为伴、为友、为亲的。一个孤独的心灵中装满了大海,把它的海湾、它的闪光、它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而另一个孤独的心灵只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孤独的心灵一个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另一个则是海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走进孤独的心灵,你会理解更多。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孤独,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李白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孤独。可以说,没有孤独,李煜成不了“词帝”,屈原著不成《离骚》,李白也做不成“诗仙”。

让我们走进孤独的心灵吧!

【点评】美在审题精当,立意高远。这是一曲“孤独者”之歌。小作者用三个不同场景连缀了四个伟大的灵魂。语言优美,富有意蕴。三幅画面,四个人物,虽是用粗笔勾勒,却也引人入胜。文章结尾升华拓展,抚慰一切伟大的灵魂。文章层次清晰,立意由浅入深。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文章卓越不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