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

  教 学 过 程:

  一、师生问好,考勤

  二、导入: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

  三、简介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四、整体感知

  1、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全班学生一起来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韵 yun 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羁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补拙②谦词:称自己的文章、见解:拙见

  荫yin没有日光,又凉又潮湿

  嗳ai日光昏暗,模糊

  颠dian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

  樊fan 篱笆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2、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篇诗歌的题目,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明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3、扫清了生字词,疏通了诗歌的大意,既然“归”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思考作者: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4、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

  ①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呢?即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3.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

  (二)能力培养目标

  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分组讨论法 3.点拨法 4.自主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明确: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同学能背出来吗?(学生齐背)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很多诗,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三)》(师生一起背诵),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再来感受一下他的田园情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 “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 的 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 有 建功立业 的 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 的 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 的 作品大多写退隐后 的 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 不满。他 的 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 有 很大 的 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 的 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 的 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学生朗读,再听朗读录音(正音)

  2. 学生齐读

  (四)解题

  1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 我 们哪些信息呢?题眼 是 哪个字

  明确: “归'?”

  2、提问:既然“归”字 是 题眼,标题只 是 明确告诉 我 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 我 们思考 的 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朗读 课文 ,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 是 陶渊明自比)

  提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 的 情感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一学生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提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熟课文。

  ②了解作者,回顾初中所学陶渊明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首田园诗歌,是诗人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后写的,真实地记录了陶渊明的思想变化过程。

  内容分析:

  诗题《归园田居》中,“归”字是全诗的诗眼。围绕“归”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其中“归”去后的田园生活的描写部分,看似普通、平淡,其实融入了诗人浓浓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歌。

  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单元中的一首,这类田园诗歌学生虽在初中已有接触,但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机械背诵的阶段。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田园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在初中感性认识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教学重点:

  背诵全诗。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撷取课堂需要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并合成朗读视频;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诗歌重在反复吟咏,只有这样才能在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中体悟思想情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四、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步:

  导入新课—目标展示—作者简介—预习检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分析诗题—赏析诗歌—重点赏析—朗读记忆—当堂挑战—课堂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ppt1)《归园田居》这个诗题我们并不陌生,(ppt2)它其实是一组诗,一共有五首,写作于诗人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诗歌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田园隐居生活。

  其中的第三首描写诗人归隐后乐农事的,我们已经在初中学过了,同学们齐背一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这首《归园田居(其三)》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并不擅长农事的封建士大夫,从早忙到晚,但终是“草盛豆苗稀”,但他有怨言吗?丝毫没有,而是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目标展示

  (学习之前,先来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ppt3)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学习重点]

  1、背诵全诗。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三)作者简介

  1、陶渊明的基本概况(要求掌握)

  (陶渊明的诗文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对他比较熟悉了,所以我设置了几个填空题,大家看能不能填上来。Ppt4)

  陶渊明又名____,字__,自号_____,私谥____;___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___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老师补充

  (要想准确的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只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这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ppt5)

  知人: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闲居了五六年,而后又在不同人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时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

  论世: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

  (四)预习检测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

  选两个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字音。

  强调字音:守拙(zhuō) 荫(yìn)后檐

  (五)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情感

  (读诗歌不同于读古文,我们带着感情去读诗歌,这样才能体会出诗歌的节奏美,下面我们看一段带视频的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ppt6)

  分析诗题

  (在赏析诗歌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题。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是交代主要内容,或是揭示情感主旨,或是显示诗歌类型,所以我们要关注诗题,这也是我讲的鉴赏诗歌的第二个方法:关注诗题。)

  (ppt7)仔细分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它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明确:“归”

  赏析诗歌

  (围绕诗眼,老师设置了四个问题,要求结合注解自读两遍后,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ppt8)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从何而归?(ppt9)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1.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赏析|教案|练习题

2.归园田居其一

3.归园田居其一翻译

4.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设计

5.陶渊明 归园田居教案

6.陶渊明归园田居

7.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8.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

9.归园田居其三教案课件

10.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赏析|教案|练习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