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一

  【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标题是《柳永词两首》

  【教材分析】:柳永是北宋年间专力写词的文人,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望海潮》就是他的一篇典型代表作,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颇有东坡的豪放之味,艺术上的精妙值得我们研究。

  【学情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新课标的行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法教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板书课题)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导学案)。

  二、诵读诗词,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诗词(第一遍),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总结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景致和都市的繁华景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 地理 条件、天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 总结 ,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实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整齐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宝物,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下片:写西湖美景和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境况。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自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其实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照应“重湖”写水里。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说:“毕竟西湖六月中,景致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刻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其实望海潮。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刻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上去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开心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国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其实教学。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场地官员的,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申明投献的有心。)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3)生活场面呢? 民------乐 官------愉 (板书)

  (4)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5)探讨最后一句(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

  抒发的感情: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2、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同学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第二遍),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3、全词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三、探究艺术特色。?

  1、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点染、铺排、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手法。

  ?点染: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点染: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点染”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从全篇看,上片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下片可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形胜——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例子;《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

  从全篇看,上片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下片可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抒情的种类:

  ① 乐景抒乐情

  ② 哀景抒哀情——《天净沙.秋思》

  ③ 乐景抒哀情——《春夜洛城闻笛》《绝句》(江碧乌逾白)

  ④ 哀景抒乐情——《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二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

  (生活和平 富足安乐 景色优美 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江上柳如烟 燕飞残月天

  “烟柳” 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或者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

  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

  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如果以万千人家作为主体,那么烟柳翠幕就是几抹写意的点缀。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种想象,然后齐读一遍。 5.还有什么让人惊叹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用语言描绘一下: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

  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的好?意境不同

  “卷”有气势 涛似连天喷雪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绕”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 动静结合

  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恬静优美 指导诵读

  总结:上半阙中,作者紧扣住东南形胜,精心选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使之点缀在万千人家之中,风光旖旎,风情万种。又写了江堤曲折,江涛浊浪排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堪比豪放词风。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两遍

  6.但是,作者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未能写尽杭州的盛景。于是在下半阕,他又描写了哪些景物?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翻译

  叠巘:重叠的山峰 初中时郦道元的《三峡》绝巘多生怪柏 清嘉:清秀的样子

  相传金主完颜亮看到此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南下攻宋 那么它美在何处?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三

  一、内容综述

  当诗歌的盛世成为过去的时候,作为“诗余”的词走向了前台。走进词的天空,你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少了大唐的气势,多了两宋的情怀;少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傲气,多了“润物细无声”的含蓄。但不管怎么样,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沐浴在文学的天空中,你都可以吸收到精神的养分。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咏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咏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今天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领略其独特的风采。

  词的起源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称,是我过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真实写照)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基本上都可以用来吟唱)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延伸:有时候只有词牌,

  没有标题;有时候词牌和标题都有,这时词牌在前,标题在后。

  词的分类

  1.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3.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4.柳咏词两首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去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教师延伸讲解:结合注释②,补充: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多媒体板书)

  多媒体板书课题:《望海潮》

  作者生平及创作(多媒体板书)

  学生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加以讲解: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

  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俗语有句古话叫“生在花丛中,死在草笼中,指的就是柳永其人,他的坟墓是在一个荒郊野外的一个乱草丛中)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教师延伸讲解:柳永整日与这些歌妓、舞妓打交道,导致他在词人中的地位及其地下,被当时的文人所以诟病,说她没有骨气,更不具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其一身可以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悲”。

  三、背景介绍(多媒体板书)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教师举例讲解:元朝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一部游记《马可波罗行记》中,把中国描述得是到处都是黄金,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所以在词中他极力赞美杭州的美好,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以讨孙何的欢心。

  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

2.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人教版)

3.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