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过程与方法】
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世界人口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一系列的人口变化数字及多种人口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世界人口危机的重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图片,我们知道,世界人口于1999年10月12日就达到了60亿,而且世界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每年将新增人口7800万。据预测, 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尽管“人口爆炸”趋势已经减缓,但人类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的警钟在不断地敲响。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什么样的人口状况,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1.2,思考课本“读图思考”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同学间相互讨论,尽可能形成统一完整的答案。
学生回答预设: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了预习,课堂上再给他们进一步思考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并给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及时地鼓励、点拨、启发。
大屏幕呈现问题答案:
1.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
2.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使劳动力数量增多,再加上该时期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大提高,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3.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教师:投影课本图片“图1.2”和地图册“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1.两张图有何异同?
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哪个阶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为什么?
学生:学生举手回答或自由发言,不断完善补充。
教师:再呈现课本图片“图1.3”。请同学们思考和交流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学生:学生举手回答或自由发言,不断完善补充。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不断增长。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促使了人口的增长。
多媒体投影: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设计意图:由书上的图片入手,并加入一些趣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正确表述问题的方法,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规范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承转:人口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同学们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如何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页活动,完成活动1、2题。
学生:自主或交流思考、计算活动题目。回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先让学生展示答题情况,然后点拨总结:
这一年增加的人口数 200000×2%=4000人
十年后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1+2%) =243799 243799×1.7%=4145
(讲授)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即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多媒体投影: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教师:继续点拨:通过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 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还会上升。
多媒体投影图片:
多媒体投影: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基数。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P3“活动”,使学生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针对人口自然增长和自然增长率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通过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对概念充分理解。
承转:世界人口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是不是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长?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1.4,思考以下问题:
大屏幕呈现:课本图1.4。
读图思考题:
1.图中哪3个大洲人口数量增长较多?
2.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吗?
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4.为什么近50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飞快?
学生:阅读课本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依据课本内容及所了解的有关世界人口的知识分析上述四个问题,先自主思考,然后按照学习小组开展讨论、交流。每个学习小组至少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学生回答预设:
1.人口增长较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2.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大洲不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的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使人们老有所依,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了使子女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所以在前期教育中的投入比较多,从而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政策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而死亡率下降很快,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小组讨论交流,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拨。
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些国家经济水平相比情况如何?(相差甚远)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增长较为缓慢)由此可见,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这两类国家当前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四页、第五页的文字以及第五页的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多媒体投影:
?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 ? ? ? ? 发展中国家 ? ? ? ? ? ?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回答预设:
?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填写表格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其增长速度还是快得多。
同学们再进一步思考:人口增长很快是不是就很好呢?(学生答:不是,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缓慢是不是就很好呢?(学生答:不是。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承转:既然人口增长的速度过快不好、过慢也不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四页的图1.5,以及课前网络搜集的资料,来说一说不同国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控制人口的发展。
学生:开展活动,讨论交流,积极发言。
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
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 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 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 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法 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八、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九、课时安排2课时
十、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与备注 导入 播放视频:世界人口的增长
给出问题:材料中说明了世界人口的什么特点? 带者问题看视频
初步概括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视频内容丰富易激发学生兴趣,带者问题观看其目的性强,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点 引导读图:
课文图1.2“10万年来人口增长”结合地图册“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
1、两张图有何异同?
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哪个阶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图1.3表示出第几次科技革命人口最迅猛增长?
4、对比农业革命前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加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独立读图思考,并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四大组为单位竞争回答或补充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掌握读图方法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
2、人口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点
过渡:近100年来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长吗?
引导读图: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1、图中哪3个大洲人口数量增长较多?
2、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以欧洲为例)
4、为什么近50年来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飞快?(以亚洲为例)
过渡: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不同,人口政策也有所差别,引导读图1.5及阅读部分并思考:
5、表中有几个发展中国家?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增长率。
6、假若把我国的人口政策与日本对调,将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读图思考并计算说明
合作探究:分2大组各讨论一种地区,组内以4人为单位。
讨论分析,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归纳两大洲人口增长的共同影响因素
阅读并分析图表
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培养读图分析与挖掘信息的能力,明确人口基数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分摊任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并突显两大洲的可比性。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学会分析与归纳人口增长区域差异的原因,并能理解区域文化对人口的影
响
假设具极端性,易激发学生兴趣,能深刻理解不同地区人口问题,辨证地看待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3、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
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2.通过案例研究,加深对人口增长模式的理解,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通过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展示世界各大洲、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图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自主探究1:
(1)分析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模式。
(2)完成下列表格。
二、人口问题
【展示图片】印度人坐火车、中国春运。
播放语言材料:德国人口问题
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人有时候怀着妒嫉的心理望着法国——因为那里没有“后继无人”这个问题。法国“费加罗”报不久前曾骄傲地宣称:“我们有六千二百万法国人”。正当德国人口在减少的时候,而法国人口却在增长。有不少时事评论家和媒体刻意渲染德国社会走上了穷途末路,同时他们使用了像“出生率崩溃”或者“生育罢工”这样的夸张辞藻。
思考:结合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总结人口问题的表现积极思考,结合材料,思索人口问题的表现。
【模拟记者招待会】教师扮演记者,以采访德国、印度总理的形式,展现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积极配合,选出两位同学,分别模仿两国领导人回答提问。
三、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自主探究问题2:“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展示1900—20__年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自主探究问题2:
(1)目前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少?
(2)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少?读图,理解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状况,完成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问题3:“人口增长速度”。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率示意图,完成自主探究问题3:按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进行排序。
自主探究问题4:“中国人口分布”。
教师板图:中国轮廓图、黑河——腾冲线。
思考:
(1)中国人口分布的大致状况是怎样的?
(2)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东西部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调动回忆初中已学知识,温故知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
环节三:小结作业【课后思考,论文呈现】播放语言材料:关注中国,关注民生。20__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3.2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相继到来,我国人口政策面临巨大压力。人口政策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新世纪的人口政策该何去何从呢?
展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两种观点:1.坚定不移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以论文形式呈现。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教案 人口与环境
【体系和要点】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人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
(l)人口数量的变化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
(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4.人口素质与环境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状况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规和发展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5.人口迁移与环境
(l)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涉及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拉力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一个地区排斥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6.中国人口迁移
(1)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一:黄河中下游平原
迁移方向: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
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修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
(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 高中英语;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培训、分配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