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的知识1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

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

⑴ 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

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看”政策。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意]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看地图、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人文地理的知识2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④人口老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②城市化发展较快。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④老龄化进程加快。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人文地理的知识3

第三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1、中国的农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

种植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C.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 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例如: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⑶ 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⑷ 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注意]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水产业分布受自然条件(主要是水域面积)、人口、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⑸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b“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c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d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e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一、东北区(黑、吉、辽)

1、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

1、自然条件分析:

(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

(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

(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六、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著名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务。

2、中国的工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工业相关内容补充

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①增长速度快: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例如: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②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③工业布局日趋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④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石家庄)因具备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